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逛专业 | 在惟新长廊里,和音乐、表演崇艺品韵

  原标题:线上逛专业 | 在惟新长廊里,和音乐、表演崇艺品韵

  

  01

  惟新历史长廊

  02

  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确立“全媒体+大艺术”双轮驱动、跨越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新理念、新视野、新技能的艺术与传媒领域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

  学院设有传播系、音乐与表演系。本科开设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表演、音乐表演6个专业;研究生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位、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设计专业学位(MFA)硕士点;并在设计学博士点下设新媒体艺术与理论博士招生与研究方向。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为国家一流专业,广播电视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动画2022年软科评级A+(排名第4)。与设计创意学院共享的艺术与设计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在2023年QS艺术设计学科排名全球第10名,亚洲第1名。

  传播系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全媒体为特色,整合全系专业学科,确立主流、前沿、交叉三条主线,聚焦媒介文化、智能传播、城乡传播三大研究方向,拓展业界共建、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三个平台,以评估为抓手、以团队为支撑、以成果为导向、以部校共建为契机、以全媒体研究院为载体,力求融合突破、创新发展。

  音乐与表演系以专业培养为主导,服务全校通识教育与文化建设,形成“专业教育、美育教育、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特色,服务双一流大学建设。

  学院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与我校签约的部校共建暨院媒合作单位,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理事单位,获批教育部“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动画专业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

  04

  专业简介

  音乐表演专业概览

  专业简介

  “

  同济大学音乐系自2004年11月创建以来,一直本着“厚基础、强能力、宽视野、重实践”的办学方针,积极依托上海地区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师资、坚持“小而精”的办学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就。

  音乐表演专业的招生始于2005年,注重室内乐重奏、重唱与独奏、独唱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已逐步形成具有德国专业音乐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招收本科学生的专业方向如下:声乐(美声)、西洋管弦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双簧管、小号、长号等)、钢琴。现有在编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 4人;此外还聘请了多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单位的知名专家担任外聘专业教师,师生比例约为1:3。

  

  音乐表演专业师生共同打造

  一年一度的同济大学新年音乐会

  

  由我院声乐表演专业学生担纲演绎的

  同济大学版红色经典民族歌剧《江姐》

  培养目标

  “

  学生能力培养: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音乐表演学科相关理论与技能,胜任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宣传文化部门所需的音乐表演高级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学科本着“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培养的音乐表演学生分为管弦乐、声乐、钢琴三个方向,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国际交流

  “

  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以国内外资深艺术家以及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依托同济大学的对德合作资源,教师中也有多位旅德音乐家加盟。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并通过“同济室内乐团”、“同济合唱团”、“同济大学生管弦乐团”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每年不仅有留学生来本专业学习,本专业的优秀学生也可获奖学金赴国外学习,学院与台湾世新大学等联合开展“双学位硕士”培养,与美国、德国、法国、香港、台湾等多所大学开展互派学生交流学习计划以及教师互访讲学计划。学院与德国特罗新根音乐学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本硕博层面联合培养音乐表演人才。

  

  著名德国歌剧导演为我校声乐专业学生举办歌剧表演工作坊

  专业特色

  “

  本专业与国内同类专业相比,办学规模偏向于“小而精”,培养的音乐表演人才具备扎实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综合型、多学科的学科环境和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在未来专业道路上更高、更好发展奠定基础。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外语教育、对外交流的优势,学生毕业后出国深造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同类专业。在学科拓展方面,结合同济大学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现状,加强对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创新的关注度,拓展数字与音乐、建筑与音乐、新媒体音乐等新兴学科方向,将音乐学科延伸向更为多元、广阔的领域,走出一条真正属于同济人自身办学特色的创新之路。

  学生多方位发展

  “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很好地演唱、演奏的知识和能力,能成为在歌剧院、交响乐团等专业演艺团体从事音乐表演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文化馆站、教育部门、文化公司等单位任职,能顺利考入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进一步深造。目前已毕业的学生中,40%左右的学生考入国外专业音乐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9人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专业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6人进入中央歌剧院、上海歌剧院等专业演出单位任职,近4年来学生获得的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达40余项。

  杰出校友

  “

  温牧雅,现受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独唱演员),2005级校友

  徐森,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独唱演员),2007级校友

  陆林峰,宁波交响乐团长笛副首席,2007级校友

  刘青渠,上海歌剧院大提琴演奏员,2009级校友

  杨梦漪,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钢琴教师,2006级校友

  金豆豆,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教师,2007级校友

  表演专业概览

  专业介绍

  1

  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综合学科优势,师资包括多位活跃在国内戏剧影视表演及导演行业的一流高级专业人才。努力提供各种机会,使在校生与毕业生能够大量参与专业影视、戏剧表演的创作活动,获得了社会高度的认可,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学院获批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学院、2支领航团队,建设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课程思政重点示范课程等;多位学生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主演作品入围电视剧顶级奖项“飞天奖”等。本专业依托音乐与表演系的国际合作资源,广泛开展艺术领域内的国际交流。本专业同行业内颇有声望的企业开展了多维度、多层次和多平台的合作,在学院设立了多项高级别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和实习平台。

  培养目标

  2

  同济大学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本专业立足同济大学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愿景,立足同济工科见长的学科优势,明晰出“培养兼具文化内涵和专业技能的‘一专多能’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和“服务一流大学文化建设”两大发展定位,创新提出“学思践悟贯通、知情意行一体”总体育人理念,搭建“育人思政要素聚合——教学实践平台复合——多元联动场景融合”人才培养路径,建有“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拓展”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建设机制,打造了立体多维的艺术实践体系,构建出多平台联动、个性化兼具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出专业建设一域与大学文化涵养全局同频共振、联通互动的人才培养生态。

  本专业培养的本科人才应是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崇高的艺术职业理想,具备高度的艺术职业道德,具备广泛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的戏剧影视表演知识,熟练掌握戏剧影视表演技能,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级艺术工作专门人才,成为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精英与社会栋梁,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专业特色

  3

  学生能力培养:

  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综合学科优势,师资包括多位活跃在国内戏剧影视表演及导演行业的一流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努力提供各种机会,使在校生与毕业生能够大量参与专业影视、戏剧表演的创作活动,获得了社会高度的认可,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

  2013年,由本专业大量学生担纲主演的话剧《钱学森》获“中国戏剧奖”、“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其中毕业生段思成夺得“中国校园戏剧节最佳表演奖”,并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2016年起,本专业连续创作演出的“同济舞台剧三部曲”校史剧《同舟共济》、大师剧《国之英豪》和英烈剧《铸诗成剑》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其中《国之英豪》被列入由中国科协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大师剧创编巡演”项目、中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上海市教委“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铸诗成剑》作为同济大学建党百年的献礼作品,主创团队和演员全部由我专业师生担任,光明日报以“原创红色艺术作品绽放校园舞台”为题进行了特别报道。

  

  

  

  

  ( 《国之英豪》、《同舟共济》、《铸诗成剑》等剧照)

  本专业提升了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实效,师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成绩斐然。学院获批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学院、2支领航团队,建设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课程思政重点示范课程等;多位学生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主演作品入围电视剧顶级奖项“飞天奖”等。

  

  

  

  国际交流:

  本专业依托音乐与表演系的国际合作资源,广泛开展艺术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主要参与艺术与传媒学院与奥地利中国音乐学会举办的第一届中奥音乐教育(上海)论坛和中奥音乐教学法研讨会暨奥地利奥尔夫教学法研讨会。该论坛以促进两国院校、两国音乐教师和青少年之间的音乐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为目标的国际论坛。在论坛中,中奥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心在同济大学落地。该中心成立后,将引入奥地利奥尔夫教学法专家,与中方专家学者共建中奥艺术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培训课程,助力于本土有志于为艺术教育事业奋斗的师资人才共同成长

  学生多方位发展

  4

  学生毕业去向包括各类电影、电视、戏剧制作公司以及文化和教育事业单位等。每年有60%~70%的毕业生活跃于各大顶级影视剧摄制组和全国的话剧舞台,其中有20%~30%选择签约电视台、演艺公司或剧团,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现代人剧社、锦辉传媒、开心麻花、孟京辉剧团等。其余10%左右选择继续深造,求学学院校有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

  随着上海市政府颁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上海市的人才落户政策对“双一流”建设高校作出了大力的倾斜。因此,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影视表演专业成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率先享受上海市人才落户新政策优惠的表演类本科专业。

  杰出校友:

  董琦 2007级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道士下山》中女主角。

  赵晓露 2008级 教育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影视戏剧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小小艺术家·创意戏剧”首席专家,壹剧文化创始人,日记体戏剧表演工作坊创始人。同济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英国CIP高级注册国际礼仪培训师。2009世界旅游形象大使总决赛——迎世博长三角特别赛区形象代言人。4D多媒体沉浸式儿童音乐剧《海蒂》出品人,儿童英文戏剧《The Jungle Book》制作人,大型原创中英文音乐剧《漫卷西风迢迢路》、《追梦·少年》(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桥》、《少年天骄》制作人等。曾参演电视剧《心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电影《第一百零一次求婚》、《云之锦》等。

  杜光祎 2007级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话剧《盗墓笔记》、《繁花》男主角。

  朱嘉琦 2009级 出演电影《铠甲勇士之雅塔莱斯》;出演电视剧《半路父子》、《明星志愿》、《轩辕剑之汉之云》;主演电视剧《蔓蔓青萝》、《赢天下》、《猎罪图鉴》。

  海玲 2010级 电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女主角。

  林昕宜 2017级表演专业学生,在校生期间作为女一号参演的电视剧《你好,对方辩友》成功入围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专业院校中屈指可数的入围“飞天奖”的在校生演员。

  排版 | 陈茗

  责编 | 王智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