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9万余人次 将开展“夏季送清凉”行动
今年将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政府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人格尊严的制度性安排。2013年,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民政部将每年6月19日定为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
今年,市救助管理站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纳入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携手相助,与爱同行”为主题,举办重庆市第九次救助机构开放日活动,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邀请部分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及市民朋友走进救助管理机构,了解救助机构,宣传救助政策,解答市民疑惑,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关爱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推广智能寻亲手段,帮助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回家、回归校园。
此次“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将加大主城区街面重点对劳务市场、车站码头、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闲置楼盘的巡查力度,委托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在全市范围发放夏季衣物、食品、防暑防疫等“清凉爱心包”,引导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人员进站施救,确保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生命安全。
社会各界代表参观美术手工室。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完善硬件设施 推行救助管理标准
2014年8月1日,全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正式施行。该规程扩大了原有救助对象的范围,并对救助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增加了寻亲服务、医疗服务、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等服务内容。
面对救助对象人员结构日趋复杂的救助形势,市救助站不断改善硬件环境,建立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绘制工作流程图,从接待安检到查询甄别,从分类管理到护送返籍,从岗位职责到应急预案, 22个工作环节建立责任跟踪表,并秉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受助人员性别、年龄、身心状况安排分区居住、单人单床,安全、有序地为救助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和必要的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年均救助约1万人次。
探索服务途径 创建流浪未成年人特殊教育品牌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是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2014年5月开始,市救助站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流浪孩子回校园”等专项行动,建立了特殊教育、社工介入、心理咨询、生活管理四位一体的教育矫治模式,重点围绕矫治疏导、特殊教育两个核心,设置基础教育、行为矫治、法制天地、素质拓展、体育保健等5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运用互动教学、实景操作、情境模拟、社工介入等方式,有效纠正流浪未成年人心理畸形、行为偏差、重复流浪。
在教育矫治中,除了开展站内服务,还积极链接资源,主动协调户籍地相关部门,帮助未成年人落实户口、回归学校、解决生活困难。近年来,市救助站已累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4500余人次。
优化专业服务 孵化救助社会工作本土化
近年来,全市救助无生活着落流浪乞讨人员13.9万余人次。为给流浪乞讨救助提供专业化服务,2011年,市救助站按照“借力扬帆”“自信起航”“乘风破浪”“全新征程”等四个步骤开展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试点,通过需求评估,开展疑难寻亲、跑站矫正、生命教育等为特色的救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专业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的救助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
社会工作的引入,将单一的物质救助,转变为集物质救助、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教育矫治、贫困帮扶、能力提升、功能恢复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救助,使救助方式实现从“给鱼”转向“授渔”的根本转变。
自2011年引入社会工作以来,市救助站年均开展流浪乞讨人员需求评估700余人次、主题活动20余次,生命教育50余次、个案介入80余例、为疑难个案成功寻亲10余例、介入跑站矫治个案30余例。
创新工作方式 建立“六位一体”疑难寻亲服务体系
近年来,市救助站把滞留疑难人员的安置工作纳入救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始构建个案管理、多方查询、定期探访、科技寻亲、网络寻亲、媒体寻亲等“六位一体”寻亲服务体系,通过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与技术公司、公安机关搭建三方合作平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破除长期滞留疑难人员“坚冰”,帮助智力障碍、精神病患者以及因年老、年幼、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的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
一系列举措打开了智力障碍、精神病患者等疑难人员寻亲工作新局面,有效提高了寻亲效率,2年来,已实现站内疑难人员总量的负增长。
2025年底力争全市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率达100%
据了解,下一步,重庆将推进源头治理,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和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定期通报流浪乞讨人员情况,积极开展流浪乞讨返乡人员定期回访,帮助解决返乡人员生产生活、医疗等困难,减少反复流浪乞讨现象。
同时,将加大救助寻亲力度,及时对疑难人员进行DNA采集、人像比对,加强关系寻亲和网络寻亲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寻亲,开展流浪未成年人集中教育矫治和困难帮扶工作。
此外,还将持续开展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安置机制,畅通安置渠道,将经查询仍无法确定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妥善安置到公办福利机构,享受当地相关福利政策。加大疑难人员落户安置,建立滞留人员安置机制,到2025年底,全市力争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率达到100%。
各位市民如在街上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请积极采取措施,告知、引导其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可以通过拨打市救助站24小时救助热线86831353咨询政策、寻求帮助;也可以请求110帮助指引至救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