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中的明楼,历史上有五重间谍身份,最终死于1987年
1908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几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困顿和压迫的时代。有些人他们身负重任,不仅在敌我阵营中不断穿梭,更是为了中国解放的胜利付出了超出常人般的精力。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这些地下工作者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明天穿金戴银,而是为了共和国的成立,付出了全部的青春与热血。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情节跌宕起伏的节奏,更是将观众的神经带入到电视剧中每一个人的命运中。这部剧的名字叫做《伪装者》,其中靳东扮演的大哥明楼非常出彩,靳东也因此收获了众多粉丝。电视剧中明楼拥有三重身份,周旋于各个组织之间,表面是汪伪政府财经顾问,背后又是国民党情报科长,可他真正的身份是中共地下党特工。事实上明楼这个角色在历史上真的存在,此人名叫袁殊,号称“五重间谍”,袁殊的人生远比电视剧中演绎得更加跌宕起伏。
一、成长之路袁殊于1911年出生于湖北,父亲曾经是前清秀才,不过清政府灭亡后,也就成了没落的书香门第之家。袁殊之父因在湖北实在找不到营生,便留下妻儿,自己跑去外地打拼。有“五重间谍”之称的袁殊是一位真正的伪装者,有的人评价袁殊是汉奸,而且连他的家人也如此评价他,而真实的袁殊本人,周旋于不同势力中,可谓步步惊心。如果袁殊一步稍有不慎,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他长相一般,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个人能力实在是优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袁殊的主要阵地在上海,他的身上有着纷繁复杂的五个身份,不仅兼具中共,中统,军统,日伪,还有青红帮身份,即使放在现在,也是非常罕见的五重间谍。很多人认为袁殊凭借五重身份,一定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不过从袁殊本人看来,他付出的代价比精彩的人生更多。早年间袁殊之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因支持革命散尽了家财,而后袁殊之母不得不依靠自己娘家生活。袁殊的外祖父母去世后,袁殊之母带着孩子们投奔丈夫。当时担任国军驻沪要职的丈夫,并没有接受投奔他而来的母子三人,因为当时他已经有了情人。
好在袁殊之母懂些文化,在上海落脚之后,靠教别人写字维生,当时袁殊两兄弟也开始帮别人打零工,刚满12岁的袁殊去了印刷厂做学徒,一家人的日子虽然清苦,不过好在都在一起。二、复杂人生机缘巧合之下,袁殊得到了去上海立达园读书的机会,几年的学生生涯,让袁殊的思想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不仅接触了各种先进思想,更参加了五卅运动,1927年袁殊加入了国军后,去了日本留学,回国后袁殊积极投身新闻和文化界。1931年10月,刚满20岁的袁殊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负责情报工作,从此袁殊开始了自己的复杂谍战人生。1932年,年轻的袁殊打入了中统内部,很快就被任命为情报部部长。凭借这一身份,袁殊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岩井跟袁殊商量,以每月200元的交际费用,让袁殊给日本人提供情报,经过了组织上的批准,袁殊接受了这份工作。1935年袁殊因“怪西人案”被捕入狱,在狱中袁殊承认了自己参加了中统情报局的工作,但关于共产党的身份,袁殊誓死不承认,经过多方势力的营救,袁殊在监狱中待了八个月便被释放了。为了更好的窃取情报,也为了更好的掩护自己的身份,袁殊又想办法给自己加了一层保护伞。
1937年袁殊加入了青红帮,与上海滩的大佬杜月笙和黄金荣攀上了关系。抗战全面爆发,大佬杜月笙向戴笠推荐了袁殊,袁殊也得以顺利加入了军统情报科工作,当时戴笠找到了袁殊,此时的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至此袁殊身上又多了一重身份:军统情报站站长。袁殊正式拉开了他的五重人生,虽然身份如此复杂,可袁殊的谍战生活却十分出彩,不仅通过情报屡立战功,更是靠着自身的能力救了多名抗日同志,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潘汉年,邹韬奋等,都曾经被袁殊救过。抗日战争胜利后,考虑到袁殊的安全问题,中共组织让袁殊改了名字,此时的袁殊更名曾达斋。
三、解放之后后来因国内形势不太稳定,袁殊曾被判入狱12年,1967年又因为从前特殊的背景,又被关押了8年多,而袁殊的妻子则在一年之后下落不明,1982年袁殊得以平反,最终被判无罪。可此时的袁殊已经身患重病,多年来因复杂多变的生活,他的精神状况变得十分紊乱,不仅无缘无故大哭不止,睡眠更是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直到1987年11月,被疾病纠缠已久的袁殊于北京去世了。古往今来,但凡做情报工作的没有一人能够善终,袁殊一生周转多个组织,由此可见他的生活更是动荡不已。[图片8]四、总结原本袁殊可以度过一个很平凡又稳定的一生,他为了革命事业,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置身于最危险的情报工作中。他起初加入了国民党,后来从日本留学回来,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给党组织提供更多的情报,他开启了自己“五重间谍”的人生,曾经短暂被捕入狱,但袁殊只说出自己的军统身份,关于有关共产党的身份,袁殊一个字都没说。[图片9]出狱之后,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袁殊又加入了杜月笙大佬的帮派组织,经杜月笙引荐来到戴笠手下工作,有了国民党情报科科长的身份,袁殊更好的为党组织提供了情报,还救了不少革命同志,晚年袁殊精神不太稳定,最后于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