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民法典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强调:“希望你们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呵护他们成长,法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未成年人是民法典重点保护的群体之一。从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到明确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再到规定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涵盖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张立体的权益保护网。可以说,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其人文价值、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
民法典为未成年人构建了“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体系。比如,民法典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又如,民法典明确,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这些规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网络时代,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是一项重要课题。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对一些应用软件不当设置的隐私条款缺乏甄别能力,容易暴露个人信息,甚至一些敏感信息。一旦此类信息被非法利用,很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甚至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民法典在“人格权”一编中,专设“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一章,为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享有隐私权和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民法典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了解民法典、学习民法典是第一步。对家长和孩子而言,学习掌握民法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入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比如,《漫画民法典第一课》一书,选取和孩子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用一个个贴近未成年人思维习惯的问题,描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认识民法典、了解民法典。创新普法方式,拓宽普法渠道,将推动学法知法用法成为社会新风尚。
实施好民法典,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面向未来,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当越来越多人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依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好保障全体人民合法权益。
(作者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王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