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毒王”已经上线!

  野生菌菇

  伴随着回南天、阴雨天

  可怕的“广东毒王”

  已经在我们身边上线了!

  它就是剧毒菌——致命鹅膏

  01 什么是致命鹅膏?

  致命鹅膏,又叫白毒伞,是南方省份毒死人最多的剧毒菌,总致死率在50%左右。

  它是广东的一种常见菌种,被称为蘑菇界的“毒王”,常在黧(lí)蒴(shuò)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它一般在广东温暖多雨的3~4月出现,通常和回南天有关;5~7月也有少量冒头现象。

  致命鹅膏的毒素性质十分稳定,不论煎、炸、煮、炒,都无法有效清除毒素。一只50克左右的致命鹅膏所含的毒素,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误食后会引起严重肝损伤,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自2000年被发现至今,在我国至少制造了30余起惨案,导致100余人中毒,超过60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蘑界”头号毒王。

  中毒案例

  今年4月初,家住广东深圳宝安的刘女士一家五口,因为吃了一盘白蘑菇炒鸡蛋,有三人相继出现了中毒症状,随后被送到医院紧急救治。据悉,刘女士家中老人看路边有白蘑菇,就采了回家做菜,也没告诉儿女,导致了这次事故。

  所幸刘女士一家的食用量不多,经洗胃、催吐等措施进行抢救后,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

  2022年7月,郑州陶女士的弟弟带家人去云台山上游玩,采回野蘑菇,吃了后一家三口中毒,住进重症监护室抢救。

  他们采回的白蘑菇正是致命鹅膏。误食毒蘑菇后,4岁的女儿出现肝衰竭,陶女士一家不得不求助社会,募集善款为孩子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灰花纹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也有剧毒。

  灰花纹鹅膏

  灰花纹鹅膏

  02 鹅膏为什么这么毒?

  这些蘑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含有鹅膏环肽类毒素。

  鹅膏环肽类毒素中的α-鹅膏毒肽(α-amanitin)成分,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误食含有此类毒素的蘑菇后,毒素通过胃肠进入肝脏,被肝细胞快速吸收。虽然大部分鹅膏毒肽随尿液排出,但部分被肝吸收的毒素又经胆汁进入肠道,从而形成肠肝循坏,延长在肝内的时间,加重肝损害。

  这种毒素导致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患者病发后,只能通过肝脏移植治疗,

  03 不慎误食中毒怎么办?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素。

  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

  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

  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04 如何辨别毒菌?

  民间流传了许多靠经验辨别毒菌的方法,不过绝大多数,都无法准确判断蘑菇的毒性。

  ?颜色鲜艳的毒蘑菇才有毒??

  有毒菌和无毒菌是很难从外表上分辨的。

  一袭白衣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内心比容嬷嬷还“狠毒”;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长在阴暗、潮湿、不干净地方的才有毒??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很多对人致命的毒素,对昆虫是无毒的。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毒蘑菇有明确的外形特征??

  许多人说,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才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目前,辨别毒菌最准确的方法,是在实验室内分析成分,或进行DNA测序。一般人盲目采摘,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那么,怎样才能

  高效规避蘑菇中毒呢?

  很简单,一句话:

  野生的蘑菇统统

  不采!不买!不吃!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来源:人民网科普、广东科普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