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结婚登记量跌破 700 万对,年轻人反问「为什么要结婚」,低结婚率背后是传统
前几日,潮新闻记者参加了一场校友聚会,午餐上菜间隙,话题自然而然聚焦到了工作、理财和婚恋。“这样一看,我们一桌都是给婚育率拖后腿的人啊。”嘈杂中一言出,场面瞬间静默。在场14位校友面面相觑,只有两位已婚,还是今年新婚。而刚跨过30岁门槛的记者本人,已是在座未婚人士中最年轻的。
这届年轻人,真的对婚姻不再向往了吗?一些数据或许可以佐证。
据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这是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如同一条抛物线,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的顶峰后,中国结婚登记量连续9年下降,终于在2022年跌破700万对。
结婚人数为何连年减少?将对社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年轻人开始反问,我为什么要结婚
第一次踏进心理咨询室时,28岁的小叶刚刚“被分手”。此前,她有着一段让同龄人艳羡的恋情。两人在读研期间相识相知,男友优秀体贴,毕业后拥有一份投行的高薪工作。相恋3年,正当她憧憬着“从校服到婚纱”的美好未来时,幸福戛然而止。当谈婚论嫁摆上台面,男友犹豫了,留下一句“我不想耽误你。”
此后,这句话成了小叶的“心魔”,直到持续一年的心理咨询后,她才逐渐接受现实。前男友不该被一句“渣男”简单定义,随着两人深入沟通,她发现对方确实没有做好走入婚姻的准备。
结婚,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杭州有晴天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社工柳丹,曾在杭州拱墅区婚姻登记处做过多年新婚辅导工作。她发现,近3年,初婚登记人数有可感知的下降,且初婚年龄在不断增长。“前来参与新婚辅导的夫妻,很多年龄都超过了30岁。”
官方数据与她的观察相符。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而2010年这一数字是24.89岁。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
推迟、不想进入婚姻的年轻人们,在担心什么?“离婚率太高、害怕失去自由、没准备好承担家庭责任,是来访者提到的高频原因。”柳丹说,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体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尊重,不少年轻人认为,婚姻未必是一段亲密关系的唯一结局。
图源:视觉中国
低结婚率背后,是传统婚姻功能的减弱。经济上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有独立工作、经济来源,甚至收入超过男性,女性对男性和家庭的依赖在不断减弱;在性行为获取上,一项2007年杜蕾斯在中国的相关调查显示,80后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22.1岁,而2015年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95后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已降为17岁,性需求和性满足已不再与婚姻紧密相连。
但同时,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却在提高。在房子、车子等物质条件之外,年轻人们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契合,有共同爱好、有一起进步的目标、互相理解互相成就,从“附加分”变成了婚姻的“必得分”。一边是婚姻功能弱化,一边是对婚姻的期望值提升,结婚率自然而然地下降。
“以前,到了30岁而立之年,亲戚朋友会问,你为什么不结婚?而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反问,我为什么要结婚?”柳丹说,这几年她观察到一个新现象——婚姻问题的“议题前置”。曾经,当两夫妻走入婚姻才会着重考虑的家庭观、消费观、生育等议题,年轻人在恋爱、同居期间已经在“模拟预演”。
全国结婚登记量跌破700万对,新世代:我为什么要结婚?
传统婚姻不符合人们的需求了。
什么制度都需要随着时代的需要革新,婚姻制度当然也不例外。
结婚为什么这么难了?
我觉得是在婚前就增加了新的“九九八十一难”。
比如说,很多男女长久的卡在了“脱单”问题;
再比如,很多人亲密关系总是相处不长,“3个月魔咒”、“6个月魔咒”比比皆是
度过了以上这些,才会产生“谈婚论嫁”是的现实问题。
这是一个层层设槛的过程。
而且,太多婚姻过来人的真实案例,又时刻提醒着大家“婚姻不是彼岸,而是另一种折磨的开始”
大家对现在婚姻的观感,可能连“围城”都比不上,
“城外的人不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出不来”
为什么?
因为“婚姻”已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而进入“婚姻”的代价又难以承受。
大家觉得亏本。
快速发展的社会促使着人们对于婚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为“需求”是压抑不住的:
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生有五个层次的需求。
婚姻,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满足的就是我们不同种类的需求。
有的人明明追求物质,那就不要轻易为了爱情步入婚姻。否则,就不要嫌弃丈夫不上进、不挣钱、没出息。
有的人拼命渴望进入上流社会,渴望被他人尊重,那就不要因为丈夫出轨而感到打脸,毕竟你追求的本就不是真正的爱情和忠诚。比如,章泽天和刘强东。
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时,就已经步入了婚姻。
我记得在《爱情保卫战》里看过这么一对夫妻。
妻子工作能力强,在外跑生意。丈夫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好好的家庭,妻子闹离婚了。
主持人:你为什么要离婚?妻子:他不上进,没出息。主持人:那你当时为什么嫁给他?妻子:因为他老实。主持人:他现在不老实了吗?妻子:也老实。主持人一脸不解:那你到底是希望他老实,还是希望他上进?妻子答不上来。
你发现了什么?
当时需要安全感的妻子选择嫁给老实的丈夫。
可当自己的安全感被满足后,妻子不满足了。
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
很多人是这样的:
当你被伤害后,你极度需要一个给与自己温暖、安全感的人,因为那个时候,安全感是你的第一需求。
可是当这个需求被满足后,你对于安全感的需求退为其次,对爱情、浪漫、刺激的需求重归第一位。
于是,你耐不住寂寞,心里蠢蠢欲动。
但是别忘了,总是渴望从另一半身上寻求时,那就永远没有知足的那天。
最重要的,就是你知道自己心底最本质的需求是什么。
先好好的,让自己成长。
然后,再好好进入一段婚姻。
我们一次次讨论婚姻,是因为我们想给爱情一个结果。
我们对“婚姻”失望是因为坏模板实在太多,让我们难以相信自己有能力幸福。
在婚姻旧模式瓦解,新模式尚未诞生的阵痛之前。
“想结婚就去结婚,想单身就去单身,反正都会后悔。”做了17年婚姻咨询,我发现把“婚姻”看成一种“尝试”,不抱太多“期待”的人反而能过得好。
因为“太重视”就会用力过猛,
既然怎样都不会满意,不如洒脱一点。
我是 @卢悦 从业17年,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央视、北京卫视、凤凰卫视特约心理情感专家,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过日子就像玩闯关游戏》、《亲密关系的重建》
有情感问题问我,有问必答。(咨询+助理VX:xinzhizhu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