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新晋网红美食越火,越坐实“美食荒漠”
带你看不一样的风景
急了,他急了。
继“互联网卷王”、“城市营销天花板”、“北上广接盘侠”等一串的标签后,又被打入了“美食荒漠”队列的杭州还是急了。
最近,一个“杭州悬赏100万出点子摆脱美食荒漠”的新闻,冲上了各大热搜,阅读已经飙到3.7亿。
这几个字就像一声号角,让网友们原本将将平息的吐槽热情,又一次水涨船高。
评论区里很快挤满了过来人,激情展开800字小作文《关于杭州的记忆》。
给本地人气的,“这都哪个大聪明想的点子?”
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反应倒挺快,马上告诉媒体:系自媒体不明就里,断章取义。
然而,一波操作猛如虎,口碑反转0.5。
可能连杭州自己都想不明白,这个本来的“最美城市”、“最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如今怎么好像越努力,反而越摆脱不了“美食荒漠”的宿命。
01
为了甩掉“荒漠”的帽子
杭州美食都卷疯了
凭良心讲,这几年杭州商家为了甩掉美食荒漠的帽子,不可谓不努力。
有一类甚至都快努力成了不像杭帮菜的样子。
据我观察,杭州美食现在的内卷路线,主要分两大流派——我愿称之为“万能龙井派”和“锦上雕花派”。
前者以原料见长,吃啥不重要,关键主打一个发扬杭州特产:西湖龙井。
@麻辣雅子
坐在西湖边,把倒入龙井茶的豆浆加入冰块,这是率先刷屏小红书的杭州美食:龙井冰豆浆。
游走于传统与创新之间,效果堪比是奶油焗片儿川。
商家声称这可是地地道道的杭州元素,比纯茶甜腻,比奶茶健康,“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把外地人都整懵了:之前咋没听说啊?本地人则表示“我也没见过”。
@海大富
美食路上不孤单,龙井火锅齐相伴。
如果说龙井豆浆还是区区小吃,那么龙翔桥站D口出来,迎面就能看到的龙井火锅,则已经将这股创新势力从景区铺陈到了商圈。
眼下,如果你在杭州点鸳鸯锅,很可能看到它的锅底一半是火焰,一半是茶汤。
龙井茶汤锅底的牛肉火锅,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茶涮肉时、飘出的龙井清香,每一口都是“独属于杭州特有的浪漫”。
@美味在杭州
总有热情似火的杭州商家,试图用它与众不同的创意,将外地朋友想象中的杭州气质套用到美食里,希冀能征服火锅界、吊打川渝。
然而一个目睹这一怪现状的重庆人,却快哭了:
乌乌使不得,碰了这火锅,回去我会被父老乡亲笑一辈子的。
一些网友对龙井火锅深入骨髓的恐惧
“万能龙井派”的研发思路,就是本地特色元素+美食。
尽管在外地朋友看来,就如同是看到了宁夏烧烤摊卖烤枸杞、长白山卖烤人参,景德镇拿瓷器做火锅汤底。
好比是家境殷实却一心创业的地主家傻儿子,本来可以躺着花十辈子的家底,创了两次业都快造没了。
家住不远的原住民都给气笑了,“哥,100万不是为了让你们坐实“美食荒漠”这个称号的哥!”
至于所谓的“锦上雕花派”,或许更接近很多人心里“创意菜”的打法。
他们擅长在外形上取胜,这也是美食网红化的常见手段。
改变不了莼菜汤,那就把鱼圆雕成玫瑰花的形状。
又或者,把山药做成圆润的珍珠球。
从视觉上包装出一种高级感,符合杭帮菜历来主打的“精致”形象。
而在互联网上最容易出圈的网红奶茶领域,各路商家更是不遑多让。
竹筒奶茶是已经火遍全国了,不过龙井、碧螺春和桂花口味,当然是在杭州喝才对味。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安崽干嘛呢
大概是受到了类似思路启发,现在西湖荷塘边又出现了一波荷花奶茶。
在奶茶上面,放一块粉嫩嫩、荷花状的小甜点,看谁卷死谁。
@酥酥饼
被杭州市民集体喊话:“杭州,你也不能因为有人说你是美食荒漠,你就为所欲为啊!”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些年杭州美食的奋斗史,或许是越努力越不幸。
02
天下苦杭帮菜久矣?
一开始还不是这样的,一开始听到有人盖戳杭州是“美食荒漠”时,还会收获路人的一脸诧异:
“什么,杭州都是美食荒漠了,那北京是啥?”
从曾经京杭大运河的起点、著名的鱼米之乡,到如今跻身和北京齐头并进、旗鼓相当的荒漠榜。
杭帮菜的风评被害,不是一日铸成的。
在杭州上了四年大学的学生小吴告诉我,杭州不缺美食。
上学时,每次去西餐店、日料店开荤,都是难忘的寻味之旅。
但你要问他那有啥好吃的本地菜吗,他也答不上来。
打开短视频会发现,如今一条大学生军训式打卡的火爆视频里,到柳州有螺蛳粉,河南有胡辣汤,川渝有火锅,西安有肉夹馍,新疆有缸子肉……
但杭州就不一样了。
以上这些你在杭州统统都能吃到,独独看不到啥杭州本土美食。
@美味杭州
网红化、美食一条街,已经让杭州美食成为了面目模糊的四个字,却缺少知名度响彻全国的本地美食IP。
就连特色小吃赛道上,杭州有过的“四大天王”,衢州菜、嵊州小笼包、缙云烧饼和温州瘦肉丸,也都被科普不是杭州的。
杭州小笼包其实是绍兴的
说实话,杭州没有本地特色菜吗?当然有。
“西湖醋鱼、西湖牛肉羹、脆皮大肠、龙井虾仁、杭州酱鸭、炸响铃、片儿川都算,浙菜好歹也是八大菜系之一!”
但很多人为啥都不买账?
一位杭州土著朋友则告诉我,这其中,“楼外楼至少负一半责任。”
@真探唐仁杰
大多数本地菜的名气,都是靠知名酒楼打响的。
楼外楼作为杭州百年老字号、杭帮菜扛把子般的存在,一直声名在外,让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结果呢?“网上全是骂它的。”
过去,两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千里迢迢跑去杭州,斥巨资吃了一顿楼外楼,可能还会互相确认并自我说服:“这个是好吃的对吧?”
毕竟钱都花了,如果不好吃,那一定是钱还没花到位——没吃上更正宗好吃的杭帮菜。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随便便打开小红书、微博或抖音,来自全国各地品尝过楼外楼且大胆吐槽的声音,会让她们更加确定:“敢情我就是被PUA了。“
“牛肉羹跟喝水一样,龙井虾仁也没啥味儿,西湖醋鱼醋是醋、鱼是鱼你敢信?”
于是楼外楼不行、杭帮菜坑爹的消息,分分钟在全网铺平。
一开始,一些杭州本地人还会辩论几句,这一度被视作“本味至上”的清淡党和重油重辣的嗜辣党之争。
美食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外地人居然把杭州也视为美食荒漠,简直是口味低级、不会吃,白瞎了食材。
“那淮扬菜为啥就那么好吃?”“杭州周边的其他浙江菜,比如台州菜、宁波菜、温州菜咋就那么好吃?”
外地爱吃辣的朋友则会如此发问。
此时,杭州美食党则往往会祭出外婆家、新白鹿和绿茶等出了圈的杭帮菜餐厅。
然而以绿茶为代表,随着这些店近几年来味道的神奇失踪,杭帮菜的基础也越发薄弱。
当外婆家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居然是麻婆豆腐、肯德基跻身杭州美食排行榜前十、广东本地人最瞧不上的伪粤式早茶“点都德”开到西湖边时引发了长达四小时的排队等一连串荒谬美食故事上演后,大多数本地人也逐渐放弃了反驳。
于是,现如今,除了极个别杭州美食极端捍卫者,还在启动着隐形攻击:“好好好不挣扎了,我们杭州就是美食荒漠,我小时候没东西吃都是去啃马路牙子。”
更多的杭州美食,留给网友的是不知死活的调侃玩梗:
“谁说杭州没有美食,我巴比馒头第一个不服。”
连美食万人嫌的深圳网友,路过都会“踩一踩“,抛下一句:
“还不如俺深圳好!”
03
美食的荒漠
打工人梦想的天堂
对杭州美食荒漠抱怨最狠的,是曾经对杭州的生活质量最抱有希望的“新杭州人”。
在他们眼中,世界上现在有两个“卷王”杭州——
一个是互联网卷王,收割各大211的高材生,是梦想的天堂、造富的温床。
另一个,则是网红美食卷王杭州,被全国各地网红美食反复收割。
杭州不像深圳,年轻人们一头猛扎进去,主打的就是一个搞钱,预期低吃到好东西反而很容易收获好评。
比如现在的深圳美食之光——海南椰子鸡。
@六六吃垮深圳
在很多打工人心目中,杭州都是WLB(work life balance,即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代表。
它既有美丽的西湖、清静的灵隐寺,也有热闹的湖滨和繁华的滨江。
涌来这里的外地打工人,是抱着工资不低、同时也有闲适生活,打拼几年就可以落户扎根的梦想。
@央视新闻
没成想没待多久,就先被吃的闪了腰。
由于杭帮菜比较看重食材的新鲜度,看重菜的原味,对于食材品质和烹饪水平的要求很高。
贵的吃不起,吃得起也等不起才是杭帮菜面对的窘境。
曾经有外地朋友去杭州吃饭,点了道龙井虾仁半天没上菜,留下一个笑话,“可能龙井茶已经在采了,虾刚养肥。“
外地美食的“入侵”、辣进甜退也是事实。
在外来人口大批涌入的“移民城市”,如果本地的美食文化不够优越、具有扩张性,被排挤或没落是必然的宿命,深圳、北京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只不过北京还有涮肉兜底,杭州是一眼见不到底。”
一位东北朋友表示,在杭州吃个饭,店里甚至都找不到一颗蒜。
@乌啦啦
而杭州餐馆点到一盘拍黄瓜,撒的居然是白糖,更让外地朋友满头问号——
尽管这在当地人看来,是打小吃到大的日常。
另一个让人感到反差的事实是:杭州的餐饮,虽然服务和口味颇受“美食荒漠”的质疑,但从价格上已经可以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
根据杭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杭州餐饮收入达到1171亿元,直接贡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
相比之下,长沙、合肥都只占其一半,连北京都比它低出200亿元。
看起来杭州餐饮业欣欣向荣,但只有深入其中的“新杭州人”会告诉你,呵呵,那得先看客单价——
“在杭州出去吃顿饭人均就要75,我原来在武汉也才50。”
说白了,杭州陷入“美食荒漠”的根本,是城市铺的太快,而美食这一块又没跟上。
曾经,来了就是“新杭州人”的口号,拨动着无数外地打工仔的心弦。
但在美食上,对于身处杭州的打工人来说,他们更大的心愿,或许不是跪求杭帮菜如何发扬光大,而是先把平民美食价格打下来。
与其砸巨资固守杭帮菜的标准边界,不如让美食真正卷起来,主打一个“来了就是杭州菜”,让杭州美食真正配得上杭州房价。
怎么讲,毕竟连隔壁山东淄博都靠一串两块钱的烧烤成为热门旅游地,以一己之力拉动全省GDP了。
而杭州还在卷龙井豆浆和火锅可怎么行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