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百度、五粮液……跨界造车的大佬们 如今表现如何?

  当年全民造手机的盛况,复现在汽车产业上将是何种光景?

  在万众瞩目中闭幕的2023上海车展,除了留下众多话题的知名造车品牌,还有一些参与者的表现也颇值得玩味。

  比如在吉利展台上出现的一款名为“曹操60”的车型。它来自今年3月底由网约车出行平台曹操出行发布的共享出行定制车品牌“曹操汽车”。作为一款由吉利集团负责整车开发、曹操出行负责产品定义和智能开发的紧凑型纯电动轿车,它支持1分钟极速换电和快充,续航里程415公里,指导价介于11.98万-13.98万元,被媒体称为网约车又一“卷王”。

  而另一个网约车平台“滴滴”,则发力于自动驾驶,展出了一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一台KargoBot卡车,和已经在广州开展测试的自动驾驶版XC90。DiDi Neuron的车内机械臂“服务员”、可以一键躺平的车内空间等,拓展了未来出行模式的想象空间;KargoBot卡车则是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的最佳代表,能大力赋能货车行业,提高行业的智能化指数和安全系数。

  而自动驾驶版XC90作为一款定位商业化运营的车型,搭载的是滴滴自动驾驶最新的软硬件研发成果,据说目前测试取得的成绩不错,或许读者们很快就能在生活中体验到。

  另外,于去年10月底刚刚发布的、由和吉利合作打造的集度汽车ROBO-01,并没有出现的展台上。展台只带来了与百度Apollo平台合作的几款车型,主要展示百度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智驾产品、以文心大模型为核心的Apollo智舱前瞻技术,以及百度Apollo小度车载语音。

  尽管有传言猜测集度汽车的缺席是由于“缺乏造车资质”,随后又很快被集度官方否认,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家对于汽车生产资质的申请和审核,收紧趋势早就开始了。

  在近年先后出现游侠、赛麟汽车等新造车项目烂尾,威马、天际、爱弛等企业陆续出现经营困难的大背景下,造车行业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局势,会进一步加剧。

  01

  造车业群雄厮杀 相关企业已超70万家

  近年来,中国造车赛道上涌现出的企业如雨后春笋。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4月,我国已有77.1万家汽车相关企业,仅2022年新增注册的,就超过了24.8万家。其中,广东、山东以及江苏三地的企业分布数量最多,分别为8.4 万家,8.2万家以及 5.9 万家。

  近日,“砸10亿元投资”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起源于4月18日一家名为“四川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的成立。天眼查显示,该公司由四川省宜宾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册资本为1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能源管理等。

  图片13.png  其实,这并不是五粮液第一次与汽车碰撞。2018年,五粮液就曾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斥资约25亿元入股奇瑞集团旗下的凯翼汽车,占51%股份,并宣布投入37亿元投资造车智慧工厂。然而,凯翼汽车在随后的表现并不理想,在2020年至2022年,年销量始终在3万辆上下浮动。

  就在上月底,货拉拉在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Lalatech”)也引发过行业热议,招股书称:公司正利用从现有车辆租售服务经营取得的知识及专门知识开拓新商机,如电动商用车的研发。在货拉拉的工商变更信息上,也可以发现经营范围新增了“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新能源销售、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

  图片14.png  百度360、格力创维、乐视小米加华为、宝能恒大五粮液、曹操出行货拉拉……不论是日用电子消费品还是房地产,互联网科技还是浓香型科技,跨界造车的大军似乎越来越庞大。

  在这些企业中,各家选择的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小米、恒大、创维等走的是自研自产路线;华为、阿里、百度则选择与车企合作,主攻智能座舱领域;货拉拉、曹操出行,目前看来是主打商用车和营运车市场,与其他企业岔开了一条赛道。

  02

  天赋资源各凭本事

  汽车制造原本是一个长周期、重资产、产业链复杂的行业,为什么有如此多企业争相涌入呢?一方面可能源于现有业务增长乏力,想寻求新的增长路径;另外也是看到了市场的广阔前景与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想进来分一杯羹。毕竟,随着新能源汽车飞速迭代、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都能找到切入赛道的通道。

  以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认为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先天优势,让其具备了下场造车的底气:“百度在软件生态上面具备完整链条生态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和软件优势。” 比如在集度汽车官网上,它就将自身定位为“汽车”新物种的开创者,要“以高阶智能驾驶能力和高度智能交互能力定义智能汽车研发的全新理念。”

  雷军则认为,小米依靠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和业内规模最大、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加上充足的现金储备,在造车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以家电起家的创维,它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发布的创维HT-i Ⅱ、创维EV6 Ⅱ等新车,搭载的是创维家电生态最新的屏显技术、硬件技术,它与旗下酷开科技合作的酷开9.0系统应用也放到了新车上。此外,创维汽车与中国航天研究院联手打造的“体感音乐理疗座椅”也是一大卖点。

  根据创始人黄宏生的说法,“创维汽车拥有自己的生产资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以及与创维联合成立的研发公司建立的智能家电和软件操作系统生态,这些都是创维汽车的生命力所在。”

  而宣称“不造车”的华为,此次在上海车展依然大出风头。华为最新发布的ADS 2.0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让搭载它的AITO问界M5智驾版成为车展顶流之一。另外,华为的车载智能车灯、可在车内营造私人影院沉浸感的车载“光场屏”等黑科技,也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焦点。

  03

  驶入死胡同,还是开往?

  就在一众造车新玩家欣欣向荣的背后,也有不少面临黯然出局的参与者。

  比如近期,脱胎于牛电科技的造车新势力“自游家”被爆出官方APP停止服务的消息。自游家NIUTRON汽车官方网站显示无法找到服务器,同时官方内容被清空,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显示“账号已自主注销,停止使用”。

  在去年 12 月,NIUTRON 汽车在就曾发布致 NV 用户的一封信,表示自 2022 年 10 月面世以来已收到 24376 名意向用户的支持,也为 NV 的交付做好了准备。但由于公司自身原因,NV 在短期内将无法交付。如今,自游家仅存的几个线下门店要么处于开店不营业状态,要么已经退出商场。

  除了自游家,还有一些腰尾部新势力也前景不妙。今年4月3日,前身为乐视汽车的天际汽车发布称,鉴于公司目前的资金情况及生产与销售计划,自2023年4月1日开始,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工停产政策。

  早些时候,威马汽车也被爆出停工停产和裁员欠薪的情况。而且与天际汽车和自游家相比,威马已经是拥有造车资质和市场份额的企业,但销量不足、产能长期闲置带来的资金压力,最终将其拖垮。

  此外,类似造车团队反复解散、恒驰汽车投入超400亿元却惨淡收场、宝能汽车斥资500亿造车计划半路夭折、戴森筹备多年终于放弃造车等新闻不胜枚举。

  今年2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就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指出:“我们现在确实新能源汽车的厂家比较多,想法也比较多,真正成功走出来的不多。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竞争当中一定会优胜劣汰,最后集中到几家头部企业。”

  而在2023上海车展前夕的发布会上,的创始人何小鹏甚至直言:“在2025年底,不会再有新造车企业。在后面的5-10年,所有人都在争取‘32进8’的机会。如果那时候汽车企业在全球没有三五百万辆的年销量,那你‘活不下去了’!”

  尽管每个人都看到了新能源造车这个风口,也看到了超越传统车企的机会,但造车远不是“四个轮子+电脑+沙发彩电冰箱”那么简单。

  企业能否在成本、效率、体验、全球化上做到尽量好的平衡?能否在把车企规模、供应链、制造、安全、质量把控好的前提下,建立互联网式的横向产品推动模式?能否整合资源,最大化自身优势,做出与其他竞品的差异?这些都是一场又一场的大考,每一场可能都会淘汰掉一批企业。

  时代的进步,拉低了跨入造车赛道的门槛,但进来后是成为炮灰,还是名列前茅,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