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主持人大赛》为何能拿到豆瓣9.1的高分?
原标题:《2019主持人大赛》为何能拿到豆瓣9.1的高分?
作者:马婕 / 编辑:李芊雪
央视出手,果然不凡,《主持人大赛》火了。
这档由撒贝宁主持,前春晚导演陈临春及人们熟悉的敬一丹、刘欣等业内翘楚担任评委,康辉、董卿担任点评嘉宾的综艺,10月26日一开播就夺下收视第一,目前豆瓣维持9.1的高分,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赞誉。网友纷纷表示“精彩程度堪比‘神仙打架’,自叹不如!”
千人筛选的60强高质量选手集结舞台,一较高下;90秒钟即兴评述,“生死对决”;镁光灯下来自400位大众评审和17位专业评审的毒辣眼光考核;后期精准利落的剪辑和节奏的整体把控以及顶级嘉宾字字珠玑的点评都让这档节目在扎堆的综艺中脱颖而出,备受好评。
1
肾上腺素激增的“神仙打架”
据悉,大赛第一期首轮对决由全国60强开启。这60强选手经过几千人的层层选拔最终出现在赛场上。他们中有的是央视驻北美分台的记者,有的是地方台预备的“一哥”“一姐”,有人是央视专业出镜记者,也有人是体育频道播报员,专业素质够硬,能力亦无需多言。第一轮比赛的12位选手经过比赛只能有6人成功留下。从一开始,浓浓的火药味便已经四处弥漫。
比赛方式更是简单明了——每人3分钟自我展示,90秒即兴考核。即兴考核从选择题目到开始评述反应时间不超过30秒,极大地考验选手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时间的把控程度。
紧凑的比赛节奏、高密度的选手PK、干脆利落的剪辑为《主持人大赛》的节目质量上了牢牢的锁——90秒的临时考核使得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高下立现。面对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他们就像身处修罗场的战士,没有外力援助,没有可借力的工具,是去是留全凭个人本事。
这样激烈高效的比赛方式不仅让选手掌心捏汗,也让观众头皮发麻。难怪看到选手们的快速反应和淡定发挥后,网友在弹幕中纷纷留言:“感觉我的不是脑子”,“一张口就是满分作文”,“光是把控时间这一点我就瑞思拜了”,赞美之词溢出屏幕。
不拖沓的剪辑也同样强化了比赛的看点。每位选手全部考核结束后,没有多余的环节,直接由评委和大众评审打分,嘉宾点评。分数即刻公布,不留悬念。随着比赛的继续,观众紧绷的神经尚未完全放松,紧接着便有下一位选手上场展示。随之而来的便是密集的赛点,伴随分数不断公布,孰去孰留已然一清二楚。
整场大赛干净利索,酣畅淋漓,不拖泥带水,不重复闪回,不刻意煽情。比赛的激烈,紧凑的节奏让观众直呼过瘾,“好久没看过不注水的综艺了”,“央视一出手就是比地方台高!”
2
堪称大型教学现场的“铁三角”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本次大赛的主持人撒贝宁正是在2000年的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比赛过程中,撒贝宁不时地与选手互动自黑,活跃现场气氛。
作为主持人,撒贝宁幽默和拿捏自如的主持风格受到观众喜爱,其又凭借在《明星大侦探》中亮眼的综艺表现原地圈粉,自带流量,成为观众心中本次主持人的不二人选。
除此之外,董卿、康辉等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也坐镇评委席,成为本次大赛的又一亮点。
董卿曾多次主持央视春晚,成为观众心中的“央视一姐”。后来她担任《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令人赞叹。2018年再度成为《朗读者》的策划人和主持人。面对老人的“温柔一跪”被网友称为“最优雅的姿态”。一路走来,董卿一直以饱读诗书的温婉形象示人,凭借自身过硬的能力与才华成为众多人心中的“女神”,颇具正能量。
本次大赛中,她担任点评嘉宾,点评一针见血——“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医生和记者在本质上都是面对人。医生是在看人的病,而记者是在看病的人。”在点评一位选手时,她指出对方的陈述逻辑与“平行蒙太奇”手法是一致的。”
对选手的优点不吝称赞,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选手的弱势,温柔的语调、言辞间透露出的却是颇具专业性的点评和极具建设性的个性化建议,这也成为紧张比赛中的一大看点,成为观众期待的环节。#董卿的点评#的热搜霸占榜单许久。
康辉也是近年来凭借社交媒体成功破圈颇受网民喜爱的央视主持人,“主播说联播”中口语化但不失力道的表达使得主播这一职业形象更加接地气,他的加持让节目的份量和精彩程度又增加不少。
在点评时,虽然镜头时间很短,但胜在字字珠玑。选手张安琪在即兴考核题目中抽到19岁女收费员的“最敬业变脸”,从态度、角度、温度方面赞扬她的行为。在这段作为即兴发挥已经水平极高的表现后,康辉的几句点评又将新闻立意拉高到一个新境界,被网友赞“大型新闻学教学现场”。
扎实的知识储备,出口成章的流畅表达,温婉锐利的点评,坐镇的评委几乎是业内顶尖,当之无愧。两位嘉宾妙语连珠为比赛增色不少。同时有撒贝宁超强的控场与主持能力,三人一台戏,时而严肃,时而调侃,时而互“怼”。整个节目紧张却不乏味,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是节目火爆的一大因素。
3
赛场外的“真正较量”
央视主持人大赛热度虽然高,受到一片盛赞,但是主持人的现状却并非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随着综艺节目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主持人在台前的角色正在被慢慢瓦解。传统的主持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媒介环境,其功能性也在逐渐下降,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一些知名主持人如董卿、栗坤选择跨圈跨界,前者尝试担任《朗读者》制片人,完成从单纯主持人向多重身份的转变,后者则毅然离开体制,开了自己的影视公司,走上从商道路;马东几年前便已离职央视,创办自己的传媒公司;撒贝宁虽仍留在舞台,其风格却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不断在综艺中露脸,刷新观众对自己的刻板印象,展示多元魅力;汪涵何炅也只在传统的综艺和晚会中正正经经发挥主持人的作用,而在新的节目形态中隐去身形或是变化身份;沈梦辰吴昕则尝试参演电视剧,向影视圈进行输出……
如今再诞生深入人心的老牌主持几无可能,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媒介环境和时代的成就,无可复制。观众对主持人的关注度正在被瓜分。明星串场来主持、旁白代替现场出镜……主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远远超出想象。
传统的主持人如何在新的传媒环境下走得更远,这是全行业面临的困境。而这些参加比赛的主持人们,虽然暂时得到了关注,但是往后的日子里,如何常常出现在观众视野中,也是他们要解决的难题。
抛去综艺的外壳,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是一场传统的比赛。选手展示,评委打分,一锤定音,分数高低决定走得多远。
再看到这样原始的比赛几乎难得,对制作组来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好看的收视率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如何抓住观众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每年综艺节目前赴后继地播出,前浪推后浪,层出不穷。在综艺大开花的形式下,央视的这档节目能够火,与其固有的制作水准固然分不开,但同时也说明,以真实的态度和高标准来制作要求节目,才能获得观众发自真心的喜爱。比赛类综艺或许该把综艺外壳只当成一件华服,华服下裹着什么样的灵魂,说着什么样的话,做着什么样的事,才是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关键。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