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全面课件.ppt
幽渺之思,学者有所不避焉;迂远繁琐之讥,学者有所不辞焉。事物无大小,无远近,苟思之得其真,纪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己不竟其绪,他人当能竟之;今不获其用,后世当能用之。此非苟且玩愒之徒所与知也!学问之所以为古今中西所崇敬者,实由于此。凡生民之先觉,政治教育之指导,利用厚生之渊源,胥由此出,非徒一国之名誉与光辉而已。世之君子,可谓知有用之 用,而不知无用之用者矣。 说明“一切艺术,悉由一切学问出”的观点,释“无有用无用”之论。 * 以上三说,其理至浅,其事至明, 此在他国所不必言,而世之君子犹或 疑之,不意至今日而犹使余为此哓哓 也。适同人将刊行国学杂志,敢以此 言序其端。此志之刊,虽以中学为主, 然不敢蹈世人之争论。此则同人所自 信,而亦不能不自白于天下者也。 点明作序原委,申明办刊宗旨。 * 中心论点 “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 * 论证过程 “学之义”:科学、史学、文学,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科学与史学虽有求真、求因之差异,二者既关系密切,自然不可分新旧。 既然古今中西之学无出科学、史学、文学三者,自然无中西之别,『所异者,广狭、疏密耳。 』 『凡学皆无用也,皆有用』 ,故无有用无用之分。 * 首先,王国维把学问分为科学、史学、文学三大类,概述了三者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其次,他比较了科学、史学、文学的不同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分别阐述了为何学无中西、学无新旧、学无有用无用的道理。文章主题明确,层次清晰,高屋建瓴,说理透辟。 * 今之君子,非一切蔑古,即一切尚古,蔑古者不知有史学,尚古者不知有科学,即使持调停之说者,亦未能知取舍之所以然。 治中学者,能够融会贯通知晓旧学的人少之又少;治西学者,则只会应酬、卖弄,根本没有几人有扎实深厚的学问。 世之君子,只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 * 第十七讲 《宝玉挨打》鉴赏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红楼梦》相关知识,本文的思想内容。 【重点难点】 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 * 曹雪芹 *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曹雪芹出生于南京,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的贵族生活,十三岁时曹家被抄,家道中落,从此过着困顿的生活。最后因贫病无医,心伤子夭,“泪尽而逝”。 * 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 * 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 * 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 李密《陈情表》 扩展阅读 * 第十六讲 《国学丛刊序》鉴赏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大致了解王国维的生平、作品和学术成就,正确理解本文对于学问的定义。 【重点难点】 本文学无古今、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内涵。 * 国学丛刊序 王国维 *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少年两试不第,遂有意于新学。1907年起任学部总司务行走,后改充京师图书馆编辑。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1923年任清逊帝“南书房行走”。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6月,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 境界说 超功利的文学观 悲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