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俗称“见面传”,极易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暴发!5月,请重点防范10种病!

  

  5月

  要特别提防这10种病

  

  新冠病毒感染

  专家提醒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

  5月8日下午3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重点防控场所为学校、托幼机构及福利院、老人院等集体单位。

  防病指引

  做防护:日常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

  早排查: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流感

  专家提醒

  目前流感活动水平开始回落,预计5月底前回落至流行间期水平。

  防病指引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戴口罩:如需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通风不良、医疗机构等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勤通风:家中、托幼机构、学校班级等场所每天尽可能保持开窗通风。

  避免接触: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减少传播: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避免带病上班、上学,接触家庭成员时需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手足口病

  专家提醒

  5月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较4月有所上升,重症与死亡病例、暴发疫情风险将有所增加。

  重点防控场所为托幼机构。

  防病指引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少聚集: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处玩耍,如室内儿童游乐场等。

  勤清洁:经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其他生活用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疱疹或皮疹,如有,应尽早就医。

  远病患: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避免亲密接触病人,不建议跟病人拥抱或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避免感染。

  登革热

  专家提醒

  目前东南亚各国登革热疫情总体较去年同期上升。

  “五一”假期人口流动性增大,随着气温上升及蚊媒密度逐步攀升,广东省登革热输入导致本地病例的风险增加。

  重点防控地区为珠三角以及粤东、粤西等地。

  防病指引

  消除蚊虫孳生地

  封: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防蚊灭蚊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杀: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杀灭成蚊,可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

  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

  专家提醒

  5月麻疹、风疹、水痘疫情将呈上升趋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麻疹、风疹、水痘存在局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可能。重点场所为学校、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聚集地等。

  防病指引

  学校等集体单位预防

  学校等集体单位应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开窗通风及日常消毒等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旦出现病例,须及早严格隔离病例、及时消毒、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防控措施。

  家庭及个人预防

  隔离病患:

  麻疹病人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出疹后14天。

  风疹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

  水痘病人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疱疹,只出现斑疹和丘疹,应隔离至24小时内皮肤、粘膜没有新损伤(斑疹、丘疹等)出现。

  接种疫苗:

  麻腮风疫苗:目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当中的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可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免费接种2剂次,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水痘疫苗:适用于1岁及以上水痘易感者。

  猴痘

  专家提醒

  目前猴痘疫情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防病指引

  一般居民不必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食源性疾病

  专家提醒

  5月广东省处于雨季,温暖湿润的天气容易导致毒蕈大量生长,需警惕采食野生蘑菇引发食物中毒。

  春季(2-5月)为河豚鱼中毒高发期,需警惕食用河豚鱼致病死亡的风险。

  5月气温逐渐升高,降水较多,需警惕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防病指引

  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不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切勿拼死吃河豚: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遵守食品安全要点: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尽可能当餐烹调当餐食用,如有吃剩的食物,应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

  除上述病例外

  多地医院发文指出

  医院呼吸道合胞病毒高发

  院内收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人数上升

  多地合胞病毒感染者增多

  周口市妇幼保健院4月21日发文称,“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里患儿日益渐增,主要为发热、咳嗽、流涕、喘息的孩子,每日就诊量可达500-600人次,经检查发现,大多为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少数可合并鼻病毒。”

  四川在线4月24日报道,近期四川省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患儿同样在增加,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庞英表示,“现在我们住院部的肺炎患儿,有80%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门诊方面,我每天接诊近百个患儿,大约20%的孩子感染该病毒。”

  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指出,目前,尚无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及确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林晓亮表示,这主要还是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特点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的研究不够透彻有关。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指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占所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28%,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住院死亡患儿占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死亡病例的13%-22%。

  北方流行季通常开始于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指出,我国北方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通常开始于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南方地区冬春季好发,与温度密切相关,活动时间可能长达8个月。呼吸道合胞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分为A、B两个亚型,我国北方呈交替流行趋势。

  有哪些临床表现?

  ?儿童早期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

  ?婴儿及2岁以下儿童通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

  ?感染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林晓亮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通常经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进入易感儿童的呼吸道,首先在鼻咽部黏膜内增殖,通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其中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的婴儿。感染后的潜伏期约4-5天。初期可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可伴有发热;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累及到下呼吸道,可能会出现严重咳嗽、喘息,甚至出现喘憋、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缺氧、发绀等呼吸衰竭表现。”

  会传染吗?

  是的。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进行传播。儿童感染率高,且容易反复感染。

  哪些是感染高危人群?

  一些特殊人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感染病毒风险较他人更高。

  6月龄以下的婴儿,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婴儿

  入住托儿所的婴儿

  存在基础肺病的婴儿和儿童,如支气管或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和儿童

  暴露于二手烟的婴儿

  持续性哮喘患者

  心肺疾病成年患者

  在养老院中的老年人

  患慢性肺病的老年人

  如何预防感染?

  因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还是通过飞沫、气溶胶或物理接触传播,所以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注意个人防护等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方式依然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与此同时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样也是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

  

  呼吸道合胞病毒,其实和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一样,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但是做到以上几点,战胜它们并不是难事。

  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俗称“见面传”

  极易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暴发

  统计数据显示,2007—2021年,我国99.7%的水痘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其中85%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因此,水痘的校园防控工作极为重要。

  每年4月至7月、11月至次年1月是我国水痘发病的两个高峰期。近期,多地已经发出提示,进入水痘高发季,家长及学校需做好战“痘”准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既可引发水痘,也可引发带状疱疹;前者通常见于儿童,后者则在成年以后才会发病。

  水痘典型的病程可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患儿在前驱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低热、头痛、厌食等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躯干、头面部,再扩散至四肢,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的皮疹为粉红色小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水痘的病程一般为5~7天,1周左右痂皮脱落。

  水痘还可诱发继发性细菌感染、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并发症,并且易在感染后留下疤痕。如果家中老人、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生带状疱疹,则可能导致儿童感染水痘。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全球每年至少有1.4亿水痘病例。目前尚无针对水痘的特效治疗药物,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鉴于水痘在全球造成的疾病负担,水痘疫苗已被列入WHO优先预认证疫苗清单,目前我国已有水痘疫苗通过WHO预认证。这意味着该疫苗将受到国内国际双重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考虑到水痘对儿童身体健康和正常教学生活秩序造成的影响,建议适龄儿童在入学前完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WHO在立场文件中也推荐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国内外研究也已经证实,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比1剂次具有更高的有效性。

  【征集】我和妈妈的合影

  浩瀚宇宙中

  只有妈妈和孩子分享过心跳

  妈妈也许不是超人

  但却为孩子变成了“万能”

  从出生开始

  我们就在不停地向前奔跑

  母亲总会在背后一直默默守护

  然而走得再远

  你我的原点总是她

  在你眼中

  妈妈是什么样的?

  你小时候和妈妈的合影还保留着吗?

  长大后和妈妈还有合影吗?

  母亲节快到了

  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投稿告诉小网吧

  投稿分享你和妈妈的合影

  告诉小网你和妈妈的故事

  识别下方二维码参与活动

  5月14日

  在河南省教育网微信发布文章里进行投票

  投票前8名有奖品

  照片要求

  1、照片/视频清晰,拍摄时间不限。

  2、照片/视频必须为原创,照片/视频需征得本人同意,不涉及第三方著作权。

  截止日期

  2023年5月13日24:00

  

  end

  来源:河南省教育网综合整理自人民网科普、广州日报、广东疾控、首都教育、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中国、上海疾控、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河南疾控。(声明: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和分享更多教育相关信息,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