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风有哪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摘自网络,感恩原创者)</span></p> <p class="ql-block">一、孝顺父母。“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二、勤俭持家。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不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三、真诚待人。与人交往,诚心相待,不可欺骗他人,待人以善意,别人以善意相报,待人以真诚,别人以真情回馈。</p> <p class="ql-block">四、向善好学。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知识,对学习的极度热情而并非被逼迫,有着对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以德才兼备为佳。</p><p class="ql-block">五、家风清廉。家风清白廉洁,不可任由腐败滋生,清廉的家风是古代“士”所追求的高洁之风。</p><p class="ql-block">六、兄弟友爱。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爱护,对待孩子,不可有所偏颇,应公正公允,使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同等的爱。</p> <p class="ql-block">七、实事求是。即实事求是,面对家庭、面对社会都要有务实的态度,不可云里雾里不着边际,更不可遇人遇事想当然,即要坚持辩证唯物的看问题。</p> <p class="ql-block">八、立德立言。就是在家庭提倡父慈子孝,兄和弟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亲友间提倡平等待人、诚信待人、互济互助,创造温馨的人脉关系。立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爱国。我国有句妇懦皆知的老话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家才能称之为大爱。孔老夫子有句十分简洁的名言:仁者爱人,是对“仁”的完美解释,而仁又是我国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其实,德性如何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含金量的显示,是一个好人和好家庭必备的决定因素。</p> <p class="ql-block">九、勤奋好学。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个好的家庭必定与书紧密相连,叫做“书香门第”。特别是今天,知识获取的途径增多,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更要求人们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嗜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是不间断地学习,是终生学习,是把学习变成一种有益的嗜好。</p> <p class="ql-block">扩展资料:</p><p class="ql-block">“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具有榜样性、社会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p> <p class="ql-block">家风小故事:</p><p class="ql-block">1、司马光家风</p><p class="ql-block">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p><p class="ql-block">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p> <p class="ql-block">2、诸葛亮《诫子书》</p><p class="ql-block">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p><p class="ql-block">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p> <p class="ql-block">3、曾国藩家训</p><p class="ql-block">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p><p class="ql-block">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p><p class="ql-block">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p><p class="ql-block">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p> <p class="ql-block">4、周希陶《增广贤文》</p><p class="ql-block">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人不通今古,牛马如襟裾。</p><p class="ql-block">释义: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书籍传给后代。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有了田地不耕,粮仓也会空虚,有书籍不读,子孙必定愚笨。粮仓空虚生活就没有保障,子孙愚笨就会不讲礼义。</p><p class="ql-block">同你长谈一次话,收益胜过读十年的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什么区别。</p> <p class="ql-block">5、纪晓岚家训</p><p class="ql-block">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p><p class="ql-block">“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6、吉鸿昌不忘父训</p><p class="ql-block">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p><p class="ql-block">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p><p class="ql-block">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p> <p class="ql-block">7、钱基博教育钱钟书</p><p class="ql-block">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