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比例、结构分析

  头部比例

   

   

   

   

   

  人体比例

     1.理想的成年人的身体比例

      人体比例只是一个比较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常用8个头长作为身高比例。

      从脚部向上算起,男性人体中点在耻骨位置,女性略高;男性乳头几乎在第6个头高,女性略低;男女膝关节均在第二个头高略上,男性略高;男性第五个头高几乎是腰部最窄的截面,女向略高;男女腹脐均在第五个头之下,女性略高;男性左右肩峰的连线(即肩宽),为两个头高,女性略窄于两个头高;大臂约等于1.5个头长;小臂约等于1.1个头长。双手伸开约等于全身高度。

   

      希腊时期,认为理想化的女性人体美,头顶至脐孔,脐孔至足底的比例恰为黄金比例。

   

   

      立8、坐(跪)6、蹲4。

   

      2.身高与头高比例的年龄特征

      以一岁为起点,大约平均每五年左右,增加一个头高比例。至二十岁左右,身高与头高之比为8:1。

      身高的中点,自一岁儿童的脐孔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逐渐向耻骨联合处下移。

      以一岁儿童为例,肩宽与头高之比为几乎为1:1,而成人为2:1左右。随着年龄增大,肩宽与头高比例系数逐渐增大。

      在外形特征上,一岁儿童的胸宽、腰宽、臀宽具有相等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特征的变异,胸宽、腰宽、臀宽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0-1岁的儿童4个头高,身高的中点在脐孔处。

      2岁的儿童5个头高

      7岁的儿童6个头高。

      14岁的儿童7个头高。

     

      3.人种形态比例差异

      黑种人属于短躯干型,身高中点在耻骨联合处,头大,具有较长的下肢和上肢,而躯干较短;黄种人属于长躯干型,人体中点在耻骨联合之上,头大,具有较短的下肢和较长的上肢;白种人头小,颈粗、胸小、腹长,上肢短,下肢比黄种人长,人体中点接近耻骨联合处。

   

     

  人体节奏

      人体为了克服重力,形成了自身的结构,在人外部形态中,出现了许多Z字形、S字形。

      Z字形

      A.当人体直立时,从正面看,男性肩最宽、腰窄、骨盆又略宽、膝关节又收窄、小腿上部又略宽。这样将它们的侧边缘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这样连续重叠的Z字形。

      B.从侧面看,人体的头骨向后倾斜、颈向前倾斜、胸腔有向后倾斜、骨盆又向前倾斜、大腿向后倾斜、膝关节向前倾斜、小腿再向后倾斜,这样这些体块的轴心线又形成连续的Z字形连线。

      C.为了克服重力,Z字形在人体体块的横断面上也有许多显现。人体直立时,从侧面看,头颅部分的横断面是前高后低、颈部和胸腔上沿的横断面是前低后高、胸腔下沿的横断面是前高后低、盆腔上沿的横断面是前低后高、大腿上沿的横断面前高后低、膝关节的横断面是前低后高、踝关节的横断面是前高后低,这样就形成了不连贯的Z字形。

      D.Z字形的节奏在四肢也有显现(见腿部结构分析)。

   

      S字形

      A.人体直立时,将人体体块在前后两侧形成的隆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连续的S字形,此S线从后头颅边缘线起,连至前胸边缘,再连接至盆腔的尾椎和臀部边缘线,再练至大腿前部股直肌边缘线,再连至小腿后部的腓肠肌边缘,再连至脚面骨。

      B.脊椎骨的走向用S线来表示,最能体现人体的重力规律。当人体直立时,从侧面看,颈椎——胸椎——腰椎,就是典型的S字形。从正面看,人体在完全直立时,脊椎骨是一条垂直线,但这种站姿,在生活中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维纳斯式S形站立为人体节奏美的典型)。

   

      人体节奏美从另一方面看,还表现在人体体表的形体起伏、松紧等方面。由于骨骼和肌肉的叠压关系,形成了肌肉圆润的弹性结构与骨骼方硬力度之间的对比,从而产生凸起与凹陷的对比。

      如:

      A.腿的外形结构:大腿肌肉圆润的、富于弹性的外形,在膝关节转变为方硬的骨骼、突兀的硬转折,而到了小腿,又转折为圆润的、向外隆起的、富有弹性的弧线造型,到了踝骨,又变成了方硬的骨骼造型。

      B.上肢:外部起伏从肩部开始,斜方肌形成了向外隆起的弹性弧线,在肩峰处露出一个小硬转折,在三角肌有形成了弹性的弧线(三角肌上人体顶面和侧面的转折略硬),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又形成了凹陷,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再一次外隆,和小臂外伸肌群间又形成凹陷,小臂的肌群外隆,小臂的腕端尺骨小头和桡骨大头处又形成骨骼硬转折。

   

  运动与体块

      A.人体的体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对称的体块——头部、胸腔、盆腔;另一类是自身非对称体块,它们都有一对——大臂、小臂、手掌、大腿、小腿、脚部。

      在表现人体中那些自身对称的体块在各种不同的运动时,最重要的是要牢牢建立起中线的意识,找到透视中的对称关系,把握结构要点的位置变化。

      大多数人体体块自身运动幅度很小,它们各段横断面的造型变化不大,因此掌握横断面的形状、朝向、叠压关系、透视关系,也是表现体块运动的要点之一。

      B.人体体块间的连接结构主要有,四肢关节结构,颈部、腰部脊椎结构。关节结构又分为,单向运动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多向运动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盆骨与骨关节、踝关节、颈部、腰部)。

      无论是单向运动关节,还是多项运动关节,它们的运动角度都有各自的限制,违反了这个限制规律,表现人体时,就会感到不舒服。

      胸腔、盆腔之间,向后运动夹角不能超过30°-40°;扭转不超过40°-50°。

      手腕,左右平行扭动时,向拇指一侧一般10°左右,向小指一侧35°左右,向前90°左右,向后35-45°左右。

   

   

  重心

      人体站立重心分两种:无外力情况,有外力情况。

      无外力情况下,重心可以以锁骨窝为标准,在双脚吃重情况下,重心一般在两脚之间,或略偏向多吃重的脚一边;在基本单脚吃重情况下,锁骨窝的垂直线会落在吃重脚的内脚踝骨。

      有外力情况下,根据外力的方向、大小来观察重心的位置,一般以胸腔的中心或者盆腔的中心(靠近耻骨处为重心)来左右比较。

   

       坐姿时,一般以胸腔的中心点为重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