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几乎人人肚子里都有的蛔虫,为何现在没有人听说过了?

  而且多发于儿童身上,成年人感染的概率较低。

  蛔虫的感染率高达70%,而人类又是群居生物,所以,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找到蛔虫的身影。

  曾有人做过一项科学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的人口感染了蛔虫,不过还在这种寄生虫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

  蛔虫的卵分为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只有受精卵能进行卵裂发育,经历蜕皮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

  感染者体内通常有一条或数十条蛔虫,成虫的寿命约为1年,而一条雌虫每天排卵数量能达到24万个,如此一来人体内虫卵的数量将难以想象。

  

  所以这么多蛔虫在人体的内脏活动,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是几乎不可能的。

  感染蛔虫的人群,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还伴有失眠、呕吐等现象。

  万一身边的人出现这类身体症状,就要注意是否有可能是蛔虫导致的。

  只是现如今蛔虫已不太常见,很多人也不再把这个问题当回事。

  为了解决体内蛔虫寄生问题,过去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是吃“宝塔糖”。

  

  这种糖含有磷酸哌嗪,又有蔗糖辅助制作而成,因此吃起来带有甜味,小孩子也不会太抗拒。

  但由于早在80年代时,制作宝塔糖的原材料和剂型已经被淘汰,所以宝塔糖这种打虫药慢慢地在国内消失了。

  如今感染蛔虫的人数比过去下降了不少,也得益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快速提高。

  那时候感染蛔虫的人主要是因为将感染性蛔虫卵带入了体内,这在那些不注重个人卫生的人群中是高发现象。

  在那个吃不饱饭,没水洗澡的年代,基础设施未完善,卫生环境差,也难免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了蛔虫。

  当感染性虫卵进入了人体,下一步就是繁育成幼虫。

  

  宝塔糖的作用便是麻痹人体肠道中的蛔虫,使其不能附着在肠壁上,顺着人的排泄物排除体外,打虫的任务就完成了。

  所以吃完打虫药的人去一趟大便回来,就能在排泄物中找到寄宿自己身体已久的“钉子户”。

  如今几乎再也看不见蛔虫的踪影,说到底还是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蛔虫和已经消失的宝塔糖一样,也会成为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