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冠病毒“穷追猛打”的科研,到现在带来不少好消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仍在攀升,一场预防和攻克病毒的科学研究正在国内外风风火火开展:从弄清病毒基因组序列到鉴定病毒来源,再到分析病患临床特征、病毒传播规律,各条分支均取得突破。
到底有哪些科研好消息?
追根溯源
新型冠状病毒到底因何而来?在疫情爆发早期,科学家反应迅速,对新型冠状病毒开展研究,只是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如何感染人类的谜底尚未彻底找到答案。
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
1月10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永振团队完成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工作,并将该病毒序列在 virological.org 网站公布。
1月17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山等学者在《生物信息学》杂志发文称,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武汉2019冠状病毒源自中华菊头蝠,并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且变异快、宿主多,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等人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刊登研究进展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MERS病毒的基因序列平均分别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但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spike基因(编码S蛋白)差异较大,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eta冠状病毒属。
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第一株从临床样本中分离的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1月27日,该所发布从环境样本中分离的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中英文名称、编号(NPRC 2020.00002)等信息。
蛇、水貂还是蝙蝠?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至今未明。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96%。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源于蝙蝠。
对于该病毒如何传染给人类,她介绍,还存在一个中间宿主。但该中间宿主是什么,目前还不知道。
此前,有文章称蛇是武汉新型病毒的中间宿主。1月22日,北京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在《医学病毒学杂志》上发文称,新型冠状病毒的密码子使用偏好与蛇类似。因此,蛇最有可能是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
石正丽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得出“蛇是中间宿主”是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推测的,并不那么靠谱。
据新京报,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朱怀球团队1月24日发表的研究文章提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两个潜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为中间宿主,水貂病毒的传染性模式更接近新型冠状病毒。
数种药物研发中
国内外已有数个研究团队正紧张研究药物,然而,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从开发、生产到应用,需要一定时间。按照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的说法,开发药物有其客观时间规律,一般需要5至10年。
截至目前,没有一种经过官方证实有效的药物或疫苗。
老药新用
丁胜接受采访时提到,当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主要包括“老药新用”“疫苗研发”“抗体分离提取”三个方向。“老药新用”即从已有的、已经有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中,筛选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相比而言,这类药物的研发速度最快。
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应急攻关团队,在老药和中药中发现30种化合物,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部分化合物已完成制剂、生产工艺设计,他们将开展活性测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加直接的指导。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同样是1月1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月丹、初明团队,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高通量筛选,发现氨溴索等药物有望用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氨溴索,又称沐舒坦,是一种呼吸道润滑祛痰药,临床上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1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已用于新型肺炎确诊病例的治疗,目前正扩大适应症使用,经过观察后,该药物即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该药物已经进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三版和第四版诊疗方案。
1月30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消息,该院与南开大学药学院组建的新药开发联合攻关团队,观察到多种药食同源的中药中含有抑制病毒与受体结合的潜在活性分子,可为中医药方剂的配伍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信息。
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消息,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同日,南京日报消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团队的研究表明,金银花等植物中富含的MicroRNA(miRNA),有靶向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力,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疫苗研发
美国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诺瓦瓦克斯1月21日表示,将使用重组纳米粒子技术,开发一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候选疫苗。
据加拿大环球新闻网报道,萨斯喀彻温大学疫苗和传染病组织-国际疫苗中心1月22日表示,他们正与加拿大公共卫生机构及全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合作,努力研发一款新疫苗,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表示,该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同时,中国疾控中心正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药物筛选。
1月27日,据《知识分子》消息,复旦大学病毒学家姜世勃团队正致力于探究EK1多肽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有效,一旦确认有效,将把该多肽做成特异性抗冠状病毒的鼻腔/口腔喷雾剂型,免费提供给高危人群使用。
1月27日,中国新闻网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由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广谱抗病毒喷剂,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病房职业防护,首批已送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
1月28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港大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已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未来可进行动物实验,疫苗有望于1年内对人体展开临床测试。
同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斯微(上海)生物联手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正式立项,将在40天内完成大规模预防性疫苗样品的生产和制备。
BBC报道称,在美国圣地亚哥Inovio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用一种相对新型的DNA技术来研发疫苗。据了解,在获得病毒基因序列后,使用该技术能在3小时内设计出疫苗,该疫苗被称为“INO-4800”,有望初夏之前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开发平均耗时约3个多月,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技术的帮助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有望更迅速。
治疗方法多样
值得欣慰的是,截至2月1日,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达243例。1月31日,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治愈的可能以后会大量增加。”
在临床治疗中,国内医院都采取了哪些治疗方法?
据科创板日报,有干细胞企业透露,湖北省科技厅已于1月29日同意干细胞治疗技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重症及危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项目立项。1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表示将采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病人。
1月22日,据澎湃新闻报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用移动人工心肺仪(ECMO),成功救治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据了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患者的肺部受损,ECMO可以承担气体交换任务,相当于给肺“开了外挂”,使自体肺处于休息状态。但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海外共治愈患者8例,但普遍治疗方法仍然是现有药物治疗,且前期主要为控制症状。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症状的最佳方法是服用止痛药和发烧药,使用室内加湿器或洗热水澡以帮助缓解喉咙痛和咳嗽。华盛顿普罗维登斯地区医疗中心首席医学官杰伊·库克说,治疗药物通常包括泰诺、阿司匹林或减充血药。
据外媒News Scientist报道,目前有两种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一种是寻找通过干扰病毒蛋白阻止病毒复制的小分子。然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病毒学家乔纳森·鲍尔表示99%的潜在小分子药物显示失败,重新研发新抗病毒药物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另一种方法是抗体,人体需要两周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抵抗这种病毒。一家公司RenBio将抗体编码基因注入腿部肌肉,抗体可以在体内持续生产数周甚至数月,但目前仅在动物中做过测试,能否供人类使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数个“好消息”正在刷屏,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曙光何时能到来?健康界将持续关注。
打开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