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舞剧《昭君》: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美学盛宴

  奥古斯特·罗丹说,这个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近年来,每年深圳市文博会艺术节都会为参加文博会的中外嘉宾和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艺术美学盛宴。艺术节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自首届创办以来一直秉承“搭建国际文化交流桥梁、打造原创新作展示平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宗旨。

  作为文博会的启幕作品,舞剧《昭君》对深圳市民来说是一场艺术盛宴。而普通市民的口碑便是检验艺术成果的最好标准。本次文博会,舞剧《昭君》是在深圳市大剧院上演,它是一个神圣的舞台,也是众多艺术作品的“试金石”,大剧院的专业观众们往往会给出很多不一样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创作者而言无疑是宝贵的。

  舞剧《昭君》的价值之一是普通市民对其的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观后的好评,是谢幕时经久不衰的掌声,是散场时众人连身叠称“不错”

  舞剧《昭君》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舞剧导演孔德辛担任总编导,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作为演出单位,优秀舞蹈演员唐诗逸、朱寅等人领衔主演。《昭君》改编自王昭君远嫁匈奴首领以换取汉朝北部边境和平的故事。舞剧通过《烽烟》《和亲》《出塞》《贺婚》《宁边》《共荣》6个部分层层递进,对古老的故事进行了全新讲述。在舞剧《昭君》中,创作者一方面展现了王昭君作为和文化的使者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讲述了作为女性的王昭君的纠结心理。在舞剧的第二幕中,有一个情节是,王昭君在出塞的途中睡着,并梦见与儿时的同伴嬉戏,而又因被匈奴人掠劫的噩梦而惊醒。最初观众这只是为了谋求古典戏剧的起伏节奏而设计,但现在想来并不是这么简单,从这里可以看出编剧对于王昭君作为一个女性的个体的关注。另外,在舞剧最后一幕,编剧仍然交代了昭君再嫁这一细节。这是十分感人的。历史上,昭君嫁了父子孙三人,这不大符合儒家的伦理,在文艺作品里也没有太多的涉及。因此,这场舞剧在宏大叙事的民族情绪下,仍能让人看见人文的关怀。

  在艺术上,创作者在舞美、服装、舞蹈、音乐等方面都非常考究。全剧精巧的编排、演员精湛的舞技、简约大气的舞台装置以及饱含民族色彩和情感的配乐完美融合,使观众不仅能清晰掌握故事脉络,更沉醉于艺术美感之中。

  首先,舞台美术方面简约大气,色彩鲜明而不耀眼,每个场景一般会将灯光和舞台布景的颜色控制在一个色调和范围之内,再辅之以冷暖对比和补色等处理方式,使得感官上相当舒适。而舞台布景也很简约,多次用到汉代画像砖的图像作为背景,古典庄严而又不显得刻意。

  其次,服装道具繁简得当,雅俗共赏。服装设计要服务于舞蹈表演和审美表现的需要。这部剧的服装设计总体来说是十分美观的,没有太过夸张的装饰,也没有过于花哨的色彩,恰到好处。有人质疑过王昭君在海报上身着红色带帽大氅是否得体。经过简单的查阅,同时根据传统戏剧的服装和绘画的描绘,这种大氅的设计就算不符合历史原貌但也是符合戏剧传统和图像传统的。

  整个编舞古典优雅,也没有过多炫技,收放自如,可谓赏心悦目。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没有让人失望,这是长久以来的古典舞蹈的传统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决定的。舞蹈演员们的形象、姿态、力量、柔韧度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非常高超的水准。有疑虑的点出现在对匈奴人舞蹈的设计上,编舞应该借用了很多蒙古舞的元素,放在匈奴人身上有些奇怪。

  《昭君》的编曲十分恢弘壮阔。在乐器的选择上比较依赖于弦乐和人声,并添加了一些琵琶和类似于钟的传统乐器,是比较常见的所谓中国风的创作,较为特别的是还大量使用了“簧”、“呼麦”来突出“胡人之风”。总的来说,算得上悦耳动听。

  盛夏时节,第15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已于5月10日启幕,并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涉及多种艺术形式,均是高水平的展览。16场周边活动突出惠民之举,免费面向市民。艺术盛宴已经开启,希望更多热爱艺术的观众走进现场,聆听、观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