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与名人的邂逅
2021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十七,星期四;
白天多云转阴;
-
在下月3日,超写实主义画家,全国第九届美展金奖获得者冷军,跨越千山万水来大同美术馆看望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新现实主义画家忻东旺的“时代肖像作品展”。
3日,冷军不冷,东旺还旺,一起在大同美术馆,以“艺术”的名义等你。
4日,冷军用他的寂静点燃东旺之火,用画笔一起穿越在艺术的时空。
-
中秋一过,秋天的味道越来越浓,收获的节奏越来越紧。
-
有一段时间没来咖啡馆的徐虹老师。
她来的时候,穿一件深蓝色的连衣裙,搭配一条黑白秋季款洋气时尚的薄领巾。
-
徐虹,著名艺术批评家、艺术家、策展人。1957年生于上海,中国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 1985-2002年在上海美术馆学术部工作,从事馆刊编辑、理论研究、展览策划和绘画创作。2002年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工作,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学术一部副主任。现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曾参与策划多次国内外艺术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和美术批评以当代中国绘画和女性主义美术批评为主。 出版的专著有 《潘天寿传》《詹建俊》《女性美术之思》《女性艺术》等。有作品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澳大利亚“中国新艺术展”、法国“中国当代艺术展”、上海“中国美术大展”等。撰写数篇美术批评文章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作品《穿越四季》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佳作奖。
徐虹老师和往常一样,总是在中午十一二点准时到来。
她要一杯瑰夏咖啡,她不知道近期咖啡馆室内在改造,目前只能在室外出一些意式咖啡,咖啡馆改造期间暂时做不了瑰夏咖啡,经过沟通后,给她做了一杯美式咖啡。
-
通过她每天喜欢喝瑰夏咖啡、耶加雪菲咖啡,让我想起,通过这些可以知道她们是真正爱喝咖啡的人。
-
在咖啡馆优美宁静的表现下。“我下个月3号4号计划去大同市美术馆看“时代肖像-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当天现场会有一个直播,是对话冷军/解读忻东旺,我准备尝试一下,是否能偶遇冷军老师,邀请他在忻东旺艺术作品展画册上面留言,记一些他的感想、感受。”我说到。
“这很好。”徐老师笑笑。
-
“我计划在留言结束后,采访冷军老师一个问题,我想听听您有什么建议麽。”我看着徐老师。
-
“忻东旺用这样的手法画农民工,你觉得的意义在哪里?”她顿了一下,接着说到,“这很适合他,他回答的话,很了不得了。”
-
“冷军老师在我记忆中是,逼真,精致到每一个细节”这时候,我想徐虹老师谈谈与冷军有关的事。
-
“不是,他是人性里的一种问题,残冷、阴暗、肆虐等等。”我脑海里才想起徐虹老师除了是艺术家、策展人,还有一个身份是著名艺术批评家。
-
“因为他自己有很多手段来画一些作品,他有他自己的一些意义,形式就是意义,意义上它为一些内容,有意味的形式。”徐老师说。
注释:(记忆中徐老师是这样讲)
-
“徐老师我之前没有跟你说,我为什么邀请艺术家、老师在忻东旺艺术作品展画册上留言。”我想换个话题。
“对,这挺好。你是哪个专业?”徐老师问。
“机电专业,在我看来,很多人获取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书上或课堂去了解!我做这件事情来自于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笑笑。
-
“你就是喜欢吧,喜欢就去做,有情感上的共鸣,这能理解,艺术本来就是要感染,打动那些情感!”
-
“对于非美术专业的人群来说,大部分人认为艺术就是殿堂级高高在上的,跟他们没关系。”我说到。
“那个有关系,跟每个人都有关系,艺术就是从人类的一个视觉一个情感里面生出长出来的。每个人都有情感,每个人都有看东西的眼睛,怎么看出来、怎么好看、怎么美,这里面就比较深了。跟每个人都有关系,并不是没有关系。只是没有想到、没有去学而已。”徐老师说到。
-
咖啡故事:
咖啡诞生以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各界名流,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咖啡故事,或浪漫,或不朽,或诗意,或随意。他们与咖啡的不解之缘成为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篇章。
-
拿破仑
公认的战争之神,欧洲历史上 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拿破仑,一生也酷爱喝咖啡,并在行军中发明了皇家咖啡,用“一手端咖啡杯,一手治天下”来形容他毫不为过,他表达喝咖啡的感受是,“适当数量的浓咖啡会使我兴奋,同时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
-
巴尔扎克
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 最高者之一。巴尔扎克是一个嗜咖啡如命的人,豪饮咖啡20年,他那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有人作过统计,以建造《人间喜剧》驰名于世的巴尔扎克,一生饮下咖啡5万杯,平均每天6~7杯。
-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从青年时代起,就经常同索洛文、哈比希特等人到奥林比亚咖啡馆聚会。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讨论数学、物理、哲学等问题,互相取长补短,爱因斯坦向他们学了不少的东西。后来,他们戏称这种聚会形式为“奥林比亚科学院”。这所特殊的“学院”对他后来在科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起了很大作用。 以后他习惯去大都会咖啡馆。在那里,他面前放着一杯咖啡,手里拿着一本书,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激动地在书上写写画画,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在大都会咖啡馆,爱因斯坦读完了名著《科学的价值》。
-
阿彻·约翰·波特·马丁
英国科学家马丁,一天在与其他研究者喝咖啡时,不留神将咖啡洒在滤纸上,滴滴咖啡渗入滤纸后,痕迹中心的咖啡色晕,随着咖啡的逐渐渗透,颜色则越来越浅。 看着滤纸上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马丁想,也许这个原理可以使眼下他 关心的氨基酸分离。经过各种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一种可以用滤纸分离氨基酸的纸分离法。因这一发现,马丁于1952年与共同研究者辛格一起获得诺贝尔奖。
-
海明威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他曾在巴黎一家十分简陋的“王牌咖啡馆”里,朝着向小街敞开的窗户,坐在老式木桌旁,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可是你知道吗,一百多年前,也就是1899年,毕加索就像其他人一样,常在巴塞罗那的四猫咖啡馆消磨时光。他总是一边喝看咖啡,一边把身边的朋友画成十分夸张古怪的漫画肖像,然后张贴在店墙上。那时他囊中羞涩,靠这些不值钱的画作换取在咖啡馆的食宿。那善良的老板怎么也料想不到,他给予画家的人情关怀,日后竟会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
-
巴赫
咖啡与音乐,带给人的是什么呢?我们喝咖啡,听音乐时,要找的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所要找的就是如巴赫的《咖啡康塔塔》里那份内心深处的快乐。咖啡总是离不开音乐。有咖啡,就有音乐,它们之间如此水乳交融,一杯好咖啡,一张好唱片,生活就如歌如诗。这部《咖啡康塔塔》是一出音乐喜剧,以“咖啡”作为题材,剧情非常简单,描述一对父女为了咖啡而争吵的故事,生动活泼,成为咖啡史上和音乐史上不朽的丰碑。
-
梵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生前有个小小的心愿:“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的画能在一间咖啡馆里展出。”今时今日是多么简单,而梵高本人的愿望又谦卑得让人心痛。他的很多经典之作,都在咖啡馆创作而成,如《朗格洛瓦桥》、《夜间的咖啡馆》、《黄房子》等。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梵高常常到阿尔加萨咖啡馆中观察那些消沉的灵魂,以咖啡馆中的情景入画。在《夜间的咖啡馆》这幅画中,画中人散发着魔鬼般的气息。
-
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非常喜爱维也纳中央咖啡馆,他曾这样来形容当年的维也纳咖啡文化:“咖啡馆始终是一个接触和接受新闻的 好场所。要了解这一点,人们必须首先明白维也纳的咖啡馆是什么。事实上,维也纳的咖啡馆是一个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文化机构,是一个民主俱乐部,而入场券不过是一杯咖啡的价钱。”
-
贝多芬
你走前不喝点咖啡吗?众所周知贝多芬的脾气喜怒无常,有次他跟个朋友吵架后,挖苦式地问了上面的问题。贝多芬每杯咖啡都要用60颗咖啡豆,这是他的传记作者说的。
-
本杰明·富兰克
住在伦敦的时候,本杰明富兰克是个常在咖啡屋混迹的自由职业者,他在咖啡屋谈论政治,下棋,或者就是呆着听音乐。他还建议大家千万别在坐船旅行的时候忘记带上自己的咖啡储备,因为很怕船上不够。
-
伏尔泰
著名作家伏尔泰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咖啡上瘾者。据说他有次一天喝了40-50杯咖啡,即便那是咖啡和巧克力的混合饮料。尽管他的医生曾警告他总有一天咖啡会害死他,伏尔泰还是活到了80多岁。
-
克尔凯郭尔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喝咖啡很爱放糖,每次都是先在杯子里放入大量的糖,然后把黑咖啡倒进去搅拌。据他的秘书Israel Levin说,克尔凯郭尔有50个咖啡杯,每个不重样,每次喝咖啡他都会选一个,并且对自己的选择做一番合理的哲学解释。
-
威廉·哈维
17世纪,发现血液循环原理的英国著名医师威廉·哈维临终前,请求律师拿一颗咖啡豆给他。端详许久后,他说道:“没想到这颗小小的咖啡豆,却是幸福和价值的源泉所在。”
之后,他请求律师帮他立下遗嘱,捐款给伦敦外科大学,捐款的数目等于他一生用来喝咖啡花的钱。他还请律师转告受赠予人,在他每月祭祀的清晨喝咖啡来纪念他。
-
法国文豪雨果
9世纪法国文豪雨果出生于贝桑松(Besancon),作家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80卷作品,被公认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多产高产背后,是作家拌着咖啡的激情完成了这些不朽之作。至今,在作家故居的孚日广场仍有其常去光顾的咖啡屋,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当时雨果创作的咖啡香。
-
咖啡馆除了适合谈情说爱,还盛产创意、灵感、理论等等和思想有关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因为咖啡本身让人大脑兴奋、精神活络,更是因为咖啡馆有着一脉相承的传统。
-
当咖啡馆遇上这些文化人,思想在碰撞中擦枪走火,于是就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举世瞩目的画作巨著以及引燃社会变革的思潮。咖啡馆和文化人结合,个中孕育出的巨大能量有时候让人无法想象。
法国·普洛可甫咖啡馆
邂逅伏尔泰、卢梭、雨果、巴尔扎克
普洛可甫(Leprocope)咖啡馆如今已成为法国巴黎的一张名片,这是巴黎第一家开张的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文化人的渊源让它涂抹上了浓郁的传奇色彩
-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卢梭、世界第一部百科全书的作者狄德罗曾在这里写下了影响欧美革命和社会发展进程的著作;法国大革命三巨头罗伯斯庀尔、丹东和马拉也曾在此同其他革命者畅谈变革社会的理想,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蓝图;据说拿破仑也曾来此,还因喝咖啡欠账留下了军帽;后来,这里又云集了一批同样重量级的作家、演员、绅士淑女们,比如大作家雨果、巴尔扎克等人。
一家咖啡馆,包容了如此之多的风云际会,可想而知这家咖啡馆在文化人心目中的分量,以至后来有一本文学刊物就命名为《普洛可甫》。
-
西班牙·四猫咖啡馆
邂逅毕加索
就像普洛可甫之于巴黎,四猫(4 Gats)咖啡馆之于巴塞罗,有着同样的标志意义。四猫咖啡馆有着另外一个名字:毕加索咖啡馆。因为毕加索从17岁开始就混迹于此,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穷困潦倒的时光,那时候的毕加索总是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把身边的朋友画成十分夸张古怪的漫画肖像,然后张贴在店墙上。此外,他还给这家咖啡馆设计广告和菜单,现在这家咖啡馆的木质黑板上还张贴着当年毕加索为店主设计的菜单。
-
那时的巴塞罗那(19世纪90年代末)是西班牙最开明的城市,一些文化人也喜欢在这里集会,他们交流想法,碰撞思维,正是在这种轻松活泼又充满了新潮的氛围里,毕加索接触到了各种文化流派和思潮,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并且在这帮朋友们的帮助之下,举办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画展,给他带来很大的声誉。
-
法国·兰卡散尔咖啡馆
邂逅梵高
如果说四猫咖啡馆是因为毕加索而闻名又被称作“毕加索咖啡馆”的话,那法国兰卡散尔咖啡馆另一个名字“梵高咖啡馆”的得来有着同样的原因这家咖啡馆因为另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梵高而闻名于世。
1888年,梵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1888年的9月,他住进了兰卡散尔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因为通宵营业,又被称作“夜间的咖啡馆”。而这家咖啡馆的环境给了他无限的灵感,梵高说:“一家咖啡馆的外景,有被蓝色夜空中的一盏大煤气灯照亮的一个阳台,与一角闪耀着星星的蓝天。我时常想,夜间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气,颜色更加丰富。”于是,传世名画《夜间的咖啡馆》便诞生了。
如今,这家咖啡馆已改名叫“梵高咖啡馆”,成了到阿尔旅游的必去之地。咖啡馆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百多年前梵高画里的模样,而梵高与这家咖啡馆的故事也成为流传在当地的传奇。
-
中国上海·公啡咖啡馆
邂逅鲁迅、田美、丁玲、茅盾
上世纪20年代左右,咖啡店在上海成了一股文化热潮,法租界和日租界出现了许多仿效巴黎的咖啡馆,当时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在虹口多伦多路的公啡咖啡馆,在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的岁月,一些文艺界的秘密会议固定在公啡咖啡馆召开。据郑伯奇回忆:“公啡咖啡馆是外国人开的,因为这个地方一般中国人是不去的,外国人对喝咖啡的人又不大注意,开会比较安全。”因此,不仅“左联”筹备会多次在公啡咖啡店召开,而且其他左翼文化团体也在这里召开会议,鲁迅、田美、丁玲、茅盾都曾是这家咖啡馆的座上宾。
1929年10月中旬,“左联”在公啡咖啡店的二楼一间可容十二三人的小房间里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鲁迅先生也出席了。1930年2月16日,党组织又在这里召开了筹备会议,即“上海新文学运动者底讨论会”。《鲁迅日记》载:“午后同柔石、雪峰出街饮咖啡”,就是指到公啡咖啡店去参加“左联”的最后一次筹备会。
-
中国南京·半坡村咖啡馆
画家郭海平创办,艺术家、作家、诗人及学者为常客
半坡村咖啡馆和先锋书店是南京的两张民间文化名片。
上世纪90年代,画家郭海平创办半坡村咖啡馆,如今几易其手,却始终是这个城市里最具文艺气质的一座地标,十几年来,海内外的艺术家、作家、诗人以及专家学者在这里交流畅谈,带走温暖、灵感、创意等等,留下同样也是这些精粹。
-
日本咖啡馆
惟一设有官方咖啡节的国家
荷兰传教士和商人在1630年左右把咖啡带入日本,不过起初日本人完全不接受这种味道怪异的饮品。直到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社会掀起“西学”之风,咖啡才变得流行起来。与此同时,咖啡馆成为年轻人和激进分子们聚会交流的最爱场所。日本是惟一一个设有官方咖啡节的国家,每年10月1日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
英国咖啡馆
为最早的出版业奠定了基础
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出现在1650年的牛津大学,是一个黎巴嫩犹太人开设的。随后伦敦的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了1700年,伦敦的咖啡馆已高达2000多家。咖啡馆作为最早为大众提供平等交流对话的场所,深受欢迎,英国的咖啡馆为最早的出版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莱顿主持的威尔咖啡馆的咖啡聚会,确立了从威尔咖啡馆一直传播到文学界的文学鉴赏标准;此外,咖啡馆内的自由辩论,则是早期的中产阶级媒体如《清淡》、《旁观》、《卫报》的基地,那时候这些报纸的编辑们整天蹲踞在咖啡馆里,聆听那里的言论,了解社会动向,然后形诸于文字。那时候的咖啡馆颇有中国古时客栈的味道。
-
美国咖啡馆
像流行的快餐文化
美国第一家咖啡馆是1691年在波士顿开业的伦敦咖啡馆。如今的美国咖啡馆有其独特的形式和氛围,像美国流行的快餐文化一样,美国的咖啡馆大多也体现了一种美国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比如以特有的格调和气氛而吸引青年潮人们的星巴克便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式咖啡馆之一。
-
那一天晚些时候,我决定把他记录下来。
-
-2021.0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