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林奇的《双峰》与启示录,及诺斯替文化2022-01-05

  

  大卫林奇的《双峰》与启示录,及诺斯替文化

  说明:本文有极度严重剧透,请读者务必慎重选择阅读与否。

  一缘起

  早前看了个林奇《双峰Twin peaks.回归Return》的拍摄花絮,对《双峰》系列产生了兴趣,于是断断续续看了《双峰.第一季》,《双峰.第二季》,《双峰.第三季》,然后再看的《双峰.与火同行》,《双峰.遗失的碎片》,之后又粗略看了下林奇早期的《橡皮头》。于是想到要写点什么。

  首先要说的是,上面观赏《双峰》系列的顺序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按正确的时间顺序应该是1990年的《双峰.第一季》,《双峰.第二季》,然后是《与火同行》,然后是14年的《双峰.遗失的碎片》,最后才是17年的《双峰.回归(第三季)》。整个系列跨度25年,而且是正好应了剧中红房间里劳拉(Laura)对库柏(Cooper)说的25年后再见的谶言,颇为传奇。

  但正因为《双峰》系列时间跨度长,又是电视剧和电影组合,拍摄过程也颇为波折,而林奇个人风格又是非常的——个人认为是一种作品本体化倾向的——艺术化,因此本文主要集中于林奇创作脉络,和整体结构分析这两点之上,至于纷繁芜杂的各种“神秘”细节,我觉得《与火同行》开始的一段已经有了林奇式的说明,就不多敷述了。

  二概述观感

  第一季开始的时候,很像在套一个以刑事案件切入封闭社区,以点带面挖掘深度社会问题的惊悚悬疑片模板。之后转入各个社区主要人物多脉络进展也在意料之中。中间FBI探员库柏开始渗入各种灵知派文化元素让人意识到林奇的存在。到剧终剧情似乎正走向明朗之中时突然插入库柏被刺杀,感觉就是一下子掉进了林奇的陷阱……

  第二季大量超现实元素开始登场。如果说第一季的梦幻与现实壁垒分明,那第二季这些元素已经过界,直接介入了现实。而且第二季加入的超现实元素越来越多,有点取代原来的社区各人物线索,成为主线的倾向。由此形成的是一个欢乐大混合,文化意义上互不相干的镜头互相蒙太奇穿插在一起。

  第二季比较刺眼的是早早解开了第一季的谜底,导致我一度认为剧情正走向传统肥皂探案集方向。后来才知道这是林奇受到压力,违背初衷的行为,并一度离开剧组。之后的剧情按网络所言就是不断放飞自我……直到最后林奇回归,大力一扳,库柏独闯红房间迷失其中,现实当中被诡异分身取代……

  第三季主要讲述了一个受困红房间的库柏25年后回到现实击败自己的分身和寄生分身上的BOB的故事。单看这个主线的话,你会发现这个故事真是非常的肥皂和笨拙,并没有什么针锋相对、斗智斗勇的双方对战,主要时间都是靠“你还不知道吧”这样的悬念在延续。最后库柏战胜分身和寄生的BOB主要依靠的是巨人的一个陷阱和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一个“一拳超人”,库柏只是赶到现场来调度了一下。

  不过这也许并不重要,因为本季全部由林奇亲自操刀,加入了超大量超现实元素,剧情完全由这些超现实元素推动,原先双峰镇各人物线索被挤到差不多已经可以忽略,原来侦办现实案件的FBI人马已经被改写过一支从来就在对付“邪恶势力”的“超时空特警”。这还不够,林奇还花了很多时间重新交代了之前剧中邪恶势力的背景,来源,早期经历等等,也就是说,主线整个在向四面八方拓展——膨胀。但这还不是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林奇在本季故事说完之时,毫不犹豫的用了个超巨大的大水印库柏头像在画面上,说出了否定整个情节的对白(具体就不剧透了),然后引入库柏回到过去引导劳拉回家,以“结束这一切”的桥段。

  当然,库柏引导劳拉回家失败了,全剧在劳拉摄人心魄的尖叫声中结束。

  再回头来看电影《双峰.与火同行》。《与火同行》把剧情从最初的被害者劳拉的角度又拍了一遍。片中提供了一些理解电视剧的新线索,比如猫头鹰戒指,和恶魔BOB对劳拉的奇特态度等等,还有一个片段明显是揶揄观众的过度解读的。据说票房不好。这很明显是因为失去了林奇一贯的悬念嘛。

  最后是二十多年后,把《与火同行》剪辑掉的片段重新剪成的电影《遗失的碎片》。可以看到,《与火同行》本来应该更清晰的解释电视剧悬疑的细节都被剪掉了。

  三林奇《双峰》的风格特点

  其一,我认为林奇会把那些暗示太过明显的片段剪掉,保持成片的意义暧昧。我们假设经典叙事是要观众清晰明白了解作者的意图,那么林奇显然不属于这一种。他的初衷可能来自对梦幻和心理分析学说的喜爱,或者视觉艺术的意象化主张等等,不能确知,但他明显希望作品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暧昧的状态。暧昧就是作品最终应该呈现的样子;

  其二,对悬念的重视。这个林奇自己宣称过。这不是说应该在故事上突出悬念,而差不多是在说:悬念就是一切。如果经典叙事:悬念必须在某个地方解答,那么林奇的宗旨也许是:只要有悬念,永远要有悬念,至于解答不解答,根本不重要。所以他每一季都以一个更大的,可以覆盖掉之前悬念的悬念作为结束,甚至无视他自己声称第三季是最终季,应该有一个最终解答大结局的常规惯例。当然他也可以诡辩道,其实早已解答了,在某某片段中云云;

  其三,对意象的重视。这可能来自于林奇的视觉艺术家背景。从《双峰》看,林奇式超现实主义的,而不是象征主义的。象征主义可能会指向外在世界,超现实主义的意象就是本身,不需要一个进一步的诠释。一位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还需要解释成文本吗?能解释成文本还创造这个意象做什么呢?另外,超现实主义理论里面,梦幻和现实是一体的,不分彼此。而超现实主义与精神分析学也很密切。当然这不是说林奇就是个超现实主义者,林奇可以生成秉承任何艺术理念,但就《双峰》而言,它真的很契合超现实主义的很多理念——但不是全部。

  其实,综合来看,超现实主义倾向的用意象来说话,本身就是一种暧昧。《与火同行》中林奇给属下探员就来了一段用意象传达工作指令,探员还算明白,但旁边的探员搭档马上就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诠释”起来。但除了影视创造的意象,影视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意义流露,这就需要像《遗失的碎片》那样剪掉,才能保持整体的暧昧了。

  暧昧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现代艺术一直以来就有着这种作品本体化倾向。过去,我们认为作品是某某的理念的表达,作品总是和作者本人联系在一起的,作品总是有个由作者本人保持的所谓创作“原意”的解释权。但是,这种作者创作原意与作品表达意义的一致性,其实是文化中的一种主观构建,是社会文化认同所造就的。也就是说,作品也可以与作者本人相离,作者如果故意隐藏作品的创作意图,并拒绝对作品作出解释,甚至认为作品成立完成之后就“独立”了,这也是可以主观构建出来的,只要作者和观众都这样认为就可以了。这一方面是一种文化构建,另一方面,很多非文本的创作者,也发现,明确的创作意图创作成为非文本的作品,比如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等等之后,强行要求观众按照自己的所谓“原意”去理解是可笑的,愚蠢的,也是不必要的,甚至也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作品就自然脱离作者独立出来了。作品脱离作者而独立,也使得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自由的解释、欣赏、感受艺术,也就是说,从另一方面,观众也从中得到了自由。很多人不理解现代艺术,有时候就是未能理解这一点差别,因为它不再存在一个权威的、不二的解释者,你完全已经自由。不过自由也会让人不知所措,这也是现代艺术中的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所在。作为有视觉艺术背景的林奇,秉持这样的艺术观念,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在分析林奇的作品时,尤其这样复杂、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众多,还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影视作品时,找到林奇创作的原意,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将之视为一个标准,而只是视为一个参考。

  同时,我认为,林奇为代表的主创人员,整个双峰系列下来,其意图、倾向、思想重点,不可能一成不变,更可能的是在不断发展,各种演变,并很有可能的,还有部分的前后冲突。再进一步来说,一个初衷,如何体现为最终的意象,是严格的一一对应,还是结构上的象征,还是个别意象的紧握等等,都不能一言概之。因此,林奇创作脉络,本身就只能是面对林奇作品时的一个参照,具体的诠释,还是得有观众自由的发挥。

  四《双峰》的原型线索之一

  当我终于看到《遗失的碎片》的时候,我认为我发现了林奇创作时的原型,或起码是原型之一。这个片段在《遗失的碎片》中劳拉去波比(Bobby)家的剧情中。

  劳拉去波比家,波比父母在客厅,波比父亲在读经。

  之后波比送劳拉出来,波比父亲在读经。

  波比父亲读的经是《圣经.启示录》。

  第一次读的是11.4: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着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若有人想要害他们,就有火从他们口中出来……。

  第二次读的是14:最后一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

  和15:我又看见在天上有异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

  启示录据说出自十二门徒之一的约翰。据一般历史性的考据来说,这是基督升天之后,基督徒正处于被压迫,怀疑、放弃、背叛信仰的时代。于是被流放拔摩岛的约翰写下启示录,宣称上帝展示给他的异象,从而正告信众,基督必将再临,战胜仇敌,取得最终胜利。但是之后在世人眼里,启示录逐渐成为关于末世的预言书,作为一个故事大致可以这样描述:

  世界堕落了,并有堕落的君主们统治着。他们拥戴着极端邪恶的代表:巴比伦淫妇、龙,还有无底坑下面上来的兽。这三者之间有奇怪的关系,并成为世间的主宰。

  基督和兽有各自的印记,双方信众各自得到印记,于是形成两大阵营。

  基督再临,率领天军及众天使,降下七灾,在哈米吉多顿与兽(撒旦)的阵营大战,并取得了胜利。

  最后天国降临人间。

  美国是基督教国家,启示录当然有很大的市场,及文化价值深度。但是对白中出现《启示录》就是以启示录为模板吗?如果以启示录为模板,那么剧中的双峰镇社区人物等,又是怎么与《启示录》对应起来的呢?这其实可以用同一个答案回答——那就是看看那些结构上与《启示录》能够契合:

  其一,启示录的背景是世间堕落。双峰镇表面上一片和谐,但和谐之下是纵欲、欺诈、贪婪、放任、暴力等等罪行;

  其二,启示录17章:……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有七头十角,……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在她额上有名写着说,奥秘哉,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第18章:……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这让人不由想起过着双重生活的劳拉。紫色和朱红色在此处代表着奢侈、权力、贪欲,与红房间及红衣侏儒似乎存在着某种关系;

  其三,启示录17章:你所看见的那十角,与兽,必恨这淫妇,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让人联想到BOB附身劳拉父亲杀死劳拉的情节;

  其四,库柏和他的双峰镇警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双峰镇,纯洁得简直就像天使一样。

  其五,启示录13章:它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猫头鹰戒指就是戴在手上的。红衣侏儒解释说,戴戒指的人通过戒指与他产生联系;

  这是前两季的,加上第三季更多契合。

  其六,波比父亲在《遗失的碎片》读经的第一段,很像说他自己。因为他就是被附身库柏分身的BOB(兽)杀死,然后又(出现)复活在巨人的殿堂里,并警告回归现实途中迷失的好库柏。如果一定要套“两个见证人”的话,另一个也许可以套在大卫鲍伊身上;

  其七,启示录8章:第一位天使吹号,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树的三分之一被烧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烧了。让人联想到第三季交代超现实元素背景时的核弹爆炸场面;

  其八,启示录9章:……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第16章:我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这两个意象合起来,就是第三季背景介绍那个爬到女孩口中去怪物的形象;

  其九:超现实背景中那些神秘的黑脸矿工读了几句诗,水和井之类的,让人联想到启示录中兽的来处:无底坑,海等;

  其十:启示录12章:天上现出大异象来。有一个妇人,……龙……要吞吃她的孩子。……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了。劳拉具有淫妇的特征,但在第三季背景解释当中,巨人脑中产生了金球,胖妇人捧住金球,其中显出劳拉的样子。也可以按启示录12章来解释,胖妇人即是这个妇人意象。之后劳拉戴上了戒指被杀出现在红房间,也可以按此段解释,只是“神的宝座”仍值得商榷;

  其十一:启示录20章:就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火在圣经有很多喻意,在启示录中比较突出的是作为“审判”的象征。双峰系列最著名的神叨就是“与火同行”。“与火同行”的火也可以多种解释,如果解释成审判,则隐含着将内在指向对堕落的审判;

  其十二:圣经里数字666指的是罗马暴君尼禄,之后又指恶魔、撒旦。《双峰》中出现6的数字可以用这个解释。其他数字谜题似乎也与圣经数字喻意有关联;

  虽然林奇可能将剧情及角色对应于启示录的故事结构,但却不可能对着启示录的文本一模一样的拍,其中会掺入自己的理解,这样就会产生与启示录文本不同,但仍可以归入启示录结构性的部分。比如以下:

  红房间的人经常问一个玄学问题:这是future,还是past?如果套用启示录框架,就可以转化为:这是基督受难、复活、升天的世代?还是基督再临,降下灾难,战胜仇敌的世代?

  劳拉(按淫妇意象解释),红房间里吸食Garmonbozia的超现实角色,红房间里的角色与BOB的奇特关系,直接杀人的黑暗矿工与背后的神秘恐怖的“朱迪”,与启示录的淫妇、龙、兽对应起来,就能发现有一种从纵欲,到诱惑和统治,到直接进行杀戮和毁灭的邪恶的递进。

  朱迪是撒旦,或者说敌基督,大卫鲍伊、波比父亲是先知,库柏是天使,这样的结构对应也能解释双方不断争斗的深层动机。

  那么库柏为什么和他的分身只能在现实存在其一?这就可以参照基督与假基督的模式。假基督本身并没有力量,他的力量来自于BOB(龙,兽或者撒旦)的附身(支持)。

  还有些林林总总的细节,为了避免过于地深文周纳,就不多说了。

  这样一来,大的方面已经吻合了结构上的对应,但还有不少部分与这一主线不协调。比如印第安副警长和木头女士带来的White Lodge和Black Lodge文化。我猜想这有一个美洲土著文化来源,并被林奇融进他的个人启示录故事结构当中。因为启示录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故事,从而缺乏一些能与双峰镇联系上的本地化场景。将这两个同样带有阵营对立性的元素作为启示录某些元素的对应,既扩大了内在文化深度,也提供了更多剧情相关场景,同时复合状态下的原型更加隐晦。

  但第三季当中还有一个与以上相当冲突的线索,那就是巨人脑中诞生出劳拉金球的片段,即以上其十,与其二有冲突现象。巨人在第二季出现的时候,和红房间同样,是可以视为梦幻的。但随后逐渐成为现实的一部分。但到了第三季,巨人和一个美国黄金时代风格着装的胖妇人,呆在一座无尽之海中间的神秘城堡里面,周围都是神秘古怪的钟、乐器、歌剧院等道具。

  海上城堡让人联想起启示录的玻璃海和上帝宝座,但这里的海是波涛汹涌的,更像是兽出来的海。不过也可以解释说,玻璃海(平静)是战胜撒旦之后胜利时的样子。总之这里似乎在意指巨人和胖妇人与天国有关。

  巨钟、铜管、歌剧院与声音有关,红房间里的侏儒介绍自己时也说了与声音相关的一些话。声音是一种波,而我们的世界一般人是以物质为基础理解的。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红房间里的角色和巨人等,被标记为非现实——超现实意义。当然,声波的含义还可以继续挖掘。

  启示录里,巴比伦淫妇是邪恶的象征,最后被更邪恶的龙和兽取代。而巨人脑中诞生的劳拉则意味着劳拉的内在是天使一类。天使意象怎么又能和邪恶的象征合为一体呢?所以,我认为这里林奇还融进了另一种文化的因素,那就是诺斯替文化。

  五诺斯替(Gnosticism)

  狭义的诺斯替主义可以被认为是指的早期基督教的一个几乎成为主流的流派,但不久即被指为异端并被逐步,但终于相当彻底的排除出了基督教文化。作为基督教的诺斯替主义有着被现在基督教难以容忍的一些观点,比如:

  神既不创造也不统治世界,祂完全的超越这个世界;

  而我们这个世界是黑暗的世界,或黑暗战胜光明之子之后建立并进行统治的;

  这个被统治的世界其实就是个大监狱,用来监禁我们最内层的沦落于这个黑暗世界的光明之子;

  我们自身的肉体和魂都属于这个黑暗世界,而灵是属于光明,即被囚禁的光明之子;

  属于光明的灵在我们内心深处处于未觉醒状态,需要秘密的知识来唤醒;

  终极目标就是将光明之子从这个世界的囚禁中拯救出来;

  禁欲(对抗黑暗的肉体)和纵欲(对抗这个世界的法则)的价值都需要按拯救灵的价值来重新判断。

  诺斯替主义还有以下非常经典的文化意象:

  其一,异乡人。异乡人不属于“这里”,我们的灵也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的灵,光明之子来自于非此世界的光明之国;

  其二,彼岸。这个作为被净土宗熏陶了几百年的中国人来说很容易理解;

  其三,迷宫。黑暗世界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常用的数字有七、十二、三百六十五等等。要回到光明之国要经过很多黑暗世界,它们会像个迷宫一样困住灵;

  其四,堕落、下沉、囚禁。光明之子坠落到这个世界,或坠落肉体当中。一个说法是光明之子与黑暗争斗失败,从而导致黑暗可以利用光明之子塑造了这个世界。另一说法是,当灵与肉结合,肉体的欲望在燃烧,于是产生了这个世界,并从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

  其五,麻木、昏睡、沉醉。被囚禁的灵的状态。

  其六,忘却。被囚禁的灵忘记了自己是谁,以为自己是这个黑暗世界的一部分;

  其七,恐惧、孤独、思乡。被囚禁的并且忘记了自己是谁的灵仍然会感觉到这些;

  其八,呼唤。拯救者痛苦呼唤唤醒沉睡的灵。

  还有很多其他意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不仅仅是二元理论,故事性的文化也很发达。实际上,诺斯替主义被认为与亚历山大东征建立的跨越欧亚大陆的帝国紧密相关,这个帝国使得古代的东西方文化有足够的时空融合在一起。虽然诺斯替主义的来源并不清晰,但东西方混合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而广义的诺斯替主义也将东方的拜火教、摩尼教等等包括进来,而在现代研究下,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就我个人认为,二元论的另一面是与形式逻辑不同的否定式逻辑。只有在否定这个世界的前提之下,这个世界当中的人才能建立起超越这个世界的二元宇宙观。如果以此——否定式逻辑为基点,中国佛教和老子的道家学说都可以在划出的范围之内。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诺斯替的原意就是“知识”,意译则应该是“隐秘的知识”,或者换个东方常见词——灵知。

  罗列了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来重新解释《双峰》:

  来自外面的库柏对双峰镇而言是个异乡人;

  第一季库柏推理阶段提到的东方地点,以密宗著称,密宗即是灵知。库柏的破案技巧,发梦获取线索,也可以理解为灵知;

  巨人的城堡是非此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所以他只能在银幕里看到这个世界;

  巨人脑中诞生劳拉,意味着劳拉是“光明之子”,但她来到双峰镇之后忘记了自己是谁,并堕落、恐惧、孤独;

  黑暗世界。红房间诸怪以Garmonbozia为食,示意这是黑暗世界的黑暗统治者;

  大卫鲍伊见到侏儒和BOB开会时,老妇人的孙子提到受害者,指的可能就是坠落的光明之子——劳拉;

  思乡。劳拉被害当晚在与波比对话时说要回家;

  麻木、沉醉、忘却。波比说劳拉只是想“爽”;

  侏儒给劳拉展示猫头鹰戒指,迈克让劳拉戴上,而库柏警告劳拉不要戴。因为戒指是兽的印记,意味着符合兽的世界——黑暗世界的规则,因此劳拉无法脱离这个世界,滞留在红房间;

  BOB最初目的是附身劳拉,迈克为了让事情符合预言,诱惑劳拉戴上戒指,推动预言进一步发展;

  库柏的最终任务是拯救劳拉的灵,他对劳拉说带她回家,是回天国那个家;

  迷宫:撒旦朱迪阻止天使库柏的拯救计划,劳拉迷失在新的黑暗世界。库柏去寻找迷失的劳拉,自己也逐渐迷失;

  呼唤:库柏的自言自语唤醒了劳拉的记忆,劳拉开始想起自己是谁。

  有些细节不能尽数。诺斯替主义与启示录可以比较自然的融为一体,但这只是从单独的文化角度考量,也许林奇本人了解过一种有类似特征的次文化拿来用也说不定。而且一个文化模板,在具体创作时也不用教条式照搬,创作者自有其把握和演化能力,也不用向谁打个报告。但大体来说,启示录、诺斯替文化、加上某种美洲文化,大概能覆盖《双峰》的整个故事结构。就创作者而言,自我主张总是有的,但文化脉络也总是有迹可寻,这并不矛盾。

  六后话

  因为双峰枝叶繁茂,说完本文主体部分,还有几点不得不提。

  启示录中,兽被击败之后,还要记过几次“反复”才会真正被消灭。而东方灵知里面,轮回概念也是很常见的。这种奇怪的反复模式,在《双峰》中也有体现。首先是加油站男和餐厅女的感情生活不断的因为独眼女的态度而反复;然后是库柏滞留红房间25年,好坏库柏出现在世间的类似轮回;然后还有奥黛丽(Audrey)第三季里与矮子老公对话不断翻转的心理戏剧般的反复。如果视此为一种二元对应的表现,那也许还可以加上高中生波比和麦克,与超现实角色BOB和独臂迈克的对比。这种二元对立式的套路也许可以看作有限条件下制造更多(真假)悬念,使得内容显得更充实紧凑的技巧吧。

  其实抛开《双峰》中的神神怪怪,就人物、场景、对白、桥段单独来看,林奇作为导演的基本功底还是很扎实的,甚至有几个对话的镜头转换,扎实得都有点尴尬了。即便仅仅保留《双峰》神奇故事底层的缓慢叙事,《双峰》大概也是部不错的肥皂剧。不过林奇显然志不在此,他好像有一种一定要在“简单”的剧情里拍出更多的东西的强烈欲望,以诺斯替文化的思路来说,他有一种超越,超越剧情的思维,有一种不属于剧情内部世界的“异乡人”目光,使得时时能在多人创作的影视剧中表现出格外不同一点的东西。

  但林奇的这种风格也有麻烦。《双峰》作为一个惊悚伦理剧入手,很快被超现实元素挤掉伦理因素,不可避免的变成超现实主义角色大乱斗,而且只要延续这一风格,超现实元素对现实元素的挤压就是递进的。到第三季,所有要素都是超现实元素而来,双峰镇原来的人物已经挤到陪衬边缘了。当然,林奇在这种混乱当中的分寸感很不错,超现实因素一直没有完全彻底的污染现实,但现实终究是被挤掉了。这会使得林奇的作品很容易掉进类型化的坑。当然这对声言退休的林奇也许已经不是什么事了。

  除了文脉追索,林奇的作品还有很多视觉艺术、音乐、以及他的双峰编剧拍档写的大量衍生小说可以谈。实际上,从现在来看,林奇《双峰》中创作的视觉意象就更具有生命力,而他开创的这种“要悬念就是要悬念”的迷失派风格也大有市场。这些都在表现出《双峰》作为文化节点的生命力,虽然林奇可能是没什么精力继续拍《双峰4》了,不过会不会以另外的形式新生呢?——就把这个当作结尾的悬念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