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经开区:把政务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首席审批服务员”“上门办”。通讯员供图

  工作人员无障碍暖心服务。通讯员供图

  窗口工作人员“帮办代办”。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爱理、黄鹤基、余佩)近年来,十堰经开区始终坚持把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探索打造区、街道、村居三级联动审批服务的综合窗口工作体系,大力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全力打造“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爱心办”暖人心

  4月23日,在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门外,市民唐先生行动不便,拄着拐杖前来办理不动产业务,工作人员见状迅速出来搀扶,并通过无障碍通道将唐先生接到“爱心窗口”办理业务,提供专区、专窗、专人、专办的“四专”暖心服务,为此唐先生连连夸赞工作人员的服务很贴心。

  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把扶残助残、尊老爱幼理念融入日常政务服务工作中,是十堰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结合“创文”工作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举措。该局坚持从特殊人群角度出发,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和保障制度,为特殊群众解决不会办、不能办、不方便办等痛点难点问题,营造更有温度的政务大厅人文关怀氛围。

  “帮代办”解民忧

  在白浪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帮办代办”窗口特别显眼。这是十堰经开区在“一窗通办”的基础上,主打推出的“帮办代办”新服务模式,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4月20日上午,市民李女士前来咨询如何给家人办理残疾人证,“帮办代办”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办理业务,在了解到李女士没有携带家人照片时,为了不让李女士回来跑腿,主动从业务系统和证照库中调用其家人的电子照片并打印,全程帮办业务,这种“帮办代办”模式也赢得了王女士的当场点赞。

  据了解,白浪街道将政务“帮代办”服务模式向基层村居延伸,更多原本需要到镇街级政务场所办理的事项,下沉到村居办理,让群众不出村就可就近办理。

  “上门办”提质效

  小河村便民服务站作为工业园区里重点打造的政务服务站点,不仅将传统的柜台窗口改造成为开放式窗口,综窗人员还坚持常态化上门为企业服务,这种“上门办、零跑腿”的办理模式极大方便了辖区企业、群众。

  4月4日,常年在外工作的杨先生决定回乡创业,在小区便民服务群看到政务服务办事指南,了解到不出村就可以免费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于是便咨询预约。“首席审批服务员”曹馨月收到预约后,上门帮助杨先生从湖北政务服务网上申请办件,业务办结并制证后,又主动“跑腿”送证上门,从申请、受理、办结到送证上门,前后不到1个小时让杨先生在家门口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和五枚印章。

  十堰经开区坚持从企业群众便利办事的需求出发,持续下沉高频事项,推动“窗口前移”“办事不出村”,将“坐等服务”变“上门服务”,用“主动跑”助推审批服务“加速度”,让“马上办、一次办、零跑腿”成为政务服务的新常态,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