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 与子同袍》——人尽可夫

  这集咱们说祭足女儿的一段智谋故事。

  周桓王驾崩,太子姬佗即天子位,史称周庄王。

  周天子的实力不在,但在名义上还是天下的领袖。于是,郑厉公计划派遣使者前往洛邑吊唁。他的意思,过去随个份子,缓和一下和周王室的关系。

  没想到,郑厉公的建议,被祭足强行驳回。祭足说:“周郑交恶,已非一日,箭射天子的往事,人尽皆知。如果现在派遣使者去,唯恐好意不成,反遭羞辱,还是不去为上。”

  祭足仗着拥立有功,独步朝堂,一言九鼎。如此强势,让郑厉公非常不满,久而久之,就动了杀机。

  雍纠是郑厉公的心腹,猜出国君心中所想。他主动请缨,要为郑厉公铲除权臣。

  雍纠是祭足的女婿,郑厉公不打算让他参与此事。一个女婿半拉儿,老丈人也是爹,身份多有不便。

  没想到,雍纠义无反顾,非要来个大义灭亲不可。他说了,当初这门婚事,乃是宋公强迫答应,祭足并非出于真心。只要我大权在握,谁是谁爹还不一定呢。

  郑厉公这才放心,答应事成之后,把正卿的位置留给雍纠。

  郑都东郊因为兵祸毁坏的民房,很长时间没有修缮,郑厉公就让祭足出城负责此事。明义上是请祭足去安置百姓,实际上,想趁机干掉他。因为城外人少,便于行动。

  毕竟祭足是郑国的权臣,生杀予夺,大权在握。雍纠虽然也做了充分准备,心中仍然忐忑不安。退朝回府,他就像针扎了屁股一样,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雍纠的妻子就是祭足的女儿,“虎父无犬女”,祭氏随他父亲,也是个有头脑的女人。当祭氏看到雍纠神态反常,禁不住追问原因。

  雍纠推脱无事。

  祭氏诱导说:“我又不是小孩子,虽然你不说,我也会察言观色。今日上朝到底有何事,但说无妨,咱们夫妻有什么好隐瞒的?”

  雍纠搪塞说:“哪有什么大事,改日,国君让你父亲出城安抚百姓,会在郊外赐宴给他,我将代为国君效劳。”

  到了晚上,雍纠喝完酒,早早躺下休息。

  “事若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祭氏越想越不对,这又不是什么远行,国君赐宴,何必非要去郊外呢?

  次日清晨,雍纠醒来。祭氏趁着丈夫睡眼朦胧的时候,突然发问:“你们想谋害我父亲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雍纠大惊,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祭氏谎称,说:“是昨夜晚间,夫君你酒后说的醉话。”

  雍纠还要辩解,祭氏安慰说:“我既然是你的人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妻间还有什么不能明说的?如果你对我说了,或许我还能帮上忙呢?”

  媳妇两句好话,雍纠顺嘴全吐露了,恳求祭氏给予支持。

  祭氏满口应承,和善地说:“这就对了,咱俩谁跟谁啊。不过这个计划不够周全,倘若我父亲他不去,你们不就失算了吗?这样吧,我提前回趟娘家,怂恿父亲按期出发,保证你马到成功。”

  雍纠感动得涕泪横流,发下弘誓大愿,以后让妻子享受荣华富贵。

  祭氏提前回到娘家。

  祭氏问自己母亲,说:“是父亲关系亲,还是丈夫关系亲?”

  她母亲说:“都亲。”

  祭氏追问,说:“两者相比较,哪个更亲?”

  她母亲听出话里有话,开导说:“未出嫁的女子,不知道有丈夫,只知道有父亲。已出嫁的女子,丈夫可以换,父亲却不能换。婚姻只合于人间的常情,你还可以选择丈夫;而父女之情合于天道伦理,丈夫怎么可以和父亲比呢?”(《左传》: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一番话点醒梦中人,祭氏长叹一声,说:“为今之计,我只能顾全父亲,不能再顾及丈夫了!”

  就这样,祭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娘家。

  成语“人尽可夫”的典故,由此而来。你还可以选择其他男人做丈夫,但父亲只有一个,怎么可以比呢?后来这个成语,演化为贬义,是个男的都能上你床,用来形容那些不检点的女人。

  等祭足奉命出城,安置东郊百姓,果然是由雍纠代替郑厉公赐宴。雍纠哪里知道,祭足将计就计,早做好了预备。

  酒席宴上,还没有等雍纠摔杯为号呢,祭足就提前摔了杯子。两边伏兵四起,把雍纠当场拿下。祭足杀死雍纠,把尸体丢弃在大湖边上,喂了野狗。

  当郑厉公得到事情败露的消息,匆忙逃往蔡国去了。郑厉公大骂雍纠,说:“国家大事,什么都回家和娘们商量,不败才怪呢!”

  国不可一日无君,由祭足安排,请逃亡在外的郑昭公回国,重新即位。

  “人尽可夫”的故事,发生在郑厉公四年(前697年)春。

  ——祭足是忠,还是奸?

  如果看祭足把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确实可恶,但是,祭足始终保留着最后底线,没有干过弑君的勾当。郑国本来是小国,是祭足在苦苦支撑着郑庄公留下的基业,使郑国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说,祭足是权臣,并非奸臣;是重臣,并非忠臣。等后来祭足没了,郑国政坛后继无人,实际上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