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初三# 导语】下面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辍耕(chuò)阳夏(jiǎ)往往语(yǔ)鱼腹(fù)
B.怫然(fú)抢地(qiǎng)休祲(jìn)缟素(gǎo)
C.倾颓(tuí)存恤(xù)崩殂(cú)驽钝(nǔ)
D.卑鄙(bǐ)陛下(bì)夙夜(sù)斟酌(zhēn)
2.下列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恰巧遇到)/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一齐)
B.请广于君(扩充)/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C.隆中对(文体的一种)/度德量力(衡量)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咨诹善道(询问)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扶苏以数谏故B.为天下唱
C.欲信大义于天下D.自董卓已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楚人怜之
C.长跪而谢之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5.在括号内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此诚不可与()争锋(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君与()俱来(4)悉以()咨之
A.(1)之(2)陈胜(3)之(4)之
B.(1)此(2)陈胜(3)之(4)之
C.(1)之(2)众人(3)之(4)之
D.(1)之(2)陈胜(3)我(4)之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然足下卜之鬼乎②吴广以为然
B.①项燕为楚将,数有功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C.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②百姓多闻其贤
D.①扶苏以数谏故②故五月渡泸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本课中最能代表陈胜强烈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本文的体裁是“表”,它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中写作者无意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在本词中,他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抒发了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8.根据课文填空。(4分)
(1),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2)只恐双溪舴艋舟,。(李清照《武陵春》)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巧用数字构成对偶来描写豪迈乐观的军旅生活的句子是:,。
9.积累写雨的诗句。请写出完整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2分)
三、(本大题共10小题,共22分)
(一)阅读《陈涉世家》的选文,回答问题。(7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0.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广故数言欲亡数:屡次、多次
B.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为坛而盟盟:盟誓
D.将军身被坚执锐被:被子
11.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2分)
A.吴广素爱人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D.杀之以应陈涉
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
(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15.【甲】文中唐雎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中包含丰富的深层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2分)
16.【甲】【乙】两文,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7分)
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甘戊: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都是良马名。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宝剑名。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小国、大国君主。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
18.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心与世俗心
范晓波
把这两个性如针尖和麦芒的名词以PK的态势并置一处,就已经做好了被误读的准备。
如果早十几年看见有人写出这样的题目,我也多半会以为作者要用他的诗心来骄傲地欺负大众的世俗心。那时,我毫不犹豫地把诗心归类于褒义词,至于世俗心,则是鄙夷和抗拒的对象。在我看来,世俗心即便不直接等同于庸俗心,也至少是庸众趣味和市井哲学的近亲。那时,我是那么惧怕世俗心污染了情感软化了骨头。
这样说,新的误解也许将产生,以为我花费十多年时间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当然不至于,只是越来越复杂的人生阅历让我对诗心有了清醒的警惕,对世俗心有了更宽容更客观的考量。
参加完一场气氛感人的民俗活动后脑袋里跳出一句话:诗心是爱自己,世俗心是爱社会。诗心对自我的敬重是它的本有之意,我此处强调的是,过于追求诗心的人多半自恋并自私,而世俗心并非只和冷漠有关。
诗心的核心诉求是纯美与自由,这两点都是大地上的稀有的元素,因此诗心一般是朝着虚空生长的,以摆脱地心引力和红尘的干扰。它的孕育过程具有审美效果,但是极致的诗心可能是通过血迹来呈现的,一般是用自己的血——自古至今,这样的诗人和艺术家太多了,非艺术人群中因极致的诗心而自杀者数量更众。
因为逐渐洞察了诗心的诸多褊狭之处,我已不喜欢被人用诗意之类的词来定义,哪怕以此类词汇评判我的作品,我也觉得这种标准过于肤浅和俗套了。
相反,在日常生存中,世俗心所包藏的人群中的温暖渐渐从偏见中浮现出来。作为世俗心的文化载体,那些流转了千百年的风俗、伦理、道德律表达的更多是对群体形象与利益的尊重。
20多岁时只注意到风俗中市侩、庸俗的一面,而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一切风俗的本质意义在于: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对同类表达关怀和祝福。
我注意到一些被精英们视作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因为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一生的使命就是熟悉、适应、征服社会,不仅在自我价值实现上如此,经营亲情、爱情、友情时也秉持这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做到不过于自私伤害他人利益,不过于世故伤害自己的形象,他们的世俗心同样令我感动。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亲戚和朋友,有的人,从未成年起就帮助父母挑起家庭重担,在规划人生时,不仅放弃了诗心,且完全割舍个人志趣,以自我牺牲换得弟弟妹妹的成长与成才。过去,很少去体味他们的言行细枝末节处的人性,当我也补上必要的世俗心后,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舒服与美好。
这样的人也许有些乏味,甚至,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尊严感。不过,我并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假想,他们的世俗心里要是添加些诗心就好了。有人类社会以来的现实生活证明,做到这点的难度,不亚于要求那些以诗心自诩的人爱自己甚于爱大众。
这世上是否有那种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的人呢?当然会有,据我活到四十岁的观察,比例很小,因为这要得益于基因、家庭条件、教养、运气、个人修炼等各方面恰到好处的配合。这样的境界,类似于酒中绝品,一般酿酒师难以企及,只能远远地闻闻香气。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把这当作理想去探寻,虽然达不到,却可能无限接近。
写到这里,总算想明白了自己写这篇文字的潜在意图,那就是,借给世俗心正名的机会,警告像自己那样一贯以诗心自居并自傲的人:没有基本的世俗心做底子,你的诗心就是一株没有生命的塑料花,没有香味,如有香味,多半有毒。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20.读完全文,你认为“诗心”和“世俗心”有什么区别?(2分)
21.根据文章内容,请回答“误读”“新的误解”在文章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2.“诗心”同“世俗心”能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都很好的具有?为什么?(2分)
23.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没有基本的世俗心做底子,你的诗心就是一株没有生命的塑料花,没有香味,如有香味,多半有毒。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纵观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自强不息,最后封侯拜将,决胜于千里之外;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以三千越甲吞吴,千古流芳……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的瑰宝。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
24.(1)班上要出一期“话说风流人物”的黑板报,你将如何出好这期黑板报?请谈谈你的简要思路。(2分)
(2)在古代,你们当地有哪些风流人物呢?请列举两位,并说出其主要事迹。(2分)
(3)近年来各地为古代名人故里所在地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争夺战,如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的躬耕地,四川江油、甘肃天水、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旨在扩大当地的影响力,发展当地旅游,对于这些争夺战,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老师布置这学期阅读《水浒》,并于学期末开展“走进名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25.(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准备通过哪些形式展示你们班的阅读成果?(至少两种)(2分)
活动一:
活动二:
(2)从宋江、林冲、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简述其结局。(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凝视心中的偶像,遥望那似在云天的名人时,心中往往升腾着对自我未来的憧憬,渴望着、追寻着那种能抚慰我们、提升我们的力量。这是年轻人成长的精神道场,是一个纯粹的、热切的心灵世界……为此,我们寻找我们心中的名人。我们寻找着名人在历史中渐行渐远的身影,探寻我们心目中的名人,探寻名人在时空里时隐时现的思绪……
请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D(A.yǔ—yù,B.qiǎng—qiāng,C.nǔ—nú。)
2.C(对:回答、应对。)
3.A(B.“唱”通“倡”,首发;C.“信”通“伸”,伸张;D.“已”通“以”,表示时间。)
4.D(A.“亡”,古义:逃走;今义:多指死亡。B.“怜”,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C.“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5.A[(1)“之”在这里代指曹操。(2)省略了主语“陈胜”。(3)“与”后边省略了“之”,即“他”。(4)“以”后省略了代词“之”。]
6.C(C.听见、听说。A.①可是,②正确。B.①多次,②计算。D.①缘故,②所以。)7.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1)过尽千帆皆不是(2)载不动许多愁(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平时要注意积累古诗词,不要写错别字。)
9.示例:(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出连续的两句,且标明作者和出处即可。)
10.D(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通假字的理解。D项中“被”是通假字,通“披”,穿着。)
11.B(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掌握。B项“祭以尉首”应为“以尉首祭”,属介词结构后置。)
12.A(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13.(1)撞(2)名声(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4.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翻译时应翻译出:“俗”是“平庸”的意思,“谋”是“行动、计划”的意思,“名”是“名声”的意思。)
15.唐雎暗示出自己要效仿这三个人的做法,刺杀秦王。(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着重理解“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
16.同:语言描写。异:【甲】文还用了对比,以秦王的骄横粗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和唐雎的不畏强暴、针锋相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唐雎的有胆有识、镇定勇敢;【乙】文用了衬托手法,以众人的优柔寡断衬托班超的当机立断、有勇有谋。[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两文。然后在整体驾驭的基础上,理清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含义。最后在理清文意之后,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得出正确答案。]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班超说:“不入虎穴,得不到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他们了,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激动地说:“是凶是吉,在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众人回答说:“好。”
17.C(C项,“物各有短长”的意思是: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短”的意思是“短处”。)
18.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首先解释出句中重点的词。以,用。治,砍,劈。斤斧:斧。刃横的叫斤,刃纵的称斧。“斤”即斧。其次把这些词放回原句组成句子,然后再根据原句的句式进行增减,使句子通顺。)
19.B(A项,船夫见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对于他出使齐国能否完成任务表示怀疑,对他的能力并不佩服。C项,甘戊只是论述了万事万物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并没有说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D项,船夫在河里用桨划船,进退自如。)
参考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很小),你尚且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过,怎么能说服齐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主,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称得上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大国君主,你就比不上我了。”
20.(1)诗心是爱自己,世俗心是爱社会。(2)诗心的核心诉求是纯美与自由,世俗心则是对群体形象与利益的尊重。(要回答本题,阅读全文是前提,但要准确解答,应将答题区间锁定在第4~7段,答案在原文中能直接找到。)
21.误读:把诗心归类于褒义词,世俗心则是鄙夷和抗拒的对象。新的误解:将世俗心归类于褒义词,而将诗心归类于鄙夷和抗拒的对象。(联系第2、3段中“新的误解也许将产生,以为我花费十多年时间走到了自己的反面”“那时,我毫不犹豫地把诗心归类于褒义词,至于世俗心,则是鄙夷和抗拒的对象”这两句来回答。)
22.能,但是很少。因为这要得益于基因、家庭条件、教养、运气、个人修炼等各方面恰到好处的配合。(解答本题可结合倒数第2段。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或抒发感情,因而在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
23.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世俗心在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是根本性的作用。[理解和品析语句的角度有很多,主要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主要是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4.(1)以某一个主题或角度选好人物,选好人物的相关素材,画好黑板报的刊头图片、插画等,还要找一位粉笔字写得好的同学帮忙抄写。(2)不设具体答案,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按要求回答。(3)古代名人的确有利于扩大名人故里的影响,但作为各地也要实事求是,而不能故意地混淆视听,否则就有辱于名人,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名人的态度来发展名人故里旅游。
25.(1)活动一:出一期优秀读后感展评。活动二:以评书的形式讲述某个精彩片段。(2)示例:林冲是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梁山众将随宋江归顺朝廷后,林冲念其义气,随宋江南征北战,从未折损过梁山的威风,百战余生,终于平定方腊。然而,在回京途中,他染患风瘫不能痊愈,留在杭州六和寺中由武松照顾,半年后不治而亡。(简述结局时一定要准确完整,不能张冠李戴。)
26.写作指导:在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审题不仅要细心,更要全面。在“千古风流人物”中,“千古”是指长远的时间,“风流”在此处则是杰出不凡的意思,所以“千古风流人物”应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对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诸如孔子、孟子、庄子、孙武、诸葛亮、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虽然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我们还是不能写警魂不朽的任长霞,为消除百姓饥饿努力研究水稻的袁隆平;也不能写为我们费尽心血操劳一生的父母。因为这些人虽然让我们感动,但是却不符合“千古”的要求。所以当今的风流人物和自己身边的风流人物,都不在我们写作的范围之列。同学们一定要审好题,不要弄错了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
例文:
仰望名人
苏轼曾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题记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仰望一个又一个的仁人志士,在他们的身后,我看到了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灵魂。是他们组成了中国灿烂的文化。
永远的青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身影在飞舞。他“斗酒诗百篇”,在那浑浊不堪的世俗中,他毅然放弃“万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青莲。友人这样评价:“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我想,这是对你的诠释。
不朽的野老
安史之乱造就了你热切的忧世情怀,你在晚唐的长河中一跃而出,你以生命展现了封建时期百姓的苦难生活。在“三吏”“三别”中,你以泪水抚平战争的伤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在历史的画廊中,写下了“杜甫”的灵魂。我看到了,不朽是你迎风的旗帜。
无瑕的易安
自从你嫁入赵家,便注定了你不寻常的生命历程。在经历了亡国丧夫之难后,你依然在词坛守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你的生命充满了愁苦,不是吗?那为什么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千古名句。我明白了,你并不悲伤,因为婉约是你无瑕的映衬。
仰望名人,我感受到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仰望名人,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仰望名人,我发现中华的文化是如此魅力非凡;仰望名人,我决定自己也要做一位名人,做一个大写的人,在中国的《名人传》里记上我的名字。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又一次仰望名人。不过,我的仰望不再只是敬仰,是增加了一份动力,向名人学习的动力。仰望变为了学习……
【点评】本文的优点:首先是选材典型——作者选取了李白、杜甫、李清照这三位风流人物。其实,提起他们的名字,就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其次是文采飞扬——主要体现在作者能够准确、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能够学以致用。再次是布局精心——采用题记和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内容更显豁集中,便于阅读。最后是“总—分—总”结构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