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性格都有缺陷?
最近突然发现的一个问题,比方说海明威就很自恋,梵高有精神病,王尔德也挺自恋,普鲁斯特有很多奇怪的强迫症,比方说他梳洗时要用20多条毛巾,只要有一条毛巾是湿的或弄湿一点,他就不愿用了。很多伟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怪癖,他们向各种心理疾病妥协,心知癔症会使自己更敏感细腻,但是如果克服了这些心理疾病,他们或许就不会做出那么伟大的作品,蒙克治好抑郁症后艺术水平就大大降低,身为艺术家有时反而不能追求自身健全,这是为什么?
卸腰。
大部分人都有性格缺陷。但普通人的性格缺陷没有人关心而已。
我不喜欢“缺陷”这个词,
“缺陷”这个词是在一个标准下的对比所得出的结论,
什么标准呢?
多数人标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他考进了美院,
后来跟他熟了才知道,他是色弱,
色弱在常人来看就已经是缺陷了,更何况还是美术学院的学生,
但他自己却很淡定从容。
他是这么跟我说的:
他曾经也觉得自己有缺陷,而且还是学了很久画画后才体检查出来的,曾一度陷入谷底。
但后来努力考入美院后,一切都改变了,
美院的教育告诉他,色弱不是缺陷,
色弱只是让他看世界的方式不同了而已,
这仍然不影响他去表现他眼中独特的世界,
在这点来看,色弱不仅不是他的缺陷,反而是他独特的观察视角,
仅就造型层面来说,他会更擅长于捕捉表现素描微妙的关系。
后来他慢慢地和他的色弱和解了,
他意识到这一切都跟缺陷无关,
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特质。
千人千样,当我们屈从于多数人界定的一套标准而去把自己的特质定义为缺陷时,
你是否想过这“缺陷”背后蕴藏着天赐的、原生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世上本无缺陷,这本就是世界多样性的一环,
重要的是,你会去如何看待它。
最后,我们来一起看一场TED吧:【TED】Phil Hansen: 拥抱颤抖 -网易公开课
那不是缺陷,那就是天赋啊。
一旦这个"缺陷"没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就终止了。你看那些一生都不著名的艺术家,他一定没有这个"缺陷",艺术家的成就取决他的缺陷大小。
天赋都是违背自然现象的,但他们绝不违反自然规律。比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看起来都不正常,都是自然中的缺陷,但他们仍然是自然规律中的一部分。他们要做的就是摧毁旧的秩序,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天才艺术家并不创造自然,他们只做违背自然现象的事儿。那是另一种智慧和一颗心;们们怀有一种直觉,这种直接是平常人不具备的。在他的作品上存在着不可理喻的常识关系,这是人的最内在的核在起作用,是埋藏在心灵深处的一粒种子,自我发芽成长。他们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纯粹。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们头脑里存在的感觉是相吻合的。
比如画家会自由自在而又热情地去画画,那么他就这股热情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别人没有?那么你说是没有的有缺陷还是有的有缺陷?你就会恍然明白了什么,很多没有天赋的画家故意的去做一些返常的事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他们会在画幅前焦躁不安,有天赋的艺术家有一股强烈的感情就能很快传达出来,而且表达方式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痛快的。他们的幻想成出不穷,任何压制抵制都没用。而没有天赋的艺术家却挖空心思的去幻想。
说到这,我想到知乎上有很多人在控诉我喜爱画画,我热爱艺术,得不到支持怎么办?没钱买颜料怎么办?没钱考美院怎么办?能提出这些问题的人都不适合做艺术家,都是没有"缺陷"的人。有这种缺陷的人,上面这些问题根本都不是问题。缺陷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就是填补那个缺陷的空。所以他没有办法不去做艺术,也是艺术最喜欢这种人,他们的合作会严丝合缝的让本来不完美的艺术和缺陷的人完的美变成一体。他们的相遇是不约而同。其实这个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治愈。
″缺陷"让他们通灵。因此他们对事物,对自然有特殊感觉,任何思想都可以通过艺术作品阐述,而如果没有内心的感觉,作品就永远没那个艺术的灵动味儿。哪怕是恐惧或忧伤。
在艺术领域感觉至上,思想是感觉的奴隶。
色彩本来就是迷一样的东西。有″缺陷"的艺术家有可能经常会出现我有孤独或者惊恐的幻想中,也许连他们的热情都是痛苦的。尽管有时也会不安。
在艺术中,当艺术与精神状态发生联系时,文明会让他很不舒服,而野生状态会让艺术茁壮成长。但这对于一个文明的社会来看,这就是缺陷。但对于艺术来说它是野生的。
一个人的作品就是对艺术家的解释。
艺术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艺术家多丧失了他们的野性,失去了直觉功能,即便有想象,也是在文化理智教育的限制下,这就是今天的艺术误入歧途的原因,他们努力寻找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这些因素。因为他们的″缺陷"被治愈了。于是,他们只能在盲目的人群中随众。一旦远离了人群,就会感到不安。。只有那些有″缺陷"的人才有胆量、能经受孤独的人才能做到优秀。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补课. 大多数人都有性格缺陷,但是普通人却得不到关注?。
原因你那个缺口没有找到一个填满的形式。他就永远是缺的,就永远得不到关注。只要看你缺的是哪一部分,就应该知道你在哪个领域里可以做出成就。我是说不是所有的有缺陷都适合做艺术家。也可能适合做其他的专业任何专业都需要有缺陷的人那股顽强和任性精神。
所以找到自己是什么缺陷,就找到了自己,自然就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该怎么走了。没有疫情之前我在工作室每年都能接待经过几番周折来咨询的人问是否可以学习艺术,我发现其实只有少数人适合作艺术。有人适合医学,有人适合文学,有人适合科研发明。当年听我推荐那位学医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主任医师了。他还曾经给我发过短信说: ″老师,你当年说学医和学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现在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本质"。
以上完全是我的几十年艺术之路上的感悟,没有一点儿虚构的水分。我是一个悟性很低的人,一件事儿要好久才能想明白。这可能是我的缺陷,但是我用一直"想"来填补这个缺。https://mp.weixin.qq.com/s/fhSHuLdVU9w0ZZDJng9IKA
不仅仅艺术家如此。
很多作家的心理患病比例也很高。我从心理学角度提供几个视角。
首先,大部分有“正常社会功能的人”大部分采用的防御机制是“压抑”,而压抑是阻挡艺术创作的。因为压抑经过了头脑的加工、修饰,压抑后很多代表生命力的创作难以鲜活呈现。通过自由联想的训练可以有效恢复压抑的创作和想象力。
经历自由联想练习后,我有一个一个深刻体验是,有连续几个月,我的思维活跃度和创作诗歌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很饱满流动的表达,且很稳定持续。
而一个不压抑自己的人,其实难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四处碰壁,这可能会造成关系创伤和性格发展偏离常态。固着的艺术创作又成为其支持自体感的载体,不断强化,最后可能就停滞在比较单一的自体客体体验中。
精神分析有一个解释,说“症状是潜意识冲突妥协的产物”,潜意识表达的途径有几种,其中一种是艺术表达,当一个人潜意识冲突过于强烈,则会通过症状、行为、梦境等多种途径表现。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往往更接近潜意识深处。
很多名作之所以吸引人,是和欣赏者的暗在有感应的。这些暗在信息的流动,是人前意识区的活动,这些模糊的“感应”、“体会”、“意蕴”越贴近深层本我之处,往往会激活生命力。
生命力,在精神分析中被以“力比多”命名,涵盖性驱力、自恋驱力、关系驱力、攻击驱力等。这些与生物体存在密切相关的“底层动力”激活则往往带来作品的生命力。
从另一个方面讲,世人的选择往往是“重口味”。悲剧流传千古,喜剧一笑而过。越是悲惨的命运,越是让人记忆深刻。事实上,也有很多无缺陷的艺术家、知名作家。但他们的故事就不具有“广告特质”。就像最有名的爱情电影是爱情悲剧,而不是爱情喜剧。
“苦”和“苦难”可能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也有不少艺术家/作家,他们的作品恰好是对疾病的缓解。所以越是疾病深处,他们痛苦越深,则作品凝聚的希望就越大,这是代偿效用。作家海明威,他身患抑郁,但他的老人与海,散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和挣扎,这可能是他对抗抑郁的希望。在疾病之下,关注的希望之力也越加凝聚,形成传世名篇。自体陷入幽暗之海,留有刹那温度之光。
或许,作品就是他们活着的痕迹。
即使不成名,他们也依然会创作。别人可能是用技法在创作,他们是用生命在创作,亦或者说,他们活出了那副作品。
人的意识浩瀚无边,潜意识更是深邃,这些艺术家们,用他们突出的一个点,燃亮了自我,闪过夜空,成为人类历史暗夜上空的星辰。
性格缺陷,是文明社会的评估。在不同的环境下,则会赋予不同的意义。比如,有不少地方行事疗愈的“巫医”有可能被认为是精神病。
2022.12.16 随笔、分享一点心理学知识
我一直认为,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家,是因为在艺术家的精神里,是有一种苛刻精神的。这种苛刻放在专业里可以大放异彩,而放在人生里则会变得六亲不认。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他们都是不敢发声的。没有自己的主见,即使有也不会敢说出来。因为自信问题,也因为他们需要社会关系的支持。他们从小的教育告诉他们:“ 不要做出头鸟 ”。
而艺术家则与之相反,他们是记录历史的出头鸟。记录的是人类的思潮与痕迹。
我常听人说 “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又或者是说 “ 不要去较真 ” 。 可是实际上例如我们音乐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这是自我毁灭的做法。音乐是一个音一个音搭建出来的宏大作品,美术是一笔一画一雕一刻出来的绝美视觉效果,而文学则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逻辑与句法再大至结构。这一切,都是一点一滴的认真才能成就好的作品。
这种习惯带到生活里,就会与整个社会起重大的冲突。因为艺术是马虎不得的,没有任何人的作品是不小心出了名,更没有任何人的作品是闭着眼睛就能找到观众。想要成为所谓艺术家,多半是一个偏执的人,起码对待他的专业,他不会允许自己或者别人出一点错。
日子久了,他们身边的人会觉得 “ 至于吗?” “ 你情商低 ” “ 太钻牛角尖了 ” “ 得理不饶人 ” 。 于是就导致他们也无法正常的和大部分人相处。他们只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被人接受,而很少是因为他们的为人。
做艺术,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我自己学过一系列的艺术:国画、油画、素描、水彩、雕塑、芭蕾、钢琴、摄影、摄像、打击乐、书法、文学。这些事情也组成了我今日的生活状态与工作内容。作为一名职业的艺术工作者,我渡过了很多的一个人的时间。
这些一个人的时间里,要聚集全身的注意力去将一件事情做好。在琴房、在画室、在书桌前都需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因为我的每一位老师都教我:“ 不要急,将你手头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 因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失去了许多社交的机会,也失去了许多在人群中的机会。时间久了,产生所谓一份 “ 纯粹 ” 和 “ 绝对 ” 。 但是我自己知道,它们是这个世界不需要的。
我不能把自己和海明威、茨维格、梵高等等人比较。但是我记得我在读他们书看他们画的日子里,切身体会了他们内心的那份自由与极致的孤独。将一切虚伪看尽、将一切人性看尽后还寻找纯粹的色彩与语言,这就是艺术的精神。可惜牺牲极其大。
我在巴黎95省看印象派大师们生前所住之地,那些地方通常破破烂烂,他们画里的富丽堂皇都是帮贵族人家画的画像。而自画像通常是坐在穷困潦倒的角落里一点点去用画笔点缀画面,窗户也没有多大,稍微透点光一点点的画着眼前化作。作品是破船、风水树林、晚霞、波光粼粼、海浪这种不要钱的东西。可想而知,他们生前大部分人追求极致,作品卖不出去,专心钻研技巧,无人赏识,死于疾病与穷困潦倒,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单身。
因为他们有惊人的天赋、耐心、极致和忍耐力,却因为这种非黑即白的绝对而无法接受人生中一切与自己无法相处的人和事情。运气好的会有贵族支持,而运气不好的,则孤苦伶仃的死于疾病。例如诗人济慈、海子。
人是社会动物,长期人为的将自己孤立在一个地方,没有固定的朋友和固定的居所以及固定的伴侣,久而久之就为社会所抛弃。社会公约,多不以绝对为主流思想,大多数人也都是处于灰色地带,无论是道德、见识亦或者是能力。所以这群人日子久了,就等于有缺陷的人。因为他们从不向社会妥协。
精神类疾病,除了遗传因素,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断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与这个世界相处,一旦自我会被攻击,一旦说实话会被攻击,日子久了,这种社会的攻击转向自己,就成为了精神类疾病或者心理类疾病。从心理性转为病理性的比比皆是。
艺术家通常都是偏才而非全才,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是不平均的。我可称其为躁郁式生活,也就是高是无人能及的高,低是被世人抛弃的低。所以这群人情商与智商无法平均发展,导致他们的心智多半停留在一个年轻的状态,而且他们会坚持这种状态。
陈丹青一句话我特别喜欢:“ 心底水汪汪的那个东西没了。 ” 做不了艺术的人,心底水汪汪的那个东西,总是被世俗,被钱,被身边的人影响没了。这种水汪汪的东西,一般人,称其为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