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爱情,为什么成了新的“政治正确”?

  说起百看不厌、心中排名第一的电影,很多人首推《泰坦尼克号》。甚至有人说:《泰坦尼克号》之后,再无感动全球的爆款爱情电影。

  

  可2020年电影重新上映时,魔法好像失效了,甚至还有一些指出它“三观不正”的声音▼

  

  对绝美爱情的叹惋,逐渐变成了对现实问题的质疑:女主怎么订婚后还光明正大的出轨?不仅背叛未婚夫,为什么还拿走贵重的海洋之心?

  

  让观众下头的不仅有伦理原因,关心“就算杰克活下来了,又怎么能带给露丝好生活”这样实际问题的观众们,也能迅速得出“果然真爱靠不住”的结论。

  与此同时,现如今的小银幕上充斥的种种甜宠虐恋,也大多都是模板化的工业糖精:

  每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桥段,都刻意地期待着观众做出或哭或笑的反应,等着我们礼貌性表示:磕到了——与其说是刻画爱情,更像速食消费品。

  曾经大家说“累觉不爱”或“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是因为爱情失落后但仍然满怀期待的傲娇;可现在,“不谈恋爱,只想搞钱”成了这届年轻人崭新的政治正确。

  

  有没有发现,这个时代好像越来越不相信爱情了?

  · 01 ·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的前几个年头,绝对是百分百的浪漫年代!那时候,爱情尚是“日常生活中的浪漫神话”:

  《泰坦尼克号》是1998年上映的,那时候谁家有录像机和电脑,绝对是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富人:招呼亲朋好友坐在屏幕前,为穷小子和富家女的爱情嚎啕大哭,泪眼摩挲中,整个世界都浪漫了几分。

  除此之外,那几年也诞生了不少堪称“一代人恋爱启蒙”的神剧。

  台湾偶像剧势头最盛,2001年翻拍日漫的《流星花园》成为新世纪“灰姑娘”故事的教科书▼

  

  2000年“看哭半个亚洲”的《蓝色生死恋》里,宋慧乔、宋承宪、元斌等初代男神女神在集结了假兄妹真恋人、癌症等狗血鼻祖桥段中,带领中国观众打开了韩国偶像剧的大门▼

  

  哦对了,那时候人们还不将又意外又悲惨的情节称之为“狗血”,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女主角崔恩熙大骂渣女;相反,在大开大合的爱恨,曲折离奇的情仇,抓心挠肝的思念,欲罢不能的渴望中,每个人都完成了对爱情最为浪漫、最为神圣的膜拜和想象。

  因此当时的人们,不那么在意道德伦理的问题,相比之下,更在意“爱”本身。

  比如说,让80、90后疯狂上头、并至今仍然活跃在表情包届的琼瑶剧,那时也霸屏着每个寒暑假:

  2001年的《情深深雨蒙蒙》里在依萍和如萍之间反复横跳的何书桓,现在被骂“渣得明明白白”▼

  

  2002年的《风云》里,聂风的红颜知己不少,而步惊云和剑晨同时抢着给楚楚的孩子当爹的情节,也感动了很多人。

  

  千禧年前后香港地区轻松的爱情小品也不少:2001年的《瘦身男女》、2002年的《嫁个有钱人》和《河东狮吼》、2004年的《求爱上上签》……随便挑出一部,都能秒杀这几年疯狂营销的院线爱情片。

  

  “爱”跟善良、美好生活这些品质联系在一起,在主角们的人生中,好像没有比爱更重要的事情。

  虽然吐槽狗血和三观不正,但观众们似乎又无比怀念那些影视剧;津津乐道那些浪漫的、真挚的、自由又生机勃勃的感情——跟那个时代的气质如出一辙。

  · 02 ·

  最近朴树的《New Boy》又在抖音上火了起来:

  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

  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

  新世界来得象梦一样

  让我暖洋洋

  《New Boy》来自朴树的专辑《我去2000》

  1999年,26岁的朴树用真挚轻松的语言,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的好奇和向往。

  那是最值得怀旧的时代:

  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温饱得以满足,物质条件提升后,开始将目光从大叙事转移向日常生活和个人感情上,产生迫切的精神需求。

  电脑走进家家户户、拨号上网;摇滚乐、流行音乐这些新鲜的娱乐方式也接连冒了出来,人们开始接触到曾经从未经历过的世界。

  尤其千禧年前后,希望的气息感染着所有人。高速创新的科技、飞驰发展的经济、大大小小的时髦物件、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欢欣的,躁动的,也是期待的,就像很多人回忆的那样——想无所畏惧地拥抱新世界、毫无保留地冲向新时代。

  

  2000年王菲发专辑《寓言》,炫目的妆容引发潮流

  精神面貌的自由是那时的关键词,每个人都热切地关注自我情感、自我欲望的觉醒。爱情,正是这些充沛情绪的载体;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幻想,变成平凡生活里的冒险。渴望爱,渴望勇敢地表达爱、选择爱、抓住爱。

  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哲学视角,解释浪漫之爱为何会成为个人自由的代名词:

  这种把自己的意识消失在另一个人身上的情况,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只有凭这种精神主体体才会重新发现他自己,才真正实现他的自我),这种忘我的精神(由于忘我,爱情的主体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这另一个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自己)就形成爱情的无限性。

  这里的美主要在于爱情这种情感并非始终都只是冲动和情感,想象围绕着爱情的关系创造出一整个世界,把一切其他事物,一切属于现实生活的旨趣、环境和目的都提升为这种情感的装饰,把一切都拉入爱情这个领域里,使一切都由于与爱情的关系而获得价值。

  爱的无限性、赋予人的价值——这大概就是其“魔力”所在;相比之下,道德感是一个会随着时代发生变化的概念。

  为什么当初我们看琼瑶剧的时候,并没有太多三观上的不适?因为在那个时候,相比起爱情中的道德,大家更看重爱情中的自由、浪漫和痛切感受;情欲并不肮脏,而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情感体验。

  每个人都有权利为了爱情苦恼、纠结;也有自由为了爱情争取或者放弃。

  

  激情给生活赋予生命力和掌控感的同时,也稍纵即逝,浪漫则更如梦幻泡影。

  随着对新世纪的期待回归庸常,除了热闹,什么都没有改变,反而,所有人的生活渐渐被高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物质压力所席卷。

  于是,我们转身离“浪漫年代”越来越远。

  · 03 ·

  近几年,有一本经典文学在网上被屡屡提起,被推荐给女孩子们,帮她们迅速抛弃对浪漫不切实际幻想——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如李海燕教授在《心灵革命》中所说:这部写于1857年的作品并非偶然地展示了对于浪漫之爱从伟大的爱情转化为偷情的辛辣嘲讽。

  这个故事放到现在,可以改名《恶女养成记》▼

  

  爱玛·包法利代表了每一个无药可救的浪漫主义者。

  她的丈夫完全沉浸在世俗生活中,可作为一个女人,爱玛无法与他形成共鸣。小说的叙事极尽所能,为她刻画了一个难以在市井生活中寻得满足的人格,她的教育与性情把她塑造成一个成瘾的梦想者。

  她对束缚与僵化的生活进行反叛的方式,是做一名失职懒散的妻子与母亲,同时模仿着她嗜读如命的爱情小说,去追求浪漫的偷情冒险。

  结果呢?两个情夫都是现在意义上的“绝世渣男”:

  一个刚刚意识到爱玛和他是认真的而不仅仅是游戏,就立刻残忍地把她抛弃;

  另一个嘴上说着认同艾玛的浪漫主义,但面临升迁,快成为公司的办公室主管时,果断放弃情妇。

  最后,艾玛变成千夫所指、不可原谅的“恶妇”,并给她的家庭带来了难以补救的灾难;可悲可叹,也让人无尽唏嘘和同情。

  

  这部一百多年前的小说,现在读起来依然让人心惊肉跳,甚至更为符合当下流行的语境:

  所谓的爱情冒险,在精明逐利的生活中已经没有容身之所;所谓的浪漫,也必须要向由道德感建筑起的生活稳定性低头。

  · 04 ·

  肉眼可见,道德感的天平正向保守、伦理、忠诚的侧面倾斜;大家常在挂嘴边的一句话是:你我都越来越现实了。

  

  “现实”包涵了两个层面的观念:

  一是稳定性。在这个飞速变化、“一切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的时代,稳定感越来越重要:事业的稳定,家庭的稳定,阶级上升的稳定。

  舆论叙事中,不管是“捞女嫁入豪门骗钱”的故事,还是“凤凰男吃绝户”的故事都让人心生恐惧,“浪漫的诱惑”似乎等同于稳定生活中的“危险因子”和定时炸弹;只要脑子还算清楚的人,都应该躲得越远越好。

  

  网上对“凤凰男”恐怖之处的渲染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在一切明码标价的社会,人们不得不把爱情和婚姻、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担心《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如果没死,他们是会相濡以沫,还是会因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分道扬镳?

  之前的电视剧里的男主角,不管贫困或者富有,最大的财富是一腔真心;而现在要想当上男主角,最大的财富就是他惊人的财富本身;金钱代替浪漫,登上了新的神坛。

  

  “浪漫”已经由二十多年前那种代表着真挚、热烈和自由的概念,转变为商业话语的道具:

  偶像剧里甜到发腻的台词、院线爱情片刻意催泪的矫情、公众人物卖弄深情的人设、商家以消费为目的的造势和宣传……四处都在说着爱情,但反而让爱情更加触不可及。

  

  尤其是年轻人们,很难想象不够丰厚的物质基础下的浪漫爱情是什么样的;相比起来,实实在在地提升个人价值,才是他们仅有的可以握住的安全感。

  · 05 ·

  《心灵革命》里说:爱情故事总是浸润在忧郁伤感中,因为自由恋爱尚是一种富含深刻矛盾性的理想。一方面追求独立自主,一方面又渴望得到认可并乐于屈从。在二者之间不断受到拉扯和撕裂。

  选择相信爱情,其实就是在跟人性的幽微难测赌博;而所谓坚固的承诺,也是一场跟刻在基因里的自私与善变长久博弈。

  选择留在博弈场上的人,我们说不清是勇敢还是愚蠢,是天真还是不知天高地厚。更不知道,结局会不会是惨淡收场。

  最后,前仆后继的人群中,你选择留下了吗?

  

  

  今日活动

  

  关于“爱情”的影视、文艺作品里,你最喜欢哪一部?你更会被什么样的爱情打动呢?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爱是人类心灵永恒的主题,小北将选出两位留言精彩的读者,送出我们今日的主题图书《心灵革命》。

  

  以爱情主题切入中国近现代史,200年爱情的演变,折射出中国人心灵的沧海桑田。

  -End-

  作者:妍书

  部分观点资料参考:《心灵革命》

  转载及合作请加微信:

  BurningEmpty

  大师身边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读书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