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动作电影中暴力元素的独特之处以及背后成因

  文案|法拉

  法拉历史

  在韩国动作电影中,暴力场面的设计是独特之处。由于韩国法律对枪支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所以在施暴器物的选择上,韩国便舍弃了使用火药味十足、杀伤力更强的枪支器械。

  转而选用带有原始气息的器物,如棍棒、斧头、铁棍、小刀等,甚至使用拳脚、呐喊、手边的任何可用器物来完成暴力表达,即施暴器物的“返璞归真”。

  这种表达方式看似日常普通,但所带来的“阴影创伤”往往比擦枪走火的激烈更为深刻。

  现代武器像枪和炮这些工具,可以在瞬间将人致死,痛苦与恐惧会发生在行暴前。而棍棒、刀具、肉搏则会延长死亡的时间,在行暴时痛感和恐惧的心理会持续到死亡或者暴力结束,给观众带来更深刻的审美感受。

  韩国动作电影喜欢用精致而狭小的空间范围来最大化的延长暴力过程,再通过中近景以及特写镜头将残暴和血腥直面给观众。在这样的场景中,暴力的血腥残酷和恐怖感往往会在施暴者动作停顿和间歇的时候倍增。

  在电影《老男孩》中有一个用铁钳拔牙的场面,每一颗牙齿的拔出都会让观众感到更加紧张和不安,而这样的施暴过程往往都是漫长而残酷的。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卑劣的街头》、《黄海》(使用拳头和玻璃瓶)以及《孤胆特工》等电影中。

  韩国动作电影的暴力美学是其独特的类型特色,构成了其主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吴宇森的唯美绚丽和成龙的趣味十足,韩国动作片的暴力是更加有侵略性的,常常赤裸裸地展现一些血腥厮杀的场面。

  影片《黄海》、《毒战》、《老男孩》中的大量中近景和特写镜头,以及对动作场面的直击,都有故意挑逗观众承受极限的意味。全景式展现暴力场面的激烈程度和阵势的镜头,在韩国的中出现频率较少。

  在翻拍自中国香港的电影《毒战》中,虽然同样有打斗、枪战以及车战场面的处理,但韩国的场景更趋于冷静。

  韩国的枪战、群战戏码虽然是学习和模仿香港和好莱坞的动作片,但他们也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相比于他国的动作片,“小而精”是韩国的一大特点。

  在动作戏码的选择上,韩国电影更多呈现的是小规模的打斗和枪战,而不是像香港电影那样经常出现大规模的群战场面。这可能与对于角色个性和情感线的注重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韩国电影在处理动作场面上更加冷静和精致,但并不代表它缺乏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他们经常会运用特殊的摄影手法和视觉效果,像是缓慢的镜头移动、倒影、快速切换等等,以此来增强场面的视觉效果和戏剧张力。

  在韩国电影中,暴力也反映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处理上。韩国动作片的主角往往是拥有超乎常人力量和技能的英雄形象,他们以暴制暴,通过打斗和枪战解决问题,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偶像。

  这种类型的电影经常会出现极端暴力、血腥和残忍的场景,甚至会展现出受害者的痛苦和煎熬。

  这些社会问题也被反映到电影中,成为了影片情节的主要元素之一。在2017年上映的电影《暴力检察官》中,主角是一名拥有超凡法律能力的检察官,他不惜以暴力手段打击犯罪分子,以保护受害者和维护社会正义。

  这种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在电影中被视为一种“英雄行为”,深得观众喜爱。

  但是,的使用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争议。有人认为,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和极端行为容易让观众误解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导致社会治安和道德风气的下降。

  另外,一些人也对电影中对受害者的描绘和处理方式提出了批评,认为过于血腥和残忍会对观众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在《毒战》中,可以看到所有人物都倾向于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黑帮大佬张东秀是个残暴的角色,他对于所有得罪自己的人都会使用暴力致死,比如把人装进沙袋充当练拳工具。

  警察郑泰锡则是一个惯用“警察正义”名号的角色,在例行检查游戏厅时,他毫无证据毫无理由地就对张东秀手下动手动脚。

  与之对比的是连环杀人犯姜敬浩,他因为童年的创伤而做出反社会的行为,随意杀人。但在片中,他也有一些情感上的表达,与跟踪他的警察郑泰锡谈话时,他倾诉了自己的遭遇,甚至流下了眼泪。

  虽然警察和黑帮都使用暴力手段,但他们的目的不同。警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黑帮则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影片的结局也显现出这个区别。杀人犯姜敬浩通过法律程序被判入狱,而被同样关押在狱中的张东秀则“解决”了他。

  这部电影通过多个角色的行为和命运,揭示了韩国社会对于暴力解决问题的普遍认同和对司法正义的不信任,这也是韩国动作片的又一大特色。

  长期以来,韩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分裂加剧,导致一系列的暴力行径,时间久了,这种情况就在韩国电影中得到了体现。

  在《老手》中,警察徐道哲多次暴力对待罪犯,是对犯罪行为的气愤情绪的宣泄;在《杀人回忆》中,苏探员因证据和嫌疑犯的不匹配绝望至极而对其大打出手;

  在《杀人优越权》中,警察蔡易道因无法将罪犯绳之以法,而只能将情绪转换为暴力施加于罪犯身上,这是无法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无奈情绪。

  然而,这种拳头先行并不代表可以无视法律。不论是何种目的,最终都要归于法律。

  在归法的过程中,暴力可以达到两种情绪的宣泄:一种是对于犯罪行为愤懑情绪的宣泄,另一种则是对执法无能无奈绝望情绪的宣泄。

  在其他国家的同类型影片中,其实很难找到这种暴力宣泄的行为,因为这是韩国独特的历史环境赋予韩国民众的。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韩国电影的一个特色。

  在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战乱之后,韩国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产生了一种被称为“恨文化”的情感。

  这种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传统字面理解的“仇恨”或者“憎恨”,而是一种掩藏在个人或者民族内心深处的悲伤、愤懑、懊悔自责等多种情绪、情感的复合产物以及无法慰藉的创伤。

  韩国人特有的“恨”是一种心理创伤,它被认为是十分复杂的一种情感。韩国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恨”的复杂心理,这种情感是一种悲惨感情的表达,是绝望后的宿命感和悲哀,是各种复杂情感的混合物。

  韩国人产生这种特殊心理与其历史经历密不可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韩国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列强入侵,这使得韩国民族的生存状况变得十分困难,可谓一部“恨”的历史。

  而在摆脱了漫长的被殖民统治之后,韩国又进入了长期的暴政统治,韩国民众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恨”的情绪。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恨”成为了“人们构建有意义的生活世界的方式”,“恨文化”积淀并深深植根于韩国民众的心中,也成为了韩国电影艺术创作的母题。

  在动作电影中,“恨”的释放似乎更加集中和极端,那种受害者意识、怀疑态度和不安全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相比较内化在人物情绪中的压抑状态更容易被世界观众所接受。

  在《老男孩》中,吴大修被毫无缘由的关进一个神秘的私人监狱,在狭窄的空间里,他的不安、恐惧以及愤怒在一天天的积累,然后在十五年后展开复仇之旅;

  在《黄海》中,因为妻子迟迟没有消息而郁郁不欢的久南,竟然要用替凶杀人的方式来换得偷渡韩国寻妻,以此展开了久南在韩国近乎绝望的生存状态讲述。

  民族之“恨”是韩国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恨在韩国民众心中一直存在。《鸣梁海战》、《军舰岛》等电影通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来凸显民族精神,展现民族之“恨”。

  独裁之“恨”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在韩国历史上,独裁统治曾经让民众失去了自由和尊严,这种恨一直存在于韩国人民心中。

  《出租车司机》以真实案件改编,展现韩国民众表达要求民主的主题,展现独裁之“恨”。

  韩国的权利机构滥用职权是军政府独裁统治的“后遗症”,为了自己的仕途无所不用其极。《》、《王者》以及《麻药王》等电影,通过揭露权利部门滥用职权的行径,还原真相完成情感宣泄,展现污腐政府之“恨”。

  除此之外,韩国电影中还常常出现分裂之“恨”这一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被迫分裂成两个国家,造成千万人妻离子散,“南北兄弟”更是手足相残,使朝韩人民处在长期的怨恨中。

  南北分裂造成的“恨”更加的深刻和久远,也成为韩国电影人表现“恨”情绪的重要主题之一。《实尾岛》、《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暗杀》等电影通过南北之间的对抗战争以及间谍行为展现两方的对立状态,片中人物。

  《隐秘而伟大》中将北韩打造成冷酷无情冷血的杀人机器,以此来塑造南韩的温暖人情,包含着对民族分裂的“恨”。

  韩国动作电影与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代表了韩国电影产业的最高水平,一直屹立于商业价值和艺术审美的最前沿,为韩国电影史留下了无数耀眼的印记。

  《釜山行》、《隐秘而伟大》、《黄海》、《暗杀》等电影不仅书写着爱恨情仇,也展现了独特的暴力美学和身体视觉奇观,融合了韩国的民族情绪,是世界电影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