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荐《传染病(Contagion)》

  2020年的春节前夕,一种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席卷全国。武汉封城、医疗物资告急、各地封村、高速封路、复工延迟……一系列的举措搞得全国的民众们紧张、恐慌,野味、车牌号、双黄连……质疑和谩骂的社会舆论纷纷踏至。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火速建设、终南山和李兰娟等研发团队、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援鄂的解放军战士以及平凡劳动大众……引领着生命呼唤出的阳光大道,为人间送来了暖春。

  隔离期的一个周末,想找种方式消磨时间。误点开PT网站,看到热搜关键字“传染病”。苦于现状,决定将这影片看一看。

  2011年,史蒂文·索德伯格的作品《传染病(Contagion)》在美国上映。影片是以时间顺序讲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席卷全球的故事,目前豆瓣评分6.8(from 73, 931 users)。下面我想从传染病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反应以及细思恐极的情节等角度分享我的感悟。虽评分不高,但我仍然想推荐给大家,理由在结语会有所提及。

  1.1 传染的发现

  如果当一个人因突发的头疼、发热或浑身无力等症状选择去医院诊治的话,可能会做个检查,诊断定为某种炎症,开几副药就好了,严重点的话可能考虑住院观察一段时间,甚至进ICU。可怕的是,病情越来越严重,病因并不明确。

  个例的死亡是一个警钟,却唤不醒沉睡的人。当在一个或几个特定区域内更多的人发病死亡的时候,越多的眼光会投入进去。假若这群人从症状、病理分析和发病前的接触情况存在共性,那这多半是一种新型传染病了。不考虑潜伏期,从感染者发病到传染病发现,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期间,传染体在寄生物之间的散播从未停止。人类对新型传染病的发现难免是后知后觉。

  影片的主线是贝丝去香港出差后,返回到明尼阿波利斯的家中,突然暴病。丈夫托马斯将其送至医院抢救后死亡。此前的几天,香港、伦敦、东京相继有人暴病死亡。咳嗽、无力、抽搐、口吐白沫、失去意识……这些是他们身上共有的症状,但没有做出明确的医学判断。贝丝的丈夫托马斯果断联系警方进行尸检,当天返回家中又发现其继子瞳孔放大、口吐白沫而死,这无疑对托马斯雪上加霜。正在抢救的贝丝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奥兰蒂斯开始调查这场传染病,同样地,中国借鉴非典(SARS)时期筛选和隔离措施,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防控中心(CDC)主管领导切沃派专员米尔斯去协助这场防疫。

  1.2 扩散和爆发

  明尼苏达州健康部的办公室内,除米尔斯外,其他人似乎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譬如,期待过几天的病例会下降,或观察一段时间,再或担心群众过度的恐慌?于是米尔斯持笔展示了病毒的传播能力。每一个得病的人,可能会传染多少人?如果季节性流感,通常只传给一个人;如果是天花,就会传染三个以上;小儿麻痹症的话,会是4-6人。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称为R-0(一种代表传染几率的表达式),R表示病毒的传播能力。传播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如病毒潜伏期,个人传染期持续多久,有时人们没有任何症状就开始感染病毒。我们需要这一点,也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可能被感染。米尔斯讲述病毒的传播性

  防控中心4级生物技术安全实验室(BSL-4)内,艾丽团队正忙着分析病毒的结构和形态,并向远在旧金山的“老司机”萨斯曼求助。后来,CDC发现这种病毒杀伤力强,很难养活,并与受体结合后不断变化,20%的高致死率,因此只允许在BSL-4实验室做研究,让老萨斯曼停止工作。

  军方、警方和医方举行三方会谈,决定封城。

  接下来,病毒的研究步履维艰。记者会上,CDC面临各国ZF,压力倍增。关键时刻,老萨斯曼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以处理掉病毒为由,偷偷地在3级生物技术安全实验室(BSL-3)突破了病毒的培养实验,成功地分离出病毒株MEV-1。这个“老司机”展现出了救世主的精神。全球感染人数已升至800万。萨斯曼在BSL-3实验室偷偷研发

  米尔斯告知失去妻儿的托马斯已有了免疫能力,可以出院。接着,又独自去协调体育场地,计划建立方舱医院,未果。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住进方舱医院的居然是自己,但影片并未详细透露米尔斯如何感染的病毒,大概是与调查下公车那个病患的接触吧。米尔斯刚发病,就即刻告知了周围接触到的人群,完成医者的使命后去了天堂。米尔斯医生联系与自己接触的人群

  可气的是,前往香港调研传染源的奥兰蒂斯被不相信WHO的本土医生绑架到自己的村里,照看着村里的疑似感染人群。奥兰蒂斯被绑架

  尽管可以培育出病毒株,但疫苗的研发并非一日之功。再加上有效的临床药物尚未研发和筛选出,感染人数日益增长,社会的质疑声把CDC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阴谋论记者阿伦趁机散布对ZF和医疗机构不利的言论,并与切沃对峙。阿伦声称WHO与药企合伙欺骗老百姓的钱包,指责劳伦斯刻意隐瞒事实严重性,动用私心把封城的消息放给妻子。切沃与阿伦(或艾伦)的对峙

  更不幸的是,新型病毒MEV-1发生变异,R-0值增大。正如切沃所言,人们的恐慌会比病毒带来的恐慌麻烦的多。这场信任危机揭开了社会的遮羞布,哄抢、偷窃……这些情景在电影中屡见不鲜。切沃与军方讨论封城的后果

  1.3 控制与消匿

  事情的转折点是,艾丽自己作为试验体,验证疫苗的效力。然后与自己患传染病的父亲长期接触后未被感染,最终经食药监局认定,90天后第一批疫苗问世。艾丽自行注射待试验的疫苗

  问题又来了!第一批疫苗给谁注射?病毒可不等着把足够多的疫苗生产出来再祸害人。

  美国ZF将所有的生日日期写在小球,摇号抽取到的人先接受注射。这公平吗?似乎不。所以,会有人入室抢劫疫苗,CDC高管切沃会拿到首批的两支疫苗,以及香港本土医生以疫苗为筹码交换奥兰蒂斯。首批接种疫苗的摇号结果(生日是03/10的人)

  虽说疫苗的注射顺序能改写生死簿,但传染病的消匿总会以每位幸存者接种免疫MEV-1告终。爱与和平仍是世界的主题。托马斯女儿与她的男朋友接种后的相拥

  2.1 恐慌与暴乱

  处在一场席卷全球的传染病战役中,老百姓最缺什么或者说最需要什么?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食物和药品,其实就是像武器、石油……呃,这好像是逃杀类游戏。事实如此,影片中也便这样。

  被拦截下的运送物资卡车,无人维持秩序、被哄抢空的超市,被打砸的药店……仿佛看了一场僵尸片。被拦截的卡车被哄抢的超市被打砸的药店

  暴乱源于内心的恐慌,恐慌于明天的生存问题。会被饿死?被传染病死?还是被杀?和平年代,人们这种恐慌的程度很低。假如不是,大概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了。但类似影片的混乱时期,谁都难逃恐慌,即便是心理医生也可能成了病人。恐慌是最大的“传染病”,从众心理加快了恐慌的传播速度。

  且不说战争、饥荒,历史上因天花、黑死病、疟疾等席卷世界的传染病造成死亡人数达千万甚至亿量级。能幸存下来的人呢?有的是社会精英(皇族、王室等),有的是手握稀缺资源的“富豪”,那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的平民怎么办?除了不易感者和有防疫意识的能人,总会有些所谓的草莽流寇拉帮结派、占地盘、抢资源……为求生存,“恶人”们可以抛弃法律、道德、原则这些外衣,所以这些人存活的概会大大高于被抢空的一方。而那些死亡的会多或是缺乏领导力,或是以君子自居,或是不懂拿起武器的人?

  于是开始质疑的是,传承了千年的文明断片了?当然不会。混乱平息后,那群道貌岸然的“恶人”会再拿起圣贤之书,或祷告宗教喃语,回炉重造罢了。千百年后,如再起风波,后人仍会有的拿起武器,重演历史的故事。

  2.2 小人爱财,不以其道取之

  阴谋论记者阿伦几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一些社会上敏感的信息,且粉丝量高达1500万。于是开始与医药公司一起策划,鼓吹“连翘”治疗传染病的效力,并伪装成染病者直播宣传。以此借机从证券市场谋取不正当利益。连翘?好熟悉,一种中药名。没错,正在临床试验治疗感染2019-nCoV轻症患者的肺炎1号方的君药。记得我小时候感冒常吃VC银翘片,连翘也是主要成分。当然,我们是经过临床试验的,与阿伦的性质截然不同。阿伦与医药公司的密谋2019-nCoV轻症感染者的临床试验中药——肺炎1号

  与大众不同的是,阿伦不缺物资或者说不缺物资来源。穿着自制的防化服,处处散布有关ZF骗人的传单。他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去引起ZF和CDC的关注,试图谋求更多的金钱和利益。或许阿伦并没想到病毒毁灭掉人类的那天,他还是蛮相信这场灾难会过去的。且扩大化的利益能给他更强的安全感。正在发传单的阿伦

  恶有恶报。疫情过后,筹谋良多的阿伦只能蹲在监狱谋划了。阿伦被捕

  2.3 谁还没点私心?

  乱世当中,谋点私心似乎没人去指责什么。

  香港本土医生为护村人,挟持WHO专员奥兰蒂斯,并以其为谈资换取全村的疫苗,拿到疫苗后首先给奥兰蒂斯医生接种(大概弥补内心的亏欠);

  CDC高管切沃用私权拿到两支疫苗,一支给妻子,另一支却给了公司清洁工的儿子(洗不白的私心);

  ……香港本土医生给奥兰蒂斯接种疫苗切沃拿到两支疫苗

  上面两个情节都是发生在传染病的控制阶段。如若发生在敏感的爆发期,无论是高管还是医生,略有私心大概也会难逃监督和指责吧。

  2.4 无知还是真爱?

  传染病的扩散和爆发期,处于青春期的托马斯女儿和她男朋友都未染病,于是多次试图亲密接触,但都被托马斯强行阻挡。是无知让小情侣忽略了MeV-1的可怕性,蒙蔽他们的大脑?还是真爱超越了生死,两人为爱痴狂?疫情爆发期,托马斯女儿与她男朋友企图亲密接触

  是真爱,也是无知。呃,似乎这个题设有点问题,答案也没那么重要。真爱、无知,都会让热恋的两人表现得无惧。这可能这是影片中最单纯、最有爱的一幕。

  长期处于隔离期的人,谁又能保证不会为爱冒这样的险?

  2.5 欠你一个诺贝尔奖

  影片中做出最冒险的事儿,一个“老司机”“圣斗士”萨斯曼在硬件不足的实验室完成了病毒MeV-1的培养;另一个就是艾丽医生甘为疫苗试验体,拯救了百千万幸存者。

  艾丽注射疫苗后再病房与患病父亲接触时,提到了巴里·马歇尔[1]医生自己作为试验体,最终验证了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原因。并安慰父亲自己正在做这样的事。艾丽父亲得知后,既担忧又赞叹,最后开玩笑地说,他可是获得了诺贝尔奖。

  疫情平息后,切沃劝说艾丽说出疫苗试验体的事实,艾丽却无动于衷。

  以终为始。艾丽的“终”是生命的延续,而不是名望和荣誉。

  艾丽,欠你一个诺贝尔奖。艾丽与父亲交谈中提及巴里·马歇尔医生切沃劝艾丽说出疫苗试验的事实

  3.1 粉丝与商机

  最先发现传染病严重性的不是别人,而是记者阿伦。除了职业上对信息的敏感以外,阿伦没有理由会是第一个发现的人,毕竟他凭事实猜测没有任何科学的依据。只能解释说这个有着1500万粉丝的男人可不止说过一个谎言。

  靠着信任和关注度,贩卖信息、证券欺诈、虚假宣传……这些做起来真的好明目张胆。狐狸总会露出尾巴,这些所谓的“偶像”会吗?“聪明”的人会藏好的。

  比如某保健品公司声称某产品有奇效。首先雇佣水军宣传,然后给一批有慢性病的人试用几天,他们确实能感到身体发生一些改善,想购买些但价格承担不起。接着这批人当中的顾客甲被告知,如果能把自己的“故事”讲给10个人听,你还能免费拿到试用的产品,不仅如此,如10人内有人购买产品,你还能得到回扣。这是好事儿!既能免费用“奇效”产品,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顾客甲成了别人的“下线”,那10人当中既买产品又宣传给别人的成了顾客甲的“下线”……以此类推,某保健品公司会有一批顾客,当然他们也是公司员工。公司开始给他们销售任务,单季度订货量超限值的从优、销售冠军送豪车……一大堆诱惑又来了。员工们心想,这个简单,多发展发展“下线”不都有了吗?不久后,有人手头压了一批货无法售出,可能会放弃不干了,也可能仍在坚持着。

  问题出在哪?顾客成了员工后,更多地关注了短期的利益,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忽略了产品是否真的有奇效和长效。产品被员工发现并没有奇效后,会不会大幅减小销量?大概不会。公司的这群员工,也就是流动的“粉丝群”。一个不相信,后面还有十个相信;一个离职,还有两个入职。除非比某保健公司更权威的部门向公众宣布产品虚假后败诉,比如前两年的天津某理疗。

  上面的例子不是很有代表性的话,这一个应该会有所经历或感受。当你生病去医院或诊所的时候,往往会毫不犹豫地走进某一科室。能治你病的大夫有很多,你却不需要做出选择。无非亲朋或医患向你推荐了选定的大夫,并给你列举了病愈的案例;或是你曾经被他成功治愈过,信任感爆棚;再或是你一无所知,奔着职称去的。总之,从病患的心理上看,求医往往存在最优解。如果你奔的医生跟药企有合作,给你推荐医院外某药店售卖的某种药,并声称医院没有这药或悄悄告诉你外面的便宜且效果好,你买不买?买呀,治病要紧。不买,还能信得过谁?这也是医患纠纷的一条重要隐患。

  在亲身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存在心目中的尊崇者。只希望这些被尊崇者们对粉丝们少一点欺诈,多一点真诚。

  3.2 疫苗的副作用

  影片中首批疫苗被量产后,阿伦又坐不住了,妄想制造疫苗副作用的言论。制药公司收到法律保障,疫苗可能十年内会导致孤独症、嗜睡症和癌症。谁知道呢?猪流感疫苗在1976年害死过人,由于神经系统的疾病,所以我们都是任人宰割的豚鼠(医用实验用鼠)。等着,他们会想电影片尾鸣谢一样把一长串副作用都列出来的。

  还好,说完他就被捕了。

  就像他说那样,疫苗的副作用只是Maybe。当然我也可以说疫苗Maybe悄无声息地改善了身体的机能,让人多活了几年。谁会知道平行世界的未来会发生什么?

  如3.1节,如果你会是疫苗研发的尊崇者,种下它;如果怀有对未知副作用的恐慌,那就冒着被MeV-1感染的风险吧,还是存在可能像托马斯那样出现抗体的;如果难以抉择,拍下脑门或抛个硬币试试,不过只有你自己才对做出的选择负责。阿伦被捕的前一幕

  3.3 时间的小偷

  在这场传染病战役中,托马斯一家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处于隔离的他们只需要每天在房间里吃喝拉撒,偶尔去大街商店采购生活必需品。年轻的托马斯女儿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让时间静止的药呢?

  生命都有时限,隔离一时就少一时,你却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是谁偷走了时间?是万恶的MeV-1?还是该死的法律、政策?

  大概是你的心。托马斯女儿给男朋友发信息

  3.4 养不活的病毒与抓不到的尾巴

  如果没有萨斯曼这样的老司机,可能培育不出病毒株。如果拿不到病毒株,就无法研发疫苗。没有疫苗,就只能靠自身免疫。这似乎是很怕的事情。

  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并不是非得接种疫苗才能躲过一场瘟疫,当然也没先进的仪器证明他们体内存在了抗体。

  从初中生物就接触到,流行病的防治三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单纯做好上述三环节,绝大多数病毒迟早会“饿死”。只不过没人会估算出人才和经济损失多少、人类文明倒退多少。放弃生者,人性的道德、伦理是否会受到考验。CDC答记者问

  影片的最后一幕讲述了病毒的来源。携带着MeV-1病毒的蝙蝠在香蕉林里觅食,嘴里含着小半块香蕉。飞到猪圈梁上,玩起了日常的“倒立”,一不小心把香蕉掉落在猪圈。吃了香蕉的猪,最终被摆到了厨师的菜板上。厨师正在猪的嘴里用手指喂调料,忽然得到美国高管来访的消息,赶紧在围裙擦下手,与高管握手、拍照、寒暄。这位高管就是死亡的贝丝,后面的故事就回到了影片的第一幕。

  人体有了抗体之后呢?不还是抓不住病毒的尾巴?难不成把“百毒不侵”的蝙蝠赶紧杀绝?生态平衡又破坏了怎么办?猪作为中间体,要不我们不吃猪肉了?哪天诞生出一种超级病毒能寄生在所有人类可食用的禽畜类怎么办?

  显然,身居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还是应该对未知的世界存点敬畏之心。不要试图消灭其他物种,学会和他们相处才是道理。觅食的蝙蝠嘴里含着香蕉家猪误食蝙蝠掉落额香蕉厨师用手指向猪嘴内加调料

  《传染病(Contagion)》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豆瓣评分不足7,我想是由于该影片没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震撼场面、没有离奇翻转的故事情节,不符合大众的口味,没有美国大片的感觉。另一个原因,与同期上映的《2012》相比,从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上逊色不少。

  相比说,该影片是灾难片,我更觉得从故事设定上更接近现实一点,没有去刻意地、过分地夸大某些情节来增强观众的带入感。正因为现实性强,才能在有些情节上感同身受。甚至小人物的过激作为,你都能表示理解。

  最近,2019-nCoV疫情的进展也是喜忧参半。每天经常也会刷到一些过激的网评,比如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新闻,点赞最高的评论往往是用言语攻击吃野味的人,甚至指向第一个吃野味的感染者。我可能只会认为,以前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效力还不够,敢去触碰红线的大有人在。在疫情发生前,谁能担保自己牢牢会遵守法律,面对餐会上的某野味不动勺筷?不定,吃的最香的是评论里点赞最高的那些人。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做。况且,无视法律、吃野味的,不止是一个人,不止是一群人,更不止是一代人。知道痛了,再找缘由,还不算晚。

  今天是野味,明天是新型禽流感、猪流感又如何?去指责吃禽肉和猪肉的人?在如此敏感时期,还是多在家打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少些批评和责骂,否则容易擦枪走火。正如影片封面所言:Nothing spreads like fear.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我们党、ZF和人民正举全国之力去挽救这场人命与人性的战争。除了选择相信,我们还可以选择确信、深信和坚信。当然,我们还要抓出这场战争中的“败类”,一起鄙视他、惩罚他!

  最后,引用人民日报的48字守则,望疫情早日驱散,明天还是那个明天。需警惕、莫轻视、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有症状、早就医、不恐慌、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