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颜轻尘 | 《山河为歌》里的人伦禁忌
今天晚上棕榈叶在嚓嚓地作响,海上有大浪,满月啊,就像世界在心脉悸跳。从什么不可知的天空,你在你的沉默里带来了爱的痛苦的秘密?——《飞鸟集》308
前些天《山河为歌》的作者发了一篇微博:
…… ……
很多读者看到后的第一反应是:哇,弟弟对姐姐真的是男女之情啊!
有人郁闷:接受不了。有血缘这种太难受了。
有人欢呼:我磕的CP成真了!
从原文来看,颜轻尘对姐姐颜轻盈的确有着很特殊的感情。
颜轻尘第一次正面出场时26岁,已经当了七年的颜家家主和西川之主。
在他心里,除了守护西川以外,他一直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姐姐能够留在他身边永远陪着他。
年长他五岁的姐姐颜轻盈一直对弟弟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恐惧。
可是从轻尘后续种种表现来看,他维护姐姐,对抗母亲,对心机深沉的姐夫下过逐客令,却又很尊重姐姐的选择,没有一丝一毫行为上的逾矩,更是在小说中后期成为姐姐坚强的后盾和保护者。
那么读者难免就会感觉奇怪:
颜轻盈一开始那么惧怕弟弟到底是为什么?
她几次离宫,日子过得很艰难,不断遭受各方胁迫,为什么她几乎从不考虑回西川的娘家去?
深爱姐姐又有能力保护她的弟弟,到底为什么让颜轻盈那么惧怕?是不是姐姐误会了弟弟?
作者在这篇微博里透露出隐藏的暗线,很好地解答了这个疑问:
原来小说原文中有一个没有写出来的事实,那就是,弟弟吻了姐姐。
在颜轻盈眼里,这是罔顾人伦的举动,比其他男人对自己的觊觎都更加可怕。
颜轻尘更是因为这个举动,被母亲打断了腿。
这下,真得去看骨科了。
本文将结合小说原文和作者微博的补充设定,从以下三方面浅析颜轻尘的行为和人伦禁忌的意义:
罔顾人伦的吻(对三方当事人的解读)万事,皆有因果颜轻尘为什么“命中注定”爱姐姐(艺术层面和现实层面)弟弟吻姐姐这一事件,发生在颜轻盈离开红颜楼的前夕。从红颜楼出发去参加春季的入宫选秀一般在冬天就得动身了,因为路途遥远,需要提前几个月出发。大概正月里就得上路。
我们知道轻盈入宫这一年是16岁,那么轻尘就是11岁。
在古代,11岁的孩子心理上相对早熟一些,这可能跟古代人平均寿命短有关。中国古代人均寿命大概30~40岁,所以干什么都要趁早。
古代女孩子大概在14-15岁就要被议婚了,男孩儿性成熟的年龄晚于女孩儿,议婚的年龄大概是17-18岁。富贵人家的孩子有可能年龄还会提前。
在这部小说里,
11岁的太子裴念深已经跟户部尚书吴彦秋一同去验收黄河堤坝的修筑工程了,但直到全书大结局,14岁的裴念深也并没表现出对任何女孩子的喜欢;
8岁的裴妙言喜欢刘轻寒,她一心要嫁“三叔”闹得不亦乐乎,最终在12岁的年纪就联姻了央初王子;
16岁的裴元丰是三军统帅,但他在遇到颜轻盈时表现却非常的孩子气,似乎刚刚情窦初开……
那么在颜轻尘这里,11岁少年的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是情欲的冲动,爱情的萌芽?还是身体的侵犯和试探?是弟弟对姐姐难以割舍的依恋?亦或是比爱情少一些但又比亲情多一些的纯真情感的表达?
综合书中相关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经历,在不同的人眼中,轻尘这一吻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弟弟每半个月一次的夜晚“偷窥”,已经足够令颜轻盈感觉不适和恐惧:
在红颜楼渡过的那些日子,他时常会来,当然不是光明正大的进来,而是无视禁令,一次又一次的翻墙进来。第一次进来,当他站在我的床边,一直看着熟睡的我,直到我从梦中都感觉到那种炙热的目光而惊醒过来的时候,对上他在夜色中那双安静却精亮的蛇眼,让我几乎失声尖叫。那个时候的他,只有十来岁。却让我恐惧。当然,恐惧的,并不只是在夜色中,凝视着我的那种眼神。让颜轻盈恐惧的,并不只是夜色中凝视她的眼神。更让她恐惧的,是临行前夜弟弟的偷吻。
在颜轻盈眼中,这是罔顾人伦的举动。
为什么16岁的轻盈,会把11岁弟弟的一个吻看作是罔顾人伦的“罪行”呢?原因有二。
★感性层面
颜轻盈自己年幼时,在情感方面本就早熟。
14岁的她看不上来前来提亲的同龄人青川吐司的公子、“没文化”的斯郎降措,却在很幼小的年纪(8、9岁?)就暗恋上了大她三十岁的老师傅八岱。甚至到了成年,27岁的颜轻盈依然会对傅八岱当年没有回应她感情一事耿耿于怀:
我站在他身后,看着那屋檐下的雨水,淡淡道:“花开当折无人折,一夜飘零落天涯。”听到我的这两句话,他苍老的脸上微微有些怔忪,那双原本清亮的眼睛也在这一刻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沉默了一下,才慢慢的回过头来对着我,微笑着道:“原来,你还在生老夫的气。”因为自身的情感经历,成年后的轻盈非常能理解8岁女儿对“三叔”的感情。同理,情感早熟的少女轻盈必然会对弟弟轻尘不寻常的举动格外敏感。
11岁弟弟暗中的窥视,偷偷的一吻,在轻盈看来这就是在表达男女之情:是弟弟(男人)对姐姐(女人)的觊觎。
★理性层面
受到儒家正统教育的颜轻盈,对于血缘人伦的礼教大防是有着深刻认知的。
《论语》述而篇第31章,陈国大夫陈司败向孔子发问:“昭公知礼乎?”
陈司败有此一问,是因为鲁昭公在吴国娶了一个同为姬姓的君夫人吴姬(讳称吴孟子),而当时的礼法讲究的是:
“娶妻不娶同姓。”——《礼记·曲礼上》“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四》孔子明知道陈司败问这个问题的意思,但是根据“《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原则,他依然妄答了一个“知礼”。
孔子的回答引起了陈司败的强烈不满,他干脆连孔子一道数落:“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这是相当不客气的责备了。“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基本上是在唾骂鲁昭公的行径。
从古代对“礼”的要求来看,国君去别国娶了同姓女子为妻的行为都已经是“不知礼”,为人所不耻了,更何况爱恋觊觎自己血缘亲族的同姓?那更是“恶”的繁殖了。
《诗经》里就有多篇讽刺齐襄公和文姜兄妹乱伦的诗作。
在这种礼义廉耻教化下长大的颜轻盈,又在红颜楼接受了几个月的媚术训练,她将11岁弟弟的举动归类为带有情欲色彩的罔顾人伦之举,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后文有一处可以对照来看:颜轻涵对堂姐颜轻盈毫无暧昧觊觎之心,但一个入怀取手帕的动作,就已经把颜轻盈吓得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他笑了一声:“你以为,我要如何?”“……”“堂姐,你怎么又忘了,我是受过戒的。”“……”“况且,就算没受过戒,你可是我堂姐啊。”我的喉咙发梗,说不出话来。其实,我倒真的不是担心他会对我做什么,毕竟我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他再是恨颜家,再是丧心病狂,毕竟当了傅八岱那么多年的学生,不可能到那种禽兽不如的地步;况且,我自认自己也没有那种能让人忘记伦理纲常、漠视血缘的美貌和魅力,只是,出于女人的自尊和羞耻心,刚刚那一刻的确让我有些难受。颜轻涵只是取手帕(地图)而已,并没有觊觎堂姐美色,同时他也提到了受戒和彼此血缘人伦的关系,但是从颜轻盈的震惊和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反应来看,可以想见弟弟当年那一吻给轻盈的心理冲击有多大。
在颜轻盈心目中,颜轻尘大概真的就是:罔顾人伦、漠视血缘、丧心病狂、禽兽不如。
作者在微博谈到这条暗线时也提到了,因为那个吻是罔顾人伦的,所以颜轻盈对弟弟颜轻尘极度忌惮,视其为“洪水猛兽”。
轻尘对姐姐轻盈感情的特殊,是从出生就开始的。
作者微博也给出了解释:“像是命里自带的。只要他是颜轻尘,只要她是颜轻盈,他就会爱她,像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一样自然和永恒。”
这份自然而永恒的爱,在轻尘生命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0-1岁:笑与哭
“他刚生下来的时候,谁抱都哭,只有我抱着他的时候,他才会笑。”……“后来,我们就离开了颜家,那时候他才刚会走,我走的时候,他一直抱着我哭,哭得嗓子都哑了,他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姐姐。”轻尘只对姐姐笑,姐姐离开他就会哭。这个时期的轻盈并不怕弟弟,反而她很喜欢弟弟,喜欢抱着他。
刚会走路的颜轻尘那会儿是1周岁左右,轻盈6岁。但弟弟其实已经表现出对姐姐异乎寻常的依恋了。
正常情况下,几乎所有被母亲亲自教养的婴儿,在1-2岁时都会进入恋母阶段,并且在母亲离开自己时会表现出分离焦虑,这是幼儿成长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但这种恋母情结和分离焦虑在轻尘身上异化了。别人恋母,他是恋姐。
★从1岁到10岁:挂念、看望、牵着
这一阶段的弟弟,表现出对姐姐的强烈牵挂和重度依恋:
我们住在西山脚下,其实他也偷偷来看过我,可是他太小了,来也来不了几次,加上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也不太顺利,我就不愿意理他,可他还是一直挂着我,直到后来,我进入了红颜楼。……记忆里那个男孩子,不管遇到了什么,还是经历了什么,都会牵着我,固执的喊——姐姐!……那个脸颊消瘦,睁着一双大大的,黑漆漆的眼睛的孩子,总是牵着我的衣袖不放,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像是个幽灵一样紧随着我。到此为止,轻尘依恋姐姐的方式不过就是粘人而已:去看姐姐、牵着姐姐衣袖、固执地喊“姐姐”。
轻盈一开始觉得他可爱,继而感觉可笑,最后是不耐,“不愿意理他”,可也没有惧怕这个弟弟。
★10-11岁:偷窥与亲吻
日后让颜轻盈对弟弟不寒而栗的恐惧,是从轻盈入红颜楼开始的。从这里开始,姐弟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姐姐在红颜楼里,执着的弟弟当然会不顾禁令,翻墙去偷看姐姐。
“我最喜欢翻墙进来,而且总是在这个时候,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可以见到姐姐。”不是看一眼就走了,而是长久的凝视。
这凝视因天然生就的感情而灼热,因专注而敏锐,仿佛扫描仪般的精准,好像要把姐姐的身影锁在自己的眼瞳之中,篆刻在记忆深处。
也不只是凝视,还要牵着姐姐的衣角。
当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到他也守在床边,牵着我的衣角,睁着那双漆黑的眼睛盯着我的时候,就只觉得恐惧。虽然颜轻尘是去看望姐姐,而不是去吓唬姐姐的,但这样半夜偷偷跑来窥视、牵住衣角,还是会让姐姐恐惧不已。
除了去看姐姐,颜轻尘去红颜楼还可能会看到什么?
精美的亭台楼阁,仿佛天宫一般,周围穿红着绿的女孩子就像是蓬莱仙子,一个个都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这些貌若天仙的女孩子们,在红颜楼里一待大半年,埋头苦学的是什么呢?
学习一些本事,技巧——那也是我曾经埋头苦学过的,如何讨男人的欢心,如何成为一个让男人离不开的女人…这些内容想必会让10岁的颜轻尘大开眼界了。
这红颜楼,大概比《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要神奇、香艳、刺激得多。
难怪颜家的小公子也是严禁入内的。每当他偷跑去一次,他母亲就狠狠地打一次。
此时颜轻尘的性成熟度如何呢?去红颜楼偷窥,甚至偷吻了姐姐,能否说明颜轻尘已经情窦初开甚至情欲勃发了?
生理层面我们知道轻尘早慧,是个“聪明太过”的人。
那是否早慧就一定伴随着性早熟呢?
并不一定。
在美剧《小谢尔顿》里,9岁的高智商儿童谢尔顿跟15岁的哥哥乔治在同一所高中就读,青春期的乔治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身材火辣的姑娘,而谢尔顿尽管在智商和学识方面已经碾压了高中老师,但他从身体到感情都只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
高智商≠性早熟
身体上的成熟,情感上的成熟,跟聪明与否无关。
一般来讲男孩子的青春期开始时间早不过11岁晚不过12岁,一直到18-20岁结束。如果男孩在9-10岁就已经进入青春期,是属于性早熟的。
——百度百科:男孩青春期
青春期以第二性征出现为特征,同时伴随着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原文直到轻尘被打断腿以前,他的身高都比姐姐矮了不少。
“我从来都比你矮,永远都只能仰望你,我以为长高一点,就能赶上姐姐,可是我长高一点,姐姐长高更多。”这段原文的叙述是非常有信服力的。
因为姐姐的年龄已经接近青春期尾声了(女孩青春期10-18岁),正是身量猛长的时候,而弟弟却还没有进入青春期,他的身高还是按儿童的节奏增长。因此轻尘只能仰望姐姐,唯有爬到树上去想象自己长得比姐姐还高的模样。
所以,猜测弟弟可能有比“偷吻”更进一步的侵犯行为的读者们可以放心了:
10-11岁的颜轻尘根本还没有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轻尘内心里对姐姐有多恋慕,此时的他依旧只是一个少年孩童。他的身体并没有分泌充足的雄性激素以刺激他去大胆妄为地试探或者侵犯女孩子。
所以,弟弟究竟为什么会去吻姐姐?
如果说生理层面不存在情欲勃发的冲动,那就要从心理层面去分析了。
心理层面作者微博揭秘暗线:颜轻尘“按捺不住”吻了姐姐。
这个“按捺不住”,是由何种情绪积累,由何种场景刺激引发的呢?
时间点:颜轻盈离开红颜楼的前夕。
就像弟弟深夜去窥视和亲吻姐姐对轻盈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冲击一样;其实姐姐入红颜楼一事,对弟弟的心理冲击也是不可小觑的。
对轻尘来说,这可不仅仅是“姐姐终于来成都了,去看她方便多了”这么简单。
红颜楼是个既香艳又狠绝的地方。
首先,少年颜轻尘能做出“亲吻”姐姐的大胆举动,不能排除他是对红颜楼里各种情色训练举动的模仿。
其次,在颜轻盈时代,红颜楼的训练除了学习媚术以外,还要搏杀。三十多人中搏杀出一人。
唯有一个人,能最终活着走出去。
所以,在红颜楼的最后一个月里,轻尘不仅看到姐姐和众多倾国倾城的女子们,他还看到了搏杀与死亡。红颜凋零。
从颜轻盈对颜轻尘心机和手段的忌惮来看,11岁的颜轻尘不可能没见过死亡,甚至很可能他自己就会花样百出地算计和操控别人。
但这一次,被操控的人里有他的姐姐。
在颜轻盈离开红颜楼的前夕,在深夜的那个时刻,轻尘再次来到了轻盈的床边。
此时搏杀结果已经揭晓了。轻盈活了下来,成为唯一的胜出者。
姐姐没有死,但她马上就要走上另一条后果未知的残忍旅程:入宫。
入宫的目的是去勾引皇帝,祸乱宫闱。
上一个不明不白死在皇宫里的,是颜轻尘的姨母薛怡。
这一次,一旦轻盈启程,轻尘将会有很多很多年再也看不到他的姐姐。
姐姐说过会一辈子陪着他的,她食言了。
此时看着姐姐睡眠中也并不安宁的脸庞,轻尘会有怎样的情绪呢?
会是情欲的亢奋吗?是头脑里那些美人媚术情色刺激的画面在作祟?还是对姐姐的倾慕与依恋?是试探?是不舍?还是对父亲红颜楼计划的愤恨?是痛苦?是无奈?还是对即将与姐姐长久分离的深切的悲伤?
各种情绪叠加翻滚在少年轻尘的胸口,让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热血沸腾、悲从中来,最终按捺不住吻了姐姐。
这是一个小小少年,从他婴儿时起贯穿整个孩童时代的、对姐姐执着恋慕的情感堆积到最高峰的一次宣泄。
是在红颜楼这样一个雕梁画柱的美女斗兽场,在姐姐即将远行前的深夜,少年颜轻尘最大胆也最悲伤的一次情绪表达。
“当年,我是看着姐姐离开的。”“所以,没有什么痛苦,是我不能承受的。”轻盈被惊醒的那一刻,也是姐弟分别在即的最后一刻,姐姐惊惧厌恶的眼神,必将会久久停留在轻尘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跟随而来的薛芊,迅速带走了颜轻尘。
她不仅用手中的棍棒打断了轻尘的腿,也打灭了他眼里的光。
从此颜轻尘成了坐在轮椅上的少年,他要适应再也不能跑跑跳跳翻墙爬树而只能规矩得一动都不能动的双腿,他还要适应和忍耐生命中缺失了最重要的一个人。
燃着的火,以它熊熊的光焰警告我不要走近它。把我从潜藏在灰中的余烬里救出来吧。——《飞鸟集》145薛芊是一个心思单纯、爱憎分明的人,她的一生只为颜牧之而活。
她看不到颜轻尘的存在,她看到的只是——颜牧之的儿子。
颜轻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薛芊既不知道也不在乎。她只知道这个儿子将来是要继承颜牧之的志向和家业的。
轻盈六岁这一年,薛芊从颜家主宅赶走了祝怀音和颜轻盈母女。
在薛芊看来,祝怀音冷淡和背叛颜牧之在先,错在祝怀音。这个女人是颜牧之的心魔,他对她那么好,她却漠视他的心,令他痛苦半辈子。为着颜牧之的缘故,薛芊讨厌祝怀音,也顺带不喜欢颜轻盈。
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薛芊并不会因为不喜欢一个人,就凡事迁怒于她。她每一次惩罚轻盈,杖责她,必定是事出有因,是因为轻盈不守规矩犯了错,而不会无缘无故地打骂。
我们通过看薛芊评价颜贻之和阿娴婚姻中的是非恩怨,以及她教训离儿不合规矩的举止却又心疼孩子给了一大笔钱,包括她一见面就杖责颜轻盈责备她私自嫁人给颜家丢脸……等等这些事件中,能看出薛芊是一个分得清基本的是非曲直,并且赏罚分明的人。
但她也会死守着一些陈规陋习,比如坚持不让颜轻涵入内宅,比如固执地要完成颜牧之的夙愿……
总之,成为颜家大夫人之后的薛芊,维持的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严厉的大家长形象。
薛芊开始注意到少年颜轻尘的行踪,是从他一次又一次偷偷跑去红颜楼开始的。
红颜楼怎能是一个贵公子该去的地方?
薛芊听说此事,估计她的第一反应就像贾宝玉抓周抓了一把脂粉钗环令贾政大怒一样,“将来酒色之徒耳!”
一顿棍棒伺候,打伤了轻尘的腿。
谁知颜轻尘半个月后养好了伤,他还去。
去了再打。打了还去。
邪门了。
这个当母亲的,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也不问问清楚。
当然颜家的家庭关系复杂,母子疏于沟通,颜轻尘又心思深沉,估计就算薛芊想问也是问不出个所以然的。
在薛芊看来,她就以为轻尘这是中了邪了。
终于,那一晚尾随在颜轻尘的后面,薛芊看到了最不该发生的一幕!
颜轻尘吻上的,是红颜楼里唯一剩下的一个女孩子——他的亲姐姐。
对于薛芊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颜轻尘啊颜轻尘,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居然是这样一个淫魔色鬼,连自己的亲姐姐都敢下手!
这事儿薛芊看得很清楚,错在轻尘,跟轻盈没关系。颜轻盈是受害者。
这一次薛芊终于怒急攻心,发狠直接打断了轻尘的双腿。
都怪这双翻墙越户、惹是生非的腿!
薛芊眼里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断了腿的轻尘哪都去不了了,只能乖乖坐在轮椅上。
突然间,颜轻尘那好似中了邪的毛病就好了,终其一生没再发作过。直到十五年后姐弟重逢,不,直到薛芊身死的那一刻,她眼里的颜轻尘都规规矩矩,再没有什么邪思淫欲、罔顾人伦的行为。
薛芊的棍棒好有威力啊!
可是颜轻尘真的像薛芊看到的那样,收拾起所有的“邪思”,也不再有怪癖执着的行为了吗?
当然不是。
颜轻尘的心思,薛芊不知道而已。
她只知道祝怀音不在了,颜轻盈也消失了,后来颜牧之把颜轻尘带进了长明宗,随后颜牧之也去世了,轻尘成了颜家家主和西川之主。
在轮椅上渡过了一整个漫长寂寞的青春期之后,长大成人的颜轻尘肩上挑着的是整个西川的重担。
轻尘依然爱着姐姐,但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瘸了双腿的成年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再莽撞和激烈,而是委婉与克制。
他19岁那年得知姐姐的下落,想出发去扬州接回姐姐,但是父亲刚好在那个冬天去世了,计划没能成行。
此后他在宫中安插眼线保护姐姐(裴元珍和叶云霜),对裴元灏敲山震虎(耀武楼行刺),对裴元修将计就计(欲劫走离儿),还先后派出了裴元丰和艾总管去接姐姐。
直到修盈婚后,颜轻尘26岁这年,他终于再一次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姐姐。
★姊归塔的秘密
时间推进到了十五年后,姊归塔。
一心寻找离儿的颜轻盈和裴元修夫妇,进入成都后就被安排在了姊归塔过夜。
他们一路上的行进速度都是被颜轻尘暗中操控着。
姊归塔这一站,是颜轻尘算计好的。
当年姐姐是从这里离开,走出成都,走出西川的。如今姐姐回来了,进入成都,这里也该是姐姐停留的第一站。
他跟姐姐在这里分别,现在他们必定要在这里重逢。少年的自己和成年的自己,将在这里,在姐弟重逢的一刻,合而为一。
在这部小说的设定里,把一个人画下来,代表着对TA全心全意、恒久不变的爱慕。比如,颜牧之画下祝怀音,洛什和常晴画下黄天霸。
如果说一幅画代表一份爱,那没有谁画得有颜轻尘那么多,也没有谁可以像颜轻尘一样从记忆之初就存储描摹所爱之人的一切喜怒哀乐。
随风飘扬的画卷,是那么肆意和张扬,隐秘又震撼,那上面记载着所有属于姐姐轻盈的岁月,
和颜轻尘全部的情思。
轻尘的目光一如既往地专注。十五年来心中的空缺,十五年的思念和等待,在这一刻被填满了:
“你终于回来了。”“姐姐,我终于等到你回来了。”随着轻盈的目光,我们看到了轻尘拉着姐姐的手、他仰视的脸、轮椅、最后是那双不能移动的腿。
为什么会这样?弟弟的腿,怎么会这样?
颜轻盈震惊又痛心。而颜轻尘的表情没有任何改变,从他眼中看不到一丝失落。
(借用坐轮椅的“赛华佗”剧照代入一下成年颜轻尘)
作者微博注解:“后期颜轻盈能跟他还算平和地相处、对话,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瘸了,很多事情他的确只能认命。”
“后期”指的应该就是这里,姊归塔的重逢。
两个人能相对平和的对话,颜轻尘没有轻举妄动的行为,颜轻盈也没有一上来就问责弟弟“劫持离儿”的罪过,原因也是在此吧。
至于轻尘是如何接受自己腿瘸了的事实,又是如何认命的,是在很后面,全书接近大结局的时候,他才讲出来。
而这一晚,在姊归塔里,颜轻尘不想提起这个,他只想要——圆梦。
穿越十五年的光阴,回到少年时代的那个夜晚,把当时自己没有说出来的话讲完:
“我只记得,姐姐说过,会一辈子陪着我。”“我只记得,这一句。”……“姐姐,别走。”整座姊归塔,就像是被颜轻尘锁住的心魔:少年轻尘对姐姐的依恋和纠缠被封存于此,成年轻尘对姐姐的期盼和狂热也命中注定要止步于此。
长大成人的颜轻尘很清楚,没有弟弟可以锁住姐姐一辈子,也没有姐姐会一辈子陪着弟弟。他这番看似孩子气的话讲出来,只是替少年时的自己完成一个心愿。
姐姐已经嫁人了啊,在父亲去世的那个冬天,姐姐她有了自己选择的丈夫和孩子。
如果说在宫中,颜轻盈还是【名义上】的颜家的“棋子”,是红颜楼出身的间谍,还要受到颜家的牵制和保护。可是她出宫嫁人了,就不再跟颜家有任何交集和瓜葛。
身为弟弟和家主的颜轻尘,却只能一个人,永远都是一个人,在颜家、在成都,等待着姐姐归来。
而在这一晚,姐姐终于回到了他身边。也唯有这一刻,他那双漆黑专注的眼瞳,还能像少年时一样,深深锁住姐姐的身影。
过了这一晚,离开这姊归塔,颜轻尘不会困住姐姐。
他会放她走。
★认命与守护
作者微博揭秘:“如果颜轻尘不瘸,会是比裴家那俩加起来还厉害的人物。”
颜轻尘的【厉害】是毋庸置疑的:
吃一顿早饭的功夫就可以调动江南之主裴元修和扬州府尹刘轻寒千里迢迢地去帮他借兵打仗;
腿疾发作的颜轻尘,即便在病痛难捱的情况下,也能设计拿下有备而来的裴元修和叔公颜罡;
宴请裴元灏时,轻尘的目光如同剑刃般锋利,气势上稳稳地压住皇帝;
和谈时误了吃药的时辰,痛到全身冷汗也是寸步不让。
(借图模拟颜轻尘跟裴元灏的眼神交锋)
如果拿轻尘对姐姐的感情跟裴家那俩去做对比的话,一句话就比得过了:
“明明是我,从不伤害你。”
论心机,颜轻尘的心机比二裴更厉害,如果他想算计姐姐把姐姐禁锢在自己身边,他有的是手段。但他不会把心机和手段用在姐姐身上。
“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伤害姐姐的人,只有我。”“我只是要告诉你,我让你离开,是我放你走。”“否则的话,我只会把姐姐永远留在我身边。”正因为长大成人的颜轻尘他不是一个罔顾人伦的人,所以他才永远守着弟弟的身份,决不会越雷池半步。
轻盈婚后回成都的第一顿家宴,颜轻尘就把效忠于祝怀音和颜轻盈的家臣们都请来了。他要告诉姐姐:我们不是对立的关系,不必彼此提防。
没有纠缠,没有算计,没有伤害。
颜轻盈这一次离川之前,轻尘也挑明了他给自己的定位:守业者。
西川的守业者,也是姐姐的守护者,是永远等待、守护姐姐的弟弟。
“过去,我希望能把姐姐留在身边,永远的——留在我身边。”“但我也知道,那样的话,姐姐的脸上大概永远都不会再有笑容了。”“而那,也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姐姐开心,胜于自己开心;
姐姐幸福,胜于自己幸福。
这是长大成人之后的颜轻尘对“爱”的诠释。
算来颜轻盈从16岁离开西川之后,到31岁第一次回娘家,书中她一共回西川三次。
最后一次就是参加西山书院论道大会,促进和谈,并且解开了三江大坝的秘密。
那也是颜轻尘最后的时光了。
他三十岁已知天命,知道万事皆有因果。
“我所有的伤,都是因为,我心里想要强求一些事——一个人,才会得到的。”“姐姐不用害怕我,我说过,这个世上唯一不会伤害姐姐的人,就是我。”“我把这些告诉姐姐,是要你知道,我从来不后悔。”“姐姐也千万不要。”不肯慢慢长大,小小年纪总想要俯视姐姐,结果爬树摔瘸了腿;
没有守着身为弟弟和颜家公子的本分,无视禁令,翻墙越户去窥视和偷吻姐姐,被母亲打断了腿;
执着鲁莽、桀骜不驯的行为,换得的是半生坐轮椅的命运。
明知不可能强求得到,心里却又放不下,腿伤加上心伤,郁结成疾,年复一年地加重;
保护姐姐,绝不会拿姐姐的幸福做谈判的筹码;
为西川掌舵,劳神费力,伤了根本;
终其一生唯爱姐姐一人,终身不婚,没有留下自己的血脉后代。
这是颜轻尘的一生。
与轻尘相对应的,书中爱着颜轻盈的男人们:
裴元灏和裴元修身边注定少不了女人,他们的事业和地位需要那些女人的家族给他们助力,他们自己也认同会有很多女人给他们生下很多的孩子。
一直默默无私守护颜轻盈的裴元丰,入川后开启了人生新阶段,就像裴元修与韩若诗朝夕相伴了八年一样,裴元丰与薛慕华也是扶持相伴八年才结婚。元丰终于有了要守护一生的人:他的妻子和女儿。
刘轻寒曾被指婚长公主,他得去履行那个无法抗拒的婚约,要在天下人面前去做公主的驸马,给裴元珍一个妻子的名分。
只有颜轻尘始终一个人。他只爱一人,一生没有给任何女人以任何的许诺和名分,也没有后代。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我只要保护姐姐,守护西川和颜家,别的人我都不考虑。”作者微博揭秘:“颜轻盈可以去任何地方,有任何身份,而颜轻尘一辈子只能是在成都等她盼她念她的弟弟。”
颜轻尘的执着与守护,让他自己最终成为了天底下最孤独的一个人。
轻尘说,他不后悔。
人伦禁忌,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
最著名的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主人公俄狄浦斯凭借非凡的智慧和胆识为忒拜国除掉了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被百姓拥立为王,按照习俗娶前王后为妻,并生育了四个孩子。后来因为忒拜国瘟疫流行,神谕显示必须找到杀害前国王的凶手才能阻止瘟疫。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俄狄浦斯王发现恰恰是他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孽。他的母亲伊俄卡斯忒因此羞愧自尽,俄狄浦斯王也刺瞎了双眼、自我流放。
我国剧作家曹禺创作的《雷雨》也讲述了一出家庭乱伦的悲剧:周家大少爷周萍先是跟继母蘩漪私通,他为这个错误一直感到惴惴不安,躲避继母的同时爱上了年轻的女仆四凤,致使四凤怀孕。后来当真相揭秘,周萍和四凤得知彼此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时,两人羞愧难当万念俱灰。周萍饮弹自尽,四凤触电身亡。
《红楼梦》里有焦大醉骂:“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有贾瑞戏凤姐;有二尤的“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
《百年孤独》里有阿玛兰塔和奥雷良诺·何塞姑侄间隐秘的勾引与追逐,并且在家族第五代阿玛兰塔·乌苏拉和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之间发生了真正的姑侄乱伦,并诞下一个畸形儿……
为什么文学家们会创作乱伦的故事?
艺术,源于生活。
在人类历史上,古埃及王朝为了保持皇室血统的“纯净”、以及将权力与财富集中在皇家以内,默认兄妹通婚甚至父女通婚。因此法老王的后宫几乎都是同姓直系血亲。
这种不同寻常的婚姻制度一方面受古埃及宗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古埃及保留了母系氏族传统的女子地位,如果不是兄妹或姐弟通婚,而是姐妹嫁给其他人,法老很可能会面临权力和财富的分割。
持续的近亲通婚,最终导致古埃及皇室成员大多数早夭多病,皇室最终走向没落。
除去古埃及王朝特定婚俗以外,在绝大多数人类文明中,乱伦都是一种禁忌。
受禁的具体成员,可因不同的社会而有所差异。
在推崇周礼的儒家文化看来,觊觎、染指同宗子弟的妻子,是有违人伦的?。
比如,卫宣公强占本应婚配太子伋的准儿媳宣姜;卫宣公死后,他的庶长子公子顽又与宣姜私通生下五个儿女,这些都属于有违人伦的丑闻。《诗经》的《邶风·新台》和《鄘风·墙有茨》就是揭露、讽刺卫国统治者淫乱无耻的诗篇。
而在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女人如同物品财产一样,可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比如,唐高宗李治迎娶“小妈”武则天在当时能够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唐朝初期最高统治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鲜卑族传统的影响。
在近现代医学发现近亲通婚导致后代易体弱畸形(基因病)之前,父系社会一直允许表亲通婚(?):
比如,汉武帝第一任皇后就是他姑姑的女儿陈阿娇;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是他母亲的侄女;达尔文娶了自己的表姐;维多利亚女王嫁给自己的表弟;
表亲(母系亲族)之间的婚姻关系,被当时的社会认为是亲上加亲,不涉及“乱伦”。
因此《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择偶对象可以是表姐薛宝钗或表妹林黛玉;
《山河为歌》里皇帝裴元灏跟贵妃南宫离珠血缘上是姑舅亲的表兄妹。
堂亲(父系)乱伦,则会被视为罪孽?:
比如贾宝玉就绝不可以跟同为贾姓的四春姐妹有任何暧昧的关系,哪怕是出了三服之外的贾惜春也不可以。
人伦禁忌里包含了不可违背的价值观。
最严重的,莫过于父、母、子、女之间的乱伦,基本上被一切社会所禁忌?。
违反禁忌的乱伦,在舆论上影响非常恶劣,并且往往会引发更大的人伦惨剧。
齐襄王与文姜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他们的乱伦关系为当世所不耻,文姜的丈夫鲁桓公不敢问责齐襄王,私下里责备文姜的结果却是自己反被齐襄王派人害死;
大卫王的儿子暗嫩玷辱了同父异母的亲妹妹他玛,他玛的胞兄押沙龙为妹报仇,杀死哥哥暗嫩。这件事也埋下了日后押沙龙对大卫王起兵谋反的种子。
《山河为歌》里,刘轻寒的身世扑朔迷离,颜轻盈一度怀疑、甚至认定刘轻寒才是真正的皇四子。对此,私德一塌糊涂的裴元灏有话说:
“皇四子,宁王,可以是天下的任何一个人,但绝对,不能是他刘轻寒!”书中原文:如果刘轻寒真的是皇子或者王爷的身份,那么他与裴元珍的那场婚姻,就是罪孽!甚至,他的人,都成了一种罪孽!
哪怕只有婚姻之形,而无婚姻之实,也不行。
“天家,绝对不能发生这样的事!”从价值观的层面,作者对于乱伦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的,哪怕仅仅只有一个形式上的婚姻空壳,那也是禁忌。
那么,作者又为何设置了颜轻尘“命中注定”爱姐姐呢?
或许是因为:
艺术,高于生活。
颜轻尘对姐姐的爱,被设定为是天生如此、命里自带。
就像《俄狄浦斯王》里的神谕一样,不可违拗、无处逃避;
就像旭日东升一样的自然而永恒。
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无疑给这份爱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纯粹的光芒。
可是血缘至亲的关系,也让这爱注定是背德的。颜轻尘永远无法宣诸于口。他只能给自己牢牢捆绑上人伦道德的枷锁,致死也不能挣脱。
被打残的双腿,就是这副“枷锁”的具象化表现。
任他英勇智慧如俄狄浦斯王,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创出一番丰功伟业,也难逃命运的捉弄。哪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大错,他也只能自刺双目、自我放逐。
英雄,争不过命运。
天纵英才的颜轻尘,也只能“认命”。
理智与情感、情感与道德相互背离,人物内心的撕扯与挣扎,给故事增添了戏剧张力,往往能够紧抓读者的心,给读者带来很高的情绪体验。这也是颜轻尘“命中注定”之爱的魅力所在。
作者微博揭秘:“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完整的装X……”
除此之外,
从家庭秩序的角度去分析,《山河为歌》中的人伦禁忌是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正常的家庭秩序里,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隐身(不负责任或被边缘化)的父亲,焦虑(控制型或依赖型)的母亲,抑郁的孩子,婆媳大战等等,都是现代社会里家庭秩序失衡的典型表现。
夫妻关系的不平等或不融洽,使得夫妻双方在身体和情感上都疏远彼此。如果一方或另一方开始把他们对伴侣的情感需求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作一种替代伴侣,此时往往会发生隐性情感乱伦。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长篇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都讲述了类似的隐蔽乱伦。
在《儿子与情人》里,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在生活习惯和精神领域塑造出可以跟自己产生共鸣的儿子,并且联合儿子一起疏远和冷淡父亲。母亲对儿子过度的、无微不至的爱和精神层面的控制,导致儿子在精神上只能爱母亲,也因此无法跟同龄女性建立正常的恋爱关系,那让他觉得自己背叛了母亲。
在《心经》里,事业有成年轻帅气的父亲跟日渐美丽聪慧成熟的女儿一起合谋,冷落排斥平庸色衰的母亲。父亲发觉已经陷入跟女儿精神上的爱恋关系,为了逃离实际乱伦的可能,他选择离开这个家,跟女儿的闺蜜私奔。
家庭失序,父亲或母亲位置的隐身或者缺席,是导致亲子关系发生错位并走向隐性情感乱伦的关键。
但是,在隐形情感乱伦当中,兄妹或姐弟之间的乱伦是非常少见的。
芬兰人类学家韦斯特马克对兄妹乱伦禁忌的解释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女之间有着一种本能的性淡漠”、“性淡漠是与一想到性行为就会产生的实实在在的厌恶感相伴随的”。
这一假设也的确被后来的人类学家在一个以色列集体农庄做的长时间追踪试验所证实。(在农庄长大的男女组成的200对夫妇中,只有5对夫妇在6岁以前曾经生活在一起。)
经典文学作品中,以兄妹或姐弟作为主视角讲述隐性情感乱伦的,确实极为罕见,在本人有限的阅读经验里也的确没有见到过。
这大概是因为缺乏现实原型。即便作家想要去创作这类作品,也并不存在批判现实的意义。
回到《山河为歌》。
颜轻尘对姐姐的感情,的确属于隐性情感乱伦。也即,轻尘曾把对成年伴侣的情感需求放在了姐姐身上,并引起姐姐极度不适。
因为缺乏其他作品的参考与对照,本文只能从这部小说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轨迹,去浅析家庭秩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轻尘“不伦”之爱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结局的影响。
轻盈和轻尘并不是在一个正常形态的家庭里长大的姐弟。还在非常年幼的时候,轻尘跟姐姐就处于分离的状态了。
颜轻盈的母亲,原本的颜家大夫人祝怀音,被新夫人薛芊夺去了地位;这个家庭里的长女颜轻盈,她原本的名字也被新出生的弟弟夺去了。
后来祝怀音被薛芊赶走,颜轻盈也跟随母亲一道离开了颜家。
新夫人薛芊成为了大夫人,但颜牧之跟薛芊两人并不是相爱的状态。夫唱妇随只是表面现象,两人真实的夫妻关系并不融洽。颜牧之终其一生爱的都是祝怀音。
颜轻尘从小就聪慧过人,但他一直被父母忽略。在颜轻尘整个的婴幼儿时代,没有父亲陪伴玩耍的记录,他在母亲眼里也没有存在感,他的母亲只能看到颜牧之的儿子,看不到颜轻尘。这对一个幼儿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属于生存危机了。
他第一个微笑的对象是姐姐,或许姐姐是这个家里唯一能【看见】他的亲人。当两个孩子清澈的目光彼此对望时,轻尘有了真实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孩子在潜意识里会忠诚于自己的父母。小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同,揣摩父亲的喜怒哀乐。
裴元修执着于裴冀的认同,因此他拼命努力,事事都要做到最好。他要成为所有兄弟里最出类拔萃的那一个,让父亲对他另眼相待。而且无论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他忠诚于父亲南宫锦鸿“不可退”的意志。
颜轻尘没有兄弟跟他竞争,他向父亲颜牧之表达忠诚的方式,就是执着地去找姐姐。父母是否相爱,孩子的“第六感”能觉察到。越小的孩子对成年人的情绪越敏感,他们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情绪,但是不会正确的表达。父亲心里爱谁,颜轻尘很清楚。他一直找姐姐,想要留住姐姐,就像颜牧之想要留住祝怀音一样。
“西山风急吹红纱,原是襄王梦里花。”颜牧之的画在他去世后,一直被颜轻尘保管,正是这幅画引着颜轻盈回到了西川。
除了这一幅,轻尘还有满满三层塔楼的画作要让姐姐看到。
长大之后的颜轻盈其实意识到了这一点:颜轻尘是像父亲的,也像他的母亲。在姊归塔里她有一段内心独白:
有的时候,我会想他身上那种令我恐惧的执着到底来自何方,但仔细想想也许就能明白,血浓于水,他像父亲,也像他的母亲,并没有多少女人能真的忍心这样打自己儿子的腿,他不认错,她也不停手,一直打到伤痕累累,甚至当我出红颜楼的时候,发现他的腿已经落下了一些旧伤。在这个家庭里,
父亲颜牧之博览群书、英姿天纵、惊才绝艳,但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对祝怀音有多好,也得不到对方热烈的回应,仿佛他的热情全然被漠视,祝怀音就算被赶走也只是默默承受,根本不来找他求情。为此,颜牧之后半生一直郁郁寡欢;
大夫人祝怀音是隐去身份的女帝,为了让中原的子民不再遭受战火之苦,为了让西川百姓免于动荡,她藏起火炮,对三江大坝的秘密守口如瓶,舍去妻子和母亲的身份,闭关二十年等待双方和谈;
夫人薛芊苦恋颜牧之。虽然她并不懂他,但她觉得这个神仙般的人物值得一切最好的。她多年来一直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终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把祝怀音从颜牧之的心里赶出去,为他做到他要做的事,去成为他心里的人,但最终发现自己失败了。
一个父亲,两个母亲,各有各的心思,每个人活在自己的人生困境里,没人在乎、没人看到那两个小孩子。
颜轻盈和颜轻尘的苦乐悲欢,被忽略了。
轻尘刚满一周岁,姐弟俩就长期分离,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生活的经历。轻尘在成都,轻盈去了西山脚下,成为傅八岱入室弟子,入红颜楼,入宫,此后天涯飘零……
轻盈对母亲有怨,对父亲有恨,轻尘又何尝不是?
轻盈小时候曾经说过,会一直陪着弟弟,可是年少的承诺怎么能当真呢?
“很多时候,人把承诺说出口,并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一种期许,或者说,抗争。”期许一个完整的家、期许父母姐弟幸福安康相亲相爱……抗争时间的流逝、成长的烦恼、狠心的父母、不公的命运……
“因为人人都知道,世事无常。”直到家主印信面世,薛芊对颜牧之破执,终于放下了他、放过了祝怀音、也放过了自己,不再追逐如同泡影般的别人的梦想。回看自己一生拥有过什么,她才真正看到了颜轻尘和颜轻盈。
这是她第一次用母亲的眼睛看到和接纳自己的一双儿女。
这个家庭到此为止终于要回归到正常的序位了。
“颜家的事我不再管了,也许你父亲做得对,颜家交给你,交给你们,是不用我再操心了。”后期姐弟俩沟通越来越多,真正做到维护彼此,轻盈跟弟弟的相处也越来越轻松。
三江大坝里,颜轻盈意外见到了“诈死”的母亲,她告诉母亲:
“娘,爹他已经后悔了。”“他在最后的那几年,已经萌生了退意,他已经知道错了。”“可是他找不到娘,他没有办法跟人倾诉。”“他后悔那样对待娘,他后悔没有珍惜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他想要回到过去。”一生清冷淡然的祝怀音,在这一刻泪满衣裳。
“这一生,我和他,有太多的话不能说,也说不清,就算说了,也没有办法相信。”“不过,等到了阴曹地府,到那个时候,他能信我,我,大概也能信他了。”颜轻盈终于确信了她的父母是彼此相爱的,也终于等到了父母之间的和解。
虽然有些人已经不再了,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这个家庭的秩序总算是各归各位了:
颜牧之和祝怀音会在黄泉之下重逢,他们还有那么多话要对彼此诉说;
薛芊没得到颜牧之的爱,但她得到了一双儿女;
颜轻盈和颜轻尘得到了薛芊的母爱。
颜轻盈也得到了一个天底下最好的弟弟。
颜牧之把家主印信“交给”了祝怀音,冥冥之中印信从“祝怀音”那里回到了颜轻尘手中,最后他又把印信交给了姐姐颜轻盈,就好像完成了一次爱的轮回。
有的时候,越是执着地爱一个人,拼尽全力去纠缠对方,越会给对方带来窒息般的恐惧,让对方只想逃离;
一旦放松心态,找回自己的位置,担负责任、安守本分,活出最好的生命状态,可能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璧山的那个新年,轻盈想到了轻尘。这么多年来,她终于可以坦然地用姐姐的身份去挂念她的弟弟。
弟弟的爱,没有那么沉重,没有那么可怕。
弟弟要的真的不多。
新年送去的一点年货,已经让他心满意足:
“姐姐的心里,还是有我的。”
我这一刻感到你的眼光正落在我的心上,像那早晨阳光中的沉默落在已收获的孤寂的田野上一样。——《飞鸟集》316
佛之修炼,无魔不成。
尽管作者在微博里补充了人物设定,点破了弟弟对姐姐的“命里自带的爱”和那个不能出现在原文中的“吻”,但是轻尘年少时期的一个吻其实并不影响这个人物的形象。
颜轻尘破除了对“姐姐说过会一直陪着我”的固执诉求,也参透了自己一生的祸福因果。
身为家主,他守住了颜家的家业和西川的未来;
身为弟弟,他守住了弟弟的本分,守护着姐姐的幸福。
颜轻尘最终修成了“正果”:
他成为颜轻盈和读者心中无法被忽视的、卓荦超伦、切切于心的、最好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