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3岁嫁战友,潜伏弄堂10年,宁死不屈,可惜丈夫倒在黎明之前
原标题:23岁嫁战友,潜伏弄堂10年,宁死不屈,可惜丈夫倒在黎明之前
1938年,21岁的裘慧英接到组织的命令,让她同来自延安的同志进行配合,从事秘密情报通讯工作。
裘慧英有点不安,她出身贫苦,以前不过是一个上海包身工,没有什么文化,对无线电之类的技术之类一窍不通,她会做什么呢?组织告诉她,需要她当对方的"妻子",为对方日常行动做掩护,裘慧英恍然大悟后红着脸答应了。
日久生情
在那一年,上海弄堂里多了一对小夫妻,他们平时寡言少言,没有引起太多邻居的注意,他们就是裘慧英和她的"丈夫"李白,这时的李白化名叫李霞。
李白每天的任务就是通过电台建立延安和上海的联系,裘惠英则每天买菜、做饭、洗洗涮涮,照顾李白生活的同时还担当警戒的任务。
裘惠英外表穿得光鲜靓丽,像个阔太太模样,其实每天买最便宜的青菜,回家路上还得一路留意,生怕有盯梢的特务尾巴跟着自己。
一次电台出现故障组织派人维修,裘惠英出门送这位同志时碰到邻居,对方随意地说了一句:"李太太,我看你们平时家里没什么人来往,怎么来这么一个工人呀。"
裘惠英有点紧张,但马上反应过来应付道:"是我家电灯坏了,找来师傅修理的。"回去之后她和李白提起这件事来。李白先是称赞她的随机应变,而后决定自学维修技术,干脆开个无线电公司来自我掩护。
开始时,裘惠英对两人朝夕相处有些不自在,相处时间长了,她渐渐了解李白的经历,李白和自己一样,也是苦孩子,13岁在染坊学徒受尽人间疾苦后参加革命。
李白参加过秋收起义,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现在年纪不大,但可是说是老革命了。他在生活上不挑剔,在工作之余经常给裘惠英打下手,还给裘惠英讲一些革命道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裘惠英逐渐爱上了李白,李白也对裘惠英产生好感。
1940年,两人对组织提出申请,由假夫妻结成真正的革命伴侣。
侥幸脱险
1942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夜深人静时分,李白正在阁楼紧张地发报,裘惠英急冲冲的上来,一脸紧张地说:"不好了,有汽车声,可能是鬼子。"原来是狡猾的敌人采取分区停电的方式,检测到了电台的位置,李白赶紧拆卸电台,把各部位零件藏在阁楼的夹层里。
这时,鬼子已经冲上了楼梯,两个人就这样被捕了。
在监狱里李白无论敌人怎么拷打,都坚称电台是私人所有,用来帮助一个富商了解黄金行情,而裘惠英则哭哭啼啼,说自己一个妇道人家什么也不知道,半个月后她被释放出狱,迅速找到组织对李白展开营救。
敌人看严刑拷打没问出任何东西,又有商铺作保,在1943年5月把李白释放了。
黎明前的永别
1949年5月27日,上海正式解放,普通市民在欢呼雀跃,裘惠英却在四处焦急的寻觅丈夫的踪迹,原来李白在1948年被国民党抓捕,关进监狱中。
裘惠英只能抱着孩子在监狱外的一间民宅里居住,每天通过阳台与丈夫深情对望。在5月7日那天她最后一次看见李白,此后就没有李白的消息了。
再看到李白是浦东的郊外,五花大绑的李白浑身伤痕累累,满是弹痕。裘惠英抱着丈夫冰冷的尸体放声大哭。李白在监狱里受尽酷刑,仍不肯透露党的机密半句,蒋介石甚为恼火,亲自批示了8个字:坚不吐实,处以极刑。
裘惠英脑中浮现那天李白对自己说过的话:黎明就要来了,孩子们要过来好日子了。然而李白没有等到这一天,这是裘惠英心头的痛,更是党和人民巨大的损失。
陈毅市长在电报中指示:血债要用血来还。经过多方侦查,破坏我方地下电台,导致李白入狱的罪魁祸首,国民党特工间谍叶丹秋于1950年伏法被枪决。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裘惠英擦干眼泪,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革命事业。
裘慧英先后担任中共上海电信局基层支部副书记、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等职务。离职休养后,她走遍全国,开展革命教育活动,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剧中主角李侠的原型就是李白。
电影上映后反响十分强烈,后来以此为题材的电视剧、舞剧也同样大受好评。
据裘惠英的儿子回忆,妈妈曾一遍又一遍讲述当年的惊心动魄,讲述在寒冷的上海冬天,李白如何睡在地下瑟瑟发抖,却把棉被让给床上的自己,讲着讲着,嘴边不禁露出微笑。
电波永不消逝,英魂永远不朽,裘惠英心中至爱李白不会离去,他永远活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