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高铁上撩女儿衣服,抚摸亲吻摸下体:到底算猥亵还是亲昵?

  01

  这两天,一则“高铁上父亲猥亵女儿”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

  有网友爆料:

  在高铁上,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不断地撩起女孩的衣服,抚摸、亲吻女孩的背部和颈部。

  小女孩一直很抗拒,试图挣脱。

  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女孩一直喊着“妈妈”和“外婆”的两个人却坐在她身边,一直玩着手机,对于爸爸的越界行为毫无反应。

  更让网友愤慨的是,在快要到站时,男人竟然将手伸进小女孩裤裆里去,任小女孩一直喊叫:

  爸爸,我疼,你不要又摸我屁股了……

  (图片来源于《都市快报》)

  随后,网友报警,警方已介入调查。

  这个新闻在网上炸开了锅,大部分网友都在谴责这位爸爸的“猥亵”行为和“妈妈”、“外婆”的不作为。

  不过,还有一部分网友则站在爸爸那边,认为这是爸爸爱孩子的表现。

  不管这位父亲最后被警方定性为“亲昵”还是“猥亵”,在大庭广众下,违背女儿的意愿,随意脱掉女儿衣服,抚摸、亲吻,触碰隐私部位,都是错误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儿大避母,女大避父”,意思是说,男孩、女孩大了,就要跟异性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界限。

  孩子3岁以后,父母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身体界限,目的就是给孩子的身体设防。

  告诉孩子,你的身体是受尊重的,你的身体你自己做主,不可以被他人随意触碰。即使是很亲近的人,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也不能随便脱掉你的衣服,随便观赏、抚摸你的身体。如果他人对你的身体做了你不喜欢、不舒服的事,一定要大声说“不”,并迅速告诉父母。

  如此,我们给孩子的性教育才算有了最基本的起步。

  但是,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无知与无畏之下,经常对孩子做出越界的行为。

  这位爸爸在地铁上,肆无忌惮地揉捏女儿的屁股。

  这位爸爸追着亲女儿的屁股,女儿不停挣扎,妈妈在一旁录像,并上传网络。

  如果父母不懂得厘清跟孩子身体的界限,就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心理困扰和麻烦。

  02

  有一个韩国的爸爸,他的奇葩行为也属于厘不清跟孩子的界限。

  他甚至认为,“孩子的身体,就是自己的身体”。

  在韩国一档《Hello》综艺节目中,一位高二女生说自己不敢回家,原因是爸爸经常会对她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

  他会猝不及防地亲她,甚至用舌头舔她的脸。

  坐在一起时,爸爸会紧紧搂着她,还会边摸她的肚子边吹气。

  当她做家务时,爸爸会过来摸她的屁股。

  就算家里来了爸爸的朋友,她照样会被爸爸叫住,要求亲亲;即使是自己的朋友来家做客,爸爸也过来亲她,抱着她做一些肢体接触。

  面对女儿的抗议,这位爸爸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自认是个称职的父亲。

  而孩子的妈妈,竟然也完全赞同爸爸的行为,她觉得喜欢肢体接触是爱的表达,并不是坏事,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

  这对父母,将没有界限的亲密和爱混淆在了一起。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爸爸以爱为名做出的这些行为:

  强行亲吻、抚摸孩子

  帮可以自己洗澡的孩子洗澡

  超过底线的亲密接触

  已经造成了孩子的心理不舒服和困惑。

  这些行为,从儿童性心理发展上看,已经对孩子造成了隐性性侵害。

  这些隐性性侵害,虽然没有对孩子造成实质性的身体侵害,但却会对孩子的性心理发展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最直接的伤害,就是破坏孩子的身体界限和性心理发展轨迹。

  03

  中国儿童性教育第一人胡萍老师说:

  对于任何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当我们要跟他进行身体接触的时候,都需要征得他的同意。我们需要让孩子从小明白,你的身体你做主,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随意触碰。否则,就有可能破坏孩子的身体界限,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受到侵害,更不会对侵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说“不”。

  这就是孩子对身体界限的正确认知。

  所幸,上文新闻中的这个女孩,随着自我的成长,开始排斥爸爸的亲密接触,发展出了明显的身体界限感。

  但是,爸爸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她以后的亲密关系——她可能会因此排斥和男朋友的亲密接触,甚至破坏她的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规律。

  一个长期遭受亲人隐性性侵犯的孩子,遭受被熟悉的人性侵的可能性会更大。

  甚至,孩子长大后,会陷入无伦理的亲密关系中,影响一生的幸福。

  还记得前段时间,那则“新婚夜,婆婆就躺到我们的大床上,一睡三年”的新闻吗?

  很早没有了丈夫的妈妈,潜意识里非常希望儿子分饰丈夫和儿子这两个角色。在这样的心态中,母子之间在日常生活中过度黏合、亲密,很容易导致儿子在该脱离母亲、走向心理独立的过程中,有了困难和障碍。

  母子界限不清,危害无穷。

  结果就是,夫妻二人的新婚之夜是在家楼下宾馆里度过的,此后和老人住在一起不方便,就基本没有夫妻生活了,也一直没有孩子,最后还是以离婚收场。

  还听说过一位妈妈,因为和丈夫关系不好,为了拒绝和丈夫同床,就一直以照顾儿子为借口,坚持跟儿子同床睡。而儿子也习惯了和妈妈一起睡,甚至还要摸着妈妈的乳房入睡。

  后来儿子都上大学了,还是“断不了奶”,一放假回家,就要和妈妈一起睡。等到孩子要谈婚论嫁的年龄,妈妈才苦恼,孩子一直找不到女朋友。

  一个讲性伦理的家庭,一定是界限分明的,孩子有孩子的身体界限,父母有父母的身体界限。

  与父母成功剥离,更是让孩子免受他人侵害,让生理和心理独立、自尊成长的基础。

  04

  其实,在我们身边,来自父母的隐性性侵害非常常见。比如:

  ① 孩子4岁以后,还在帮他洗澡

  一个8岁的男孩子,每次都是妈妈帮忙洗澡,而他洗完澡之后,就经常光着身子坐在书桌前看书。他的妈妈想秀秀儿子爱看书的好习惯,竟然还给他拍了照片晒到朋友圈里去……

  这位妈妈没有给孩子建立身体界限的意识,孩子也没有从小建构起身体界限。

  这样的孩子,性自尊心会较低,身体羞耻感也会很低,长大后与同学、同事的相处中,也会造成很多困扰和尴尬。

  其实,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可以培养自己洗澡的习惯了(自己洗澡包括取毛巾、进淋浴房、脱衣服、洗澡、穿衣服等整个洗澡流程)。

  一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洗澡的能力;

  二是,4岁左右正是帮孩子建构身体界限的关键期,时间越晚,效果越差。

  ② 随意观看孩子洗澡,或让孩子观看自己洗澡

  胡萍老师还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有位妈妈,洗澡的时候不喜欢锁门,她10岁的儿子经常故意进来看她;而她儿子洗澡的时候,她也会随意进出洗澡间。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因为孩子已经10岁了,而妈妈的裸体是一个女人的形象,是可以呼唤孩子的性冲动的。

  换句话说,让年龄大的孩子观看异性父母洗澡,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甚至造成性伦理的问题。

  所以,自从孩子独立洗澡后,就要给他一个真正的隐私空间,在他洗澡的时候不要观看;大人洗澡的时候也要关好门,不要让孩子看到。

  ③ 拿孩子的生殖器开玩笑

  有一个幼儿园的男老师,在照顾孩子睡午觉的时候,经常摸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儿的“小鸡鸡”。

  他其实并没有性侵害的意图,只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大人如果觉得哪个小男孩可爱,想逗他玩,就会摸摸他的“小鸡鸡”,或者用他的“小鸡鸡”开玩笑。

  当他来到城市,做了幼儿园老师之后,也把这样的习俗带到了幼儿园。

  这就是从小随便触摸孩子的生殖器,拿孩子的生殖器开玩笑的后果。当我们自己这么做,或者允许熟人这么做时,其实就等于在告诉孩子:

  “小鸡鸡”是可以被别人摸的,可以被拿来开玩笑的。

  当他遇到坏人时,就可能把坏人对他的猥亵当成常态,而不知道这是对自己身体的侵害,不知道自我保护。

  等他长大了,甚至也可能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对小孩的喜爱,而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性侵,已经构成了犯罪,就像这位幼儿园的男老师一样。

  ④ 给孩子穿开裆裤,并随地大小便

  为了方便孩子便便,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穿开裆裤。

  我们还会经常看到,五六岁的孩子在小区里玩,要尿尿的时候,爸爸或妈妈就让他/她就地解决。甚至在孩子尿尿的时候,家长都不帮忙遮蔽一下。

  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破坏了孩子的身体界限。

  孩子会因此认为:我的屁股是可以随意露出来给别人看到的,是不需要遮挡的。

  或者只要想尿尿了,就可以随意将自己的私密部位裸露在众人面前。

  这样,孩子不但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还会吸引很多有娈童癖等人士的关注,增加孩子遭受侵害的更多可能。

  其实,孩子3岁以后,尿道括约肌已经发育好了,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膀胱了。所以,如果孩子在小区玩,我们完全可以告诉他/她:“稍微忍一下,走几分钟,到家后,就可以尿了。”而且,适当地憋尿,还可以增加膀胱的耐受力。

  如果是3岁以前的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可以给他穿上纸尿裤,让孩子知道,自己这个行为的界限在哪里,并培养孩子的羞耻感。

  ⑤ 强行亲吻孩子

  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些人在见到一个可爱的女孩儿/男孩儿时,就去摸人家的脸,摸人家的头,或者触碰他的身体。

  还有的人甚至强行亲吻孩子,明明孩子不愿意,他/她的脸在使劲离开你凑上来的嘴,你还使劲往上凑。

  而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是因为喜欢你,才会亲你的。”

  我们都知道,70%以上的性侵害都发生在熟人之间。允许熟悉的亲友触碰、亲吻孩子,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身体界限,减弱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所以,我们不可以让亲戚朋友随意亲吻我们的孩子。

  父母再爱孩子,也一定是有界限的爱。

  厘不清界限的爱,不是爱,而是伤害。

  儿女早晚有一天会长大,从与父母的亲密无间中分离开来。父母不但要自己学着适应,也要帮助孩子顺利地走向独立、自尊和自爱,走向属于他自己的未来。

  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