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典故(尖吻蝮的故事典故)
(1)据说: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
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将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中风症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2)尖吻蝮旧时产于蕲州龙峰山、麒麟山、凤凰山、雨湖一带,蕲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尔有可得。据清初顾景星的《黄公说字》说:“谨按蕲地花蛇,有黄白黑三种,黄白二花可货数十金。黑花不过数金而已。昔产龙峰山洞,今无有,惟三角山出,一岁不能多得,土人获此物必食荤物方可。否则,其走如飞,牙利而毒,如人手足为口齿所创,必以刀断去,稍迟则不能救。”并说:“市肆所货,皆浙蛇,非蕲蛇,花与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蕲交界之处,相传蛇一逾界,则只一目,……。”蕲蛇名贵求之者多。《黄州府志》载有民谣曰:“白花蛇,谁教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舟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蕲蛇性喜潮湿阴凉处,多穴居栖息在山谷溪涧岩石上,落叶间,竹林下,草丛中,外出往往伏于烂草枯叶之间,以便于发起进攻、猎取食物和隐蔽自己。
(3)尖吻蝮系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还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所以还名褰鼻蛇。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尖吻蝮若被逼捕得它无路可走时,它就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死而眼光不陷。”
(4)尖吻蝮虽毒,却是中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关于它的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巳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宋庄绰《鸡肋编》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极难得。得之者以充贡。洞内外财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间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明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几次上蕲州龙峰山,目睹五步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况,根据实地观察,写了《白花蛇传》。他还在《本草纲目》中,对五步蛇的形态、习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详尽的记述。他说:“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据他说:真正的蕲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涤其腹。“《尔雅·翼柴》亦有类似记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如生舒、蕲两界间者,则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
(1)据说: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
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将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中风症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2)尖吻蝮旧时产于蕲州龙峰山、麒麟山、凤凰山、雨湖一带,蕲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尔有可得。据清初顾景星的《黄公说字》说:“谨按蕲地花蛇,有黄白黑三种,黄白二花可货数十金。黑花不过数金而已。昔产龙峰山洞,今无有,惟三角山出,一岁不能多得,土人获此物必食荤物方可。否则,其走如飞,牙利而毒,如人手足为口齿所创,必以刀断去,稍迟则不能救。”并说:“市肆所货,皆浙蛇,非蕲蛇,花与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蕲交界之处,相传蛇一逾界,则只一目,……。”蕲蛇名贵求之者多。《黄州府志》载有民谣曰:“白花蛇,谁教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舟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蕲蛇性喜潮湿阴凉处,多穴居栖息在山谷溪涧岩石上,落叶间,竹林下,草丛中,外出往往伏于烂草枯叶之间,以便于发起进攻、猎取食物和隐蔽自己。
(3)尖吻蝮系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还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所以还名褰鼻蛇。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尖吻蝮若被逼捕得它无路可走时,它就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死而眼光不陷。”
(4)尖吻蝮虽毒,却是中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关于它的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巳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宋庄绰《鸡肋编》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极难得。得之者以充贡。洞内外财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间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明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几次上蕲州龙峰山,目睹五步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况,根据实地观察,写了《白花蛇传》。他还在《本草纲目》中,对五步蛇的形态、习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详尽的记述。他说:“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据他说:真正的蕲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涤其腹。“《尔雅·翼柴》亦有类似记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如生舒、蕲两界间者,则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
与蛇有关的成语 蛇蝎心肠:或“毒似蛇蝎”。
毒蛇和蝎子是著名的毒物,因此以这两种毒物来形容人的毒辣。 佛口蛇心:佛是慈悲的,蛇是狠毒的,这是形容人口上甜蜜,心中狠毒,等同于“口蜜腹剑”。
杯弓蛇影:这也是形容人对蛇的极端恐惧之情,有点类似于“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杯弓蛇影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据《晋书·乐广传》记载,乐广有个很亲密的客人,乐广问他为什么这么久没来作客。客人回答说:“上次来的时候,承蒙你请我喝酒,刚要饮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感来很恶心,喝下这杯酒之后就生病了。”
当时乐广客厅壁上挂着一把角弓,弓上用油漆画着一条蛇。乐广思量客人酒杯中的蛇就是角弓映在杯子中的影子,于是他又在客人上次坐过的地方重新请客人喝酒,问客人说:“酒杯中又看到了什么吗?”客人回答说:“同上次见到的一样。”
乐广就向客人说明了原因,客人的疑惑豁然开朗,久治不愈的病立刻就好了。乐广的客人对蛇恐惧到如此程度,以至于见到酒杯中的“蛇”就重病了好长时间,而一旦明白那条莫须有的“蛇”不过是一张弓的影子时,重病马上就好了。
这生动地说明蛇在人们心中狠毒的形象。后来,“杯弓蛇影”就用来比喻人们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打草惊蛇:这个成语也有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王鲁的人作当涂县令,专门搜刮民财。
有一次有人控告王鲁的部下贪赃,王鲁判决时说:“你虽然是在打草,但我已经象受到惊吓的蛇一样。”意即别人虽然控告王鲁的部下,但王鲁自己也受到警告。
可见“打草惊蛇”的本意是比喻惩治某人,而警告另一人,类似杀鸡儆猴。后来比喻做事尤其是在侦查、破案时,行动不缜密,致使对方有了防备。
拨草寻蛇:蛇一般总是躲在暗处,比如草丛是,为了找到蛇,先末将草从拨开。“拨草寻蛇”的字面意思,类同于“顺藤摸瓜”,但也比喻没事找事,惹是生非。
引蛇出洞:与“拨草寻蛇”有点近似。因为蛇在洞中,不便捕捉,所以要想办法将蛇引出洞外,再给以捕捉或消灭。
“引蛇出洞”,形容先引诱敌方充分暴露,以静制动,然后将其歼灭。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因为虎的头威猛,而蛇的尾细短。但“虎头蛇尾”的最初是形容为人狠毒,因为虎咬人用头,蛇缠物是用尾。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外来的龙虽然庞大强壮,可是面对小小的占有于时地利的蛇,也不得不让它三分。这名俗语比喻外来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却斗不过当地的势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或为“巴蛇吞象”。传说古时四川有一条蛇,头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头象,三年之后名胜的骨头才吐出来。
比喻人心不足,贪午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 画蛇添足:蛇是没有脚的爬行动物,画蛇而要添上脚,它不是多此一举吗?事实正是如此。
据《战国策》记载,楚国有个人赐给他的门客们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着说:“不只一壶酒,大家都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又喝不完;不如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好的人喝酒。”
其中有一个门客最先把蛇画好,他把酒壶拿过来正要喝,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于是行意地左手拿着酒,右手拿着树枝,说:“我还能为蛇画上脚。”他还没有画成功,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从他手中把酒夺过来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说完,拿着酒就喝。
这个故事中为蛇画脚的门客没有喝到酒是对他无事找事的惩罚。后来就用“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
龟有龟路,蛇有蛇道:龟是用脚爬行的,蛇虽然没有脚,但它也有自己的行走办法,二者尽管方式有别,却都可以爬行。这名俗语比喻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生存方式或追求目标。
笔走龙蛇:蛇逶迤而行,蜿蜒流畅。比喻运笔流畅,犹如龙蛇舞动,形容书法苍劲洒脱,类似于龙飞凤舞;也比喻行文流畅,才思敏捷,写文章速度快,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春蚓秋蛇: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形容缺乏功底和气势的书法。 牛鬼蛇神:源出唐代杜牧《李长吉歌诗叙》,用来形容诗虚幻怪诞。
后来,这成语的意思发生的变化,一般用来指各种挂一漏万人。文化大革命中,它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成语之一。
蕲蛇 本品为蝰科(viperidae)动物尖吻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原动物] 尖吻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 全长120~150cm,大者可达200cm以上。头大,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吻端有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鼻孔与眼之间有一椭圆形颊窝。
背鳞具强棱,21(23)~21(23)~17(19)行。腹鳞157~171。
尾下鳞52~60,前段约20枚为单形或杂以个别成对的,尾后段为双形;末端鳞片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背面棕黑色,头侧土黄色,二色分明;体背棕褐色或稍带绿色,其上具灰白色大方斑块17~19个,尾部3~5个,此斑由左右两侧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拢形成,偶尔也有交错排列的,斑块边缘色深;腹面乳白色;咽部排列不规则小黑点;腹部中央和两侧有大黑斑。
[采制] 多在夏、秋两季捕捉,剖开蛇腹,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蕲蛇肉:去头,用黄酒润湿后,除去鳞、骨,干燥。
酒蕲蛇,取蕲蛇段,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防凉。每蕲蛇100kg,用黄酒20kg。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尖吻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名称] 尖吻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蕲蛇,[产地及销售习惯] 全国各地皆产,各地区均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干蛇主含蛋白质及脂肪。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8年分析北京市售品,含皂甙0.55%。
五步蛇头部毒腺中含有多量的出血性毒,少量的神经性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其主要的毒性成分为强烈的出血性毒。被咬伤中毒后,内脏广泛出血,极为危险。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药材卷曲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稍向上,盘径17~34cm。头部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
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形大斑纹24个,其中“∧”形的顶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即24方胜纹),其中部分左右并不相接,而是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俗称念珠斑)。
尾部渐细,末端呈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一枚。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显露突起,两侧具有多数肋骨。
气腥臭,味微咸。 [效用] [性味] 甘咸温,有毒。
[功用] 祛风湿,治瘫痪,镇痉,攻毒。 [主治] 风湿关节痛、四肢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疥瘌梅毒恶疮、破伤风等症。
[用量] 3.2g~10g。 [禁忌] 血虚以及风热者不宜。
【英文名】 agkistrodon 【别名】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 【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制法】 蕲蛇:去头、鳞,切成寸段。 蕲蛇肉:去头,用黄酒润透后,除去鳞、骨,干燥。
酒蕲蛇:取净蕲蛇段,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蕲蛇 ,用黄酒20kg。
【性状】本品卷呈圆盘状,盘经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
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
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 枚。
气腥,味微咸。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用量】 3~9g;研末吞服,一次1~1。
5g,一日2~3次 。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蛇的出现大概在1.5亿年以前,毒蛇的出现则要晚得多。
它是由无毒蛇进化而来,在2700万年前才出现。目前世界上的蛇约有3000种,其中毒蛇有600多种。
蛇的个体差异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线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无毒蛇,只有9厘米长,最长的线蛇王也不过11.94厘米。
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网蛇,一般都超过6.25米,最长的可达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更长,竟达11米以上,体重100多公斤。
已经证实蛇最重的纪录,是1960年在巴西城发现的一条南美蟒蛇,重227公斤,长8.46米,腰围111.76厘米。世界上最毒的蛇为海蛇,这种蛇出没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阿西莫暗礁附近,它每次分泌的微量毒液,就足以使上万只老鼠当场毙命。
蛇的寿命一般在几年到二三十年之间,长寿的绿茸线蛇,每年长一圆环,1978年在南太平洋深海中发现了一条,已活了1687岁。 蛇非常聪明灵活,故《圣经》上有“温驯如鸽子,智慧如蛇”之说。
蛇的捕食本领相当高强,能吞进比自己大许多倍的食物。我国古代早就有巴蛇吞象的传说,说巴地有能吞食大象的巨蛇,三年之后才吐出骨头。
非洲有一种食蛋蛇,还没有人的手指粗,却可以吞进鸡蛋和鸭蛋,吃完蛋清和蛋黄后,还能吐出蛋壳;巴西草原的果色蛇,全身呈绿色,舌尖上长有果子形的圆舌粒,跟樱桃相似,小鸟误认为是果子,因啄食而丧生;东南亚和非洲鲁什马河流域的飞蛇,其肋骨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滑翔时能展开,使身体呈扁平状,故能从树枝高处跃入空中,陡峭地滑翔而下,有时快得像离弦的箭,能吞食飞行的小鸟;而非洲黑毒蛇爬行最快,可以高于每秒5米的速度向前冲刺,追赶逃跑的猎物。 蛇的记忆力很好,也非常记仇,能准确地认出曾经伤害过它的人,多年以后还会伺机进行报复。
蛇的同类受到侵犯时,有时也会群起而攻。但蛇也会报恩,古书上曾记有“隋侯见伤蛇而医之、活之。
蛇愈而去,衔夜光珠以报”的佳话。蛇对音乐非常敏感。
早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就有耍蛇的职业,在“蛇郎”吹奏的“蛇笛”中,一条条蛇袅袅起舞,舞姿灵活柔美,引人入胜。南美一些地方的蟒蛇还可以驯养成家蟒,负责守家和“照看”幼儿。
印尼佛罗勒斯岛上居民饲养的无毒蛇能随同主人一起下地干活。种子入土后,它便守在地里,驱赶啄食种子的野鸟;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家蛇便爬上枝头,甩动尾巴,将成熟的果子打下。
一些国家还利用毒蛇来守卫金库。他们除了使用现代化的装置外,再放进一两条剧毒蛇,使盗金者望而生畏。
更为有趣的是用活蛇做耳环。非洲喀麦隆西部,有一种细如手指的“银枪蛇”,花纹极美,当地妇女捕获后拔去毒牙,将蛇尾扎成小圆圈,系上细线穿在耳垂上。
银枪蛇时时昂起头,吐出火红的舌信,非常有趣。 蛇全身是宝。
蛇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为餐中佳肴。蛇胆、蛇肝、蛇皮、蛇毒、蛇油、蛇蜕,乃至蛇血、蛇肠杂等均可入药治病。
将蛇浸制药酒,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症。五步蛇还是治疗顽固性瘙痒和麻风的传统要药。
蛇胆非常名贵,能驱风除湿、明目益肝。蝮蛇干粉可治恶性肿瘤、风湿症,若配以草药,有延年益寿的奇功。
蛇毒是稀世之宝,可制成镇痛、抗毒、抗凝血的良药。蛇毒远比黄金还贵,1克蛇毒价值数万美元。
蛇曾是人们崇拜的一种动物。一些原始部落,如美洲印第安人就有9个部落有蛇氏族,有的甚至将响尾蛇作为民族标志。
澳洲的华伦姆格人有一种图腾崇拜仪式。仪式上,人们用颜料涂抹全身,扮成蛇的样子且歌且舞,讴歌蛇的历史与威力,祈求蛇神护佑。
原始社会解体后,崇拜蛇的风俗在许多民族中仍相当普遍。 巨蛇之最 翻开世界记录,这顶世界巨蛇之最的桂冠究竟由谁擎走仍引来一番热闹争论。
为水蟒赢来蛇王之称的是其整个身体的大小以及体重。而与这只蛇王分庭抗钧的则还有亚洲网纹蟒。
巨蟒类的身长创下了当今的世界记录:最长的居然达到33英尺。尽管它的长度超过了那只世界记录保持者,但蛇王的腰身周长则远远超过这只亚洲巨蟒。
栖息在南美洲丛林中的水蟒能够长到一个高大成人那样粗。大到足以一口气吞下一个成年人! 水蟒 发现地点:在流向南美洲亚马逊河的支流中。
可怕的数据:目前这只体积最大的水蟒经测量约有28英尺长,44 英寸粗。据科学家估计,它的体重肯定超过了500磅。
就体型而言,只有网纹蟒能与这只世界最大水蟒实力相当。 关于蛇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蛇并非脱皮,而是人。
人活到一定岁数会变老,便会躲到门的角落。七天七夜之后,便脱掉身上的老皮,而变地年轻。
但是这样会很痛苦。于是上帝说,不如让蛇脱皮吧,让人活着少一点痛苦。
于是蛇便每一年都脱皮。可是不脱皮的人却依然痛苦的活在这世界上。
有关蛇的成语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
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
蕲蛇属蝮蛇科、蝮蛇属。蕲蛇全身黑质白花,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又叫褰鼻蛇,五步蛇。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间或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属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也叫“佛背甲”。蕲蛇产于蕲春蕲州龙峰山,两湖、三角山一带,喜食蛙、蟾蜍、蜥蝎、鸟、鼠等。成长极慢,现也成为濒危动物。蕲蛇味甘咸、性温,具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等药效。
中文学名:蕲蛇
别称: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
界:动物界
科:蝰科(Viperidae)
来源: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归肝经
药性: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
蛇现概1。
5亿前毒蛇现则要晚由毒蛇进化2700万前才现目前世界蛇约3000种其毒蛇600种 蛇体差异布加勒比群岛马丁尼亚、巴巴斯等岛线蛇世界短毒蛇9厘米线蛇王11。94厘米布东南亚、印尼菲律宾带网蛇般都超6。
25米达10米左右南美洲水蟒更竟达11米体重100公斤已经证实蛇重纪录1960巴西城发现条南美蟒蛇重227公斤8。 46米腰围111。
76厘米世界毒蛇海蛇种蛇没澳利亚西北海岸阿西莫暗礁附近每泌微量毒液足使万鼠场毙命蛇寿命般几二三十间寿绿茸线蛇每圆环1978南太平洋深海发现条已1687岁 蛇非聪明灵故《圣经》温驯鸽智慧蛇说蛇捕食本领相高强能吞进比自许倍食物我古代早巴蛇吞象传说说巴能吞食象巨蛇三才吐骨非洲种食蛋蛇没手指粗却吞进鸡蛋鸭蛋吃完蛋清蛋黄能吐蛋壳;巴西草原色蛇全身呈绿色舌尖形圆舌粒跟樱桃相似鸟误认啄食丧;东南亚非洲鲁马河流域飞蛇其肋骨具较强性滑翔能展使身体呈扁平状故能树枝高处跃入空陡峭滑翔快像离弦箭能吞食飞行鸟;非洲黑毒蛇爬行快高于每秒5米速度向前冲刺追赶逃跑猎物 蛇记忆力非记仇能准确认曾经伤害伺机进行报复蛇同类受侵犯群起攻蛇报恩古书曾记隋侯见伤蛇医、蛇愈衔夜光珠报佳蛇音乐非敏早公元前3世纪印度耍蛇职业蛇郎吹奏蛇笛条条蛇袅袅起舞舞姿灵柔美引入胜南美些蟒蛇驯养家蟒负责守家照看幼印尼佛罗勒斯岛居民饲养毒蛇能随同主起干种入土便守驱赶啄食种野鸟;树熟家蛇便爬枝甩尾巴熟打些家利用毒蛇守卫金库除使用现代化装置外再放进两条剧毒蛇使盗金者望畏更趣用蛇做耳环非洲喀麦隆西部种细手指银枪蛇花纹极美妇捕获拔毒牙蛇尾扎圆圈系细线穿耳垂银枪蛇昂起吐火红舌信非趣 蛇全身宝蛇肉鲜美口营养丰富餐佳肴蛇胆、蛇肝、蛇皮、蛇毒、蛇油、蛇蜕乃至蛇血、蛇肠杂等均入药治病蛇浸制药酒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症五步蛇治疗顽固性瘙痒麻风传统要药蛇胆非名贵能驱风除湿、明目益肝蝮蛇干粉治恶性肿瘤、风湿症若配草药延益寿奇功蛇毒稀世宝制镇痛、抗毒、抗凝血良药蛇毒远比黄金贵1克蛇毒价值数万美元 蛇曾崇拜种物些原始部落美洲印第安9部落蛇氏族甚至响尾蛇作民族标志澳洲华伦姆格种图腾崇拜仪式仪式用颜料涂抹全身扮蛇且歌且舞讴歌蛇历史与威力祈求蛇神护佑原始社解体崇拜蛇风俗许民族仍相普遍 巨蛇 翻世界记录顶世界巨蛇桂冠究竟由谁擎走仍引番热闹争论水蟒赢蛇王称其整身体及体重与蛇王庭抗钧则亚洲网纹蟒巨蟒类身创今世界记录:居达33英尺尽管度超世界记录保持者蛇王腰身周则远远超亚洲巨蟒栖息南美洲丛林水蟒能够高粗足口气吞 水蟒 发现点:流向南美洲亚马逊河支流 怕数据:目前体积水蟒经测量约28英尺44 英寸粗据科家估计体重肯定超500磅 体型言网纹蟒能与世界水蟒实力相 关于蛇传说 据说久前蛇并非脱皮定岁数变便躲门角落七七夜便脱掉身皮变轻痛苦于帝说让蛇脱皮吧让着少点痛苦于蛇便每都脱皮脱皮却依痛苦世界关蛇语 ★杯弓蛇影:映酒杯弓影误认蛇比喻疑神疑鬼引起恐惧 ★笔走龙蛇:形容书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弯弯曲曲象蚯蚓蛇爬行痕迹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比喻做谨慎反使所戒备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排列曲折像北斗星弯曲像蛇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蛇窜入草丛形容草书自流畅 ★封豕蛇:封:;封豕:猪;蛇:蛇贪婪猪残暴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佛口蛇:比喻虽说听肠却极狠毒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命比喻事紧要关必须决机立断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虎蛇尾:虎尾细蛇比喻始声势劲始终 ★画蛇添足:画蛇给蛇添脚比喻做余事非益反合适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矫健泼。
中国画《李时珍采药图》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