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人与土地的关系”——读《沙乡年鉴》有感

  《沙乡年鉴》是美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被誉为自然文学典范。全书语言优美清新、深入浅出,思考深邃,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自然万物的珍惜、热爱。利奥波德记录了沙乡农场一年四季的景致变换,并由此引发对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与土地关系的思考。通读全书,让我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人与土地的关系”。是以记。

  一、土地是生命的连接体,滋养万物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工业化迅猛发展,“工业文明、科技进步”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文明的进步带来了太多的科技、精密器械及新兴媒介,工业“养活”了人类,改变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渐渐淡忘了土地。当下的人类更多的知道工业、科技促进人类发展,却常常忘记了工业及科技发展的底层支撑是什么。

  土地是地球上各类生物生存的载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化太阳能量,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不断流转,构成生物群落“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土壤,土壤上层是植物层、植物层上面为昆虫层、昆虫层上面为鸟类和啮齿动物层,金字塔的顶层是大型肉食动物。在金字塔中,每一层都从它的下层获取食物,并为自己的上一层提供食物,形成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服务的食物链[1]。而土地正是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载体和源泉,能量从土壤流出,流经植物、动物,最终流回土地,不停循环。土地成为能量循环流动的中心,通过土地形成群落,构成生态的基本元素。可以说,土地是生命的连接体,土地滋养了万物。

  二、土地“构建”了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是其中一个普通成员

  在由土地为主要载体而构建的生物群落“金字塔”的食物链中,人类处于中间层,和那些既吃肉又吃植物的熊、浣熊、松鼠一样,只是这个生命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从生态学的角度诠释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只是生物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对于许多历史事件,我们只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却忽略了这其实是人类和土地互动的结果。在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方面,土地的特质和居住在土地上的人类特征产生的作用相同。土地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也被包含其中,人类只是其中一个普通一员,成了土地的一部分。

  如威斯康星州有超过两万两千种本土动植物,然而其中只有百分之五可以当作肥料、食物或提供其他经济用途。即使其他“无用”的动植物,它们都是整个生物群落的成员,是保证生态稳定性的必要因素[2]。生物群落要保持稳定,就必须先保持生物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这就是那些动植物存在的理由之一。因工业化发展而具备了巨大“支配力量的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普通公民。土地“构建”了生命共同体,在生态系统的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只是其他一个普通成员。

  三、人类应尊重土地伦理,爱护和尊敬土地

  人类无节制或不当的工业、技术发展,常常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给自然及人类带来了些许困惑。如:为控制洪水,人类修建了水坝,但这和造成洪水的原因没有任何关系。为了防止土壤肥力流失,人类修建了拦沙坝和梯田,这和造成土壤肥力流失的原因没有关系。为了保证猎物和鱼类供应,人类建立了保护区和孵卵场[3]。人类为单一目标的干预往往产生不可控的影响。由于动物的人工化管理,植物遭受了巨大侵害,比如森林因为鹿的泛滥而遭殃,鹿群失去了天敌,因此得以过度繁衍,作为它们食物的植物需求量大大增加,很多植物因此遭受灭顶之灾。欧洲的山毛榉、槭和紫杉,美国东北各州的加拿大紫杉和北美崖柏,美国西部的短叶紫杉和峭壁玫瑰等,都成了受害者。而由于过度放牧,使得土地逐渐被杂草、灌木所覆盖,使得生态平衡趋于不稳定,以至物种衰减,而物种每衰减一次,土地就受到一次侵蚀;土地每受到一次侵蚀,又使得物种进一步衰减,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植物、土壤甚至动物都深受困扰[4]。而过度保护也会造成困扰,如在英国的石南荒野,兔子受到了格外的保护,这让众多小树苗失去了长成大树的机会。许多热带岛屿为了提供肉食和打猎用的猎物从而引进了山羊,使得当地的动植物群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失去天敌的哺乳动物和失去了天然植被的放牧地之间,相互造成的伤害难以估算。从土地伦理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于土地的过度干预,往往会破坏大自然自身系统的稳定。在土地伦理规范中,人类仅是土地的一般成员。这就是说,人类要尊重这个集体的内部成员,也要尊重这个集体。

  四、讨论与思考

  而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具备更多能力“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向“土地生命共同体”中的各个成员发起挑战,“为我所用”。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可以说与土地也是渐行渐远,彼此之间同生共死的关系没有了,甚至让人们觉得土地已经不再是必要。土地伦理的提出,正好与人类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相切合。土地伦理的推广与发展,让人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自然多一份爱护,对土地多一份尊重。而土地伦理道德并未唯一确定的“科学准则”或“行为准则”,更多是对于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呼吁和感悟吧。

  参考文献:

  [1]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M]. 候文蕙译.天津出版社,2016年7月,(376)

  [2]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M]. 候文蕙译.吉林出版社,1997年12月,(389)

  [3]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M]. 候文蕙译.吉林出版社,1997年12月,(405)

  [4]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M]. 候文蕙译.吉林出版社,1997年12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