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上课(红人馆张曼玉当导师)
“她,太有发言权了。”
这是听见张曼玉有可能加盟湖南卫视师徒类综艺之后的第一个想法。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湖南卫视《少年可期》栏目官宣了一组嘉宾图,只是抠图而已,却有眼尖的同学发现了原图,正是张曼玉的一张照片。合计上海报的宣传词“半生优雅”,感觉八九不离十。
前有林青霞、后有王菲,再请来一个曼神,人们的心心念念他们都办到了。
张曼玉如若当师傅,那效果必然好看。她是中国顶级的女演员,拿过五次金像四次金马横扫柏林与戛纳;她闪耀的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她的朋友们她合作的导演她演过的戏,都切中人们的[求知欲]。
她自己本身就是一本值得翻阅的书了,能够教年轻演员的更多。
(一)
“花瓶”这词曾经围绕着张曼玉,1983年出道的那一年,张曼玉是香港小姐的亚军,还得到一个“最佳上镜奖”。那时她才20岁,有两个可爱的兔牙,常被邀请去电影里演漂亮妹妹。
比如1984年王晶的爱情喜剧片《青蛙王子》里就邀请了她与钟楚红、关之琳三个美女组局,电影还极其卖座。基本上从一开始,张曼玉就被定位成花瓶演员了。
但她自己清醒得很早。首先是外貌,她曾在访谈里说过自己的相貌,觉得并不是很好看。
当年放在野生美人遍地的香港娱乐圈,她更觉得自己姿色平平。长得不够好?那我只能磨练演技了。
于是在85年的《警察故事》里就能看到张曼玉的变化。影片第一场戏很简单,她却因为表演不到位cut了30多条被成龙骂哭,成龙生气,“你知不知道你浪费了多少菲林?”
而后她似有觉悟般变得很拼,所有的动作戏都自己上场。从十几层台阶的楼梯上扑下来;在一场需要连续穿过几个铁架子的戏份里被砸中头部,严重到需要缝针。
努力了,但见效没那么快,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是同批演员里被质疑最多的那个。直到1988年拍完《旺角卡门》才有所改善。
张曼玉在这个戏里开窍,决定将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她的演技,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
《旺角卡门》里的阿娥,少语寡言但风情万种。若即若离,却哀怨得像一团浓稠的雾。
次年,1989年,她出演了电影《人在纽约》里的李凤娇,泼辣、强势、却也有着许许多多自己的尘客烦恼。拿走了自己的第一座金马奖奖杯。
其后1991年张曼玉拍摄了电影《阮玲玉》,她穿着旗袍画着悠长的眉毛美得像故事中的人。她演活了阮玲玉,她的倔强、纯真以及骨子里带着的悲悯和愁苦。那时候人们开始夸赞,张曼玉其实是一张“有故事”的脸。
演技大抵是需要天赋的,但张曼玉身上[清醒]反而更重要。她是对演戏有追求的人。
如果沉迷于热闹漂亮的花瓶角色,就不会成为影后;如果不经夸,也会在乍亮之后光芒平息。但她没有。于是有1993年的《青蛇》,妖媚至极。
有1997年的《甜蜜蜜》,至今仍然是很多人心里最好看的爱情片。
有2000年的《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珍,那个穿旗袍盛放又枯萎的女人。
张曼玉身上的好作品,好到令人怀疑那真的只出自一个女演员吗?但转而一想,那也仅是一个女演员对自我高标准要求吧。
(二)
除了当演员,曼神其实也很会当明星。她身上那种的畅意和洒脱,甚至比美貌还要稀有。
她是真性情,敢说敢做,曾令张国荣感叹:曼玉真实地让人觉得嚣张,我却觉得这样真好。
她谈恋爱每一次都拼力全力,然后顺其自然,尊重它的归途。令人觉得好似她为爱而生,却不会有恋爱脑。
她是这个时代、那个时代真实去做自己的明星。就好比40岁也能提起吉他上音乐节,别人说“你是公鸭嗓”,她就回“我演了20部戏才没有人说我是花瓶,唱歌大家也多给我几次机会吧。”
比起那些花花绿绿的人设,张曼玉做自己就已经可以迷倒众生了。
永远会爱这样的张曼玉吧,生活里和荧屏上永远缺乏这样率性、聪敏又独特的女人。
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
时尚COSMO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点个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