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杨贵妃”银幕争宠 电影市场难逃“题材荒”

  中国编剧写故事,韩国导演执导,中日韩三国公司联合投资,一部预计投资2000万美元打造的关于“杨贵妃”的电影《盛唐危机》,近日在京启动。就在中日韩三国混血“杨贵妃”整装待发之时,来自唐朝古都西安的中美混血“杨贵妃”也在跃跃欲试。据悉,继签约《训练日》美国导演安东尼·福奎后,曾担任《角斗士》编剧的大卫·弗兰佐尼也加盟影片《欲望大明宫》撰写剧本。而2010年初陈凯歌也曾和日本角川映画签约要拍摄涉及杨贵妃的电影《沙门空海》。一时间,3个“杨贵妃”相继横空出世,大银幕“同题撞车”现象看来在所难免。

  旧瓶新酒  老生常谈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从1962年香港李翰祥导演的电影《杨贵妃》开始,半个世纪以来,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一直是国内影视人争相追逐的热点。虽说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风格,可大同小异的故事已经讲了几十年,讲到今天还能讲出什么新意吗?

  原片名《杨贵妃》之所以更改为《盛唐危机》,出品方相关人士解释称,影片的主题为展现“安史之乱”等一系列战争与宫廷阴谋导致盛唐王朝的沉沦。而对于题材撞车的现实,《欲望大明宫》方面则明确表态影片主线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尽管两部电影都摆出了国际化的姿态,投资将近2000万美元的《盛唐危机》更明确表示目标已经锁定奥斯卡,可是,外国电影人能不能摸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混血杨贵妃”究竟会讲述一个怎样“连老外都看得明白”的故事,会不会再次陷入戏说曲解的误区?作为观众,心里的问号一定少不了。

  继去年的“叶问”、“西游记”题材相继撞车后,今年“多胞胎”更是成了华语电影的一大关键词,影视生态的恶劣和残酷可见一斑。面对5个“关云长”、4个“孙悟空”、3个“穆桂英”、3条“白蛇”、3桌“鸿门宴”这样奇特的景观,难怪有网友感慨:导演喜欢撞车,观众只能撞墙。

  视野狭窄 原创荒芜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越做越大,年票房跃身百亿元,热钱纷纷涌进电影圈,不差钱差题材的尴尬导致了大家见到了貌似能火的题材就一拥而上的现状。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葛颖曾表示,华语电影正陷入题材荒的尴尬境地,“一旦某部作品火了,没人研究它为什么会火,大家只是简单认为这是题材好,然后就有一群人围上去,照着这个题材如法炮制。”

  目前国内大片的题材相对集中,仔细一梳理,基本挤在“历史题材+名人”里头筛选。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古装题材的走红,是因为“这种题材有群众基础,市场认知度比较高”。但翻开历史书,耳熟能详的故事也就那么几个,自然避免不了撞车。

  “很多打着翻拍旗号的电影,听起来就特别不靠谱,完全是中国电影人缺失想象力的体现。”有影评人分析说,大家抢着啃古装题材这块骨头,除了证明华语电影人视野狭隘,更说明电影人的原创能力已经陷入荒芜。

  恶性循环 资源浪费

  事实上,那么多影视剧题材狭路相逢,最终能“修成正果”的少之又少,如此恶性循环,难免资源浪费。正像周星驰之前说过的,当同类题材在市场上互相撞击,“肯定有胜者,但败者居多”,他认为这种事情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腻烦心理。

  纵览近几年的华语电影,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艺术小片,除了古装、武侠、爱情、搞笑几种类型,在题材方面看上去基本上已经弹尽粮绝,毫无回旋余地。有的电影人常常爱说拍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拍,但电影毕竟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如果不能突破题材扎堆这个瓶颈,除了技术上的鸟枪换炮,我们还敢对国产电影的明天抱有多大的奢望呢?特约记者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