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为何不能获得大奖?是过于美化反派了?答案没有那么简单

  柳云龙自导自演的谍战剧《风筝》,在删减5集剧情,被积压5年之后,才得以播出。

  

  播出之前,毫无宣传;播出之后,反响热烈。

  无论是权威媒体,还是网络大V,甚至是民间百姓,都不吝赞美之词,大加赞赏,大肆褒扬。

  按照当时播出的不凡反响来看,《风筝》获奖的前景一片大好,期待值拉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此好评无数的《风筝》,收获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脏烟灰缸奖”,此奖与艺术无缘,与针砭有关。

  另外,剧中饰演反派“影子”韩冰的演员罗海琼,收获了一个华鼎奖奖杯。

  

  《风筝》大剧无配角,人人演技在线,为何单单一个罗海琼获奖了呢,不应该更多的人获奖才对吗?

  国内电视剧3大权威奖项飞天奖、白玉兰奖、金鹰奖,《风筝》颗粒无收。

  为何如此优秀的《风筝》不能获奖呢?为何一众演技在线的演员,都被国内3大电视剧权威奖项无视了呢?

  

  有网友猜测,是因为《风筝》电视剧把反派过于美化的缘故。

  你看军统的韩冰、宫庶、宋孝安、赵简之,还有中统的延娥、高占龙、高君宝、田湖,还有一大帮反派的大小喽啰,甚至还有那个对“党国”忠心耿耿的温老板,宁可出家过清贫的生活,也绝不投降。

  

  细数来盘算去,一众反派,都自有其傲骨,只有一个徐百川为了儿子,抛弃了他原本的主义与信仰。

  

  要说“党国”不值得效劳,高官腐败透顶,内部勾心斗角,所以徐百川寒心之后,才背叛了他的信仰的,那么高占龙的老娘都被“党国”大员丢在当时人间炼狱的南京而不管不顾,任其自灭更悲惨的事情吗?

  高占龙不寒心吗,内心不滴血疼痛吗?可寒心归寒心,疼痛归疼痛,高占龙为了他的信仰,为他爱着的“党国”,依然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地工作着。

  

  特别是宫庶、赵简之等人,明明罪大恶极罄竹难书,但我们看到他们悲惨的下场之后,却有种恨不起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很不应该,很让人思考了。

  为什么我们对这些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恨不起来呢?

  原来,他们杀人不眨眼的同时,对六哥却很讲兄弟感情、哥们义气。

  像鬼一样从林桃墓地钻出来的宫庶,自己快饿死了,还念叨着要请好久不见的六哥下馆子。

  

  当宋孝安穷途末路之际,还仰天感恩上苍待他不薄,人生终了见了六哥最后一面,可以死而无憾,含笑九泉了。

  

  还有赵简之,宁可一头撞死也不出卖六哥——在赵简之看来,出卖六哥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确实,《风筝》中对反派的塑造有些过于美好了,没有像以往影视剧对反派塑造得那样穷凶极恶,丧尽天良。

  反派嘛,不应该是人,就应该是魔鬼的化身,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虎豹,不应该是这种对无辜百姓残暴,却又重江湖义气的“不伦不类”形象。

  

  通过鱼乐泉一番分析,《风筝》属实对反派的塑造过于美化了,不符合国内电视剧3大权威奖项的评奖标准,故而不能获奖。

  《风筝》不能得到权威奖项认可的原因,远远不止于此。

  我方的袁农袁副政委,本事不大脾气火爆,一提到“风筝”就火冒三丈的冲动起来。

  

  袁农为何这样恨“风筝”,很大的原因是“风筝”见死不救他心爱的女人曾墨怡。

  像袁农这样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盲目自大且罕有功绩的人,怎么会在仕途上一路青云直上呢?

  袁农真是我方脸上的一抹灰。

  再有,我方的吴福,反派还没怎么给他上刑,就轻易叛变当了可耻的叛徒。

  

  这个吴福连粗暴简单杀人不眨眼赵简之得一根小手指都不如。

  像吴福这样意志不坚定的人,怎么会成为我方情报联络员的?

  还有那妓女秋荷,都被改良过了,怎么还没有融入新社会,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呢,还得靠当“花魁”时攒下的家底,靠典当养大了高君宝与周乔?

  

  以上分析的剧情还都是小漩涡小波澜,更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国内影视剧都不敢触碰的“文革”剧情。

  在很多影视剧中,有牵涉到“文革”时间段的剧情,大多含蓄几句,很快一掠而过。

  而《风筝》对于“文革”的戏份太多了,这还是在删减了不少片段之后的剧情,否则“文革”的戏份更多。

  “文革”那个时期,是国内影视剧不敢不愿触碰的禁区,而《风筝》有些过于投入其中,而且剧情中有很多画面令人思索,很容易引起争议。

  

  当然,《风筝》中“文革”戏多一些,是跟剧情紧密相连的,一是为交代周乔命运转变的可信动机,二是为六哥发现真正的“影子”做的必要剧情推进,三是为歌颂六哥为了使命所在为了信仰使然,不顾自身性命难保,身处逆境还在为揪出“影子”而鞠躬尽瘁的工作着。

  

  “文革”这段戏,既是《风筝》精彩的一段,同样也是《风筝》不好评判获奖与否的一个关键所在。

  叱咤风云的六哥,在上海与狡诈诡计多端的小鬼子交手没怯过谁,六哥甚至让搞特工的小鬼子住进精神病院,可见六哥的智慧与手段多么高超。

  六哥在军统,是威风八面人人谈之色变的戴笠手下八大金刚的“鬼子六”。

  而在解放后的六哥,在“文革”中却差一点被狗屁不是的郭文志与徐冬秀之流给整死。

  

  无名英雄六哥没死在凶残成性的小鬼子手里,没暴露身份死在魔窟军统手里,却差一点点死在“革命小将”手里,各位您说这荒唐不荒唐,可笑不可笑?

  这样荒唐的人间闹剧,也只有在那疯狂的“文革”中会发生了。

  如此一来,《风筝》的内涵之深远,思想之驳杂,就不是评奖专家能把握了的,且可能用一个奖杯就可以评判了的了。

  

  综上所述,包括以上且有很多遗漏,《风筝》的思想之深远,意义之深刻,绝不是一两个奖杯就可以褒奖了的。

  《风筝》是巍峨大山,一座奖杯不能概括其卓越。

  《风筝》是莫测深海,不是几个专家可测其深邃。

  所以,《风筝》不获奖,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