沪喀携手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续植杨柳三千里,誓引春风度玉关。2020年3月18日,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穿昆仑、越天山,飞抵新疆喀什地区,成为当地第一支全员入疆、全面展开援疆工作的队伍。吹来的浩瀚暖风与自帕米尔高原而下的澎湃气流相遇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形成了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及时雨,浇灌出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

  在祖国西部边陲,他们牢记沪喀两地党委、政府的指示要求,牢记上海人民的重托和喀什人民的期盼,继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三年光阴转瞬即逝,全体援疆干部人才把喀什当作第二故乡,与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对口四县群众携手奋进,结下深厚情谊。他们在喀什地区任实职、担实责,不断提高援疆项目综合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田间”到“舌尖”

  优势产业链聚起如虹之势

  清风拂过叶尔羌河畔成片的稻田,黄澄澄的稻浪随之起伏,空气中弥漫着稻香,呈现出“烂漫无比遍地金”的田园美景。2022年秋天,莎车县依盖尔其镇稻谷飘香,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谁能想到,曾一度因缺乏资金和技术落后,当地仅存一家种稻农户。2021年初,上海援疆干部在中了解到,这片水土极其适宜种植优质水稻,当即从实际出发定制改扩建方案,以阔纳先拜巴扎8村为基础,带动沿叶尔羌河的4村、5村等周边6个村进行水稻种植推广。同时,两地合作在稻田边新建了稻米加工车间、商铺等配套设施,并由此改善村容村貌,走通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路。不到两年时间,“稻香小镇”就已经初显规模,种植面积达5600亩。

  ,产业兴旺是关键。喀什三面环山,土地资源丰富,种植条件优越,历来是新疆农业主产区。如何助力当地农民实现增收,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提供基础支撑,是产业援疆的一大课题。上海援疆干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帮助建立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做大做强“农”字文章。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力引擎。在盐碱地上种出优质藜麦,其背后是上海科技助力产业援疆的一段佳话。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富含蛋白质与氨基酸,被古印加人民称为“粮食之母”。如果藜麦能在喀什地区推广种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改善人民营养健康状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小面积测产成功后,藜麦春播于2020年扩展至喀什地区12个县市。上海援疆高度重视项目进展,为从藜麦的整地、播种、生育期田间管理技术到收割、仓储等方面提供助力。次年,经上海援疆牵线搭桥,上海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巴楚县,在上海科技力量指导下开展多品种藜麦种植试种——在种植灰藜的基础上,试验种植白藜、黑藜、红藜等,进一步总结新品藜麦在生存逆境中的耐盐碱、抗旱、抗病虫害特性。目前,裕田农业科技产业园已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藜麦水洗加工生产线,生产“巴楚藜麦”系列特色产品150吨,并成功入选“百县百品”名录。

  在粮食、林果等特色作物种植基地,推广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推动标准化栽培管理,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是上海援疆帮助受援地农业转型升级迈出的有力一步。泽普县的茫茫戈壁滩上,一座绿色简约、高效优质的现代林果园正在迅速崛起。区别于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传统林果业,上海援建鲜果种植基地1万亩,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引入特色新品种果树,以红富士、瑞雪、秦脆等优质种源为核心,以樱桃、蟠桃等其他林果为辅。发挥地理优势,聚力打造精品林果,加强市场抗波动能力,打破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局面。

  为了把更多产业链延伸环节留在乡村,把更多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援疆干部依托上海企业、上海技术、上海品牌、上海市场,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推了一批富民兴疆项目。

  上海浦东食品产业园在莎车县落地,以巴旦姆产业园与浦莎大棚基地为主形成“一园一基地”的态势,整合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资源,有力推动莎车巴旦姆产业链条的建立和完善。在巴楚县援建两个肉羊良种繁育中心,推广统一管理、统一育肥、统一繁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种羊5.5万只,存栏肉羊已达14万只并持续增长。支持泽普县现代农贸市场建设,建成集餐饮、电商、物流、建材、仓储、净菜、和家禽活畜交易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乡、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瞄准叶城县“两区三地”交会处的优势,建设南疆储存能力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周边可覆盖到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和西藏阿里地区,向外可以辐射全国各地。

  从“田间”到“舌尖”,越来越多喀什农特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这离不开上海援疆的系统谋划和努力推动——产销两旺需要前后方协同发力,立足互利共赢方可谋求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端,援疆干部积极对接上海裕田、塞翁福、闽龙达等南北干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动馕、粮油、乳制品、肉类、果蔬等主要精深加工迭代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在销售端,沪喀共同培育喀什地区农产品示范企业走市场化道路,畅通销售渠道,打造喀什地区农产品优质新品首发上海市场;上海援疆深化与盒马、、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合作,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帮扶线上展销推介和直播带货,拓宽农特产品消费渠道;会同盒马电商开发喀什馕、缸子肉等多款联名产品进入全国市场,完成喀什南疆农产品采购基地及“盒马村”授牌工作;组织喀什地区企业参与“对口帮扶数商兴农”——上海网上年货节援疆专场促销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沪喀优品”的销售主场由上海向长三角地区辐射,进而迈入全国大市场,沪喀产销合作站上新台阶,3年累计销售农产品近25亿元。

  针对对口四县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上海援疆干部还化身“喀什代言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力求突破当地二产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瓶颈,不断增强受援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2021年,上海援疆协调帮助上海宜新集团投资设立喀什和钢钢铁公司,以成为喀什地区最大的工业企业为目标,助力喀什重上正轨。

  考虑到上海的企业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能与喀什直接对接的不多,所以援疆干部的眼光没有局限于上海本地企业,而是扩大到全国范围,主动出击,到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千方百计动员各地企业到喀什投资兴业。

  喀什是新疆棉花生产大区之一,为提升棉产业发展中的软实力,上海援疆在完善产业链上下功夫——大力引进东部地区优质企业,重点引进纺纱业、织布业以及面料布、拉链、纽扣等辅料企业,助力形成集设计、纺纱、布料、辅料、服装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加快建设织布产业园和纺织产业园,培育壮大喀什本地重点企业,推动打造纺织服装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022年,上海援疆协调帮助数智世界工业科技公司在莎车县整体投资153万锭棉纺产能,为传统的棉纺行业发展重塑新的增长极。

  不到喀什,不知新疆之美。提到大漠胡杨的壮美,不少人感叹连连,而泽普县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里的胡杨,则因长期得到昆仑山雪水滋养显得秀美。早在10年前,这片夏日碧玉翠绿、秋日金黄灿烂的胡杨林就在上海援疆的帮扶下,成为南疆首个5A级景区。多年来,上海援疆充分发挥景区的品牌辐射作用,努力探索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子。2022年,上海援疆结合当地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战略规划的实施背景,在紧邻景区的阿克塔木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同时,在生态提升、环境改善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是上海援疆擦亮喀什“旅游”名片的一个成功范例。喀什旅游资源丰富,怎样把戈壁、沙漠、胡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直是援疆工作的着力点之一。为此,上海援疆支持喀什四县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叶尔羌河沿线旅游走廊开发为重点,进行全域旅游开发,系统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支持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逐步优化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引客入喀”升级版,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随着文旅产业全景、全业、全域高质量融合发展,上海援疆助力喀什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

  从“输血”到“造血”

  让喀什百姓乐享民生之福

  新藏线蜿蜒在喀喇昆仑群山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自新疆叶城县零公里抵达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全长约1000多公里。进入4月后,春风送暖,冰雪消融,到“勇者之路”挑战极限的自驾游客逐日增多。为了服务保障好疆内外游客,上海援疆先后在新藏线叶城段建设4座“新藏驿站”,提供住宿、餐饮和补给。“驿站管家”阿依孜巴·巴拉提家住附近的西合休乡,之前靠放牧为生,现在则有了新的梦想,“有机会的话想参加成人考,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上海援疆聚焦“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还鼓励当地的塔吉克族村民把家里改造成民宿,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塔吉克民俗文化,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在“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如今,当地不仅有了“驿站管家”,还有“呼叫专员”“大棚掌柜”。在沪喀携手打造下,泽普智慧呼叫产业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援疆项目,也是新疆本地规模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的呼叫中心产业基地,两期共有呼叫客服岗位1039席,帮助1000多人稳定就业;浦东农发集团下属浦莎公司发挥农业专业优势,2022年从既有的300多名当地员工中,培养出100名“大棚掌柜”,从种植技术到营销理念都有较大提升,可以单独负责一个或多个大棚的运营。随着产业链越延越长,越来越多农民抓住机遇学得一技之长,转型成为产业工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为答好就业、就学、就医等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海援疆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技术人才选派比例,选派人才向紧缺领域、关键岗位倾斜,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增强长效“造血”功能。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在顶层设计上,上海援疆协调推动将对口四县技工院校列入“上海援疆‘十四五’规划”,并统筹指导四县制订、实施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四县技工院校援疆项目投资计划,努力为当地百姓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在保障机制上,上海援疆给予对口四县职业院校设施设备、专业设置、师资力量配置等支持,推动其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以就近就业为导向,重点面向少数民族脱贫群众加大“订单班”定向招生,不断强化对纺织技工、汽车修理、农村电商、网络直播等当地急需技能人才的培育,提升就业质量。

  2020年底,巴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顺利通过自治区中职达标评审,晋升为巴楚中等职业学校;2021至2022年度,汽修专业319名学生取得了汽修初级“1+X”证书,取得证书率为100%。2022年,泽普职校成功转设为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南疆唯一省级优质学校建设单位。“东西协作背景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聚焦‘四个着力’开启助农‘金钥匙’”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案例,并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在高等领域,上海援疆以“类型、理工特色、产教融合、校地共长”为目标,全力打造南疆一流的理工类高等院校——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包括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子信息系、健康护理系、机械电气系、继续学院在内的“5+1”个系部;在基础教育领域,喀什六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新校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建成后将会是一所当地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好、初高中齐备的现代化大型寄宿制学校。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上海援疆精准选派教育人才,有效满足受援地急需紧缺的教师需求;积极发挥援疆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玉兰工程”“影子校长”等品牌项目为抓手,重点为当地培养一批骨干校专业教师;发挥上海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喀什地区中学书记、校长三年轮训”工作,全面带动对口四县基础教育和水平提升。

  让喀什百姓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上海援疆为增进民生福祉不遗余力。多年来,上海持续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有效提高受援医院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医疗人才,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此过程中,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强人才、强管理为重点,持续发展壮大。从支持“以院包科”机制优先发展临床科室,到支持重点学科建设齐头并进;从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验收和三级医院等级复评审,到推动信息化建设及设备更新;从助力打造国家级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到学科人才体系和医疗科研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沪喀以共建南疆医学高地来带动整个南疆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2022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数比往年有较大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结业考核通过率也再创新高,为打造医院人才队伍增添后劲。

  在县域体系建设方面,上海援建了叶城县人民医院内科楼、莎车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适宜技术下基层和帮带培训,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水平及诊疗服务水平。受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喀什地区多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因此当地的心脏类疾病发病率较高。莎车是喀什人口最多的县,在上海援疆多年扶持下,莎车县人民医院围绕国家胸痛中心创建要求,集中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等全院医疗技术资源,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使胸痛患者救治效率大幅提升。2021年底,莎车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升级成为全疆首家县域级标准版胸痛中心,为各族患者提供更加快捷、安全优质的诊疗服务。

  目前,上海与对口四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上海三甲医院—喀什二院—四县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在逐步完善,通过远程诊断、远程教学、远程查房等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得以共享上海优质的医疗资源、人才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当地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从“交流”到“交融”

  激发深沉持久的爱国之情

  阳春三月,距离上海数千公里之遥的新疆喀什,一场主题为“文化何以自信”的讲座吸引了当地数百名党政干部。在上海援疆的协调推动下,“沪喀文化讲堂”成功举行,接连送上两场家门口的“文化大餐”。首场讲座的嘉宾、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开始,讲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调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第二场讲座的嘉宾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他以“谈谈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结合案例生动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底层逻辑。

  沪喀文化讲堂的举办,为沪喀两地的交流对话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张维为认为,把上海比较优质的文化资源带到新疆,通过现场讲座、近距离交流的方式,希望对当地干部群众会有一些启发,助力推动建设发展。在喀什任职的青年教师迪丽娜尔表示,文化讲堂牵起了沪喀两地的“手”,让她感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名成员的自豪和骄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援疆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沪喀交流互鉴活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上海昆剧团首次携《游园惊梦》和《借扇》走进喀什四县,上海京剧院则带来《四郎探母》《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名剧,“艺术进课堂”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全面提升个人文化修养,自觉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广阔舞台。东方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潮童天下”在喀什地区拍摄,助力喀什多地成为“网红打卡点”,宣传推介喀什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景点和具有当地特质的新农村项目。

  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援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沪喀文体活动,通过足球、乒乓球、围棋等运动比赛形式,促进沪喀各民族学生在日常娱乐中的交流、交融,真正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新民晚报连续两年举办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喀什赛区赛事,并组织高中组、初中组冠军赴上海参加决赛。2月26日,2023“海港-上汽”杯新民晚报中学生足球赛全国交流赛落下帷幕。新疆喀什、安徽黄山以及上海赛区共7支球队在上汽浦东足球场激战两日,最终初、高中组冠军分别被巴楚县第三中学队和喀什第六中学队获得。自新疆喀什队员抵达上海后,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之旅:既有登高、浦江两岸游览等“打卡”魔都地标活动,还增设了参观足球文化体验中心以及球迷俱乐部等行程,球员们直呼过瘾。

  3月6日至7日,陈毅爱心围棋第41、42号教室揭牌仪式分别在喀什六中、巴楚县新城小学举行。3月8日,“沪喀联动国球润疆乒乓球特色学校”揭牌仪式在泽普县第二小学举行。知名乒乓球运动员许昕来到现场,与小学员们互动。“以前都是在电视、手机上欣赏许昕哥哥的飒爽英姿,今天和他面对面互动,我真的太激动了。”第二小学学生瓦日斯·阿卜来海提立志要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乒乓与围棋“一动一静”,皆是优质体育文化资源。上海将充分运用上海体育学院特别是中乒院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发挥“国球”“围棋”文化育人的引领作用,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近年来,上海援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推动沪喀文化交往交流,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上海援疆的支持和帮助下,喀什人民广播电台于2021年11月18日正式开播。这不仅标志着全国最后一个地市级行政区域没有专属广播媒体的历史成为了过去,也标志着喀什地区传媒行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电台广播引入上海优秀的音乐、戏曲、图书、展览等文化内容,进一步凝心聚力,使各族群众激发出更深沉、更持久的爱国爱疆之情。

  青少年“手拉手”活动选拔喀什对口四县的优秀中小学生到上海互访交流,助力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学们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回顾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创建、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重温革命艰苦奋斗历程;前往国歌展示馆、四行仓库红色实践基地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周活动,初到申城的孩子们对红色文化、城市精神有了真切体验,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自觉做起交流交融的“小使者”,回喀后“想把所见、所闻、所感,仔细分享给同学”。

  作为上海社会援疆的品牌项目,“小胡杨”公益活动梳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所盼,形成上海对口支援公益项目库,并积极与上海后方对接,争取上海社会组织对公益项目的认领,切实提升帮扶效果。通过广泛动员,上海各界力量3年累计向喀什地区中小学捐赠图书8万多册、课桌椅6000多套以及其他大量学习用具。支持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会成立“小胡杨社会援疆专项基金”,打造上海社会援疆公益捐赠资源募集的平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小胡杨”项目在喀什地区5所小学和上海市黄浦区5所小学中,组织开展“童心向党话传承,共讲同绘复兴路”系列活动,沪喀学生以“课本中的红色故事”为载体,通过讲故事、写故事、画故事的方式来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上海援疆大力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涵养出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

  莫尔佛塔是喀什地区现存的重要佛教文物遗址,上海援疆以智力支持方式策划、设计并建设“莫尔佛寺遗址公园”,旨在还原和再现喀什历史,并推动和促进喀什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上海援疆协调组织拍摄自然人文纪录片《叶尔羌河》,通过自然风光、历史故事、文物史料和专家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阐释和展现叶尔羌河流域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多种文化。该纪录片已入选中宣部“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名单。

  2022年8月,巴楚县博物馆新馆开馆揖客。新馆以托库孜萨来遗址古城为原型,融合了长城、烽燧、汉唐木构建筑等要素,成为南疆地区展示中华文明、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华文化新地标。游客乃菲沙·艾买提说:“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就应该走进这个地方的博物馆,里面都融合着文化和历史。听着解说员讲解,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文化与历史魅力。”巴楚博物馆新馆还得到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中国航海博物馆两大原创展览“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和“乘风越海——中国人民海军历程特展”作为开馆特展对外展出。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深刻了解到无论是东海之滨的上海还是离海洋最远的新疆,都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