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两套图册:清廷彩绘绢本+19世纪水粉画【高清大图赏析】

  原标题:《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两套图册:清廷彩绘绢本+19世纪水粉画【高清大图赏析】

  导语:

  本文以高清大图详细介绍《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主要包括两套古画图册:乾隆年间宫廷画家所绘绢本画,以及19世纪水粉画;穿插介绍圆明园3D复原图景、匠人微雕圆明园。

  圆明园,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园林建筑的最高成就,毁灭距今已去150载矣!它集建筑、园林、艺术、文化、珍藏为一体,博古纳今,它是世界的“万园之园”,它是人类的“万国博物馆”。它的融汇古今、中西合璧、亭台楼榭、诗情画意 ......都已湮灭在历史的云烟之中,往昔的胜境,如今的我们,只能借助《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窥之一二了。

  本文主要介绍——两套古画图册,

  穿插介绍——两件现代复原作品(圆明园3D复原图景、匠人微雕作品):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清.唐岱.沈源.合画.乾隆吟诗.汪由敦代书.清朝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1744年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由工部尚书汪由敦楷书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题咏,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全图分为上下两册,奉旨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现在,《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本图册绘制者之一唐岱简介:

  唐岱 (1673-1752后)〔清〕满洲正蓝旗人。官内务府总管,以画祗候内廷。山水画初从焦秉贞学,后与王敬铭、张宗苍同为王原祁弟子,名动京师。康熙帝甚赏其画,常召作画,赐称“画状元”。

  圆明园四十景画谱.水粉画.Haitien.Maison de Plaisance de l’Empereur de Chine.18-19世纪

  此本应为19世纪法国人参考原本绘制的一个水粉画版本,没有题诗页,画面右上有手写中文批注,此本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团队以严谨精确的数字技术,虚拟重现圆明园美景。

  作为著名建筑家梁思成的弟子,从1999年起,郭黛姮就对复原圆明园开展了包括勘察、测绘和收集已有的考古发掘成果等的基础性研究。至2017年圆明园建园的第310年,团队已经完成了所有能够采集到详实信息的景区的数字化复原工作,复原景区达到全园总量的60%。

  上海建筑微雕非遗传承人阚三喜制作的大型微雕《全景微雕圆明园》,2006年制作完成。

  以1:150的比例雕刻而成,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微雕作品,再现了2500多栋古建筑,12000棵树木,以及大小各异的250座山峦。

  这件微雕作品共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多的可开启门窗」:在2500多栋的古建筑中需要近10万扇门窗,这些窗户全由榫卯结构连接,可以自由开启。

  「世界上最多的瓦片」:据不完全统计,古建筑屋顶上的瓦片多达上亿块。

  「世界上最小的景德镇瓷人」:为了让这座万园之园,不止有冷冰冰的风景,阚三喜设计了人物活动,让各种着装不同的小瓷人在其中活动。每个瓷人的高度大约只有6毫米。人物虽小,但性别可辨、身份可辨、就连神态也清晰可见。

  「世界上最小的喷泉」:最让阚三喜头疼的是那些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就拿海晏堂前边的12生肖喷泉来说,0.2毫米的泉眼要实现自动喷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首先,从大门开始:清代圆明园有十八个门,大宫门是其中的正门,位于圆明园南面。雍正帝亲书“圆明园”三字匾额悬于大宫门之上。

  ↓ 圆明园大宫门复原图:

  ↓ 圆明园四十景分布图:

  每一处景都会展示2幅图:

  第1幅:1744年(清乾隆九年)绢本工笔彩绘本(唐岱、沈源合画,乾隆吟诗,汪由敦代书);

  第2幅:19世纪法国水粉画版本。

  此景居圆明园大宫门内,为御园正衙,卷棚歇山大殿七间额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匾。1725年(雍正三年)建成。此为圆明园的正殿,类似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是清帝举行大典、寿诞朝贺、会见并筵宴贵胄权臣、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节之处。皇帝过生日在这里接受百官的朝贺,新年正月在此宴请王公大臣,正月十五宴请外藩的宴会和观看“庆隆舞”以及凯旋宴、公主下嫁宴等都在这里举行。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正大光明

  园南出入贤良门内为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墙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

  胜地同灵囿,遗规继畅春。当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义府庭萝璧,恩波水泻银。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只可方衢室,何须道玉津。经营惩峻宇,出入引良臣(出入贤良门扁额,皇考御笔也)。洞达心常豁,清凉境绝尘。常移云馆跸,未费地官缗。生意荣芳树,天机跃锦鳞。肯堂弥廑念,俯仰惕心频。

  正大光明:

  为圆明园正殿。位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内。

  本景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实即清帝在圆明园的前朝。

  正大光明前为出入贤良门,左右有东西配殿五楹,分别为茶膳房、御书房、清茶房和军机处。正大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有出廊,灰瓦,卷棚歇山顶。殿内有雍正帝手书楹联“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及乾隆帝所书“遹求宁观成,无远弗届;以时对育物,有那其居”。东壁悬御书《周书·无逸》,西壁悬《豳风图》(至英法联军焚园时,似悬挂圆明园全图)。殿后有寿山,山上有笋石,后移至今颐和园仁寿殿。

  出入贤良门,亦称圆明园二宫门,南向门殿五间,挂雍正御书“出入贤良”四字匾。门内为七间大殿,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正大光明】——圆明园正殿。殿后【玉嶾嶙峋】的石山,叫寿山,山体今仍在,唯玉笋皆不可复见。庚申之役,英法侵略军抢掠烧毁圆明园等西郊诸园时的指挥部即设于此。

  此景西与正大光明毗连,为前朝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御园正衙之东。建于雍正年间,包括勤政殿、怀清芬、芳碧丛等殿宇,是清帝召见大臣、会见来使、批阅奏章、引见官员、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兼有故宫乾清宫与养心殿的功能。每天上午,皇帝在这里批阅奏章,召对臣僚。乾隆就于夏天时在此处办公、用膳,以避暑热。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勤政亲贤

  正大光明之东,为勤政殿。日于此披省章奏,召对臣工,亭午始退。座后屏风书“无逸”以自勖。又东为保合太和。秀石名葩,庭轩明敞,观阁相交,林径四达。

  庭训昭云日,钦承切式刑。敕几宵岂暇,吁俊刻靡宁。一念徵蒙圣,群言辨渭泾。乾乾终始志,无逸近书屏。

  勤政亲贤:

  是清帝在园内听政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功能类似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

  勤政殿,为南向五间殿前后各接抱厦三间,外檐悬雍正帝御书“勤政殿”匾。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帝在园内召见群臣御门听政必在此殿;亦是皇帝平时批省章奏、召对臣工、引见官员和会见外藩王公之所。殿内明间设宝座,后屏风上刻乾隆帝御书《无逸》篇;后楹高悬雍正帝御书额“为君难”,东壁陈乾隆帝御制《创业守成难易说》,西壁陈御制《为君难跛》。勤政殿东面的芳碧丛是清帝经常在夏天办公和用膳的场所;芳碧丛后面是面阔九间、前出抱厦三间的保合太和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再往北就是收藏有各种名贵字画、西洋雕刻和文具的富春楼。东为飞云轩、静鉴阁,北为怀清芬、秀木佳荫、生秋庭。静鉴阁东为保合太和、富春楼、竹林清响。

  ↓

  后湖景区:

  在后湖四岸环列九岛(九洲),寓意全国疆域禹贡九州,亦称九洲景区。

  这九个小岛分别为: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

  关于“九州清晏”,此处多说几句:

  圆明园的帝后寝宫区及其后殿的正式名称,在圆明园盛期始终都叫“九洲清晏”,而非“九州清晏”。中国古代一直有“四海九洲”之说。康熙皇帝玄烨对祖母太皇太后的孝养,是颇受朝臣们称道的,在《康熙起居注》中曾有如下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这表明,“九洲清晏”正是对本景及后湖四围碧水荡映、九派潆洄、亭台错落、花红柳绿这一美妙景色的点睛之笔。

  此景位于圆明园西部,九洲景区中轴线上,前湖与后湖之间。建自康熙后期,雍正初年增建为帝后寝宫区。中路前殿悬康熙御书“圆明园”三字匾,中殿“奉三无私”是皇帝新正家宴宗亲之处,后殿挂雍正御书“九州清晏”匾,为皇帝寝宫。雍正、道光二帝皆病逝于本岛,嘉庆、咸丰二帝则出生于此。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九洲清晏

  正大光明直北,为几余游息之所。栋椽纷接,鳞瓦参差。前临巨湖,汪泓演漾。周围支汊纵横,旁达诸胜,仿佛浔阳九派。驺衍谓裨海周环为九州者,九大瀛海环其外。兹境信若造物施设耶。

  昔我皇考,宅是广居。旰食宵衣,左图右书。园林游观,以适几余。岂惟廊庙?泉石是娱。所志维何?煌煌御书:九州清晏,皇心乃舒。肯构孰责,继序在予。业业兢兢,奉此遗模。一念之间,敬肆攸殊。作狂作圣,系彼斯须。谓天可畏,屋漏与俱。谓民可畏,敢欺其愚?六膳八珍,充乎御厨。念彼沟壑,曷其饱诸?水榭山亭,天然图画。瞻彼茅檐,痌瘝 [tōng guān] 切肤!慎终如始,前圣之谟。呜呼小子,毋渝厥初。

  九洲清晏:

  本景点为皇帝寝宫。南面是前湖,与“正大光明”相隔;北边是后湖。后湖周围有九个人工岛,九洲清晏就在其中一个小岛上,占地约70万平方米。

  九洲清晏最前为圆明园殿五楹,后为奉三无私殿七楹,九洲清晏殿七楹。东为天地一家春,西为乐安和,再西为清晖阁、露香斋、无倦斋、茹古堂、松云楼、涵德书屋。西路后于道光年间焚毁,翻建慎德堂。岛南有汉白玉石桥两座,左为金鳌桥,右为玉蝀桥。

  九洲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九洲清晏其名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雍正初年起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此部分景区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此处也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和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九洲清晏:建于康熙后期。大致可分为中、西、东三部分:

  中部由南往北依次是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洲清晏殿;三大殿以东一组较大的建筑群“天地一家春”,是后妃居住的地方;三大殿西边也是皇帝的主要寝宫。

  (1)圆明园殿:是圆明园中最早建成的殿堂之一,在正大光明殿建成以前它是圆明园的正殿,正门悬挂着康熙四十八年御题的“圆明园”匾额。

  (2)奉三无私殿:每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的皇室家宴和宗亲宴都这里举行。

  (3)九洲清晏殿:是皇帝居园时的主要寝宫,悬挂雍正御书“九洲清晏”匾,雍正、道光二帝皆病逝于本岛,嘉庆、咸丰二帝则出生于此。

  【九州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部分为康熙年间所建。雍正初年,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西太后( 慈禧)为“懿嫔”时居住在此。九州清晏位于圆明园九州地区的中轴线上,此处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也是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此景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南岸,九洲清晏东面。居后湖东岸南部,建自康熙后期,殿前牡丹特盛,旧称“牡丹台”。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初夏,皇四子胤禛侍奉康熙皇帝莅临此地赏花,时年12岁的皇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得以首次谒见皇祖,受到格外赏识。主宰中国命运130余年之久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同堂,被后世传为佳话。弘历后来为镂月开云殿增题“纪恩堂”三字匾额。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镂月开云

  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当暮春婉娩,首夏清和,最宜啸咏。

  云霞罨绮疏,檀麝散琳除。最可娱几暇,惟应对雨余。牡丹四月始盛,而京师率值望雨时。朕幸圆明园屈指已七年。而花时宴赏者只一次耳。殿春饶富贵,陆地有芙蕖。名漏疑删孔,词雄想赋舒。徘徊供啸咏,俯仰验居诸。犹忆垂髫日,承恩此最初。予十二岁时,皇考以花时恭请皇祖幸是园,于此地降旨,许孙臣扈侍左右。

  镂月开云: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当年曾一起在这里赏牡丹(见本诗“犹忆两句”之注)。在当时,这里被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之一。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三十一年,又亲题“纪恩堂”匾额;院内植各色牡丹数百株。旁为御兰芬。

  【镂月开云】——牡丹台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本.康熙六十 一年,康熙来圆明园的牡丹台观赏牡丹。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传为佳话。

  此处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之北,建于康熙后期,旧称“竹子院”。庭前翠竹万竿,西临后湖建高阁重榭,眺望远近胜景宛若天然图画。东为“五福堂”,悬康熙御书三字匾。乾隆皇帝喜得玄孙之后,增题“五福五代堂”额。本景亦总称“五福堂”,嘉庆帝年幼时赐居于此。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天然图画

  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远近胜概,历历奔赴,殆非荆关笔墨能到。

  我闻大块有文章,岂必天然无图画。茅茨休矣古淳风,于乐灵沼葩经载。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戛幽籁。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优游竹素夙有年,峻宇雕墙古所戒。讵无乐地资胜赏,湖山矧可供清快。岿然西峰列屏障,眺吟底用劳行迈。时掇芝兰念秀英,或抚松筠怀耿介。和风万物与同春,甘雨三农共望岁。周阿苔篆绿蒙茸,压架花姿红琐碎。征歌命舞非吾事,案头书史闲披对。以永朝夕怡心神,忘筌是处羲皇界。试问支公买山价,可曾悟得须弥芥。

  天然图画:

  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楼、竹萿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临湖建有朗吟阁和竹薖楼,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这一景的园林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 , 院内有翠竹万竿,双桐相映。五福堂阴,有玉兰盛开。该株玉兰为圆明园初建时所植,弘历儿时常至花下游,视其为同庚。此树被称作御园玉兰之祖。乾隆五十一年,弘历年龄已近八十,偶至堂前对花,多有感慨而成诗一首《五福堂玉兰花长歌志怀》,诗成后刻卧碑之上,立于花旁,并令饰新轩牖,点缀文石。

  此处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角,居后湖东北山水间,建自康熙后期,旧称“梧桐院”。庭左右植梧桐数本,清阴高洁,略仿元末名画家倪云林别墅意境。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碧桐书院

  前接平桥,环以带水。庭左右修梧数本,绿阴张盖,如置身清凉国土。每遇雨声疏滴,尤足动我诗情。

  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注释:】倪家狮子园:倪家,指元代倪云林之家。相传他最好洁,庭前有桐树六株,天天派书童挑水去洗刷它们。乾隆将此景题为碧桐书院,诗中提及倪家,正本于此;狮子园,指苏州的狮子林,元代天如禅师倡道的地方,倪云林曾隐居于此。

  碧桐书院:

  是一座书房。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碧桐书院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南与天然图画为邻,西与慈云普护隔水相望,其西岩石上为云岑亭。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建筑,雍正时期名曰“梧桐院”。此处四面环山,林木茂密,是一处非常清静的地方。建筑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大小院落组成,共三进院落,正殿檐下悬有雍正御书“碧桐书院”匾额。正殿内还设供皇帝休息的床、炕等。碧桐书院是清帝读书、作画的地方,书院周围种植有大量梧桐树。 古人将桐树喻为高洁、正直的象征,认为桐树能招来凤凰,这里桐树森然,凝聚着吉祥、静谧。初夏,桐树满枝,香气阵阵。盛夏,森森桐叶,退避暑气,清静安详, 是一处静室读书的绝佳境地, 雍正帝常年在此读书 。 乾隆皇帝在诗中也曾赞美道“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此处位于九洲景区正北,居后湖北岸,建于康熙后期,初名“涧阁”。是一处仿天台山景致的寺庙风景群。乾隆帝常去此处拜佛。前殿为欢喜佛场,北楼上下供观音大士和关圣帝君,东偏龙王殿供圆明园昭福龙王。西北为六方三层塔式钟楼,中层镶嵌一架西洋大自鸣钟。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慈云普护(调寄菩萨蛮)

  一径界重湖间,藤花垂架,鼠姑当风,有楼三层,刻漏钟表在焉。殿供观音大士,其旁为道士庐,宛然天台石桥幽致。渡桥即为上下天光。

  偎红倚绿帘栊好,莺声浏栗南塘晓。高阁漏丁丁,春风多少情。幽人醒午梦,树底浓阴重,蒲上便和南,摐摐 [chuāng chuāng] 声色参。

  【注释:】浏栗:亦作浏溧。是形容清凉。

  慈云普护:

  此处是一处寺庙园林。

  本景建于康熙年后叶,景名“涧阁”。雍正继位后,圆明园升格为御园时,风水先生说,正南建立宫门,取向明出治之意;正殿居中央,以建皇极八方拱向。本景处中轴线正北,立自鸣钟楼,楼高三丈,以应一白水星。

  欢喜佛场殿内供奉的是藏教密宗欢喜佛。在其正殿慈云普护供观音菩萨。龙王殿内供龙王。自鸣钟楼大自鸣钟为其早起理政提醒时间。所以该景建筑虽少,但实用功能却很强。欢喜佛场前“藤花垂架,鼠姑当风”,(鼠姑:牡丹的别名)南部有垂柳,建筑间有山桃、文杏点缀。

  此景位于九洲景区后湖北岸,慈云普护之西,杏花春馆之东。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仿《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的描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建。楼阁的南面部分及平台由于伸入湖中,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中秋佳节赏月的好地方。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上下天光

  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罗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瞅,一碧万顷,不啻胸吞云梦。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河伯夙朝玉阙,浑忘望若昔年。

  上下天光: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建筑,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建成。上下天光景区的命名来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的诗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见注释】。

  【注释:之前曾登载过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与故事图文,可查阅文末链接】

  上下天光的主体建筑为“涵月楼”,为临湖楼房,是一座两层敞阁,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后为平安院。外檐悬挂乾隆御笔“上下天光”。涵月楼是一组临水的建筑,前半部分延伸入水中,左右两侧各有一组水亭和水榭,用九曲桥连接在一起。这组建筑也因此而极为唯美巧妙。到了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上下天光景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九曲桥,水亭和水榭被拆除,主体建筑“涵月楼”也改建为模仿嘉兴烟雨楼而建造的“烟雨楼”。咸丰年间,在烟雨楼北侧搭建天棚,并恢复旧称“上下天光”。

  此馆位于九洲景区后湖西北,上下天光西面。居后湖西北山水间,建自康熙后期,雍正时名“菜圃”,又名“杏花村”。矮屋疏篱,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灿然如霞。前辟蔬畦,一派田野村落景象。乾隆中叶,本景又有多处改建和添建,叠石尤丰,此后亦总称“春雨轩”。这里是欣赏杏花的地方,又是种菜的地方,但它不是为供皇帝食用,而是为皇帝开眼界,了解农时和欣赏农村景色的地方。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杏花春馆

  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果,识野田村落气象。

  霏香红雪韵空庭,肯让寒梅占胆瓶。最爱花光传艺苑,每乘月令验农经。为梁谩说仙人馆,载酒偏宜小隐亭。夜半一犁春雨足,朝来吟屐树边停。

  杏花春馆:

  本景建自康熙年间,初称菜圃,后亦总称春雨轩。胤禛《园景十二咏》即有菜圃诗目。雍正五年(1727)二月挂讫“杏花春馆”、“杏花村”御书匾。在雍正时期被称为杏花村,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乾隆九年(1744)成图时,矮屋疏离,环植文杏,前辟小圃,一派村野景象。乾隆二十年(1755)本景中前部有较大改建,并添建春雨轩殿、涧壑余清宫门及南山得树亭等。还有有翠微堂,城关,绿云酣。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仿乡村景色而建,后进行大规模增建,景色更为精致。

  郭黛姮教授介绍此景: 这个是一所房子,是乾隆二十一年加的,叫春雨轩。春雨轩加了以后年年丰收。乾隆皇帝特别高兴,写了好多诗,说我来做了春雨轩以后,收成如何好如何令人满意——拿这个当作一个吉祥物了。 从这组房子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乾隆所建的房子基本上是有中轴线的,有四合院的。非常规矩,非常讲究中国儒家的伦理文化。

  紧靠九洲景区后湖西岸。建于康熙后期,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观赏金鱼之处,俗称金鱼池。园林景致与杭州西湖“玉泉鱼跃”一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凿池为鱼乐园,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清帝频频来此赏景喂鱼。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坦坦荡荡

  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喁唼拔刺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泳游,悠然自得。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民。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坦坦荡荡:

  也叫金鱼池,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见长,可将西山景色引入。坦坦荡荡,三楹,前为素心堂,后为光风霁月,东北为知鱼亭,凿池观鱼。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是皇帝观赏金鱼最佳处,俗称金鱼池。该景四面环水,西北外侧有山,西、西南、东南均设跨溪木板桥,其北有一造型极其美观之石桥——碧澜桥。该景有池中观鱼的水榭(光风霁月),有度夏寝室(半亩园),有进膳的堂屋(素心堂)。

  坦坦荡荡景区“半亩园”里有一个室内小戏台,皇帝坐在对面,演员就在这个亭子里演出。

  此景居“坦坦荡荡”之南。位于九洲清晏西侧,东临后湖。建于乾隆初年。主建筑韶景轩为重檐方殿,四面外楣所悬牌匾组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即景丽东皇、翠生西岭、喜接南熏和清风北户。本景亦总称“韶景轩”。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茹古涵今

  长春仙馆之北,嘉树丛卉,生香蓊葧,缭以曲垣,缀以周廓,邃馆明窗,牙签万轴,潄芳润,撷菁华。不薄今人爱古人,少陵斯言,实获我心。

  茹古涵今:

  亦总称韶景轩。

  修建于乾隆四年 (1739) 前后。占地 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300 平方米。

  茹古涵今为书房。正殿五楹,后为韶景轩、茂育斋、竹香斋。本景共有殿宇、房间、游廊、平台 39 座 148 间 ( 游廊 73 间 ) ,重檐大亭一座,垂花门一座,随墙门五座。该景为皇帝冬季读书之地,装修较豪华。室内有楠木樘板,四面窗装饰有紫檀木窗框,楠木窗芯。该景盛时植有松柳,竹香斋前为竹林。乾隆三十三年 (1768) 有较大的改建。

  此馆居前朝区西侧,旧称“莲花馆”,自1729年(雍正七年)起是皇太子弘历的赐居之处,并赐号为“长春居士”。始建时间不晚于雍正四年 (1726年)。乾隆元年(1736年)定名“长春仙馆”,并增饰为皇太后临幸圆明园时的膳寝之所。嘉庆皇帝继位之初亦曾寝居于此。

  此幅旁边有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长春仙馆

  循寿山口西入,屋宇深邃,重廊曲槛,逶迤相接。庭径有梧有石,堪供小憩。予旧时赐居也。今略加修饰,遇佳辰令节,迎奉皇太后为膳寝之所。盖以长春志祝云。

  常时问寝地,曩岁读书堂。秘阁冬宜燠,虚亭夏亦凉。 欢心依日永,乐志愿春长。阶下松龄祝,千秋奉寿康。

  长春仙馆:

  旧称莲花馆,自雍正七年起是皇太子弘历的赐居之处,并赐号为“长春居士”。嘉庆皇帝即位之初亦曾寝居于此。

  初名莲花馆。自雍正七年起成为皇四子弘历的赐居之处,以此自号“长春居士”。长春仙馆,门三楹,殿五楹,四围山环水绕,进出由木桥与其它景区相连接,是一处园中园式的建筑风景群。岛上是由四个院落组成,其中东院为正院,是一个完整的小四合院,由倒座房、垂花门、东西厢房、正房组成。正房外檐下挂乾隆御书“长春仙馆”。乾隆四十二年( 1777 )乾隆生母孝圣皇太后去世,这里便改成了佛堂,以表示乾隆对其母后的思念之情。长春仙馆西边为绿荫轩、丽景轩、春好轩。西有含碧堂、林虚桂静。长春仙馆岛的西岸还建有御膳房、御茶房、御药房、太监值班房等。长春仙馆正北跨溪建有亭桥一座,名曰“林虚桂静”。

  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主建筑构于湖中,外形为卍字形,当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改称“万方安和”。共33间房,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造型独特,配置奇巧,四时皆宜择优居住,雍正皇帝特喜居此,乾隆皇帝每于端午节在这里侍奉皇太后进宴。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万方安和

  水心架构,形作卍字。略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水心架构,形作卍字。略彴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

  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是地冬燠夏爽,四序皆宜,亦皇考所喜居也。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歌。

  (在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小亭子是“文昌阁”,是“十”字形建筑)

  万方安和:

  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优居住。雍正帝特喜在此园居,乾隆时期仍是游憩寝宫之一,端午节例在此殿侍奉皇太后进宴。嘉庆帝亦有“万方安和”题咏 23 次。

  万方安和建筑平面呈“ 卍 ”字形,整个汉白玉建筑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的殿宇。这里是雍正皇帝最喜欢的景区,万字房四面临水,中间设皇帝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有雍正御书“万方安和”,西路为一室内戏台,此戏台设计的十分巧妙,唱戏者在西北殿而皇帝则坐在正西的殿内观戏,中间用水相隔。

  万字房的东南为一临水码头,皇帝平时来万方安和一般是坐船直接到此码头上岸。万方安和对岸建有一座十字大亭俗称“十字亭”,十字亭顶还安设一个铜凤凰,十字亭周围栽种了许多珍贵花卉、树种。

  【万方安和】——寓意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位于圆明园中心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卍字形,共33间殿宇,万字型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居“万方安和”之北,建自康熙后期,雍正时名“桃花坞”,是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一处园中园。乾隆时更名“武陵春色”。乾隆帝为皇子时曾被雍正赐居此处读书三年,书斋名“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乘舟沿溪而上。即可进入“世外桃源”。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武陵春色

  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澹霭中。

  武陵春色:

  过石洞,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

  这是乾隆读书的地方,实际上是仿《桃花源记》的景色。从门这里进入,先经过一区假山叠石山洞,然后可以划着小船进去,到里边一个房子,叫乐善堂,那是乾隆当时读书的地方。乾隆还写过很多文章,出过一个《乐善堂集》,就是在这里写的。

  位于圆明园西南隅,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建自雍正年间,初称“引见楼”。大楼朝西,上下层各九间。远黛西山翠岚,近前地势平衍,是皇帝设武帐(蒙古包)筵宴外藩王公和各国来使之处。平日也是皇帝骑马射箭,及侍卫、皇子习射之地。从雍正起,每年灯节前后在此举办大型皇家烟火盛会。从正月十三至十九日连办七宵,称作“元宵火戏”。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山高水长

  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构重楼数楹。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为外藩朝正锡宴陈鱼龙角抵之所。平时宿卫士于此较射。

  重构枕平川,湖山万景全。时观君子德,式命上宾筵。湛露今推惠,彤弓古尚贤。更殷三接晋, 内外一家连。

  山高水长:

  居圆明园西南旷地,山高水长楼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隔河为土山,平日是圆明园禁军练兵场所。有乾隆“土墙”诗碑。每年正月在此设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赏烟火表演。东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山高水长位于园西一处空旷之地,俗称“西园”或“西苑”,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乾隆皇帝亲赐名曰“山高水长”。这里地势平衍,园囿宽敞,很象北方的大草原,其总面积和整个九州景区相当。

  山高水长主体建筑为一座卷棚歇山楼,外檐悬挂乾隆御书“山高水长”。“山高水长”语出北宋范仲淹为纪念东汉隐士严子陵而撰写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见注释】,比喻人品节操高洁,影响深远。

  【注释:范仲淹所吟咏的严子陵隐居古迹,之前曾撰文介绍,文章链接附于文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位于圆明园西面,鸿慈永祜之南。居“万方安和”西北,亦总称“清净地”,是一处寺庙园林。各殿分别供奉释迦佛、三世佛、弥勒佛,长寿佛、无量寿佛、开花献佛等。此庙喇嘛念经办道场颇为频繁,每月初一、十五,十三,二十三日皆有佛事活动,以20人放乌卜藏、唪无量寿佛经,或药师经、沐浴经;每年四月初八日,则以108人唪十六罗汉经和龙王水经。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月地云居(调寄清平乐)

  琳宫一区,背山临流,松色翠密,与红墙相映。结楞严坛、大悲坛其中。鱼鲸齐喝,风幡交动。才过补特迦山,又入室罗筏城。永明寿所谓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也。

  大千乾闼,指上无真月。觉海沤中头出没,是即那罗延窟。何分西土东天,倩他装点名园。借使瞿昙重现,未肯参伊死禅。

  【注释:】

  ①乾闼:乾闼婆,善变幻,乾闼婆城即所谓海市蜃楼。

  ②指上句:是佛家描绘“虚幻”的说法。说用指指月以示人,人因指而见月,如果再看指,以月为体,那么这个人岂但失去了月,连指也失去了。

  ③觉海:佛教语,指领悟了佛道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④头出没:指达到“觉海”非一举所能成,必有反复进退的过程。

  ⑤那罗延窟:又称金刚窟,在须弥山南,言其不朽也。

  ⑥瞿昙:本为佛之姓,后转意成佛之代称。

  月地云居:

  从山高水长楼北度桥,由山口进入,有梵刹一区,这就是月地云居的遗址。

  月地云居是一处最著名的外观具有宗教意义的风光景点,由矮红墙和翠松包围环绕,隐藏在一个大操场的北端。其主建筑前方面临一条小溪,后方依靠一座小山丘,这是皇室成员念经拜佛之所。

  前殿方式,四面各5间,后楼上下各7间。格局似一般佛教殿堂,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东配殿、西配殿、大雄宝殿。这是汉地佛教寺院的传统形式,被称之为“伽蓝七堂”。建筑的题额多是“清净地”、“妙证无声”、“莲花法藏”、“心空彼岸”、“法轮转”等反映佛教思想的内容。

  月地云居是一处典型的佛教寺院,最早是皇家祖祠。月地云居就是清净地,原称安佑宫。雍正死后其御容画像一直被乾隆供奉在此。乾隆五年,在月地云居的西北修建了规模更大的皇家祖祠鸿慈永祜后,其功能取代了月地云居,这里就改成了一座辉煌的皇家寺院。

  月地云居东为法源楼、静室。西度桥,曲折而北,是刘猛将军庙。刘猛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将军,他率领他的军队为农民扑灭蝗灾,力竭而死。清帝把这位受人景仰的刘猛将军请进了御园,视为神灵供奉起来。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皇家祖祠。乾隆八年建成,又名“安佑宫”,仿景山寿皇殿建造,完全仿建故宫太庙;是圆明园内最壮丽的殿堂,皇家祖祠。殿中供奉着康熙、雍正的遗像,乾隆、嘉庆、道光死后,也被供奉在这里。

  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雍正帝,西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北为紫碧山房。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鸿慈永枯

  苑西北,地最爽垲。爱建殿寝,敬奉皇祖、皇考神御,以申罔极之怀。堂庑崇闳,中唐有侐。朔望展礼, 僾忾见闻。周垣乔松偃盖,郁翠干霄,望之起敬起爱。

  原庙衣冠古昔沿,天兴神御至今传。有承秩秩斯为美,对越昭昭俨在天。春露秋霜兴感切,瞻云就日致孚乾。式思曩昔含饴泽,敢缺因时献果虔。实实闷宫龙接宇,深深元寝凤翔筵。羹墙如见依灵囿,朔望来斋比奉先。釦 [kòu] 器黄金仍两序,泠箫白玉备宫悬。万年佑启垂谟烈,继序兢兢矢勉旃。

  鸿慈永祜:

  此处即“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部,为御园皇家祖祠,建成于1743年(乾隆八年)。功能相当于景山寿皇殿,而园林景致则远为宏秀。正殿安佑宫为正脊重檐九间大殿,覆黄色琉璃瓦,是园内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殿内供奉康熙、雍正御容(画像)。宫门南端建一大型彩色琉璃牌楼,前后各竖一对汉白玉华表。庄严肃穆。

  【鸿慈永诂】——亦称安佑宫,位于月地云居西北,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画像,是一处大型的寺庙园林,占地 6.5万平方米。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紫碧山房之南,鸿慈永祜之东。建成于1742年(乾隆七年),是一处书院式的园林景观。北邻圆明园内垣,东西南三面临池,东偏为月牙形九间平台殿“眉月轩”。再东南奇石负土争出,洞穴深邃,沿级而上可登高台殿“问津”,又东“跨溪桥”,有石坊额曰“断桥残雪”,略仿杭州西湖景致为之。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汇芳书院

  阶除闲敞,草卉丛秀。东偏学月牙形,构小斋数椽,旁列虚亭。奇石负土争出,穴洞谽谺,翠蔓蒙络,可攀扪而上问津石室,何必灵鹫峰前?

  书院新开号汇芳,不因叶错与华裳。菁莪棫朴育贤意,佐我休明被万方。

  【注释:】

  ①奇石负土争出:指汇芳书院东部“断桥残雪”风景。乱石架成“断桥”,横跨涧水:十几品怪态多姿意趣横生的湖石,彷佛是从土中长出。至今,还有若干湖石挺立在遗址上。百年多风雨,终究未将它们掀掉。

  ②汇芳:集贤之意。据《唐书.艺文志》记载,在大明宫光顺门名,和东都的明福门外,都创设集贤书院。叶错:绿叶错落。

  ③裳:裳裳,形容花的美。

  ④菁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菁菁,茂盛的状貌,莪,萝蒿。

  ⑤棫:《诗经.大雅》“芃芃耦朴,薪之槱之。”棫 [yù] ,植物名,即白桵,丛生,有刺。棫朴的意思是像白桵那样相朴属而生。

  汇芳书院:

  汇芳书院位于圆明园北面隅,紫碧山房之南,安佑宫之东。汇芳书院西、南、东三面都有水池。这里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一组书院型园林。本景平面为眉月形(眉月轩),内有抒藻轩、涵远斋、随安室。

  汇芳书院建成于乾隆七年(1742),宫门外檐悬挂乾隆御笔“汇芳书院”,院内建有抒藻轩、涵远斋、翠照轩等建筑,抒藻轩内还建有戏台,乾隆经常在此读书看戏。抒藻轩东面为月牙形平台殿,一层殿外檐挂有乾隆御书“眉月轩”匾,二层为一平台,站在平台上可远观圆明园西北景区。

  在汇芳书院东南还建有一敞厅,外檐悬雍正御书“问津”。在问津的东面立有一个石牌坊,牌坊楣额刻有乾隆御书“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

  郭黛姮教授介绍此景: 书院、书楼、书屋这种类型的景区在圆明园里特别多,比如有碧桐书院、汇芳书院,其他的书屋有二十几处。这些书院书屋,等于是皇帝自己要求自己。所以乾隆曾经题了一个诗,叫作“愿为君子儒,不做逍遥游”。 这一句话写在哪儿了呢?写在皇子读书的地方。他这个愿为君子儒,实际上也表示了他自己的一个心态。他说将来皇子长大了要做君子,我现在也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圣王,要做一个好皇帝。那你作为小孩要读书。当时那些皇子每天读书是很辛苦的,大概四点钟就要起床去读书了,一直读到下午,而且要不间断地这么读。文化教育在清代初期还是比较重视的。

  位于圆明园西北,在汇芳书院之南。建于雍正初年,是一处寺庙园林,俗称“佛楼”。楼式规制皆仿雍和宫后佛楼。中前楼上奉关帝,西前楼上奉玉皇大帝,其余楼宇上下皆供佛像神位。东院为瑞应宫,供龙王、雷神、雨师。此地亦是御园斗坛所在地。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日天琳宇

  紫微丹地中,立一化城。截断红尘,觉同此山光水色,一时尽演圆音矣。修修释子,渺渺禅栖。踏著门庭,即此是普贤愿海。

  天外标化城,不许红尘杂。云台宝网中,时有钟鱼答。

  日天琳宇:

  本景为佛堂。有中前楼、中后楼、西前楼、西后楼,前后楼间有穿堂,各楼之间以天桥相连。中楼前有八角亭“楞严坛”,东有瑞应宫。

  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以北,日天琳宇东南。建于雍正初年,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旧称“田字房”。此殿四面各显七间,中为十字廊,共33间。殿西、北有稻田,是清帝观稼验农之所。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澹泊宁静

  仿田字为房,密室周遮,尘氛不到。其外槐阴花蔓,延青缀紫,风水沦涟,蒹葭苍瑟,澹泊相遭。洵矣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青山本来宁静体,绿水如斯澹泊容。境有会心皆可乐,武侯妙语时相逢。千秋之下对纶羽,溪烟岚雾方重重。

  澹泊宁静:

  本景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古代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东为曙光楼,北为翠扶楼,西门外为多稼轩,东为观稼轩、稻香亭,东北为溪山不尽和兰溪隐玉,西南为水精域、静香屋、招鹤磴、互妙楼。

  澹泊宁静——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位于澹泊宁静(“田字殿”)之西。始建不晚于雍正朝前期。乾隆初年绘制成分景图后,1759丰(乾隆二十四年)对本景中心区多稼轩一带有较大葺治和添建,并御制“多稼轩十景”诗。正殿七间悬匾“多稼轩”,雍正帝即有该轩“劝农诗”,乾隆中叶殿内收贮元代画家摹绘南宋名画《耕织图》长卷,并于壁间绘画“农器十具”图。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映水兰香

  在澹泊宁静少西,屋傍松竹交阴,翛然远俗。前有水田数棱,纵横绿荫之外,适凉风乍来,稻香徐引,八百鼻功德兹为第一。

  园居岂为事游观,早晚农功倚槛看。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日在幽风图画里,敢忘周颂命田官。

  映水兰香:

  本景正殿五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在映水兰香(“多稼轩”)东北。雍正五年建成,时称耕织轩水法。位于东北,建成于1727年(雍正五年),时称“耕织轩水法”。园林主题是用西洋水法引水入室,推动风扇,供皇帝消暑,俗称“风扇房”。它是我国引进西欧人工喷泉技法之始。乾隆九年,“水木明瑟”分景图中东偏跨溪之殿宇,即风扇所在。“多稼轩十景”中的印月池、钓鱼矶、濯鳞沼及知耕织等实属本景群中部景物。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水木明瑟(调寄秋风清)

  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簌遥闻,林光逾生净绿。郦道元云: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达;智仁之性,共山水效深。兹境有焉。

  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水木明瑟:

  本景为仿扬州水竹居。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的先例。

  北为文源阁,是清廷在全国范围兴建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郭黛姮教授介绍此景: ……最大的一个藏书的地方,叫作文源阁 。大家都知道《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编的。乾隆三十八年开始编,同时也就开始盖房子。这个房子是仿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有个特点,就是房子不是五间,是六间。这象征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古代文献里讲了这句话,所以文源阁也就变成了六间。六间的藏书楼,上面是书库,下面当中的三开间就是皇帝在这里读书的场所。

  位于圆明园北面,汇芳书院之东南。建自雍正年间。又称“慎修思永”,为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为园内主要游憩寝宫之一。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濂溪乐处

  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纷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

  水轩俯澄泓,天光涵数顷。烂漫六月春,摇曳玻璃影。香风湖面来,炎夏方秋冷。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

  【注释:】

  ①泓:水的量词,指一片或一道。

  ②君子:此处指菡萏 (hàn dàn),即荷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玉井:原为星宿名。此处指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特大莲花。唐韩愈诗曰:“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藉如船。”

  濂溪乐处:

  本景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湖四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

  正殿九楹,后为云香清胜,东为香雪廊、云霞舒卷,南为汇万总春之庙。

  濂溪乐处:

  建自雍正年间,乾隆初年定本名为“濂溪乐处”。乾隆三年(1738年)八、九月御书“慎修思永”、“得月”、“烟云舒卷”和“荷香亭”匾文。四年正月御书“濂溪乐处”、“荷香书屋”、“知时”、“心怡身自安”、“余庆亭”等匾文,同年六月做得锦边壁子匾,持进慎修思永挂讫。

  本景乾隆九年成图后,又于十八年(1753年)、二十三年(1758年)先后两次御书“延云”、“墨光亭”、“镜浦浮香”等十张新旧匾文。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慎修思永殿后添建知过堂。从咸丰末年《圆明园匾额略节》看,慎修思永殿内还悬有另外四幅匾额,即“无暑清凉”、“蔚然深秀”、“寄所托”和“纳远秀”。原“知时”、“心怡身自安”二额则犹已不存。

  在慎修思永殿后,大殿七间接前抱厦五间,其抱厦内明间雕漆隔扇上悬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御书“知过堂”匾,另有内额“云香清胜”。这座两卷殿,各间面宽皆同前殿慎修思永。这座后殿,原仅为一卷,名曰云香清胜室。而在乾隆四十七年四月,接受封疆大吏贡物不过是寻常小事,乾隆帝何以如此自责?这是因为山东巡抚满族人国泰是个贪婪纵贿的大赃官,乾隆写此诗时国泰已被押解至京,不久赐死。因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改建成为两卷大殿。

  同年四月底御制“题知过堂”诗序云:“去冬山东巡抚国泰呈进雕漆棂槛屏扇等件,以其费工无益,甚不惬怀,传旨严行申饬。第念成器不毁,又不肯因此添建大屋,不得已于慎修思永殿后旧有之云香清胜室接楹装用,并泐所著《知过论》于壁,遂以名堂”。知过堂改建工程,至乾隆五十年共奏销工料银9240两。可以看出“知过堂”的功用之处。(文字转载自:公众号“圆明园遗址公园”文章《漫谈圆明 | 濂溪乐处 慎修思永》,原作者:单志刚)

  位于圆明园北面,在濂溪乐处之北,鱼跃鸢飞之西。此景亦总称“芰荷香”,正殿五楹,周围为稻田。是御园观赏荷花最佳处。每于盛夏荷开时节,乾隆帝侍奉皇太后专程来此赏荷进膳。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多稼如云

  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巍若仙居矣。隔垣一方,鳞塍参差,野风习习,褐衣蓑笠往来,又田家风味也。盖古有弄田,用知稼穑之候云。

  稼穑艰难尚克知,黍高稻下入畴谘。弄田常有仓箱庆,四海如兹念在兹。

  多稼如云

  多稼如云正殿北临后溪河,隔水与稻稼相望,故名“多稼如云”。前殿“芰荷香”面临大片荷池,并建四方莲花亭,是御园观赏荷花最佳处。每于盛夏荷开时节,乾隆帝侍奉皇太后专程来此赏荷进膳。

  位于圆明园最北面,大北门内偏西。建于雍正年间。本景为五楹方殿,四面有门。东为畅观轩,西南为铺翠环流,南有连绵土山,出山口为多子亭。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鱼跃鸢飞

  榱桷翼翼,户牖四达。曲水周遭,俨如萦带。两岸村舍鳞次,晨烟暮霭,蓊郁平林。眼前物色,活泼泼地。

  心无尘常惺,境惬赏为美。川泳与云飞,物物含至理。

  【注释:】

  ①惺(xīng):头脑清醒,聪明。

  ②川泳句:从韩愈《徐泗濠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志同而气合,鱼川泳而鸟云飞也”句筒化而来。

  ③物物句:宋朱熹《朱子语类》:“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晚唐张蠙诗云:“至理本无名。”

  鱼跃鸢飞:

  位居大北门内,建于雍正年间,主建筑“鱼跃鸢飞”为庑殿顶重檐方殿。下层四面各显五间,上层各显三间。前后带水,八窗洞开。东西远岸一派村野田园景象。

  位于大北门内偏东。居“鱼跃鸢飞”之东,建于雍正年间,初称“北苑山房”。摹写唐代王维辋川别业田园诗画意境,村落鳞次,竹篱茅舍。村北是御园蚕户植桑养蚕之地。此景河北岸偏西,乾隆中叶增建“皆春阁”临河群楼,嘉庆末年又改建成五间两卷抱厦大殿,其后本景亦总称“课农轩”。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北远山村

  循苑墙度北关,村落鳞次。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平畴远风,有牧笛渔歌与舂杵应答。读王储田家诗,时遇此境。

  矮屋几楹渔舍,疏篱一带农家。独速畦边秧马,更番岸上水车。牧童牛背村笛,农妇钗梁野花。辋川图昔曾见,摩诘信不我遐。

  北远山村:

  本景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有兰野、绘雨精舍、水村图、稻凉楼、涉趣楼、湛虚书屋等建筑。

  位于圆明园北面,南为舍卫城,北为北远山村。 居“鱼跃鸢飞”之南,建于雍正年间。此处是庐山风景的缩写,又是赏月的好地方。雍乾时期逢七夕,皇帝在此地设筵乞巧。雍正到这里常常喜而忘返。建于雍正年间,四周环水,外障冈阜,是一处园中园。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西峰秀色

  轩楹洞达,面临翠巘。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后宇为含韵斋,周植玉兰十馀本。方春花气袭人,宛入众香国里。

  垲地高轩架木为,朱明飒爽如秋时。不雕不斫太古意,讵惟其丽惟其宜。西窗正对西山启,遥接峣峰等尺咫。霜辰红叶诗思杜,雨夕绿螺画看米。亦有童童盘盖松,重基特立孰与同?三冬百卉凋零尽,依然郁翠惟此翁。山腰兰若云遮半,一声清磬风吹断。疑有芯刍单上参,不如诗客窗中玩。结构既久苍苔老,花棚药畤相萦抱。凭栏送目无不佳,趺榻怡神良复好。春朝秋夜值几余,把卷时还读我书。斋外水田凡数顷,较晴量雨咨农夫。清词丽句个中得,消几丁丁玉壶刻。但忆趋庭十载前,徊徨无语予心恻(是地轩爽明敞,户对西山,皇考最爱居此)。

  西峰秀色:

  本景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西面隔河为小匡庐,后有龙王庙。东为含韵轩、一堂和气、自得轩、岚镜舫。西有敝厅及平台,西北石山摩写庐山景色,山有洞府,称三仙洞,洞门面西,洞中可容两百人,已塌。

  本景远借西山层秀,河池西北松峦峻峙,叠石垂瀑,乾隆帝题名“小匡庐”。北面跨河为“花港观鱼”,取杭州西湖同景名。三卷主殿含韵斋,玉兰特盛。雍乾时期逢七夕(七月七),皇帝在此地设筵乞巧,有彩棚珠盒之盛。

  位于福海水面以北,廓然大公东北面。居“北远山村”东南,建于雍正年间,旧称“春宇舒和”。有别于绮春园四宜书屋。乾隆初年绘成分景图后曾遭火灾,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仿浙江海宁陈氏隅园将本景大规模改建、增建成“安澜园”,并御制“安澜园十咏”诗。该园主要景观有四宜书屋,葄[ zuò] 经馆,采芳洲、飞睇亭、绿帷舫、无边风月之阁、涵秋堂、云涛亭、烟月清真楼、染霞楼、远秀山房,啸竹轩、得趣书屋、挹香室、引凉小楼等。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四宜书屋

  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居处之适也。冬有穾 [yào] 厦,夏室寒些,骚人所艳,允矣兹室,君子攸宁

  秀木千章绿阴锁,闲闲远峤青莲朵。三百六日过隙驹,弃日一篇无不可。墨林义府足优游,不羡长杨与馺娑。风花雪月各殊宜,四时潇洒松竹我。

  【 注释:】

  ①长杨:秦代宫殿的名称,汉代再事修饰作行宫之用,因宫内有垂杨数亩而得名。

  ②馺 [sà] 娑:汉代宫殿的名称,在建章宫内。“馺娑”本意为迅马飞奔之状,以此命官名,言官之大,迅马也得行一日方可遍游此宫也。

  ③潇洒松竹我:松,言松柏之有心;竹,言竹箭之有筠;两者皆比“我”心之潇洒。此句从苏东坡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化出。

  四宜书屋:

  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四宜书屋以东。建于乾隆初年。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是一组宗教建筑,圆明园内最壮丽的建筑群。

  建筑气势恢宏,九座楼阁中供奉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前部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宛若浮现在云际间的仙山琼阁一般。本景的气势格调,为我国现存园林中所少见。“方壶胜境”西边为一小型水景园林,跨池置亭榭曲廊,水中筑三座砖塔,取名“三潭印月”,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观。亦为乾隆初年所建。“方壶胜境”之北,隔池为“天宇空明”风景群,建自乾隆初年。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方壶胜境

  海上三神山,舟到风辄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渌空明,又辟一胜境矣。

  飞观图云镜水涵,拏空松柏与天参。高冈翙羽鸣应六,曲渚寒蟾印有三。鲁匠营心非美事,齐人扼掔只虚谈。争如茅土仙人宅,十二金堂比不惭。

  【注释:】

  ①三潭印月:是方壶胜境西部一小园,仿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池中设三石塔。石塔残件尚存留在遗址。

  ②翙 [huì] 羽: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翔翔,鸟飞翔时发出的声音。

  ③鸣应六:言翔翔之声合于六律六吕之声。

  ④印有三:佛教语:"宗门有三印,谓印空,印水,印泥。"三潭印月之名即由此而来。圆明园中之三潭印月之景即在方壶胜境之西侧。

  ⑤齐人扼掔 [wàn 古同“腕”] :表示振奋或惋惜的情绪。齐人扼腕,指的是秦始皇时齐人徐福入海求仙的故事。

  方壶胜境:

  本景基本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亭后过桥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为琼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有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圆明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这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为一座寺庙建筑。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亭后过桥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为琼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有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位于福海西岸南侧,东临福海。建于康熙年间,是每年端午龙舟竞渡之处,届时皇帝率王公大臣在中部临水“望瀛洲”四方亭处观阅。本景南部乾隆中叶又添建静香馆、旷然阁、解愠书屋、翠影红荫等多处园林建筑。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澡身浴德

  福海西壖,平漪镜净,黛蓄膏停。竹屿芦汀,极望弥弥。浴凫飞鹭,游泳翔集。王司州云:非惟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苓香含石髓,秋水长天色。不竭亦不盈,是惟君子德。我来俯空明,镜已默相识。鱼跃与鸢飞,如如安乐国。

  澡身浴德:

  以福海之广象征大海的注而不盈,境域寥廓,包容万物,以福海之清,一波万顷,象征鉴心察己,澡身浴德。本景正殿澄虚榭,三楹,南为含清晖,北为含妙识。西南为静香书馆。北渡河为望瀛洲、溪风松月、深柳读书堂。

  澡身浴德是一组以儒家的修身养德思想为意境的景观。它主要由三组建筑组成:以“澄渊榭”为主的一组三幢临水建筑,澄渊榭北面的“望瀛洲”,以及再向北土山包围中的“深柳读书堂”。望瀛洲在澄渊榭北面,是一个建筑在高台上的方亭,用来眺望福海景观。

  深柳读书堂在望瀛洲西北的土山包围中,据称“深柳阴重暑不侵”。此堂建于康熙年间,乾隆未登基前就曾有诗提及“年深柳更深,闻札戚犹今”。

  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是坐落在福海西岸南部的狭长景观带,曾有澄虚榭(澡身浴德)、望瀛洲、深柳读书堂、溪月松风等建筑。

  在澡身浴德景区中部,曾有一个乾隆帝观阅福海龙舟竞渡的场所——望瀛洲亭。

  望瀛洲是一座四方亭,从澄虚榭向北过桥可以到达。这里靠近福海水边,也是一处适宜观看福海景观的场所。

  乾隆时,福海龙舟竞渡活动可以持续多日,乾隆帝常在端午节时率王公大臣到望瀛洲观阅。如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五月初一独自看演龙舟,初四、初五率王公大臣一同观阅。

  福海龙舟竞渡等端午节庆典活动不是每年都照常举行。端午前后正值农业芒种时节,如遇干旱少雨天气,皇帝有时会放弃观看龙舟竞渡而亲赴黑龙潭祈雨,以表达对民间疾苦的重视。

  除了竞渡,龙舟上还可以比斗各种玩艺。如据《清升平署志略》载,道光三年在望瀛洲作斗龙舟之戏时,龙舟上表演瑞雨禾丰、彩台偶戏、把式卖艺、高丽筋斗、搬演戏法、设法取水、光华宝塔、扛子、五谷丰灯、洞仙歌、八角鼓、吉祥锣鼓等各种玩艺,项目多达22个。

  在望瀛洲附近,原有一座望瀛洲昆仑石,后来被迁移至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院内。

  在澡身浴德景区,溪月松风、深柳读书堂、延真院等遗址靠近山丘,树林阴翳,相较于面朝福海、视野开阔的望瀛洲、澄虚榭等地点,更富有静谧安闲的意趣。

  深柳读书堂在望瀛洲(亭)西北侧,两者之间曾有游廊相连。“深柳读书堂”名称出自唐代诗人刘眘虚《阙题》中的诗句:“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溪月松风在深柳读书堂以北,也是一处亭式建筑,仿庐山虎溪之景意境而建。

  关于庐山虎溪,有一个“虎溪三笑”的传说。虎溪在江西九江庐山东林寺前,溪上有石桥。相传晋代僧人慧远居东林寺时,不入俗世,送客不过溪,一旦过溪,马上就有老虎号叫;溪流因此得名“虎溪”。一日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三人谈得很投机。临别慧远相送,不觉过了虎溪,老虎随即号叫,三人大笑而别【见注释】。

  【注释:有关陶渊明,以及“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前曾撰文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文末链接。】

  位于福海西北岸,主景居西部。建自雍正年间。建于雍正年间,仿西湖十景而造,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是欣赏福海水景和赏月的最佳处之一。五孔桥东侧之高台重檐四方亭为“两峰插云”,是乾隆皇帝重阳登高之处。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平湖秋月(调寄浣溪纱)

  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

  不辨天光与水光,结璘池馆庆霄凉,蓼烟荷露正苍茫。白傅苏公风雅客,一杯相劝舞霓裳,此时谁不道钱塘。

  平湖秋月:

  建自雍正年间。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色。

  本景正殿三楹,后为流水音,东北出山口为花屿兰皋、两峰插云、山水乐、君子轩、藏密楼。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五孔桥东侧之高台重檐四方亭为“两峰插云”,亦取西湖景名,是乾隆皇帝重阳登高之处。本景西部庭院,嘉庆时期改建成三卷大殿,增额“镜远洲”。

  位于福海中央。建于雍正初年,时称“蓬莱洲”,乾隆时更名为“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琼阁之状,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望之若“天上画图悬日月,水中楼阁浸琉璃”,景致极佳。每逢端午佳节在福海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皇太后及后妃内眷齐集“蓬岛瑶台”玩赏。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蓬岛瑶台

  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妄一如,小大一如,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升铛内煮江山。

  名葩绰约草葳蕤,隐映仙家白玉墀。天上画图悬日月,水中楼阁浸琉璃,鹭拳净沼波翻雪,燕贺新巢栋有芝。

  蓬岛瑶台:

  本景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蓬岛瑶台中的大岛象征着“蓬莱”神山,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的小岛则象征着“方丈”和“瀛洲”另外两座神山,东南岛上还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还有许多御刻石,这些石头中有部分至今还保留着。“蓬岛瑶台”东岛六方亭和西岛庭院,现已在原址按原样修复。

  根据清朝的皇家密档记载,从福海的各个角落观察蓬岛瑶台,都无法观察到这座美轮美奂的岛屿宫殿,尤其是在薄雾在福海上升起的时候,蓬岛瑶台更是有如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一般虚无缥缈,更给这群宫殿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感觉。现代的学者通过研究与测量发现,福海的边长为600米,而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极限距离是200米,而蓬岛瑶台正好位于福海的正中央,与福海沿岸的距离都超过了200米,也就是这一特殊的视觉现象,让沿岸的人无法观察到这座帝王宫殿,使得这处景点充满了魅力。

  【蓬岛瑶台】——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为相连的三座湖心岛,仿神话中一海三山之意, 水雾中的蓬岛瑶台如仙境一般。

  位于福海东岸南部,在涵虚朗鉴以南。此处前俯巨湖澄碧,远望西山秀色。建于1731年(雍正九年)前后。本景区建筑的命名曾有改变;正殿接秀山房后改悬“云锦墅”额。最南部的院落于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改建成三卷大殿“观澜堂”。接秀山房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接秀山房

  平冈萦回,碧沚停蓄,虚馆闲闲,境独夷旷。隔岸数峰逞秀,朝岚霏青,返照添紫,气象万千,真目不给赏,情不周玩也平冈萦回,碧洲停蓄,虚馆闲闲,境独夷旷。隔岸数峰逞秀,朝岚霏青,返照添紫,气象万千。真目不给赏,情不周玩也。

  烟霞供润浥,朝暮看遥兴。户接西山秀,窗临北渚澄。琴书吾所好,松竹古之朋。仿佛云林衲,携筇共我登。

  【注释:】

  ①云林衲,唐代诗人戴叔伦《寄赠翠严奉上人》诗中有:“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之句。这句用此典,极言接秀山房附近云烟林木之幽也。

  ②筇 [qióng]:一种竹,实心,节高,可以制手杖。

  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于涵虚朗鉴以南,建于雍正时期。接秀山房建筑形式与涵虚朗鉴很相似,都是沿岸布置,南北遥相呼应,使福海东岸景观显得十分和谐。

  接秀山房主殿为西向三间大殿,檐下挂雍正御笔“接秀山房”匾。殿两端伸出游廊,将南面揽翠亭与北面的澄练楼完美的连接起来,加强了此景区建筑的整体感。

  在接秀山房殿以南,原有一组独立的建筑名叫“观鱼跃”。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前后,拆除进行改建,建成南向三卷五间大殿。嘉庆御书“观澜堂”就挂在大殿檐下,新建成的观澜堂与九州清晏的慎德堂很相似,是福海沿岸最大的建筑。观澜堂装饰的十分华丽,整个宫殿房梁、柱子、门窗和室内家具都采用了珍贵的紫檀木,上面镶嵌了金、银,以及珍珠、翡翠等珍贵宝石。堂东为佛堂,西设有宝座床可供皇帝休息,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很喜欢居住在这里,并留有大量描写观澜堂的诗句。

  位于福海东南隅山水间。建于雍正中期,时称“秀清村”。乾隆初年绘成分景图后又在中后期及嘉庆中叶有多次改建添建,是一处崖秀溪清、亭台错落,“景冠御园尘不到”的园中之园。雍正时期曾在此地开炉炼丹,乾隆、嘉庆二帝特喜在此园居,题咏颇多。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别有洞天

  苑墙东出水关,曰秀清村。长薄疏林,映带庄墅,自有尘外致。正不必倾岑峻涧,阻绝恒蹊,罕得津逮也。

  几席绝尘嚣。草木清且淑。即此凌霞标。何须三十六。

  别有洞天:

  位于福海东南角,雍正时期此景就已建成,初名“秀清村”。雍正时期,这里曾经一度成为炼丹之处。

  别有洞天选址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四周被高山围抱,两山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湖面,湖西建有城关,建筑则分布在湖的南北两侧。正殿“别有洞天”殿坐落在湖北岸,初为五间卷棚悬山顶殿宇,乾隆中前期改建成三卷五间大殿。乾隆二十六年(1761)在别有洞天殿西添建了一个回廊小院,院内放置有一个太湖石——青云片。青云片与万寿山乐寿堂院内青芝岫系姐妹石,都是当年明代书法家米万钟从房山采得的,本来想一起运到自己的勺园内,但因各种原因被扔在了良乡,乾隆从西陵祭祖后遇见此二石,命人将此二石运至西郊,大的被放置在清漪园(今颐和园),小的就放置在别有洞天时赏斋内,并赐名“青云片”。

  在时赏斋院湖对岸临湖还建有石舫一座,乾隆赐名“活画舫”。石舫内设有大小桌椅可供休息,舫内还挂有《八仙图》一幅。

  别有洞天南岸在乾隆中后期及嘉庆时期屡有添建,变化较大。别有洞天南岸亭台错落,环境幽雅,很适宜修身养性、读书写字。所以南岸建筑多以书斋为主,如写曙斋、染碧斋、写琴书屋、自达轩等。

  在福海南岸,南屏晚钟以西。为一座横跨福海南岸两个小岛的水上桥亭,取李白“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之诗意,题额“夹镜鸣琴”。福海南岸中部有两个小岛,其岛端形成海峡,一座白色石桥横跨于海峡之上,把两个岛连接了起来。桥北是宽阔的福海,桥南是个港湾小湖。所谓“夹镜”,是因为这里北面福海的广大水面,南衔内港,而且二者之间以圆形拱洞的桥亭飞跨,结合水面倒影,正象一面圆形的镜子;所谓“鸣琴”,是指东边山崖上有流泉跌落,冲激于乱石中,发出鸣琴般的声音。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夹镜鸣琴

  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厓悬瀑,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

  垂丝风里木兰船,拍拍飞凫破渚烟。

  临渊无意渔人羡,空明水与天。

  琴心莫说当年。移情远,不在弦,付与成连。

  【注释与解读:】

  这首词字里行间包含了多个典故,“垂丝”源于李白诗“垂丝百尺挂雕楹”以及雍陶诗“烟柳风丝拂岸斜”;“风里”源于来鹄诗“落花风里数声笛”;“木兰船”语出《述异记》“鲁班刻木兰为舟,在七里舟中。诗家所云木兰舟本此。”以及李商隐诗“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拍拍飞凫”更是出自苏轼诗“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以及倪瓒诗“九霄晨露浥飞凫”;“破渚烟”源于范成大诗“日脚烘晴已破烟”及刘禹锡诗“渚烟蕙兰动”;“临渊无意渔人羡”源于《汉书.董仲舒传》中所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及《列子》中“无意则心同”之说;“空明水与天”源于苏轼《赤壁赋》“击空明兮泝流光”以及米芾《净明斋记》“水天鉴湛而博望弭槎”。

  “琴”是中国士文化中的重要表征符号,是表达文人“宠辱皆忘”的闲适心态的典型工具,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多次出现琴的题材。“琴心”语出《黄庭内景经》中的“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以及李咸用《水仙操》中的“琴心不喜亦不惊”,“当年”语出《南史.张绪传》所述“武帝植柳灵和殿前,常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

  “成连”出自于《乐府古题要解》中的故事,其中有云:“伯牙学鼓琴 于成连 先生(春秋时人),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志向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君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然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水泊浸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在灵魂受到感发激荡之后,伯牙“乃援琴歌之”。曲终,成连坐船回来,师徒相见。伯牙经了这一番陶冶,才终于成为天下抚琴妙手。

  (此处赏析文字摘录自:《圆明园研究 | 琴心莫说当年 圆明园“夹镜鸣琴”的意义解读》 ,作者:赵向东)

  夹镜鸣琴:

  圆明园福海南岸“夹镜鸣琴”景区,主景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桥亭,丰富着福海南岸西段的风景轮廓。所谓“夹镜”,是因为这里北面福海的广大水面,南衔内港,而且二者之间以圆形拱洞的桥亭飞跨,结合水面倒影,正象一面圆形的镜子;所谓“鸣琴”,是指东边山崖上有流泉跌落,冲激于乱石中,发出鸣琴般的声音。无论是拾级登上桥亭,或策舟穿过桥洞,桥上桥下,都可以领略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福海,平阔开展,范围广大;一边是港湾,回转曲折,面积狭小。两者对比使得气氛迥异。

  “夹镜鸣琴”东为南屏晚钟、西山入画、山容水态,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长春。在东面的小山坡上建有“广育宫”。

  “夹镜鸣琴”当中有五座匾额,分别是:恩光仁照,西山入画,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长春。结合这些题匾内容以及图咏中所运用的典故,可以明显地看出审美主体所追求的一种古君子隐逸思想【见注释】。

  【注释:】

  (有关古代隐逸之士的故事与古迹,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文末一篇文章的链接)

  位于福海东岸偏北,为乾隆初年所建。正宇居南侧为面湖三间抱厦殿,额曰“雷锋夕照”,取杭州西湖景名。北侧临水平台处设码头,建有“会心不远”殿和贻兰亭重檐四方亭。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涵虚朗鉴

  结宇福海之西,左右云堤纡委,千章层青。面前巨浸空澄,一泓净碧。日月出入,云霞卷舒。远山烟岚,近水楼阁。来不迎而去不距,莫不落其度内,如如焉亦无如如者,吾得之於濠上也。

  涵虚斯朗鉴,鉴朗在虚涵。即此契元理,悠然对碧潭。云山同妙静,鱼鸟适清酣。天水相忘处,空明共我三。

  涵虚朗鉴:

  涵虚朗鉴,即雷峰夕照,位于福海东岸,是仿照杭州西湖的雷峰夕照建造的。

  涵虚朗鉴位于福海东北岸,建于乾隆初期,整个建筑坐东朝西,临湖岸建有平台,乾隆皇帝有御诗“左右云堤纡委,千嶂叠青,面前巨浸空澄,一泓净碧,日月出入,云霞卷舒,远山烟岚,近水楼阁”,这里是欣赏湖景,远眺西山晚霞的好地方。

  涵虚朗鉴景区分南北两个景区,北面建有一座重檐四方亭,亭上挂乾隆御笔“贻兰庭”匾,亭南建有平台,平台西设有栏杆,东建有月亮门可供进出,墙上还有各式什锦窗,平台南有“会心不远”殿与其相连接。

  在“会心不远”殿南面湖建有抱厦殿三间,殿外檐悬挂乾隆御笔“雷峰夕照”匾。“雷峰夕照”也是与杭州西湖“雷峰夕照”同名,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夕照之北为惠如春、寻云榭、会心不远,南为临芳众、云锦墅、万景天全。

  建于康熙后期,旧称“深柳读书堂”,雍正时期有较大增建,亦总称“双鹤斋”。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本景是园中较大的一组建筑,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本景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

  嘉庆诗赞双鹤斋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廓然大公

  平冈回合,山禽渚鸟,远近相呼。后凿曲池,有蒲菡萏。长夏高启北窗,水香拂拂,真足开豁襟颜。

  有山不让土,故得高嶬嶬。有河不择流,故得宽弥弥。是之谓大公,而我以名此。偶值清晏闲,凭眺诚乐只。识得圣人心,闻诸程夫子。

  廓然大公:

  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舍卫城以南。建于雍正初年,包括买卖街、舍卫城、同乐园、坐石临流、兰亭等五部分。“买卖街”一年只开两三次,每次20天;“舍卫城”为一城池式寺庙建筑群,俗称“佛城”;“同乐园”为御园大戏园;“坐石临流”是仿自浙江绍兴古兰亭“曲水流觞”意境,雍正初建时俗称“流杯亭”。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坐石临流

  仄涧中,淙泉奔汇,奇石峭列,为坻为堤,为屿为奥。激波分注,潺潺鸣濑。可以漱齿,可以泛觞。作亭据胜,泠然山水清音。东为同乐园。

  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

  坐石临流:

  建于1727年(雍正五年)前后。本景可分为西北部兰亭、西南部抱朴草堂、东北部舍卫城、东南部三层戏楼同乐园和中部皇家宫市买卖街五部分。

  舍卫城,是座典型的佛教建筑,俗称佛城。供奉城隍爷、关帝君、三世佛、弥勒佛等。

  兰亭,原是一座重檐三开间敞亭,仿自浙江绍兴古兰亭“曲水流觞”意境,建于雍正初年,时称流杯亭,乾隆初年题额“坐石临流”。此亭后于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改建为八方形,并换成巨型石柱,每柱各刻一册历代著名书法《兰亭贴》,是为兰亭八柱贴。

  【延伸阅读:有关“兰亭曲水流觞”题材的文物、古画、古迹赏析,之前的文章曾登载过,见文末链接】

  “同乐园”,位于坐石临流东南部,为御园大戏院。

  圆明园里有很多戏台,独立的戏台有六七处,此外还有室内小戏台。

  “坐石临流”景区里的“同乐园”大戏台,为三层楼。左边的房子是演员化妆室,演员在后边化妆完了到前边的“清音阁”去演出。类似的例子,故宫有畅音阁,颐和园有大戏台。但是“同乐园”大戏台的年代最早,后来的戏台都是仿照它建造的。

  郭黛姮教授介绍以下这幅图: 这张图,是一个三层的剖面图。通过剖面图就可以发现地板都是掏空的,演员可以随时飞上天降到地,演升天入地。它是靠绞盘把这个小人提上去,一会儿又放下来。这个技术还是挺高明的,那些结构都会引起很多新的变化。

  位于福海西岸,是九洲景区到福海景区的过渡区域。是一处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观的风景园林,由北部小型庭院与前边的九孔石桥及大片荷池组成,占地约5公顷。九孔桥南北河池,荷花特盛,红衣印波,长虹摇影,其气魄和景致都要超过杭州西湖曲院。桥西北有亭子三间,额曰“苏堤春晓”,亦取西湖景名。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曲院风荷

  西湖曲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曲院风荷之名。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

  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杭西子湖。

  曲院风荷:

  居福海与后湖之间,本景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九孔大石桥,桥西牌楼题匾为金鳌,桥东牌楼题匾为玉蝀,故又名金鳌玉蝀桥,是圆明三园里最大的一座石桥。北有曲院。

  南面有湖,湖上有九孔桥。湖西将近一里长的土堤,略仿西湖苏堤意境,夏秋时节,长湖便是芙蓉之国。漫步在九孔桥上,行走在堤岸湖边,观赏着立于绿叶之上、摇曳在湖水中的荷花,闻着沁人肺腑的清香,使人超然脱俗。

  曲院风荷,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观,原来是一个造酒作坊。它是一个很朴实的房子,没有彩画,没有油漆,是一个很朴素的农家造酒的样子。

  位于福园门内,勤政亲贤以东。建于雍正年间,主要是皇子读书之所,西侧前后二岛为上书房,东侧院落则是皇子居所。

  此处居宫廷区之东,主景是御园上书房即皇子读书之所。西侧前后二岛为上书房,东侧院落则是皇子居所。东北隅向东小院是如意馆,即宫廷画院所在。著名西洋画师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及宫廷画师唐岱、沈源、伊兰泰等都曾在此馆从事创作绘画【见注释】。

  【注释:】

  唐岱,沈源,即本图册的绘制者;满族画家伊兰泰,其绘制的长春园西洋楼二十景,上一篇文章已详细介绍,见文末链接。

  此幅左边是乾隆御制诗文,原文如下:

  洞天深处

  缘溪而东,径曲折如蚁盘。短椽狭室,于奥为宜。杂植卉木,纷红骇绿,幽岩石厂,别有天地非人间。少南即前垂天贶,皇考御题,予兄弟旧时读书舍也。

  幽兰泛重阿,乔柯幕憩榭。牝壑既虚寂,细瀑时淙泻。瑟瑟竹籁秋,亭亭松月夜。对此少淹留,安知岁月流。愿为君子儒,不作逍遥游。

  【注释:】

  ①幕:覆盖。②牝壑:高凸的丘陵被称为牡,低凹的溪谷被称为牝。牝壑,山丘的幽深处。③逍遥游:本为《庄子》四篇第一篇的篇名。此处即如字面解。

  洞天深处:

  本景主要为东西二所及西部南北二岛的上书房,东北部为清宫画院如意馆小院,东夹道外侧邻园墙则是长条状库房院。

  福园门内东西有两座院落,为诸皇子园居之所。初时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座住所,称福园门东四所。道光二十六年 (1846) 奏准,福园门东四所大规模改建为东西二所,每所前设垂花门,正房改为前后三层各五间,添建东西厢房五间或三间。

  上图描述:这套珍贵的彩绘《圆明圆四十景图咏》,记载了圆明园昔日之辉煌,是人们了解、认识圆明园原有风貌最直观、最形象的文化遗存,亦可称之为国宝。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圆明圆四十景图咏》,是奉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元年(1763年),由宫廷画师沈源、唐岱依据实物,工笔重彩、绢本描金绘制,成册与乾隆十一年(1746年),并由工部尚书汪由敦奉赦敬书乾隆四十景题诗四十首,右图左诗,合为四十景图咏册页四十幅。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延伸阅读:】

  文内提到的一些相关古人、古迹:

  【真儒范仲淹】(1)真正的大儒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