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第一节: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の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の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の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の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の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の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の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の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の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の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の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の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の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の钱都是相等の。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の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の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の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の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20-34 (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の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の两步计算の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の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の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の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の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の情景来叙述算式の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の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第二节:买文具

  教学内容:P5 ~ 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の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の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の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の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の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の习惯,体验合作学习の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の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の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①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②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の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の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の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の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の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の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节:过河

  教学内容:P8 ~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の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の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の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の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の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の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の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の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の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の。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の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の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の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の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の。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の算式の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の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与25の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练习一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の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の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の,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の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の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の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の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の顺序是怎样の?(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の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 解法二:36=18(元) 解法三: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 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 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

  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の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一、情景导入,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几个陌生的老师来我们一(2)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不要紧张,这些老师给我们带了很多好东西,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

  学生齐答:想.

  教师展示箱子里面的物品,并让学生一起说出物品的名字.

  二、新授互动

  师: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吗?同桌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好,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上来分一分!那么大家认真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把长长方方的分成一类,把正正方方的分成一类,直筒筒、两头圆圆的分成一类,还有就是把圆圆的球分成一类.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四类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齐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那么大家来说一说这四种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拿出你们带来的物品观察一下. 每一名学生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品观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我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

  小组汇报,学生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第一小组汇报: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六个面,相对的面是相同的.

  第二小组汇报: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

  第三小组汇报: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

  第四小组汇报:球是圆圆的,能滚动.

  师: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生: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六个面不一样大.

  (教师板书)

  师:非常棒,大家一起来齐读。学生齐读。

  三、猜谜游戏

  教师板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看谁说得又准又快)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圆)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四、实践活动

  出示图片:课本P71练一练

  第1题: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

  第2题: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

  第3题:搭一撘小小建筑师

  指导学生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挑选一些拿到讲台上展示,并且告诉大家里面都用了哪些图形。

  五、小结

  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找一找生活中是这些形状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或 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六、布置作业: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八、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我把复习旧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猜一猜 从箱子中中依次拿出四种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让学生来猜猜它们都是那些数学朋友,猜对了我就用课件展示它们,再人人动手、动脑,通过摸,初步感受物体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使学生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同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3、感受数学之美。在学习了新知之后,学生很兴奋,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图形他们都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不仅很有用而且数学还很美!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别在学生对于学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听话的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在摆弄自己的学具,等我讲到下面的部分时,这部分孩子就没有听到,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导不够明确,使少部分学生在操作时无目地,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组活动时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交流中去。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课前检测。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结和大屏幕给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动物王国的故事,将学生带入一个情境,很自然的引入分类。)播放课件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一只百灵鸟手拿喇叭在广播:森林王国的居民们请注意,最爱整洁小家庭的评选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作好准备,下面开始评选。动物评委老虎、梅花鹿、熊猫、狮子走向动物们居住的房子。先是小蝴蝶的家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朵按颜色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猫的家,很多糖果按大小放的整整齐齐。然后是袋鼠的家很多沙发按形状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白兔的商店货柜上第一层是学习用品,第二层是生活用品,第三层是各类蔬菜;此时,评委们面露喜色,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书上插图)一片凌乱,评委们目瞪口呆。

  2、师问题导入 :当评委们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为什么都呆住了?

  (因为小猴子的家乱七八槽的,没有别的动物的家那样整洁。)

  3、动画现出小猴子可怜的样子,用可怜的语调(配音要逼真)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帮帮我吧,我也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二、明标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想),那么就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是怎样帮助小猴子整理房间的?小朋友们的方法都很好,都知道把同类的事物放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类。

  我们再来看看小猴子的家,(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把学习用品放一起,把玩具放一类,)经过大家的帮助,小猴子的家果然变得整洁、舒适多了!

  小猴目睹了我们分类的过程,也学会了一些分类方法,他还迫不及待的想给我们展示呢?瞧,他带来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三、自学自悟

  出示课件③:桌子上有一些三角形、圆形(4个红三角形、2个白三角形,2个红圆形,3个白圆形)小猴子会怎么给我们展示呢?聪明的小朋友你的办法一定也很多,先来说一说吧!(是按颜色来分的,)你做的可真棒;你是按形状来分的,太好了。

  小猴子是怎样分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和我们大家分法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四、交流互动

  1、看到大家的表现,小猴子喜笑颜开,他要把他的许多朋友介绍给我们。他们是谁呢?指名经过小猴子的介绍,我们已经认识这些朋友了,可是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对这些动物朋友了解多少?请你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请小朋友们拿出二号题卡,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真不错 ,结交新朋友可真好

  2、动物朋友们们也想了解我们班级的情况,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我们班有( )名学生,男生( ),女生(  )。如果把全班学生和老师我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按性别分;按高矮分;按老师学生分。

  说的可真好,够细致,看来我们不但学会了分类方法,还学会了细心观察。

  3、小朋友们这么可爱,小猴子更高兴了,他还拿出好吃的蔬菜和水果招待我们,不过他给大家提出了

  一个要求,就是在吃之前,要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同意吗?香蕉是水果画对号。

  我们吃也吃饱了,玩也玩累了现在也该回家了。好客的小猴子为我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礼物,由于大家走得匆忙,小猴子在装这些礼物的时候来不及了,所以装得乱七八糟的。(需要每个小组齐心协力把这些礼物整理好。记住,谁也不要抢,礼物是小猴子分给大家的。现在请每个小组来领礼物。)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学习的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将篮子里的礼物进行分类整理,在桌子上摆好,看哪一组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并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那样分类?学生自由分类整理巡视指导,你们小组是怎么整理的?

  4、小组演示:你们真能干,很快就整理好了,现在,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分的: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在汇报时要说清你们小组都得到了那些礼物,然后再说是怎么分类的?最后向其他组展示一下,听明白了吗?

  你们小组是把汉语拼音按声母和韵母进行分类的,真是学有所用啊。按大小分,又按形状分是吗?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五、引领达标

  孩子们,这一次我们可真的要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家了,现在大家拿好小猴子为我们预定的车票,要认真计算好你该乘坐哪路车,不要做错车呀。一路车在这儿,二路车在这儿,三路车在这儿,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车票,看看有没有孩子坐错车,好棒,我们终于可以听着音乐,哼着歌,快快乐乐的回家了。

  (播放音乐课件和朋友回家)

  好,终于到家了,请同学们坐回座位。原来家里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去做呢。出示课件,整理自己的房间。小组讨论如何整理,指名汇报。

  师:很快我们把这些事做完了,因为XX在这次劳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老师授予他们小能人称号,师与小能人握手 ,我们大家一起祝贺他们。老师在走下讲台时,巧妙而不露痕迹的将讲台早已装好各色粉笔的盒子碰倒,使粉笔四处散开)。

  刚才老师不小心将粉笔盒碰倒了,谁来帮老师收拾一下?(请生上台收拾,让生归类按格子放好,教师给予表扬)

  六、达标测评

  1同学们,这次森林之旅你玩的愉快吗?动物朋友们让我转达他们对你们的问候,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他们常给他们写信别忘了贴邮票啊!对了,邮票的面值都有多少的呢?请你们课后收集一下邮票,也给他们按面值分分类吧?

  2、学生谈收获

  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希望这些分类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下课,感谢孩子们和我度过了这么美好的40分钟。

  一年级上册第三课江南教学反思评课稿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异同。正好那天一位评课老师指出,这节课如果是一堂常态课,效果可能会比较好,如果是公开示范课,相距甚远。我当时不明白此话的意思,总觉得其中充满了让人不信服的感觉。常态课是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而公开课是高质量的常态课。后来细细品味,我可能本末倒置了。其绝大多数缘由是准备不足,磨课不精,钻研不细。

  初次在全乡上公开课,即是荣幸也是挑战。庆幸的是这个舞台,给予了认知自我的宝贵机会,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走出去,再重新回归,似乎是对自我思维的革新以及理念的指引,仿佛这些挑战来得那么及时!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中肯意见,也有年轻新气息的扑鼻而来。接下来,我谈一谈对本课教学、听课后的深刻反思:

  第一,导入部分不流畅、不到位。导入部分属于出场戏,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自然会给学生一头雾水,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有一位老师点醒的及时:在初读预习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干涩的导入是盲目的。确实应该在导入之前给予学生一些时间来熟悉本课的所讲内容,让课文的大体轮廓的痕迹浅浅地浮于心头,这样可以一开始将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聚焦一个点:江南。在预习的阶段也给与了学生拼读课文,熟悉课文的时间,为后期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学生也正好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难点和困难。而后播放音乐《江南》,将刚才的读说转化为听的角度,促进了学生多个感官的积极配合。所以,有时候快,其实是一种慢,而慢反而是真正的快。

  第二,字源于文,却超越文。字词句文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分离。生字教学为词句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生字教学就成了重头戏。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虽然量很大,但是还是要做到细腻和有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考虑,游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灵性和好奇性。所以生字教学这一块的漏洞还是比较大,虽然也有老师提醒我,生字教学可以采取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增加它的趣味性,但是具体的什么样的方法更适合学生,更有效的进行教学,在这一块,我自己下去之后一定要多观看视频课,多在教学中尝试,多请教,多思考总而言之,这一部分有很多的功课需要我去弥补,温习。生字教学后,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引导孩子带着刚学过的热乎生字回到本课文中再读课文,教给孩子们,识字是为了会读文章,读懂文章。所以,字文的紧密联系必须体现到位。

  第三,教学机智的灵活应对。每一堂课都会有不知意的突发状况,但是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当下灵活巧妙的处理引导。在教学生字组词的过程中,采,学生们组成了买菜,当时我的处理方法是,买菜的菜是几声啊,大家试着读了几遍,发现是四声,而采莲的采是三声,自然利用学生初学的拼音声调贴切地解决了此问题。但正在此处,我又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将采和菜写出来进行区分,正好就失去了一个带艹字头的生字拓展的机会,这本是一个应该紧紧抓住的好时机。还有用鱼来组词,有学生组词为sha yu,思维定位的我一下子反应肯定是杀鱼,接下来便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要爱护动物,组一些积极向上的词语,后来有老师提出,学生口中的sha yu有可能是鲨鱼,我才恍然大悟,所以为什么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四,将权利放手给予学生小老师。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强烈欲望,当然这个的前提条件是,创设愉快舒适的条件,教师的示范和指引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学生只有愿意当小老师,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当好小老师的角色。不让她/他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他们能不能呢?在生字教学后,接下来要进行摘苹果游戏,这一个环节就可以分组进行,比如分成两组:男生和女生。摘一摘,比一比,看哪一组摘的苹果最多?简单的游戏设计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声无息的将语文和数学融合起来,打破了学科的界限,灵活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适当的做一个需要小老师们帮忙的懒老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勇于乐于助人,充分培养学生们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淡淡的弱化教师的教授角色,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许我们平时说的比较多,可是在一堂课中,所谓真正的体现都在点点滴滴的语言行为细节中得以诠释。你是否有火眼金睛识别,这与我们自身的基本功息息相关。

  反思是一个自我灵魂摆渡的黄金时刻。如果不是自我细细品味,一遍又一遍的回味和思考,可能我也就失去了一次精彩的心灵剖析。深刻地被反思的魅力折服,加油!愿更多的惊喜来袭。

  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本节课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还要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来识记生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等,让识字与看图、想象、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轻松识字,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图片,制作字源演变的课件。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片,了解天地由来的美丽传说。

  2.导入: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天地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打开书本,教师演示正确的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三、图文结合,认识生字

  1.认识天、地、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加深理解字义,并借助生活场景、日常交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天字的象形图片。

  (1)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2)指导读好天,借助熟知的事物和日常交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如:天上、每天、天真。

  课件出示地的图片,如:某地、雪地、沙地的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字义。

  (2)口头组词:大地、地面、土地。

  课件出示人的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

  (1)引导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口头组词:大人、人民、人们。

  2.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了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鼓励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刚才看过的童谣视频,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认读。

  我:

  ①联系生活识字。我每天七点半去上学。我叫宋黎黎。这时我们用的人称就是我,我代表自己本身。

  ②口头组词:我们、我的、我家。

  你:①老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给学生。

  ②口头组词:你的、你们、你家。

  他:①出示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正音识记生字)

  ②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图片。

  ③口头组词:他们、他人、他乡。

  设计意图: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同时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天、地、人,能够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生字词。

  四、反复读文,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认读。

  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

  2.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自己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各种形式读文,巩固所学生字。如:开火车读、随机点名读等。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五、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哪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

  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本单元把乘法的教学编写成四段:第70~75页着重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第76~79页着重教学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第80~83页着重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最后是单元复习。为了有利于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

  1? 第70~75页教材的编写特点。

  (1) 先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向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扩展创造条件。

  第70页例题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自己完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应该口算,思路是灵活、开放的,教材中呈现了学生热烈交流自己算法的场景。在鼓励算法多样的前提下,教材希望学生从表内乘法类推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积,想想做做第1题作了这种引导。如从23=6想到2003=600,口算250和2500都可以想25。

  教材十分注意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因为这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想想做做第2题的练习容量很大,能帮助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口算的程度。第3题把整百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需要进位的)结合起来练习。第4、5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其中第4题还能让学生体会数量关系:每包纸的张数包数=一共有纸的张数。第5题复习了正方形周长的算法。第6题的解题策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口算232=64或602=30知道60个车轮不够装32辆车。这些策略与口算,学生都已经掌握,教学的作用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并积极参加交流。

  (2)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72页例题教学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让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自己探索。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依次乘一位数后还要继续算什么?积的百位上是几,为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试一试仍然让学生独立计算,体会乘的过程中的连续进位。例题里乘得的积是三位数,试一试乘法的积仍是三位数,想想做做第1、2题里的积大多是四位数。这样,学生就比较完整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第3题让学生算一算,看看积是几位数,引导学生注意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时是三位数、有时是四位数,并初步研究原因,为估算作准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四位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位数里的几百乘一位数后,结果已经超过一千;另一种是三位数里的几百乘一位数得数不满一千,加十位上进位的数后积才是四位数。对此,教材是有控制的,习题里都只出现前一种情况,不出现后一种情况,这是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学要求作出的规定。

  (3) 练习七突出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练习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和笔算的综合练习。在计算方面加强估算,仍然是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安排在第6题。这是在想想做做第3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只要根据三位数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即对几百乘一位数的得数满不满一千作出判断。这里仍然不出现几百乘一位数的得数不满一千,加上十位进的数才满一千的情况。第5题通过题组渗透乘法结合律,让学生在计算后发现20042的结果与2008的积是相等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列式和计算并不困难。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解题继续理解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如第3题里的绕一周要的时间绕的周数=一共要的时间、第4题里的每包克数包数=一共的克数。另一个内容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在前面已经学过。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解题,巩固已有的解题思路,要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三年级上册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5.学生课前准备:

  (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

  6.教师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认识周长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方案、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

  (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

  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

  (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

  (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

  指名到展示台演示。

  3.量一量、算一算。

  (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

  (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

  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

  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蚂蚁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周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最后创设智力大比拼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测一测、算一算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测量、计算、比较方法等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直线型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曲线型图形);发现了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还发现了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用平移线段的方法比较既快又准。这些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上册11课一块奶酪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奶酪渣让给最小的蚂蚁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读演结合,激发朗读热情。指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点,朗读教学不能泛泛而读,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进行教学时,我让孩子们首先自读蚂蚁队长喊话的部分,接着让学生当一当体育队长,请他们体验蚂蚁队长这一角色。让他们根据课文中的对话,再联系体育老师上课的样子,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过程中讲解多音字稍,加强学生对这个字的识记和运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针对本课内容,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1.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哪些这一问题,让学生6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遵循找找、读读、谈谈、再读读的顺序,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找到相应的文字和段落,接着请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然后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会找关键词来理解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设情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播放学生课间视频,让学生针对视频里的一些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自导自演这篇童话故事,将童话内容演一演,学生积极性高涨,生动的表演活跃课堂氛围,使得课堂生动有趣。集体表演《蚂蚁之歌》,使课堂充满童趣。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学生随时随地能见到奶酪,认为奶酪是很平常的一样事物。不认为奶酪很有吸引力,甚至觉得奶酪不好吃,无法体会奶酪的诱人。因此很难理解奶酪在文中对于蚂蚁的吸引力是那么大,这样对于蚂蚁队长的矛盾、复杂的心理难以理解。在教学时学生虽然能回答出问题,但对蚂蚁队长激烈的心理活动还是难以把握。

  四、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对话的练习,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

  2.教师要处理好课堂的收与放。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2

  《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我在教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讲生活中自己看到的蚂蚁搬食物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初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在指导课文学习环节,我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上这堂课。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其次,我利用孩子们特别喜欢上体育课的心理,让大部分孩子都真实的体验了一把蚂蚁队长,让他们随着课文中的角色对话自己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读演结合的过程中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多音字的识记与运用。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教学反思2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的课文,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从送碗到还碗,从盛饭到倒饭,到最后又丢了碗的过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本课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又要让学生体会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

  板块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试课的过程中发现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仅仅停留在老师指导学生句子的品析上,抓魅力星值华而不实,教学过程缺少梯度。如何把联系上下文方法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品析人物品质,实现自主实践和感悟,是需要思考的方向。所以最终稿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以下修改:

  我们以赵一曼的四个动作为教学,猜测她的心理想法,感悟她的品质。以学习小伙伴的微课作为教学支架扶学,放手让学生独学、合学,孩子对赵一曼各个举动与语言背后的情感感悟更加深刻,朗读自然也更加入情入境。这样的设计教学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教学过程也如剥丝抽茧,层层深入,有了明显的梯度。

  三年级上册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1:

  今天早上第一、二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本课教学,我紧紧围绕课后的三个题目,依此看来环节是完整的,但依旧有遗憾:未能将学生情感激发出来,以体会战争的惨烈,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这与多方因素有关:学生年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设计

  1.本课课后三个题目值得深挖,因此整个环节的设计很清晰,而学生的笔记也较多。

  2. 三年级完全不知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今天我提了以下,并让他们笔记,不知是否需要。

  3. 301班朗读拖音严重,这几天试着先教师范读完整句子,学生再读,效果不错,以此可见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挺强的。

  4.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晦涩语文知识少讲,品析字词时教师先浅浅地分析一下写法,然后让学生多次朗读便可。课文只是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引子,语文成绩要想实际性地提高,还得阅读。

  5.多阅读才能提高成绩,但前提条件是搞好基础,因此课堂上要重视基础字词的教学:读准字音、理解意思来组词、写好字。加大这些环节在一堂课中的时间占比。

  6.做好PPT,能让教学指令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所以PPT在现代课堂中是很重要的,能让教师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我做得比较好,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带着学生有步骤地学习,后来总结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方法,自学往后的课文。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灰雀》这篇课文刚刚讲完,我自认为教学效果并不好。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发现惹人喜爱的灰雀丢了一只时,遇到了捉走灰雀的男孩,他通过语言的引导,让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以及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同时也写出了男孩的诚实。

  一开始,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问题不能太多,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就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课文写了列宁,灰雀,男孩之间的一件什么事?2从哪些地方可以可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3、男孩为什么不敢说出实情?这样,将问题集中在一起,学生在寻找答案的时候目标十分明确,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列宁爱灰雀,不仅仅体现在对灰雀美丽的外型描写,从灰雀失踪后列宁着急、担忧地到处寻找以及和男孩的对话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主要采取抓重点词语理解、换词、删词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这一部分是孩子们很好理解的。而后面男孩为什么不敢讲,他心理的变化过程是比较难教学的一部分。于是我紧紧抓住从哪可以看出男孩为什么不敢讲?来展开教学,男孩说话的吞吞吐吐到后来肯定地回答列宁一定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一变化过程其实就是他意识到自己过错并打算弥补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男孩所说的三句话来体会男孩的心理,着重训练了省略号和感叹号的朗读。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样。

  学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就比较流畅。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明知灰雀不会讲话为什么不问男孩子而要问灰雀昨天去哪了?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还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列宁爱灰雀但更爱男孩的情感。

  整堂课下来,预设的教学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学生表现特别好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但是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不少。对于朗读训练还要更加落实,训练一定要有梯度,同时因为紧张在教学过程中落掉了一个问题没解决,之后想起再补上就出现了问的问题比较突兀的情况。这一切都得感谢组里同伴的评课,让我及时意识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只要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2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习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

  本节课聚焦人物对话,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本节课的朗读我设立了三关,谁顺利闯过这三关,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之星。第一关,读通人物的对话,第二关,读出人物的心情,第三关,读懂人物的心理。第二关通过添加提示语,同学们在提示语的帮助下读出了人物的心情。在朗读的时候,反复体会感受语言体现的人物的内心,读好不见灰雀之后列宁那种焦急、担心、惋惜的心情,读出小男孩支支吾吾以至后来肯定坚决的语气,还有灰雀回来之后列宁由衷的高兴的心情。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通过读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关,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身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身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同学回答道: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同学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干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同学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羞愧。可正是由于同学把自身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会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再通过朗朗的读,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同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通过本课教学,我自认为学生还是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今后在指导朗读上还需要加强。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学反思2

  过渡:正是我们班同学能把事情描述清楚,发表看法,说清理由,所以事情才能讲述如此精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身边有很多不文明的事情,也有很多令人温暖的小事,今后的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1.学生交流想法。

  过渡:我不做不文明的事,多做令人温暖的事。

  出示课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我们学校正在申办文明学校,作为附小的学生,我们可以为学校做这些小事。(播放视频)

  3.师:看完视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同学今后都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温暖的人。现在你们知道小事上为什么有引号吗?(指名说)

  4.小结:小事虽小,影响却很大。(板:事小意大)

  5.课后作业

  出示课外实践作业,选做其中一项:

  1.回家对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了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语言生动丰富。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美读来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从读词语入手,到句子的情境式复沓读,配乐师生承接读,小组合作读、师生问答读,再到段落填空读。认真对待每一个字词、每一个短语,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形式不同的读,贯穿了整堂课,从分析课文内容转变为朗读语言,培养语感,感受文本传递的语言魅力。

  文章整体结构清晰,先总后分;段落结构富有特色,总写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分写各段,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化思维十分明显。因此学生在完成课后第二题时速度很快,难度不大,可见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是准确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总分结构这一名词。

  二、三、四自然段的首句,即总写的中心句,都奠定了整段的写作手法:拟人化。这种写法,本身就充满情趣,符合儿童的阅读趣味。学生在学习是也相对容易接受,特别是在朗读时能比较容易地带入情感,在朗读课文时情感、语气把握较好。

  课文的语言的美,更重要的在于能根据不同声音的特点,选择适切的词语和句子的长短、节奏。微风轻轻柔柔,狂风让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啦啦;鸟叫叽叽喳喳,虫鸣唧哩哩唧哩哩,蝈蝈歌唱无论是描述声音的特点,还是拟声,用词准确、适切。

  在本堂课的教学上,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朗读,对课文内容没有做太细致的讲解,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去积累关于风、水、动物的象声词。因此学生在课后背诵第二三两段速度较快,朗读也比较有感情,很顺畅,但是在做课堂作业本时出现困难:

  问题:读着片段中的呢喃细语,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读着片段中的______,我又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

  学生对于呢喃细语的理解基本都写对,但是对于仿佛后面的自由练习就不会了,发散性思维较弱。部分学生表示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填什么,后来我告诉他们这是要形容风的声音,想象不同的风吹起时的景象,学生也能很快明白,只是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或者说是学生的词汇积累太少。心求通而未得知意,口欲言而未能知貌。

  在课后小练笔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来,可见这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作业本上的小练笔是在课堂上写的,但是我发现班里21位同学,怎么大部分学生写的东西都差不多呢,选取了相同的事物,用了相似的修辞。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螺,掌握庭、螺、潭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

  2.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通过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感受月色、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2.难点:感受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品味名句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幅优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我听到有同学说洞庭湖,没错,在古代有一位诗人刘禹锡,他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望洞庭》,来看一看,欣赏一下。(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老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听的过程中处理不认识的生字词。

  2.自己大声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美丽景色。

  (正音:潭tn、洞庭dng tng)

  3.浏览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明确:描写了洞庭秋色和洞庭山水。

  (三)深入研读

  1.想象一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一会儿找同学分享。

  明确:①在洞庭的秋天,月光如水,水映着月光,水和月光交相辉映,好像融合在了一起,显得十分和谐。湖面上没有风刮过,显得朦朦胧胧的,好像一面未被磨过的铜镜。②把洞庭湖比作一面镜子。

  2.配乐读诗,欣赏其中的美景。

  3.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的意思以及它所描写的画面。

  明确:①遥望是远望的意思。②从远处望着洞庭的山山水水,看着君山和洞庭湖,感觉到君山就像是洞庭湖中的一颗青螺一样。③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4.刘禹锡把洞庭湖的景色描写得如此之美,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诗人对山水的一种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过去自己欣赏过的美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着自己去湖南岳阳,亲自去看一看这美丽的洞庭湖。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

  2.试着描写身边的景物,用简短的语句把它描绘得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湖面写成潭面?

  在这首诗中,作者将湖面写成潭面,是诗人认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宽阔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呢?在教学之前,我为了让学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书湖面、潭面,让学生区别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过出示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怀。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慢慢地明白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再联系诗,通过学生反复地读,理解诗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将湖面写成潭面的原因。

  这首诗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山(君山)比作青螺。后两个比喻句学生能较快理解。前一个比喻句与往常不同,在平时,我们通常说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见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我翻阅的参考资料上这么说: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所以这个比喻句要结合诗的意境来解说,并要先向学生介绍古时候,使用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样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铜镜都是朦朦胧胧,故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学这个比喻句,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牢牢记住一个所谓的最正确的答案。否则,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养得起来,写作时运用比喻的欲望和乐趣也将大大减少。

  三年级上册16课金色的草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听课记录:

  板块一 谈话导入

  1.平时见过什么颜色的草地?

  (板书:的草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金色的草地

  (板书:金色的 金色写的大一些)

  3.谁来读?

  谁能读得让我们有画面感?

  本来是绿色的草地,怎么变成金色的呢?

  板块二 聚焦第一段(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1.请一位同学读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

  2.你发现了吗?草地为什么变成金色的了?

  生:蒲公英盛开了,所以是金色的

  师:你知道什么叫盛开吗?(全部都开了)

  生: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生: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全是蒲公英

  生:我有一个问题,我见过的蒲公英是白色的。

  师:是啊,那个是蒲公英的绒毛

  生:这片草地很大

  师:是的,远远望去,就是金色的草地了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注意这些红色的词语(一大片、长满了、盛开、金色)

  师:文字是有画面感的。读了这段,你的眼前有没有看到这样生动的景象?

  生:我看到了好多的蒲公英在草地上长满了

  生:我看到的是,我在金色的草地上奔跑

  师:想象画面的时候把自己也放进去了

  师:带着刚才的想象,带着刚才脑海里的画面,我们再读一读。

  板块三 聚焦第三自然段

  (理解变化、留心观察、持续观察)

  1.师:你们看,作者能够留心观察(板书:留心观察)所以他窗前的那一片草地就有了色彩,就有了特别的美。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留心观察的,他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2.师:他发现了什么呀?谁来说说,他最先发现的是什么?

  生:蒲公英早上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绿了。

  (板书:早上 绿色

  中午 金色

  傍晚 金色)

  3.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蒲公英的变化?

  4.师:你觉得应该如何观察,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光靠一次观察不够,要留心观察,得长期的、持续的、多次的去观察)

  (师板书:持续观察)

  5. 我们合作读一读,你们读红色字体,我读黑色字体(师读时间)

  6. 看看作者还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重要的发现

  PPT出示: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边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7. 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把这个变化讲清楚,这样更厉害!同桌两人先互相说说,尽量不看书。

  8. 请生上台当小老师,讲一讲蒲公英的变化。(请两个学生)

  板块四 聚焦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1.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个草地是怎么变的,很有趣,很好玩。看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来读一读。

  PPT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句话

  2. 你喜欢吗?想不想我们校园里也有这样的草地?看你们朗读得怎么样子。

  (生齐读)

  板块五 再读第三自然段(仔细观察)

  1.师:作者是怎么把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面对更高的挑战,让大家当一回小小研究员。你来看看,这些标红的字,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发现看见仔细观察标红)

  发现:以前没有感觉到的

  看见:是发现过的,所以用了看见

  3. 师:仔细观察这个词语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这个词语很重要

  师:我们把这个词语读一读。原来,除了时间上要持续观察,我们还要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

  4. 师:你想象一下,他是怎么仔细观察的?你能不能想到那个画面?

  生说用手摸,蹲下身,用放大镜等

  5. 师:我们同学做研究者,就要这样仔细观察,仔细思考。奖励大家,给大家看看向日葵、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播放视频)

  6. 生说变化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

  成功之处1、环节连贯清晰,水到渠成。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够到位,事先设计的几个环节在讲课中漏掉了,2、3自然段还应该有一个讲解完的巩固朗读环节,体会作者对蒲公英草地的喜爱赞美之情。2、还有学生表演玩蒲公英环节,只关注了学生打哈欠的方向不对,没有对重点词语假装一本正经、假装打哈欠进行再次强调。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