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 称厌学是矫情

  原标题:女儿有抑郁倾向,妈妈给女儿竟私自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一个小女孩因为小升初不适应,学习成绩一直下滑。

  而她的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父母不理解孩子,觉得孩子厌学成绩差是矫情。

  初三的时候,女孩都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

  而就诊后,母亲甚至擅自让孩子停掉了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给她把药换成了维生素片。

  对于这些言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骏教授认为,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行为训练。

  “重要的是,人们需要给予受害者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责备他们。”

  对于这件事,不少热心的网友评论:“抑郁症是一种病,并不是矫情更不是装的。是病就要吃药,要积极配合治疗。没有经过医生同意就停掉药,真太不负责了。”

  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是因为生病了,抑郁不可以停药的。不吃药只会越来越严重。

  最后,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父母应当为孩子的健康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父母应当履行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也规定:“父母、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的健康、饮食、居住、教育、文化、娱乐、身心发展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帮助。”因此,父母应当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不能因为自己的误解或偏见,而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此外,从法律上讲,父母擅自停药也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虽然在这个案例中,孩子没有真正自杀,但是母亲的擅自停药行为极易导致孩子出现意外情况,因此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总之,父母应当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不能随意干涉孩子的医疗行为。

  当孩子出现身体或心理问题时,应当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也应当增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和保护,避免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过大导致孩子出现自杀倾向等问题的发生。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停药只会降低信任。

  不要打着“为你好担心你”的幌子自作主张了。

  孩子愿意吃药说明人家有自救的意识,或许这位妈妈更需要看病。

  家长生孩子以前考虑一下自己的经济能力,自己的基因,自己的人脉关系,考虑一下孩子出生在自己家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千万别想:我的孩子一定是天才。

  社会、学校、家庭都给小孩子太多压力了,被迫内卷,又要陷入精神内耗。

  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迅速增长。

  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协会统计,仅过去三年,15岁以下抑郁症患者数量就增长了3倍多。

  抑郁症在整个社会中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精神疾病,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教育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患上了抑郁症。

  15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主要集中在10岁至14岁的少年青少年,他们的抑郁症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精神紧张等。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陷入抑郁的泥沼。

  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青少年中也呈现出现象级的增加,其中有多种原因。

  首先,社会普遍的竞争心理和追求完美的心态会使孩子们负担更多的压力,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率上升。

  此外,多数孩子由于缺乏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缺乏有效的调节和引导,心理发展受到影响,从而引发抑郁发作。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15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中,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有可能出现躯体和心理发育障碍,乃至出现自杀和其他精神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针对15岁以下抑郁症患者的出现,我们必须提高这一领域的重视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有效预防和治疗抑郁症,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社会应加强对孩子的家庭关怀和教育指导,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培养孩子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其次,针对有精神疾病病史和行为问题的儿童,家长应尽早发现和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和及时治疗孩子的抑郁症,避免其进一步恶化。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专业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了解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以减少抑郁症发病率。

  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经变成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15岁以下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