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气象部门筑巢引才,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4+1”雁阵计划打造人才高地

  日前,在安徽省气象局举办的“激扬青春启新程 挺膺担当向未来”优秀青年人才主题报告会上,2名高层次人才下基层挂职人员、5名中国气象局气象青年英才和1名赴南极科考团成员分享了在岗位历练中的收获和感悟,为全省气象部门广大青年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新颖、内容充实的公开课。

  “安徽省气象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加强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为安徽气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安徽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雯说。

  顶层设计引领人才发展之路

  安徽省气象局党组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刻领会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人才工作决策部署的精神。2022年8月,省气象局成立编制工作组,启动《安徽省气象部门气象人才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编制工作,并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任务分工》。

  安徽省气象局主动与省科技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沟通对接,争取在创新平台建设、联合基金设立、重大工程项目、创新发展政策等方面获得支持。紧紧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集聚部门内外优秀人才,谋划安徽气象人才高地建设,构筑人才流量高密度、人才级别高水平、人才工作高活力、人才产出高效益的“雁巢空间”,积极打造气象人才发展荟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地、环境最优养人地。

  安徽省局连续4年选派9名高层次专家下基层,着力解决业务技术难点,带动基层业务服务能力提升。安徽省气候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谢五三就是其中一位。2022年,谢五三在池州蹲点3个月,推进“安徽省气候监测评估业务系统”落地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池州市气候监测评估业务技术能力;今年伊始,又奔赴北京,在国家气候中心学习锻炼。同时,安徽省局通过岗位历练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选派4名青年博士到县局“墩苗锻炼”,帮助青年人才在基层历练中提升综合能力。

  “雁阵计划”为人才培养筑巢

  安徽省气象局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研分析,找准气象人才队伍的突出短板——高层次人才缺乏、骨干人才活力不足、基层应用型人才不足和政策协同性不够。对标中国气象局要求,靶向解决问题,安徽省气象局提出“4+1”雁阵计划,即“领航之星”头雁计划着力提升重点领域领军人才数量和质量,“青年之星”鸿雁计划不断丰富青年人才梯队储备,“基层之星”群雁计划努力夯实基层高层次人才队伍,“科创之星”雁阵计划着力破解科技难题打造创新型人才梯队,“合肥气象人才高地”雁巢计划显著提高安徽气象人才集聚效益。通过实施“4+1”雁阵计划,全省气象部门将统筹推进气象预报、服务、监测、信息技术、业务支撑队伍建设,加速形成人才发展“雁阵”格局,逐步形成“头雁”领飞、“鸿雁”跟飞、“群雁”齐飞、“雁阵”齐整、“雁巢”美好的新时代安徽气象人才发展生动局面。

  此外,安徽省气象局将气象高层次人才纳入地方人才计划,设立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江淮气象联合基金),聚集省内外专家承担项目12个;安徽省气象局被纳入全省引才平台管理,连续3年获引才奖补支持。

  科技创新铸造人才使用之魂

  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安徽省气象局与中国科技大学创新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多名在职人员攻读中科大博士;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攻关方面,联合推进温室气体观测设备的国产化,核心器件已实现全部国产化;加强量子气象领域的人才培养,中科大每年在入校的硕博士中着重培养量子探测和量子计算方面人才3~4人。

  安徽省气象局构筑“136”人才成长梯队,6人入选中国气象局“十百千”人才计划,1人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入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一流专家。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大赛引进博士后团队。近两年,安徽省气象局博士引进数量超过10人,现有博士29人;全省气象部门共取得气象科技成果201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

  人才使用落脚点体现在攻坚克难。安徽省局积极探索量子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分类施策、多方发力、攻坚克难,为我国气象科技在数值预报领域的“弯道超车”贡献安徽力量;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立项模式,结合业务痛点和关键科技,攻关重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2022年,省气象部门立项科研项目19项,采取先研发备案、后立项支持的“备案式”机制,盘活各单位自有资源开展科技创新;2023年备案项目22项,将着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作者:王兵 罗艳?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