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人争光,被评为最伟大的功夫片,李连杰这部电影,传承了中华武术的真谛
要说到华语影坛功夫片的门面,无疑是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
但是,强如李小龙和成龙这样的国际巨星,也是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很多年后才成名。
唯独李连杰,出道即是巅峰,凭借着《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
巅峰时期的李连杰,有着“票房灵药”的美誉。
他的作品几乎受到全球市场的欢迎,碟片市场赚到的收益,更是票房的好几倍,这样的成绩让很多人都望尘莫及。
无论是《黄飞鸿》系列电影,还是《方世玉》及其续集,经典程度无需多言。
他扮演的霍元甲、令狐冲、黄飞鸿、张无忌等等角色,也早已深入人心。
而功夫片《霍元甲》,这么多年来,还是找不到一部能与之相媲美的作品,即便是《叶问》系列也达不到它的高度。
上映15年,被评为最伟大的功夫片,李连杰这部电影,为华人争光。
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点。
一、野心勃勃的功夫巨制
2003年,李连杰意外看到了一篇新闻报道,让他下定决心要拍《霍元甲》。
为了这部电影,李连杰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外宣称是自己“最后的功夫片”。
在拍摄前,导演于仁泰和李连杰,将电影定位在“高手的真打实斗”上。
一方面,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功夫;另一方面,发扬中国武学精神,告诉观众“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此,两人跑遍世界各地,找来各门派的格斗高手与李连杰“过招”。
其中,就有获得过奥运冠军的泰国拳王,澳洲顶级摔跤手,世界自由搏击金腰带J,以及德国剑术专家......
除此之外,袁和平也在李连杰的邀请下,担任电影的武术指导。
而整部电影,李连杰还将做人的理念放到了故事里:
人虽然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是做人一定要坚强,要敢于勇往直前。
这点,正好与周杰伦的《霍元甲》所传达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两人都希望透过霍元甲的传奇一生,来告诫年轻人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出自我。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分析,《霍元甲》绝对算是功夫片的“一代宗师”。
二、史上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众所周知,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很大程度上要靠演员的个人号召力。
而在那个年代,李连杰就是华语影坛功夫片的门面、票房保证。
他的电影只要上映,便能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当年,《霍元甲》上映后,轻松拿下了2463万美元的票房,成为了北美最卖座的功夫片。
不仅如此,影片在内地狂卖1.05亿,年度第三。
在香港大卖3020万港元,台北狂揽8720万,双双拿下了华语片的年度票房冠军。
票房大卖的同时,碟片也是赚到手软。
光是在北美的销量,《霍元甲》的收益是票房的两倍以上。
其中,DVD销售达到3100多万美元,而DVD出租至少2000万美元以上。
这样的成绩,令人望尘莫及!
三、李连杰的独具匠心
如果仅仅是一部功夫片,那么《霍元甲》不可能评价如此之高。
在我看来,影片是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
擂台比赛仪式感很强,武打动作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每一场比武都有特点、与众不同。
从中,观众能够看到李连杰、于仁泰、袁和平等主创们的良苦用心和诚意。
在人物方面,要知道关于“霍元甲”的故事,在很多书中都记录得非常详细。
所以,在“自己的故事”和“霍元甲的故事”之间,李连杰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取舍。
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在片中,霍元甲被塑造成擂台上的一介武夫。
从少时野心争夺名利,到后来领悟武学真谛,以仁为思成为了真正的一代宗师。
尽管人物和故事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甚至被霍元甲的后人告上法庭,但是《霍元甲》却向前跨了一大步。
在武术题材的电影里,练武之人若能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人生信条,俨然已是一条好汉。
但是,影片却将生命伦理和人类理性作为首要的价值观,无疑是对传统武侠电影的一次超越。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电影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104分钟的公映版,另一个是141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足足删减了37分钟。
然而,尽管是一部被删减的半成品,但是也无法阻碍观众对电影的喜爱。
时隔多年,再看《霍元甲》,当他喊出“自强不息”的时候,依然触动人心。
在这部电影里,李连杰迎来了完美谢幕,无愧“功夫皇帝”的称号。
从此,影坛再无“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