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认领行李箱变盲盒”事件谈猎奇心理与窥私欲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关键词】行李箱盲盒;窥私欲;隐私侵犯
【Abstract】The thesis takes the case of "unclaimed luggage turned into a blind box"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invasion of personal privacy by curiosity and voyeurism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pularity of online videos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nsumerism,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blind luggage boxes", the possible harm caused,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Luggage blind box; Voyeurism; Privacy invasion
【案例简介】
2022年7月30日,一名博主上传了名为“花1000元买来的机场无人认领行李箱!打开发现大秘密?!”的视频,声称自己从机场买来一只长期无人认领的行李箱。因为箱子带锁,无法打开,卖家也不清楚里面有什么,因此被称为“行李箱盲盒”。博主展示了自己的开箱过程,发现了许多女生衣物,还有书本、化妆品、一个相机包和一张存储卡,最后,箱子里还有一条疑似某奢侈品牌的项链,总价值高达人民币4万多元。
(图片来源:网络)
视频中的行李箱上挂有标牌,写着托运日期为2022年6月27日,来自义乌机场站。而博主展示的拍摄时间是7月21日。
(图片来源:网络)
2022年8月6日晚间,义乌机场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经义乌机场工作人员跟始发站工作人员多次核实,热搜视频中的行李箱并非从机场方面流出,托运标牌同机场的不一致。
该视频引发网友热议,随后,不少视频博主在各大平台上做起了“行李箱盲盒”的开箱测评。据称,这些行李箱有的是长期滞留在机场、火车站无人领取的;有的是租客因无钱缴纳房费,抵押给房主的;还有的是从学校流转出来的学生不要的行李箱。
【案例来源】
1. 新浪新闻微博客户端
(图片来源:网络)
https://m.weibo.cn/2028810631/4799883649749286
2. 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行李箱盲盒”测评引关注!机场和火车站无人认领的行李箱能买卖吗?
https://www.takefoto.cn/news/2022/08/29/10140893.shtml
3. 澎湃新闻:“无人认领”行李箱成盲盒,开盒一时爽,但真没问题吗?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261867
【案例分析】
一、“行李箱盲盒”流行原因
(一)消费主义的市场氛围导致伦理漠视
互联网市场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浩如烟海的新媒体时代,为了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抢夺大众的注意力,从而成功变现,不少自媒体在流量与点击的驱动下,通过发布具有视觉冲击的信息来吸引用户注意。“行李箱盲盒”正是注意力经济之下的产物,它将处于风口的盲盒与极具私人化与隐秘性的行李箱结合在一起,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引起用户的好奇,从而产生热度。
(二)网络便捷和群体匿名放大窥私欲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人的窥私欲望来自于一种本我的冲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只是迫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无法光明正大地将其宣泄出来。网络的便捷性和群体匿名的特征,使得人们满足窥私欲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合法性。一旦遇到有关人性的猎奇事件时,在好奇心和窥私欲的影响下,人们便会聚集起来,一探究竟。在现有的“无人认领行李箱”广告中,“女学生行李箱”和“女租客行李箱”等诱导性语言频频出现,此类暗示性极强的图文被作为宣传噱头,进一步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病态的猎奇心理。
(三)把关人的缺失与监督弱化
当下处于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自媒体和公民随时随地都能传递信息,但是由于没有受过新闻传播的专业训练,缺乏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很容易在传递信息时侵犯他人隐私,造成媒介失范现象。同时,传统的把关人和媒介监督无法适应当下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的特征,相关机构和平台无法实现对所有信息的把关,于是以“行李箱盲盒”为代表的隐私侵犯等伦理失范现象就变得更加严重。
二、“行李箱盲盒”存在问题
(一)买卖“行李箱盲盒”的法律隐患
从法律角度来看,买卖无人认领的行李箱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等相关规定,无人认领的行李箱,应当属于遗失物,遗失物的所有权属于失主所有;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其他人无权处分遗失物。即便行李箱长时间无人认领,也不能算是无主之物,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贸然出售,同样损害了所有权人的权益。另外,如果所谓的“行李箱盲盒”是商家自制,只是为了追求流量和经济利益,消费者购买后落差很大的话,商家即涉嫌欺骗。
(二)录制开箱视频涉嫌隐私侵犯
一些视频博主为了博取关注,录制开箱视频,是极其容易侵犯原物主隐私权的。哪怕所有人因为行李箱里没有贵重物品而房企巡展,行李箱内的物品依旧存在暴露个人信息的可能性。让本属于个人私域的物品在镜头下公开展示,成为别人观看与讨论的对象,可能给失主带来风险。
(三)迎合低级趣味,败坏社会风气
无论行李箱“盲盒”是真是假,这种渲染猎奇心理,以窥探他人隐私、拿违法侵权当成是消遣娱乐的风气,都不值得提倡。此外,部分行李箱盲盒以“女学生行李箱”和“女租客行李箱”作为噱头出售,迎合大众的低俗审美和窥私心理,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盲目追求利益,丧失社会责任感
商业主义倡导的是利益至上,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盲目的追求利益就会忽视社会责任。当下,各类视频平台发展如火如荼,而一些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放弃社会责任,以粗俗底下的内容吸引用户,赚取点击量和浏览量,这一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行李箱盲盒”对策建议
(一)相关平台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网络视频平台需要加强自身责任感,正视存在的问题,履行监管职责。网络视频平台可以通过对视频内容的把关以及视频博主的教育等方式来改进视频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运用算法推荐等平台技术,推荐积极向上的视频内容,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此外,二手交易平台同样应增强自身责任感,不能一味纵容买卖,对于一些来路不明、带有明显诱导性的交易信息,应及时予以警告甚至屏蔽,避免成为灰色交易牟利的工具。
(二)相关部门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
针对公民隐私泄露的难题,我国相关政府部分应加强对问题的研究,从而制定出具有极强针对性的相关法律。以行李箱拍卖为例,国外的一些航空公司会遵循流程,将过期的无人寻找的行李箱拍卖。但是在国内,目前并不允许公开拍卖无人认领的行李箱,而那些行李箱最终怎么处置,存在模糊和不确定性。因此,相关机构更应形成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保障公民隐私的前提下,解决无人认领行李箱的问题。
(三)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公民同样应该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不应出于一时好奇购买具有极大风险的行李箱盲盒。同时,在个人行李箱面临遗失之时,及时联系机场等相关机构,将个人损失和隐私泄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此外,在加强自我方法意识、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避免在好奇和窥私欲的诱导下侵犯他人隐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共同维护信息安全。
四、个人启示与感悟
“活体宠物盲盒”“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零食盲盒”等现象,显示了“万物皆可盲盒”的潮流轰轰烈烈。一个事物一旦成为风口,就会吸引资本竞逐,鱼龙混杂的市场也给了人们可趁之机。网络视频平台为人们的猎奇心理和窥私欲提供发展的温床。诸多因素混杂之下,“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的走红似乎也不让人意外。但是,于情于法,这种不正之风都应被约束。如何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促使其健康发展,对于国家政府、媒体平台、社会公众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费梦梦.从公共空间进军私人空间的窥私欲——以网络直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7(07):73-75.DOI: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17.07.025.
[2] 慕明春,魏修治.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文化基因归因研究[J].当代传播,2018(02):82-85.
[3] 行李箱“盲盒”走红,就离谱![EB/OL].[2022/11/20].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939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