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写月的诗句

  诗人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小编收集了关于诗人的写月的诗句及鉴赏,供大家欣赏。

  诗人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翻译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月亮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月亮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为歌词,诗人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诗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的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鉴赏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诗人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诗人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诗人是一位*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诗人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他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F,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诗人此词作于*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诗人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诗人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作者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诗人与李白为“两谪仙”,诗人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于*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诗人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诗人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诗人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诗人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作者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我安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诗人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诗人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扩展:关于诗人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诗人是倍受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诗人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诗人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的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诗人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54]?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诗人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诗人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诗人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问诗人出于何典。诗人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诗人答:“曹*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诗人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诗人、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诗人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诗人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诗人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第2篇:苏轼的诗句关于月亮

  苏轼的诗?句

  ?

  篇一:??

  与亮?有关?的诗?句?与月?亮有??的诗

  --?王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2?(野?旷天?低树?,*?清月?近人?。?(孟浩??然:?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宿?建德??*>)?3?(

  ?)?5?(举?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白:?塞下?曲>?)?5?(举杯?邀明?,?对影?成三?人。?(?白>?)?6?(小时?

  ?)7?(?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古?朗月??行>)?7?(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8?(月出?惊山?

  ?)?9?(人有?欢??离合,月?有*?晴圆?缺。?(?苏:?鸟鸣??涧>?)9?(人有?悲欢?合?,月?有*?圆?缺。??(苏轼>?)?10?(秦?时明?月汉??时关,??

  ?)?咏月名?句积?累:?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无?

  ?

  8、*?天一?*无?纤尘?,皎?皎空?孤?

  ?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唐??刘长卿???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无??月

  ?

  8、*?天一?*无?纤尘?,皎?皎空?孤?

  ?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唐??刘长卿?)??3(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4?(月黑?雁飞?

  ?)?5?(举?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白:?塞下?曲>?)?5?(?举邀明?,?对影?成三?人。?(?白>?)?6?(小时?

  ?)7?(?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古?朗月??行>?)7?(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8?(月出?惊山?

  ??)9?(人有?欢?离合?,月?有*?晴圆??缺。(?苏:?鸟鸣??涧>)?9?(人有?悲欢?合?,月?有*?圆?缺。?(?苏轼>?)?10?(秦?时明?月汉??时关,?里

  ?)?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知?天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风?归去?,?惟?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转朱*?,?低绮?户?,?照无眠?。?不?有恨?,??偏向??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晴圆?缺?,?此古?难全?。?但愿?人?长

  人

  俱?逸兴?状思?飞,?欲

  秦?明月?汉时?关,?万

  共?明月?应垂?泪,?一

  春?又绿?*南?岸,?明

  床?明月?光,?疑

  晓?但愁??云鬓?改,夜

  *?寒水??月拢沙,?夜

  海?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宵

  ?

  疏

  光寒。??

  露今?夜白?,?

  明?松间?照,?清

  举?邀明?月?,对

  二?四桥?明月??夜,玉

  月?乌啼?霜满?天?,*

  今?月明?人尽?望?,不

  古?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

  雪?山中?高士?卧,??

  低?吟罢?无处?写,?月

  *??婉转绕芳?甸,?月

  *?一*?无纤?尘,?皎

  可?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梳镜??畔?

  人?代代?以无?穷,?*

  不??*月待何?人,?但

  三?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生?

  西

  满飞??明镜,归?心折?大*??畔何??

  秋?明月悬,?光

  惊?栖未?定,?飞

  庭?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

  海?升明?月,?天

  春?潮水?连海?平,?海

  虞?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堪

  雕

  问?能有?几多?愁,??恰

  秦明?月汉?时关?,万?

  今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人??

  ,独?酌无?

  举邀?明月?,对?

  夜?(?李?白)?床前?

  举望?明月?,低?

  月?(?刘方平?)?更深?月*?半人?家,?北斗?干?南??。?今夜?偏知?春气?暖,?

  海?生明?月,?天

  张???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渔?火对?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半

  白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瑟瑟?半*?红。???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杜甫???静

  故??出塞?王安?石?秦时?明月?

  ?

   

  第3篇:苏轼关于月*的诗句

  自古以来有不少诗人在诗中写到了月亮,那么著名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有哪些诗句描写月*的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苏轼关于月*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次韵子由绿筠堂》

  2、清风初号地籁,明月自写天容——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

  3、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其一》

  4、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石鼻城》

  5、隐如寒月堕清昼,空有孤光留故躔——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

  6、弦管高楼月正圆——南乡子·集句》

  7、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壶贮秋月——宋·苏轼《赠潘谷》

  8、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9、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和陶贫士七首其一》

  10、相看半作晨星没,可怜太白与残月——任师中挽词》

  11、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一》

  12、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见和》

  13、月华三火岂天意,至今茇舍依榛菅——月华寺(寺邻岑水场施者皆坑户也,百年间盖》

  14、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神女庙》

  15、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赠写御容妙善师》

  16、豆寇花梢二月初——南乡子·集句》

  17、风高月暗水云黄,淮*夜发朝山阳——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18、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19、秋来未云几,风月已清亮——七月五日二首其一》

  20、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题金山寺》

  21、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22、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虾蟆培》

  23、夜光明月空自投,一锻何劳纬萧手——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

  24、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25、夜光明月非所投,逢年遇合百无忧——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

  26、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八阵碛》

  27、得之老月师——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

  28、有如长庚月,到晓烂不收——送李公择》

  29、幽人睡足谁呼觉,??枕床前有月明——无题》

  30、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谢苏自之惠酒》

  31、独怜紫竹堂前月,清夜娟娟照客愁——读仲闵诗卷,因成长句》

  32、鹿门有月树下行,虎溪无风舟上宿——庞公》

  33、解剑独行残月,披衣困卧清风——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其一》

  34、且同月下三人影,莫作天涯万里心——次韵惠循二守相会》

  35、深惜今年正月暖——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36、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失题二首其一》

  37、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好事近·湖上》

  38、徘徊竹溪月,空翠摇*霏——游净居寺》

  39、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文与可有诗见寄云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

  40、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哨遍(春词)》

  41、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百步洪二首其一》

  42、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半月泉苏轼、曹辅、刘季孙、鲍朝懋、郑嘉会》

  43、风前橄榄星宿落,月下桄榔羽扇开——和黄龙清老三首其一》

  44、天地有常运,日月无闲时——和陶形赠影》

  45、寂寞东京月旦州,德星无复缀珠旒——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其一》

  46、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

  47、月与佳人共僚——西*月·闻道双衔凤带》

  48、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酢——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49、羽虫见月争?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发而寝》

  50、天公变化岂有常,明月行看照归路——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

  51、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溪未明》

  52、云淡天高秋夜月——减字木兰花·凭谁妙笔》

  53、教我同光尘,月固不胜烛——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一》

  54、蔼蔼青城云,娟娟峨眉月——送运判朱朝奉入蜀七首其一》

  55、飘然而来谁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棂——芙蓉城》

  56、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一》

  57、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58、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数句》

  59、醉里未知谁得丧,满*风月不论钱——与潘三失解后饮酒》

  60、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