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界】为捍卫阶级而相亲:想要紧紧抓住的 可能正是正在失去的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和好评如潮的国产动画《大护法》。
上周,很多人被一条“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狠狠戳中了,不禁将自己的条件套进去一掂量掂量,得出的结果,恐怕连自己都不愿面对。这条鄙视链之所以能引发如此激烈的讨论,一方面是因为它赤裸地道出了一些平日里我们只敢在心中盘算,羞于公之于众的“择偶标准”——这些标准说好听了是理性、务实,说难听了就是势利,将自己和别人都放在市场上待价而沽,毕竟不太体面。另一方面,它还曝出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葩逻辑——比如属羊的条件再好也不要——这些奇葩逻辑揭开了那些在公园里用最原始的信息交换方式为子女相亲的大爷大妈生活的“平行世界”,在互联网上,那个世界的猎奇效应不亚于快手上直播自残的主播。因此,相亲角的“鄙视链”虽然直至户口、房子和阶层固化等现实问题,但它代表的,只是一部分人的立场,不必也不会被大多数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拿来当做人生指南。
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一部名为《大护法》的国产动画异军突起,并收获了几乎众口一词的好评。上映四天以来,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已经追平了《大圣归来》(8.2分),并创下了今年以来国产电影的最高评分。每年的暑期档,总会有一部“大”字当头的电影,撑起国产动画的旗帜,两年前《大圣归来》奇迹般横空出世,一年前《大鱼海棠》的两极评价,则开始让人们对售卖情怀多了几分警惕,而今年的《大护法》,并没有延续前两部宏大、精致而风格化的视觉风格,也没有搬出传统文化作为抵挡恶评的法宝,反而选择在一个架空故事里,做了一个关于愚昧与启蒙、奴役与反抗的思想实验。无论电影的完成度如何,这样的尝试与突破已属难得,也为国产动画在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之外,探索了一条新路。
上周,一篇名为《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 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的残疾也可以》的报道引起了热议,媒体从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的行情中,总结出了一条“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并从这条“鄙视链”引申了我们这个社会最“戳心”的几个顽固议题:户籍、房子、阶层流动等等。
报道中指出,门当户对是相亲角的铁律,在详细列出的相亲条件里,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硬件”被格外看重,其中,北京户口的价值不可替代,高薪和房子车子,远不及一本北京户口来得诱惑,为了找到北京户口的配偶,很多外地相亲者甚至表示可以接受轻度残疾。
而在相亲角的老北京们眼中,京籍和京户也有着天壤之别,就像清朝的镶黄旗和正黄旗之分一样。只有身份证 110 开头的,才是正宗的北京人,京户再怎么努力也是外地人,有着地域、口音、生活习惯、婚嫁习俗、过年探亲等方面的悬殊。户籍和地域歧视在相亲角展现得尤为赤裸淋漓。
除了户口之外,房子在相亲角也分为三六九等,北京房主看不起外地房主(如燕郊),市内六区房主看不起郊区房主,城北的看不起城南的,环数低的看不起环数高的,学区房的看不起非学区房的……市中心的学区房是房子中的顶级配置。
在这些世俗考虑之外,替儿女相亲的大爷大妈还有一些年轻人看来不可理喻的偏好。由于不少大爷大妈对“十羊九不全”的民间说法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属羊的人(尤其是女性)命不好——不是中途丧偶,就是没儿没女——所以即便其他条件再合适,只要属羊,也一律不考虑。
公园内的相亲市场还催生了一批“情报贩子”,由于男多女少,男孩父母可以免费登记查看女孩信息,而女孩父母责必须交 10 元报名费才能享受同等待遇。家长们一边翻阅着“情报贩子”手中的异性信息,一边还不时要求查看与自家儿女同龄的同性信息,暗自掂量自家儿女在相亲角中的位置和竞争力。
报道最后指出,“相亲鄙视链”体现了“为守护阶级而相亲,为共享资源而结婚”的婚恋观。相亲角中的每个人都在守卫自己所在的阶层:谁也不想找条件不如自己、相对低层次的家庭,因为他们惧怕下滑,惧怕好不容易才积累的财富被人占用;谁也都在寻找条件略优于自己、相对高阶层的家庭,因为他们也期待上升。但这种上升十分有限,他们绝不找条件优越太多的家庭,因为他们害怕被对方看不起,说话都不硬气。
中青网的评论认为,在婚姻关系中,门当户对不是原罪,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问题。相亲也许可以得到爱情,但拥有爱情的人绝不会去相亲。好在活跃在相亲角里的绝大多是人是步入暮年的家长,他们饱经世事,不惧怕外界的评说。对任何一个适龄青年而言,把完整的自己分割成多个指标,分门别类地细化打分,绝非促进荷尔蒙分泌的体验。就算你是海归博士、倾城美女,在爱情这道人生大考上未得一分,也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而就算不论爱情,单用世俗的眼光看,站在相亲台上“任人挑选”,其实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弱小与无力。在相亲角里斤斤计较,无非是为了在婚恋这一人类最古老的资源交换仪式中,自己不失一城一池。殊不知,计较来的婚姻本没有大格局,自然也开拓不了更广阔的疆土。社会资源分配的既得利益者固然有底气任性,但弱势者与中下阶层也不必委曲求全。局限在自己的狭小格局里,逢迎某些一时一地的社会价值观,不仅无趣,而且无能。
步入适婚年龄的 90 后大举参与相亲,常给人一种传统与现代的错置感。其实,相亲永远紧跟时代,相亲角几乎是所有时代问题的大熔炉。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相亲角一样,如此敏锐地对社会的风吹草动做出反馈。
专栏作家张丰则在文章《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不是人之常情,是一种病》中指出了相亲回潮的几个原因。首先是真爱难觅:古代婚姻的核心是门当户对,而现代婚姻的核心是“婚姻自主”,这是个人意识觉醒的结果,它意味着婚姻的幸福或是不幸,责任都要由个人一力承担。在自主的婚姻之中,人们赋予了爱情至上的地位,中国从 100 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推动这种观点,到了 21 世纪,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然而想要获得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后工业时代的青年,为了生存而做的斗争,就已经占据了他(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工作忙碌,游戏和影视又拿去了一部分时间,他(她)很难再有时间去结交现实中的异性。与传统社会中的精英相比,他们用于享受爱情的时间,其实已经大大减少。
智能手机和聊天软件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社交,然而在电子社交时代,人们的孤独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甚至有不少人产生了面对面社交恐惧症。在这种情况下,相亲再度流行起来,也就非常自然。
其次是阶层固化。过去 20 年,中国的经济起飞催生了数量庞大的“城市中产阶层”,这一阶层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大城市拥有房产。“固定资产”是一种象征资本,一种身份的确认。然而,随着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尚未买房的年轻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到这个“有房阶层”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是“阶层固化”的标志之一,在收入和生活方式上,每个人都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要买房却很难了。因此婚姻就成为进入“有房阶层”的一条通道。那些在公园里帮儿女征婚的老人列出的条件——户口、房产、收入——不仅是数据化的实力,也是一个阶层的介绍信。而那些提出“只要有北京户口,身体残疾也可以”的老人,则未免让人感到辛酸和荒诞——残酷的现实是,他们的阶层已经在下滑了。那些能够买得起房的“新北京”,让那些仅靠户口的“老北京”感到深深的危机和恐慌,他们正在捍卫的,也是他们正在失去的。
7 月 13 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在豆瓣评分上追平了《大圣归来》(8.2分),也成为了今年国产片的口碑最高分。
在影评人杨时旸看来,《大护法》是中国动画片中的一个异数。长久以来,人们都盼望着中国动画能超越童稚化的娱乐和教化范畴,而去承载更丰沛的故事和意涵。如果说,《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都还停留在“画”这一层面,侧重技术性的雕琢,那么《大护法》终于得以进阶到了作品本身——依靠完整的服饰、清醒的意识和明晰的主题,让成年观众得以从中反观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
《大护法》的故事并不复杂:奕卫国的太子一心游山玩水作画流浪,弃江山于不顾,大护法在寻找太子的过程中意外闯入了花生镇。这个封闭的小镇由一个装神弄鬼的老神仙统治,他奴役着一群“花生人”,这些人终日浑浑噩噩、目光呆滞、默默无语,他们脑中的“毒蛊石”使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边坏一边蠢”,迷信权威、自相残杀。大护法与太子逃出花生镇的过程,也是这个惊天秘密逐渐揭开,花生人不断觉醒的过程。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关于愚昧与启蒙、奴役和反抗的故事。
《大护法》的另一重主题是“寻找”,它围绕着两条叙事线索展开,一方面,大护法来花生镇寻找太子,意外撞破一切;另一方面,花生人也开始寻找自我——起初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不明白“自我”的概念,随着外来者的闯入,他们逐渐被启蒙,被串联、团结起来,他们才一点点勇敢地问出“我们到底是谁”这一终极问题。甚至负责捉拿叛贼的行法者也为了弄清自己的真实身份,杀掉了自己的上级,加入反抗的队伍。“自我的觉醒”是最好的武器,对于既能阻断历史、又能模糊未来的老神仙而言,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他的骗术也就失效了。
专栏作家李多钰则认为,许多探讨人与“类人”的控制与反控制、奴役与反奴役的科幻伦理迷思,虽然看似充满人道光环,实则很难摆脱自我神话的悲悯立场,脱离现实,对“类人”们的革命形态往往抱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态度。而《大护法》则超越了这种人-类人的科幻伦理迷思,建构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原型。
这个社会原型之所以成立,一方面,“老神仙”家族“功不可没”,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缔造者与维护者,控制着花生人们的精神和肉体,把屠杀美化为收获;另一方面,“花生人”自身也难辞其咎,他们大脑中的“毒蛊石”,是老神仙的恐怖统治能够得逞的症结所在。《大护法》通过一个有趣而暗黑的成人动画,道尽了恐怖主义的根源——法西斯极权与民粹主义毒蛊石。
《澎湃有戏》的评论指出了这部电影的美中不足:它的结构稍显虎头蛇尾、前松后紧,铺垫了许多悬念,最终却没有给出答案,设置了各种坎坷,却没有一个畅快的高潮,一个复杂的故事就在大护法的手起刀落之间掐然而止。影片整体的构想是好的,但在具体的叙事铺排上,尚有进步的空间。
但与画工精湛、技术超群的《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相比,这部小成本的“作者电影”,仍然已经成功用故事与主题惊艳了观众,有评论称,如果说《大圣归来》证明中国终于可以生产出合格的类型动画,那《大护法》则说明:中国的动画作者不仅能掌握类型动画,还能输出价值观。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