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成人礼 | 写给自己的文章

  你所走过的路,遭遇过的困难,见识过的风景,遇到过的人,都是上天给你的馈赠。——佚名

  曾经,我把“不念过往”这句话深刻地记在脑中。每当我回忆起从前的挫败伤心的事时,我都这么提醒自己,但我也知道,这只是暂时麻痹了我的神经,锁住自己的回忆屋子并不好。有人说,当回避成为逃避时,你就会加深对那件事的恐怖,然后更加害怕它。正确的做法是:勇敢地直面它,认清它的本质!或许,你会发现其实,让你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当我成为内心更加强大的自己后,我接纳了我的过往,无论快乐,还是忧伤。

  童年的我,比较孤独。由于大人的严厉、同龄人的不友好,我常常想流眼泪,但常常无人可诉。在同龄人中,我沉默寡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脆弱的自己,也没人真正懂得我的难过。不知何时起,我变成一个淡漠的人,无法知悉自己的情感,且词不达意,最典型的代表是:作文写得很差。进入中学的第一年,我来到了一个温暖的班里,同学发现我是个非常善良、文静的女孩,都很喜欢我,常常称呼我“软妹”,我的老师很友好,也常常关怀我。我的生活犹如突然间照进了一大束一大束的阳光,使我在受宠若惊之余,喜出望外。之后,我买了课外书,读课外书,写的作文越来越可观;在文化分数上,我名列前茅,也感到周围同学的竞争力在变强;在音乐,体育,美术课及演讲比赛上,我有机会表现自己。几年的成长使我了解——青春的色彩,不只有一种。我喜欢看到干净纯真的笑脸,也渴望叩开那些孤单、忧伤的孩子的心门。每一种色彩都值得关爱,每一个孩子都可爱。

  那么,过去的一切要如何安放,尤其是那些不愉快的事物?

  因为过去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选择,才有今天的我。所以,不管这些事情是好,是坏,不管我的选择是对,是错,都欣然接受。是的,因为它们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我。

  对于我们不愉快的过往,可以参考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的一句话:“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对于苦难,我们无须赞美,但须反思。

  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是踏上新的生活前要做的准备。了解自己犹如用第三人称视角观察自己,何其不易!但不必望难辄止,不必迷茫,成长自会引导你去往正确的方向,只要你努力地尝试。

  心理学家荣格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了解自己,需训练一颗有觉知的心,理性公正地判断一切,同时,要足够了解并关心自己的需求、目标,这是在运用心的力量、宁静的力量。与自己相处是什么样的呢?是慢慢静下来,感受到心湖上的风,心湖上圈起的涟漪,听到了波动的水声。世界是这般的清澈明朗啊!

  了解自己而后,才能爱自己呀!爱自己,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感——用华丽的首饰来装点自己,用山珍海味来犒劳自己;爱自己,不是与外界间隔,不染纤尘,不是像芙蕖般净少情、像隐士般独善其身。爱自己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正面的精神需求。我的见解是:真实与快乐是爱自己的宗旨。

  “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是古时候有志之士的远大抱负,需要一步步顺承而上。其实,现实生活更为复杂,我更愿意理解成同时进行,只是各个时期的侧重不同,就像爱自己和爱世界其实是同时进行的,爱自己让你充满力量与智慧,爱世界让你果断投入奉献中。我喜欢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是自信的仰头长啸。那么,我来到世界,是否真的有什么使命?

  于我而言,艺术、哲学、心理学像一扇扇神秘有趣的大门,吸引着我前往。我坚信,那儿一定有人性美、自然美,也会有人与人交往的艺术,人与大自然共生的思想,成长与教育……那些都是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去挖掘的宝藏。我知道,让世界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让人类拥有幸福的能力是一个伟大的梦想,而我是如此渺小,我还是个菜鸟,且是倔强的菜鸟。但这并不影响我坚定地走下去,或许,我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任由外界风雨交加,我心不动安如山。

  爱自己,再去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