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

  融的拼音组词:[róng]融化、融洽、通融

  燕的拼音组词:[yàn]燕子、燕窝、燕山

  鸳的拼音组词:[[yuān]鸳侣、鸳行、鸳匹

  鸯的拼音组词:[yāng]鸳鸯、梁鸯、鸯浆

  惠的拼音组词:[huì]恩惠、惠顾、天惠

  崇的拼音组词:[chóng]崇高、崇拜、崇敬

  芦的拼音组词:[lú[]芦席、葫芦、芦子

  芽的拼音组词:[yá]发芽、麦芽、春芽

  短的拼音组词:[duǎn]短处、短缺、短暂

  梅的拼音组词:[méi]梅花、黄梅、白梅

  溪的拼音组词:[xī]溪水、溪边、溪河

  泛的拼音组词:[fàn]广泛、泛水、泛指

  减的拼音组词:[[jiǎn]减少、减弱、减退

  老师们在上课之前都要准备好自己的教学计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教案,写好教案对于上课的节奏把握有很大的益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两篇,感兴趣的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暖风送香,桃红柳绿,群鸭戏水,黄鹂鸣唱。当诗人的笔触与春夏时节相遇,便勾勒出一幅幅有声有色、清新明丽的图画。

  《绝句》为我们描绘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色;《惠崇春江晚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明媚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三衢道中》带领我们畅游了山清水秀的三衢,让人心旷神怡。

  一、三首古诗学法简单导读

  学习时,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理解有难度的字词,再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学习《绝句》时,抓住“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词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抓住“竹、桃花、鸭、蒌蒿、芦芽”等字词,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初春的景象,感悟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

  学习《三衢道中》时,先找出描写时令和行程的诗句,然后了解诗人沿途所见的景物,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一类字和二类字的学习

  本课中要求我们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但是其中的5个都是要求会写的,所以总的来说需要我们认识的只有一个“豚”字。进入三年级之后,明显要求会书写的生字比二年级多了很多,而且难度也有所加深,不过家长朋友们不需要担心,跟随橙子老师的脚步慢慢前进。

  13个一类字当中小朋友们容易写错的还蛮多的,比如说“融”,这个字很多小朋友习惯性的会把左边下框中写成两横;“惠”字小朋友们会把末尾的点忘记了;“减”字中间有一个短横,右上角还有一个点也是容易遗忘的地方。

  除了这几个容易写错的字之外,还有几个汉字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不太好进行书写,或者说书写出来不够美观。“鸳、鸯”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在书写上都要求上部分扁宽,下部分窄长;“梅”字是左右结构,在书写上要求左窄右宽,“母”字的竖折与横折钩右下边交叉、折钩下边稍向左拉;“溪”字也是左右结构,在书写上左边三部分都要扁,“爫”头四笔紧凑、首撇要短,“幺”字要窄,“大”字要扁宽。

  三、古诗理解、想象画面是重难点

  对于高年级来说,古诗理解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实现,但是对于画面想象会觉得很困难,而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不一样,我们在想象上有优势!那么该如何理解古诗的意思呢?渠道方法特别多,但是肯定要从诗句中的一些字词入手,了解字词的意思,再连词成句,借助一些资料书(或者来看橙子老师的视频),这样是不是觉得一点都不困难了呢?接下来就让橙子老师帮助大家来了解一下本课当中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1. 《绝句》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甫,诗人以“迟日”总起全篇,突出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粗线条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象,并以“丽”“香”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写出了春日的美好。诗的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出特写画面,“泥融”“沙暖”呼应“迟日”,用“飞”和“睡”描摹燕子和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整首诗的大意: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2. 《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顾名思义就是题在画上的诗。这首诗的前两句从江岸写到了江面,写了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给人生机勃勃之感。后两句从水边写到了水中,写了江边布满地面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由此联想到了“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而情理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整首诗的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3. 《三衢道中》是宋代曾几的作品。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出游的天气“晴”和路线“小溪泛尽却山行”。“晴”一字为全诗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调。“却”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玩兴致。后两句写了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既表示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的少,又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减。“添得”和“四五声”衬托出深山的幽静。

  整首诗的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四、背诵指导

  凡是学到古诗,那必不可少的就是背诵,小朋友们不要怕,这也是为我们积累知识的方式,从小打好基础,高年级才会“学识渊博”,考试不慌不忙。课后第一题就很残忍的让我们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背诵可以再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和事物,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比较容易背诵下来。如《绝句》可以抓住“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关键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

  《惠崇春江晚景》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如,“竹、桃花、鸭、蒌蒿、河豚”等来背诵;也可按照“江岸——江面——水边——水中”的顺序来背诵。

  《三衢道中》可以抓住“梅子”“日日晴”“小溪”“山行”“绿阴”“黄鹂”等几个词语,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背诵就轻松多了。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甫的《绝句》、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唐·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以下是无忧考网为你们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各位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绝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恰当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恰当流利有情感的朗诵、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指责,理解谚语的含义,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师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增加鉴赏能力,同时激起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情感地通读古诗,感受诗词表达的喜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词语的含义。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跟声调,引导学生感受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哪个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富有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一首关于季节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读准音节、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同学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规定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词,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应留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背诵,用笔画出诗中提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鼓励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见了哪个?听到了哪些?心情怎么样?那么古诗教案怎么写,谁可读出诗人那种抒情的心态?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里,古诗中也有某些地方,你们搞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鼓励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发现翠柳、黄鹂等很多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似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见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品味。谁可说说怎样能够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词语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诗词,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秋天的哪个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即使乐于抓住更可突显春天特色的景色,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朝气。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夏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什么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出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秋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文学。(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它作品,准备在清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它作家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将要创作好的秋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式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语句的含义,初知古诗大意。

  3.能恰当朗读、背诵古文并抄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诵读、背诵古文;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式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明代的作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讨,了解诗意

  1.指导教师读出诗的意蕴。提醒教师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可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最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场景。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叶。河豚:味道鲜美但等根部有剧毒的虾。在近海,每年夏天逆河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场景内容。师回答: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终一句是哪个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动机: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色,让学子感受画家对春天的喜爱跟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三衢道中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情感地读诗、背诵。

  3、结合诗句的含义,想象场景古诗教案怎么写,说说诗中写了如何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诗句的含义,想象场景

  说说诗中写了如何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引入:《惠崇春江晚景》。

  师:我们现在再来学习一首《三衢道中》,大家跟着同学把考题写好,注意衢字的写法。

  解释题,知作者:

  大家读了诗题,想想诗题是哪个意思?诗中会提到什么内容呢?(3名学生)你对作者既认识多少呢?(学生介绍)老师做个补充:(曾几,宋朝词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这是他写的一首记行诗)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3遍古诗,读准音节,读通段落,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3名)

  纠正读音,“阴yin、减jian”

  字形:指导书写:“溪”字。

  教师范读节奏,学生标注。

  师:古诗要读出韵味,就要注意诗的节奏。下面老师来范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用小闲线标注出节奏。(师范读)

  师:同学们学着教授的样子,再训练2遍。读完后展示,谁来展示读一读?(2名同学)小组比赛读。

  知诗意。

  这首诗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如何能够了解诗句的含义?说说我们曾经学习的方式。

  看插图、借注释、互相学、问同学等。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学为小组,学习理解诗句的含义。

  学生汇报:

  诗中写了这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却”意思是哪个?又、再、“舔”增加。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诗,借助插图,想象场景。

  5说景象,悟诗情。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都写了哪个(夏季、梅子、小溪、绿阴、黄鹂)想象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汇报:2名。

  师:如果是你走在三衢道中,有如上所见所闻,心里是什么样的体会?(喜爱、惬意等)

  学生汇报:2名。试集体背诵。

  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用了这些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的?(想画面、品美句)以后也可以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差不多就讲解到这里,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想了解更多优秀的教案设计作品,欢迎大家积极关注。

  以下教案内容是我区教师利用假期完成的,如能给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是我们的期望,但不用做其他商业用途,敬请您遵守,并欢迎您的指教。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课件范读古诗。

  刚才的录音怎么洋,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作者李白。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白玉盘与月亮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比喻。)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2)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学生观察瑶台镜与月亮的图片。

  (2)图为对照第二句话。

  出示全诗诗意: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学生练读。

  (4)赛读。(按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 出示全诗诗文,师配乐朗读,生自读。

  4 .课后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巩固全课知识,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古朗月行》原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此诗开头描写月亮的形状,接着写了关于月亮的传说,最后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诗人用比拟的手法,对唐玄宗晚年沉迷声色,朝政腐败,表示了忧虑和沉痛。

  四、参考资料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认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艰难,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诗歌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古朗月行》是一首乐府诗。原诗16行8句,为适合小学生阅读,只摘用了前4行作为课文。因诗人鲍照曾著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朗 识 玉 盘

  白玉盘——月亮

  瑶台镜——月亮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音乐诵古诗烘托气氛(小组同学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师过度语:引出古诗

  1、介绍(绝句)

  2、介绍诗人杜甫(课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同学听。

  3、认读诗中的生字(课件)

  4、指导断句

  (1)第一句师指导标画断句

  (2)生独立在书上标出断句

  (3)根据你所标注的断句再把诗读两遍

  (三)理解诗意

  1、读第一句话,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

  根据注释教学生怎样理解诗意

  生:边读边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与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诗意)

  2、同样方法学习其他几句。

  生:边读边思考

  小组互相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组由一名代表描绘你所看到的美景(说出古诗大概意思)

  师过度:(诗文、景、配乐)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3、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三、练习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自由练习朗读小组选出一名朗读较好朗读与大家共同分享。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五、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

  先来识记诗中的三个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1、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2、书写生字

  3、默写古诗

  六、总结

  教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从远处来看这幅景,(出示图这幅图画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静的环境。为什么杜甫喜欢这个环境呢?那时,国家刚刚平息了安史之乱,人民要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实现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咏柳》中的生字新词,会背诵和默写全诗。

  2、使学生学生理解《咏柳》这首诗的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这节课再学一首古诗《咏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议。

  3、指名读,纠正读音。

  4、自学生字。

  (1)边读边把课后的6个生字画出来,读准音,利用字典或注释理解词义。

  (2)小组互相检查。

  (3)听写。

  三、理解诗意。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自由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2、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汇报。

  (1)指名读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感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老师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4)全班看读这两句。

  (5)自学第三、四句。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指导背诵。

  五、复习巩固,背诵并默写。

  六、作业:1、默写古诗《咏柳》。

  2、课下自己试着说一说古诗的大意,并试着画一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初步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内蕴。

  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爱心的力量;

  学习借鉴想象在童话中的表达作用,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2、过程和方法:

  情至而辞发,创设真切的诗歌情境,以情”发“辞”,“辞”促“思”理解

  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主动积极的探讨对诗意的独特见解。

  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两首诗以民间故事为依托,以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诗人一时的心情感受,学习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体会诗歌高度凝缩,耐人品味的语言美,感爱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

  2、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介绍。

  3、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乞巧》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学生上台讲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乞巧节”的传统习俗:

  导言:美丽的民间故事让我们遐想翩翩,如果我们也能得到织女的智慧和灵巧那该有多好啊,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当一回“诗人”,让我们回到七夕乞巧节这一天去向神仙娘子“乞巧”出示课题,读题。

  2、播放花好月圆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过节的热烈气氛。并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这个”乞巧节”。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并尝试给诗歌划出节奏。

  2、边读边想象过节这个晚上周围的情景怎么样?诗人在这个晚上的感受和心情怎么样?

  场面(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有说有笑……)

  心情:兴奋,喜悦,紧张……

  3、”诗人”交流感受,用相关的诗句抒发内心的感情。

  4、师配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引导吟咏诗句:

  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节又到到了,诗人你和人们一样来到外面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你禁不住说,(七夕今宵看碧宵)听说牛郎织女就要在这一天度过河桥来相会,(牵牛织妇女渡河桥)家家户户在这个美好的晚上望着圆圆的秋月,乞取织女的心灵手巧(家家乞巧望秋月),她们穿啊穿啊,在这热闹的夜里不知有几万条丝线从月光下的针孔穿过(穿尽红丝风万条)

  三、再读诗歌,深悟诗情

  1、同桌互读再悟。

  2、(配乐)学生可随乐离位,如临其境,寻找“节日的伙伴”对月朗诵。

  3、检查背诵诗歌。

  四、指导学习生字

  1、自主分析记忆字形:

  注意区别“气──乞”强调“晓”不要多写一画。

  2、指导认真写字,范写“霄”“屏”。

  3、学生选字组词,说句。

  第二课时

  《嫦娥》

  一、谈话导入,简介诗人

  1、教师板书“悲伤”这个词语,请学生分别说出与这种心情有关的词语或场面,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师相机概括简介李商隐及其悲情诗:

  唐代诗人,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歌如《锦瑟》《无题》《夜雨寄北》,而这些诗歌很多都是反映一种悲伤的感情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嫦娥》,生读题。

  (学生静息,酝酿情感。)

  二、情境激情,初读诗歌,意会诗意

  1、播放《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生根据师的描述展开联想,产生相应的体验,并模拟嫦娥做出叹息状,悲伤状:

  广寒宫里,灯寒壁冷,窗外落叶萧萧、我望穿秋月,一夜无眠,后羿,后羿你在哪里啊?

  2、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在情境描述中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悲伤,寂寞,后悔)

  (出示诗歌),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样把嫦娥的这种心情描绘出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学生讲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由来的民间故事。

  3、解决疑难问题,理解关健词语。

  4、“烛影深”“晓星沉” 分别说明了什么?

  5、嫦娥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从诗歌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6、学生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

  三、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配乐)自主练读诗歌,边读边想象。

  2、小组读,互相指点。

  3、指点名读,师生评议,相机指导读出节奏。

  4、背诵诗歌。

  四、课外拓展

  了解李商隐的其它诗歌。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 ;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现在老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谁”“春风”“东风”“总是”“春”。

  6、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可体会到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可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7?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第1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成诵中,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花开的景象以后。”“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四、参考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 ;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现在老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⑵“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⑶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⑷“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⑵“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

  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①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②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③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

  ④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

  5.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4.读诗、背诗

  ①齐读

  ②比赛朗读(男女生)

  ③同桌互读

  ④齐读

  ⑤背(提示:根据第1.2句意)

  a.自背b.互相抽背c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①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加。

  ②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

  ③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师配说白,见后。)

  ④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

  ⑤从这个神话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二、学诗及生字

  1.读诗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

  “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

  3.学诗

  ①根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

  ②抽说,师生一起根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

  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没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想嫦娥应该后悔吃了不死仙药。

  ③读诗、读诗

  a.自读

  b.互抽读

  c.齐读

  d.背

  三、拓展

  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准备园地八故事会讲。

  资料:仙人嫦娥来到人间后怕死,丈夫羿经过千辛万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药,西王母叫他们夫妻吃了长生不老,嫦娥不想当凡人想成仙,就把灵药一人吃了,她立刻飘起来,朝窗外飞去。丈夫羿飞回急得喊起来,嫦娥身不由己越飞越高,后悔不该私自吃了药。飞到南天门她怕嘲笑,就转身向月亮飞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树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许多年后,吴刚被罚到月亮砍桂花树。现在,玉兔、嫦娥、吴刚还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读两首诗

  2.说诗意

  二、讲讲另外的神话故事(四人小组)

  三、写字

  1.自己分析音形义(行用学过的方法分析)

  2.抽说易错,应注意的地方

  区别乞──气”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霄”上扁,盖住下。区别偷──愉

  3.写

  4.评比。

  四、作业:回家听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1.自由读诗,自主识字。

  2.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3.搜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背诗,导入新课

  1.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2.赞美春天的诗歌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将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板题《咏柳》,解题

  1.看题目,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2.谁能说说“咏柳”的意思。(谁赞美柳树?要求说完整。)

  3.简介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