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睡眠?睡多久才正常?

  作为一个人类,你有没有对自己睡觉的“出厂设置”感到好奇: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睡觉?睡觉时发生了什么?有的动物可以半个脑子睡觉半个脑子清醒,或者24小时里睡好几轮,为什么人却恰好从天黑睡到天亮?我的睡眠时长偏多还是偏少,怎么睡才是健康的?

  这一篇,我们就来聊聊睡眠的意义和规律。

  什么是睡眠?

  如果被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很难用语言精准描述答案,但人人都“经历”过睡眠,也“知道”什么是睡眠。

  在彭聃龄老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第189页,上面写到,“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

  乍一看感觉啥也没说,实际上科学家们也在头疼怎么定义睡眠,他们对睡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以前不具备先进的仪器条件,睡眠的秘密就锁在人的身体里。要想知道睡眠时发生了什么,只能通过旁人观察或者当事人自述。

  这能研究出来啥?古时候人们还以为睡眠是灵魂暂时离开了肉体。他们在睡梦中见到了想见的人,或者完成了想做的事,就像是穿越到了另一宇宙时空。

  直到1924年7月6日,没错,就是这么近的上个世纪,我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出生后没几天,德国医学家汉斯·贝格尔第一次从病人头部测到了微弱的电流。

  他当时怀疑,这些电信号会不会来自血管、皮肤或者心脏。之后用了5年时间反复测试,1929年的时候,终于确定了这些电信号就是来自于大脑,还发表了文章。脑电波之父,汉斯·贝格尔

  自此,科学家们才通过脑电图(EEG)技术纷纷展开了对睡眠的研究。100年过去了,我们对睡眠依然所知甚少。

  能确定的研究结果有哪些呢?其中一方面是睡眠的大致规律。

  前面说了,研究者主要是用脑电图来观察和描述睡眠的。觉醒、紧张的状态下,人的脑电有很多β波,而在静息、睡眠的状态下,人的脑电主要是α波和δ波。

  现代的普通人一晚上要睡7~8小时左右。这8小时睡眠是有周期的,一个周期约1.5小时,可分为4个阶段(上图的5阶段是把快速眼动期算进去了)。

  第1、2阶段是浅睡,第3、4阶段是深睡。下图红色的区域是“快速眼动(REM)睡眠”。浅睡-深睡-REM,就是一个周期,反复循环。从图中可以看出,快天亮的时候,一个周期中浅睡和REM增多,有助于醒来。

  不同的阶段,大脑和身体在进行着不同的活动:第1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叫醒,大概10分钟;第2阶段,出现睡眠锭,可能会突然抽搐或者说梦话,大概20分钟;第3-4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开始进行修复和生长,你会睡得特别沉,这时候要是被强行叫醒,人会很迷糊难受。

  大部分的梦出现在快速眼动期,而且会有印象。你在醒来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做梦了,这些梦基本上都是快速眼动期产生的,其他期的梦就算做了咱也记不住。

  快速眼动期大脑非常活跃,肌肉却基本处于瘫痪。下图右侧红色较多,意思就是大脑非常嗨。

  脑嗨就脑嗨,为什么要麻痹肌肉呢?

  《人体简史》中提到,最常见的说法是,我们在噩梦中挣扎或试图逃离攻击时,被固定住不能动可以让我们避免受伤。

  有一种叫“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的罕见病,患者的四肢在REM睡眠阶段不会进入麻痹状态,他们有时真的会因为胳膊腿儿乱动弹而伤害自己或伴侣。

  相反,有一些人醒来之后麻痹状态不会立刻解除,发现自己醒了但无法动弹——这就是俗称的“鬼压床”。

  有趣的是,现代这种普遍一觉睡到天亮的模式,仅仅存在了200年。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历史学家罗杰·埃克奇,花了16年研究古人的睡眠。他在2001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大量历史证据显示,过往人类睡眠会分为两个时间段。

  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人们会趁着天黑入睡。到了半夜一两点,他们恢复了精力,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醒来的人们可没闲着。起夜上上厕所,抽个烟,看看书,写写字,做做祈祷,和家人聊聊天,或者为爱鼓个掌。

  有科学家发现,夜间的清醒时分,大脑会分泌催乳素,促进灵感的产生。怪不得作家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喜欢在夜间写作。

  折腾两小时,差不多累了,再睡第二场,直到天亮。

  17世纪的街道上开始有了蜡烛灯具照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咖啡的流行也添油加醋地让人们改变了睡眠习惯。

  1879年,分段睡眠出现了重大转折点。9月23日,你我都耳熟能详的发明家爱迪生,用碳化棉纤维做灯丝造出了可商业化生产的电灯泡。

  从此,夜晚有了大量的光明,人们原本在白天才能做的工作延续到了晚上,分段睡眠模式不再适用。

  20世纪20年代,分段睡眠才算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你爷爷的爸爸或爷爷,没准还是一夜睡两次呢。

  到了21世纪,小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告诉我们的,现代人的平均睡眠时长是7-8小时。

  你可能发现了,大人和小孩的睡眠并不一样多,小婴儿能睡15个小时,有的老人睡得挺短,有的高考生甚至巴不得只睡4小时。

  现代人到底睡多久才是科学的呢?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给出了每个年龄所需的睡眠时间:新生儿(0~3个月)为14~17 小时/天婴儿(4~11个月)为12~15 小时/天幼儿(1~2岁)为11~14 小时/天学龄前儿童(3~5岁)为10~13 小时/天学龄儿童(6~13岁)为9~11 小时/天青少年(14~17岁)为8~10 小时/天年轻人(18~25岁)为7~9 小时/天成年人(26~64岁)为7~9 小时/天老年人(65岁以上)为7~8 小时/天

  对号入座一下,你睡得多还是少了?

  我猜大部分人会回答说睡少了。

  没错,根据多个国家的睡眠报告显示,现代人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或大城市的年轻人。

  21世纪的工业化国家,人们的睡眠比100年前平均少了1.5小时。30%的美国工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下图统计了2020年我国城市睡眠时长。看看你是哪儿的,睡够了没?

  充足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觉已经给人与社会带来了种种麻烦。这一点会在接下来几天的文章中展开详谈。

  睡得少就绝对不好吗?其实也不是,关键还看你个人的感受。

  假如你发现自己经常睡4、5个小时就自然醒了,而且没有什么身体上的不适,说不定你天生就不需要久睡。

  历史上有一些名人只睡4小时就够了,而有的名人则需要9小时才能彻底清醒,这都不影响他们做出伟大成就。

  假如你发现自己白天经常昏昏欲睡,可能就是缺觉,需要增加晚上的睡眠时长。

  那睡得长怎么样,会不会多多益善呀?

  并不。

  绝大多数人,按照建议的平均时长来安排睡眠是最好的,太短太长都不健康,这是目前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

  如果周末的时候赖床睡了10几个小时,相信你体会过醒来后的眩晕。而且睡得太长会影响晚上入睡的效率,引起情绪上的焦虑和烦躁,严重了还会失眠。

  不失眠,别嗜睡,正常最好。

  除了时长,衡量睡得好不好还有一个指标,就是睡眠效率。

  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在床上的时间×100%。

  睡眠质量可分为0-5级:0级睡眠质量高,其睡眠率>80%;1级睡眠质量尚可,其睡眠率为70%~80%;2级睡眠困难,其睡眠率为60%~70%;3级轻度睡眠障碍,其睡眠率为50%~60%;4级中度睡眠障碍,其睡眠率为40%~50%;5级重度睡眠障碍,其睡眠率为<40%。

  也就是说,睡眠效率在80%以上,说明你睡得好;在70%以下,则需要调整一下了。

  关于睡眠,人类目前了解的情况并不多,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探索当中。

  我们的祖上可能是分段睡眠模式,假如你半夜总是醒来一次,不用过于担心,也许是正常现象。

  普通人一晚上平均睡7-8小时,也就是4-5个睡眠周期,缺觉嗜睡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极少部分人睡4小时或9小时也没事,和他们的基因有关。

  高速发展的环境中,现代社会大部分人都有失眠和缺觉的现象,你睡8小时不一定代表你懒惰,可能是周围人太拼命。

  注意睡眠效率和质量,从今天开始,你可以统计一下上床时间和入睡时间,一些睡眠软件或手环可能会帮到你。

  特别提醒:如果你在睡眠问题上受困已久,建议还是去找医生咨询一下。毕竟睡眠和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参考资料《我想睡个好觉:改善睡眠的科学指南》《古人的夜生活与八小时睡眠》《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伴你一生的睡眠指导书》万维钢·精英日课喜临门·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