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敷就能止血的金创药,为何后来消失了?你看看原材料是啥
古代一敷就能止血的金创药,为何后来消失了?你看看原材料是啥
引言:武侠类影视剧或者文学小说中,金创药是行走江湖之人必备疗伤神药。在武侠故事中,行走江湖避免不了刀剑对冲的场合,受伤更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除非身负绝世武功才能毫发无伤。而金创药对于伤者来说,是疗伤神器。
按照影视剧的情况来看,涂抹一点金创药便能让创伤立刻痊愈,治疗效果拔群的金创药,现实中真的存在吗?艺术虽高于生活,却也源于生活。金创药在古代留下的药学典籍中,确有记载。
《太平圣惠方》中所记录的金创药,对于斧钺刀枪之伤,有良好的止血消毒作用。在清朝的时候,民间广泛流传有一种称为“刀尖药”的疗伤药,它的效果拔群,但后来它为何无故不见了,它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一,满清入关,剃发易服清灭明后,它成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满人入主中原以后,为了更好地统一王朝,实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为了贯彻这个法令,满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汉族人若想不遵法令保住性命,他们只能逃亡海外亦或是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相伴。
这个剃发易服令对于满人统治汉族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间接使得清朝统治中原整整两百多年。这剃发易服令实行后,辫子头便成了男人唯一的发型。这个法令的推行,推动了当时理发行业的发展。
对于当时的理发师傅来说,要剪好完美的辫子头发型,这也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毕竟当时没有电动推子,可以轻松地给客人剃头。当时的理发师只能用锋芒毕露的刀具给客人刮头,当时理发就是刀尖上的买卖。
一个不小心尖锐的刀具刺破头皮,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当时理发受伤成了家常便饭,为了给客人继续剃头,理发师们常备刀尖药,它能够快速地让伤口止血。这刀尖药因为拔群的止血效果,受到大众的欢迎。后来名气渐长,它便成了古代理发师必备药品。
二,刀尖药的出处刀尖药备受称赞,但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关于刀尖药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安阳县一位王姓老人,像平时一样下田干活,某日他锄地时碰到了硬物。一番清理后一块形状新奇的骨头出世了。
人类有窥探真相的好奇心,即便是从未受过教育的王老头,也想知道这古怪骨头的庐山真面目。邻居是位受过私塾教育的文化人,老头期待着邻居能够给自己解除疑惑。邻居果然见识过人,只一看就知道了这骨头的底细。
原来这是一个名贵中药材,主治跌打损伤。邻居建议王老头把它拿去药房换掉,能得些碎银子。王老头成功在药房换了碎银子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他们纷纷去田野地间挖龙骨。
后来这龙骨能治跌打损伤的消息也传开了。京城有位靠理发过日子的理发师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得知龙骨粉磨成的药,对于止血有神效后,便动身前往老家寻药。这理发师平时手上技艺不过关,总是弄伤顾客,所以他急需这个神药。
这神药果然效果出奇,很快京城的理发师人手一瓶,他们更是为这药取名为刀尖药。后来这理发师转行成了贩卖刀尖药的商人。
三,龙骨竟然是文物龙骨被证实是文物,这是由王懿荣发现的。1899年的秋天,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为自己得疟疾而烦心。一方面他担心因为这病耽误了国事,另外一方面他也害怕自己因为这病而死。
王懿荣擅长社交,有朋友得知王懿荣身患疟疾后便亲自登门看望,还带他看名医开药治疗疾病。当时医生给王懿荣开了药,王懿荣也是有见识之人,可他却认不出药方上的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
因好奇心的驱使,王懿荣去到拿药的地方看了实物。这药材说来奇怪,它的上面竟密密麻麻布满了文字符号。王懿荣对古怪符号向来有所研究,但这些符号他竟然完全不识。他对这龙骨非常感兴趣,便买下了药馆的所有龙骨,想要确认其他龙骨上是否存有一般无二的文字符号。
经过王懿荣查找资料研究,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龙骨不是一般骨头,而是远古留下的动物遗骸,而它上面的文字是古人所记录。这番结论引起大臣的一阵哗然,乃至于民间也议论纷纷。
后来他追根溯源,发现龙骨的源头就在河南安阳,而安阳可是殷商遗址,也就是说龙骨是殷商时期产物。王懿荣在知道这些龙骨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后,为了把它们保护好,尽自己的全力买下了所有甲片。
由于市面上流通的甲片数量急剧减少,龙骨成了有价无市的珍贵物品。民众们在知道龙骨前身后,也不再去使用龙骨了。这龙骨记录的祖先历史,可是无价之宝,也许是绝无仅有的珍品了。而且能够替代龙骨作为疗伤的药材也有很多,百姓不必拘泥于这一种。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还有不同的版本。另外版本的故事是这样的,据说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知道王懿荣是这圈子里的行家,所以带着记录有奇怪符号文字的甲骨给他鉴赏。到底哪一个故事才是真正的历史真相,这已经无从考证。
总结:清代民间流传的刀尖药消失的原因,就是因为王懿荣发现甲骨的历史价值后,把它们保护了起来。若没有王懿荣偶然发现这甲骨的秘密,也许承载过去历史的甲骨会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恐怕清代人也很难想象龙骨竟然如此珍贵,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殷墟文化的存在,打破了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