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纸”火神山医院的168小时

  武汉版“小汤山”

  多家大型国企临危受命

  1月23日,腊月29,晚10时。距离除夕不到24小时。胥光和他的同事们接到了动员指令。

  一座对抗疫情的应急医院即将开工建设,他所在的中建三局成为了施工牵头方。医院选址在直属武汉市总工会的武汉职工疗养院,位于知音湖畔,被命名为火神山医院。

  这意味着,这个新年,他们必须在深处疫情中心的武汉,在一片工地上度过春节。有着20多年工程建设经验的胥光,习惯了不能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但这个项目确是他参与建设的所有项目中最特别的一个,它的背后,关乎着生命。

  对所有中国人来讲,这个农历新年都将是特别的,也必将刻入记忆深处。

  春节前夕,一场疫情,以湖北武汉为原点,快速向中国各地蔓延。一串串不断攀升的数字,让所有人都难以置身事外。人们将它与十七年前的“非典”相比,但显然,这个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似乎来得更迅猛一些。

  1月23日,武汉市城建局组建成立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医院建设,由中信建筑设计院设计,中建三局牵头实施,武汉建工、武汉航发、汉阳市政等单位参建。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企业均为当地相关领域的重要国有企业。

  

  面积大,时间急。这是一场硬仗。

  42岁的胥光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助理,主要进行生产协调和质量管理工作。在接到的公司动员令后,随即赶到了施工现场,并在当晚协调了40余台挖掘机等待进场施工。

  在他看来,相比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的小汤山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许多施工技术、设备设施要求更高。“火神山医院全部采用集装箱成品房,每一间病房都有独立卫生间,这对室外管网、洁净站等施工的要求也就更严。”

  “更高的施工标准、更短的建设时间,要求建设者抢时间、抢效率、抢物资。”胥光说,“但与此同时的挑战是,没有图纸,没有标高,没有红线,建设任务颠覆以往任何一次施工。”

  1月24除夕,一夜间,上百台挖机抵达现场,上千人鏖战,开展土地平整。

  负责现场照明用电的徐宁波是第一批进驻施工现场的建设者。23日在接到指令后,迅速打点行装,安置好家人,抵达现场。进场第一天,徐宁波就率队完成了夜晚施工所需所有照明设备的搭建,从发电到用电,他们全权负责。

  他带领的团队一共11人,除了他,还有5名机管员和5名电工师傅。团队专职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照明,让施工得以昼夜顺利进行。

  千里逆行的驰援

  建材来自全国各地供应商

  1月28日凌晨3时23分,王俊驾驶的货车快速行驶在沪渝高速上,导航显示,还剩358.7公里即可到达目的地——湖北武汉。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为啥我一点都不瞌睡”。

  他是1月27日下午5时从成都都江堰出发的。红色货车上载着的是重达2吨的货物——送往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建材,厢式房铁门。火神山医院建设,采取集装箱式或板材式活动板房形式。王俊的货物对于建设非常重要。

  1月25日,火神山医院承建方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分公司委托武汉雅致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制作箱式房铁门,后者下单给了远在四川成都的供应商。春节期间,供应商工厂暂时停产,只好先拿出仅有的10套双开门存货救急。王俊车上,装载的正是这批货物。

  成都都江堰距离武汉1200公里,王俊驾驶着这辆货车一路向东行进。货物紧急,赶路沿途,除了吃泡面、上厕所、加油,王俊没顾着睡觉。28日下午2点,他的车出现在了医院工地三公里外的储货区,卸货后,随即踏上了返程路。

  王俊觉得,自己也算为疫区做了点什么:“挺欣慰的!”

  

  还有四川大英的一家供货企业,在除夕接通知后,随即召回了工人加紧生产,并先后两次向武汉发货,提供了一百余套厢式房屋。就在王俊抵达的当天,一栋双层病房区钢结构搭建起来。第二日,300多个箱式板房骨架完成了安装,场外的板房拼装正紧张进行。来自外地的大量建材运抵。

  运往当地的还有来自浙江杭州的墙体板材。大年初一,一家杭州钢构企业接到了火神山医院的订单,要求在5天内提供3万平米防火复合板材,公司负责人介绍,其提供的所有板材全部接近成本价,可以搭建出400余间活动板房。

  多家媒体的报道显示,火神山医院的建材供应商几乎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证券日报》的报道称,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就在建筑圈内链接到了全国80余家建材供应商,覆盖瓷砖、涂料、防水、风机、管材、电缆、净水器、消防设施、医用材料等15个材料类别。

  与王俊同日抵达医院工地现场的,还有山西的90后小伙刘英杰和他的7名工友。一行人自行准备好了施工必要的工具,购买了口罩等物资,于1月27日下午2时出发,驱车800余公里,在次日凌晨1时抵达工地。当日早6时许,正式开工。

  刘英杰有着多年的工地集装箱从业经验。其父亲也曾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赶赴四川援建灾区,“本来这次是他带队的,但是还有其他施工任务,就没来成。”

  “我们有这方面的施工经验,医院建设也需要人手,能够出一分力,尽快的建成医院,也能让疫情的防控更有效。”刘英杰说。

  

  30岁的李松错过了家中三个重要亲人的生日——岳父母和自己4岁的儿子。“原本计划在老家给他们一起过一个喜庆的生日的,现在只能远远地打电话祝福了。”

  李松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已有6年多的工程建筑经历。其老家在距离武汉近千公里外的贵州铜仁。他供职的公司正是建设方。于是他立刻联系上了领导,请求参与建设。

  李松介绍,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属于“三边工程”,没有完整施工图,“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短时间要锁好各项资源保障和并组织进场,还要保证质量,难度是非常的大的。”

  

  作为火神山建设专家顾问的原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张雁灵在1月30日曾表示,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规模质量、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设备的配备都优于或高于“小汤山”。其表示,武汉这次打的是一场“阻击战”,北京当年是“遭遇战”。和当年相比,武汉有积极主动的一面,措施也更为有力,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得到了更加广泛应用。

  张雁灵在接受央广记者专访时也提到,医院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会对防控疫情产生重大意义。“我们建的医院不是一个大的板房,不是把病人集中起来,是要建一所合格的传染病医院,它必须达到传染病医院所要求的那些标准。”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火神山医院在设计上均考虑到了一座传染病医院该有的标准和设置配置。

  昼夜施工

  六千万网友“云监工”

  前期准备一切就绪,1月25日,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知音湖畔百台挖掘机同时作业的现场,被众多媒体记录下来。随着工程的推进,工程的进度备受关注。

  红星新闻记者拿到一份来自施工方的每日项目进展记录,写下了这座医院的施工变化:

  1月25日,大部分地面完成平整并铺设了碎石。

  1月26日,集装箱板房材料陆续进场。

  1月27日,场地整平、碎石黄沙回填全部完成,迎来首批箱式集装箱板房吊装搭建,现场进度快速推进。

  1月28日,大部分混凝土浇筑完成,一栋双层病房区钢结构搭建起来。组装医用走道地面,其余单层集装箱板房加快吊装。

  1月29日,板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约90%,已经完成300多个箱式板房骨架安装,同时场外正在抓紧板房拼装,吊至现场可直接安装。水电暖通、机电设备等材料全面到位,且同步开始作业。

  1月30日,进入“冲刺期”。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95%;集装箱板房进场、改装、现场吊装快速推进。

  1月31日,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100%;集装箱进场1650套,完成约90%;活动板房(医技楼、ICU病房)骨架安装完成3000平方米,完成约70%。

  

  黄挡玉非常忙,他是1月23日的夜晚进入工地的,并负担起工程信息管理工作。这是个重要的岗位。“我这里就是一个信息中枢,负担着信息的整合、中转、传输,不知道的信息,找不到的人,紧急的物资……都可以找我解决。”

  他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一个“小时制”作战地图。他们会在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6点对现场各单位施工进度按小时进行通报考核。“进度必须跟上,如果有延误,会第一时间上报,确保进度受控。”

  “小时制”作战地图积累了大量工程数据,一个临时数据库就这样搭建起来,包含从设备到人员到物资再到工程实况的所有实时数据。紧张的工期进展也出现了小插曲。1月30日晚,“火神山医院工人发生冲突”的消息在网络传开,引发关注。随后官方即对此进行了回应:这是一场误会。事情的缘由系一家公司准备开挖施工道路铺设污水管,由于对开挖时间存在误会,另一施工单位则认为道路开挖会影响厢式房的吊装,影响进度,上前劝说引发争执。足见,对“进度”的重视在现场施工达到了何种程度。

  工期也同样是举国关注的重点。央视“疫情二十四小时”频道开始24小时不间断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进程。 当日凌晨,同时段就有2000余万网友在线,在随后的直播中,这一数字一度突破了6000余万。他们也造就了一个“新职业”:云监工。

  直播中,那片灯火通明的工地,摆动着手臂的工程机械有了自己的昵称:叉酱、铲酱、挖掘酱、白滚滚、多尔滚、蓝忘机、送灰宗、小红、小白、小黄……

  

  记者在凌晨进入了直播页面。在线人数显示为3020万。画面中,此前的空地被一个个白色的厢式板房占据。随着其中一个白色厢式框架被吊装起来,评论区的一下沸腾起来。“白居易被吊起来了”,“白居易是那个白色房子”,“等完工后就只剩白居易了……”。1月31日早晨9时许,在线人数更是突破了6000万。而在2月1日上午,这一数字更是超过了7000万。

  中国人从未如此关注一所医院的建设,哪怕只有一个固定的画面,伴随着丝丝的电流声。它的每一个新的进展都在一块块屏幕中被呈现。这样的情况,从未有过。施工方一名负责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感慨:“摄像头24小时直播,头一回,这阵仗太吓人了,对工人也是一种压力。”

  “云监工”背后,一方面有着“禁足”的无聊和调侃,而另一方面,或许也正是一种希望和信心。

  火神山就这样在围观中,与疫情赛跑速度。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图据新华社

  编辑 李彬彬

  火神山

  王俊

  医院

  武汉

  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