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福之人,需有三寡”,指的是哪3“寡”?有没有道理?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啊,很多“智慧”我们都可以从书中获取,读书可以使人进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许多成功人士都非常推崇的一本书,里面随便拿出一句话,都可以让我们直面人性。
读过这本书的人,一致认可:但凡后世人,汲取中华智慧,习得为人处世都绕不过他。
到底是这一本什么神奇的书呢?它就是明代作家冯梦龙所作的《智囊全集》,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奇书”,里面记载了1200余则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我读完这本书立马豁然开朗,尤其是对我的为人处世有很大帮助。
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千古名言,也是当代人在为人处世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许多人屡屡不顺,在社交关系中吃尽苦头,往往就是因为不懂得筛选,把真心留给了错误的人,反倒浪费了与三观相合之人交往的机会,余生饱含遗憾。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俗语,叫做:
有福之人,需有三寡
是有福气的人,背后需要有三个寡妇的默默支持吗?
当然不是......
那么,这里的三寡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顾名思义,寡言就是少语,特别是成年人,沉默是金,多做,尽量少说话,正所谓:祸从口出,有时候自己认为很普通的一句话,而在别人听来却很“刺耳”,如此在不知不觉中便将人给得罪了,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
其实杨修这个人很聪明,也很有能力,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最终却因“鸡肋”事件,憾而被杀。
有人说,杨修是死在了“狂”上,也有人认为,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过了头......
这些说得都不错,都有些道理,但我却觉得导致杨修被杀的主要原因,其实就两个字:话多。
对,你没有看错,杨修就是死在了话多上......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说有一次,会议刚刚开了一半,曹操便因中途有事而匆匆离开了,可能是走得太急,曹老板竟将友人刚刚赠送的一盒精美桃酥落在了会议桌上。
很快,眼见的王大人便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指着桃酥不停的朝众人使着眼色,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我说各位,老板这是啥意思?故意留下一盒桃酥来......到底能不能吃啊?”
离王大人最近的李大人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翻白眼+撇嘴,那意思也很明显:
“你看我干吗?我又不是老板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能不能吃?”
很快,与会的众人也都用沉默跟在李大人后面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哈哈哈......”
然而,就在会场一片寂静之时,杨修却大笑着走到了主持位前,在众目睽睽下,便突然打开了桃酥盒,而后麻利的将一块金黄透亮的桃酥快速的放入口中咀嚼了起来,一边咀嚼一边胸有成竹的对众人道:
“迂腐,瞧你们那怂样,还大老爷们呢,连个屁都不敢放......”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摇头不语。
杨修见众人依旧不吭声便继续嘲讽道:
“一人一口酥吗......老板的意思在明显不过了......一个个笨的跟猪一样......”
见众人还是不做声,杨修急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一盒桃酥一块块地分发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吃吧,怕什么,待会老板进来了,就说我杨修‘请’你们吃的......”
谁知杨修话音刚落,曹操便悄然走了进来,一句话不说,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空空如也的桃酥盒,冷笑不断.....
然而杨修却一点都不慌,对着曹操便得意的拱手道:
“谢谢老板,不知道您的意思,德祖猜得对不对?”
曹操依旧没有言语,冷哼一声,愤然离去......
“呵呵,我就说老板是这个意思吧......”
看着曹操渐行渐远的背影,杨修越发得意的对众人笑道。
只是众人却依然保持着沉默,没有一人愿意搭理他。
......
假如杨修是一个像司马懿那样的谨言慎行的人,结果又会怎样?
我相信,最后曹魏的江山会因为他而改变,三国的历史也会因为他而改写......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学说话,最后却要用一辈子去学会闭嘴......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的不是虚与委蛇的夸夸其谈,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能言善辩,而是难能可贵的沉默是金,大智若愚的寡言少语......
人最难战胜的其实是自己的欲望……
欲壑难填,一旦陷入,便无法自拔,最后只能越陷越深,而之前的所有努力,所有成绩,终将付之东流,就像那唐明皇李隆基......
从联手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到力排众议的拨乱反正,再到旷古绝今的大唐盛世,李隆基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懂策略,有能力,会治理的统治者,完美的几乎无可挑剔,如果就这样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成为一代明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众人眼中即将成为大唐荣耀的千古一帝,最终却差点将江山葬送,差点让祖辈们的努力毁之一旦......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李隆基的欲,一个宁爱美人,不顾江山的“欲”。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最终李隆基造成的欲孽,却偏偏让无辜的杨玉环背了锅......多么悲哀,多么令人痛心疾首......
......
如何抑制欲望,怎么寡欲?
两个字:清心;心清了,欲便尽了......
寡行并不是不行,正所谓谋定而后动,是一种三思后的慎行,比如曹刿。
公元前684年,齐伐鲁,鲁国军事理论家曹刿欲求见鲁庄公,主动请求为抵齐出力,他的同乡好友明丙知道后连忙力劝道:
“你是不是疯了?国与国之间交战,自然是那些居高官,享厚禄的人去烦心,不居高官,不享厚禄,仅仅只是个军事理论家的你,操的是哪门子心?”
然而曹刿闻言后却一脸严肃地解释道: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那些居高官,享厚禄的又都是些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之辈......”
明丙见劝不动,只能摇头作罢。
不久后,曹刿进见鲁庄公,见面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请问您凭什么跟齐国交战?”
鲁庄公闻言胸有成竹地说道:
“凭寡人懂得与百姓分享衣食......百姓自然会为我而战!”
曹刿闻言后笑着反问道:
“小恩小惠的,很多人都能做到,您凭什么如此自信?”
鲁庄公皱眉继续说道:
“寡人祭祀用的牛羊玉锦,从来不敢谎报虚称,如此忠诚,神灵一定会站在我这边吧?”
曹刿笑着摇摇头:
“小信小用的,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鲁庄公闻言,思忖良久后,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大大小小的案件,寡人即便不能明察,但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判断。”
曹刿点点头:
“不错,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种表现,凭这一点可与齐国一战......请大王让我跟随您出征吧......”
鲁庄公将曹刿言辞有理,便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
次日,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兵车,指挥鲁军与齐军在长勺展开对峙,俄顷,鲁庄公见时机成熟,便欲出击,然曹刿却阻止道:
“此时不可!”
后来在齐军三次进军后,曹刿方才松口对鲁庄公道:“正当时!”
鲁庄公依言出击,结果鲁军大胜。
看到齐军兵败如山,鲁庄公又欲乘胜追击,却再次被曹刿阻拦了下来:
“大王,请稍等!”
言罢,再仔细查下车看了齐军的车轮痕迹后,方才对鲁庄公点头道:
“追击吧!”
鲁庄公依言追击,果真大获全胜。
事后,鲁庄公追问曹刿弱势的鲁军为何能全胜,以及后来为何他要下车查看敌军车痕后才允许追击的原因。
曹刿也不隐瞒,笑着释疑道:
“士兵打仗全靠士气,齐军第一次出击士气正盛,第二次士气渐衰,第三次士气就被消耗殆尽了,他们的士气没了,面对第一次出击,士气正盛的我们岂有不败之理......至于为何要查看车痕,是恐有埋伏,若车痕凌乱不堪,定是鸟兽散,遂可放心追击!”
鲁庄公闻言后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寡行者,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方才能笑到最后......
古人的智慧有时候真的“诚不欺我”,很在理。读一读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经验。若想要学习更多的古人智慧,我们可以看一看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智囊全集》。
这是一本被称为“千古谋略第一书”的传世佳作,听说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读过的名人可不少。
看完这本书,无论是与人打交道,还是竞技游戏,无论是沟通技巧,还是自我保护,都能从中找到灵感和方法。只要你理解了其中的十分之一,你的智商和情商就会提高,你的人生也会大不一样。
央视节目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多次演讲中谈及,在他24岁时读《智囊全集》这本书,他说道男人就应当跟曾国藩一样读《智囊全集》,不单单是是读的人生经历,更加是读的人生智慧、人情世故。
由此可见,如果有一本书能使你英明睿智,那智囊全集一定是你的最好的选择。怪不得有人评论这本书:十有八九向你学习,你也就能安居乐业,趋利避害。
一套“智囊全集”在手,人性一览无余。
《智囊全集》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朝1200多个智库的故事,是一部中国人智慧的创造与实践史。书中的人物都在用智慧和策略创造历史。它不仅是一部反映古人巧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克敌制胜的生活奇书,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巨大的心灵手巧套件。
冯梦龙《智囊全集》是一个关于智慧和谋略的故事。看到了冯梦龙的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先人遇到事情如何处理。我们在研究冯梦龙的智慧和冯梦龙智囊全集,不仅在官场智慧的故事,还有军事上的故事。
如果你能读完冯梦龙智囊全集,你会觉得书里很有意思,都是关于怎么巧妙 收拾那些强悍不听话 而且这些智慧都是以少胜大,冯梦龙的故事里,且手握重兵的将军的。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进入下单
道MM 智囊全集白话版冯梦龙著珍藏版文白对照完整原著原文小店¥99
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