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记者在台过年体验:青蛙蝴蝶蜻蜓救活一个村

  在台湾有知名的“三粒米”,分别是宜兰县苏澳镇“白米”社区、南投县埔里镇“桃米”社区、台南市后壁区“无米乐”社区,神奇的是前二者却不产米,一产木屐,一是青蛙“当家”,而“无米乐”社区反而盛产有机米远销岛内外。

  其中的“桃米”就是今天要说的故事的主角。在桃米,这里的民众把青蛙当“头家”、“老板”,因为他们靠青蛙发展致富,除了青蛙,还有蝴蝶与蜻蜓,可称为桃米的“吉祥三宝”。正是有了“吉祥三宝”,才让桃米这个仅有1200多人、18平方公里、原本就贫穷的小山村,没有因为遭受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的重创而毁灭,反而找到“捷径”完成“社区重建与再造”,从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山村成为岛内外争相前来观摩、取经的“桃米生态村”。

  南投桃米人称青蛙为“老板”

  沿着桃米种瓜路走进一片山林间,一座“绿屋”民宿映入眼帘。入口处就是一幅青蛙挑米的彩绘,走进民宿,朴拙的墙面是以绍兴酒瓮镶嵌的青蛙,亭子中、扶手栏杆上,更是随处可见青蛙造型,连客房里洁白的床被上也“趴”着一只绿蛙。

  民宿的主人叫邱富添,有桃米“青蛙王子”美誉。他经营这家以青蛙为主题的民宿,已经有13年了。这里不只是提供简单的住宿,还有夜间溯溪生态导览。正是因为有了这项生态导览,邱富添把自己的民宿称为 “生态民宿”,“每年一到夏天,房间都是爆满,游客赶来桃米享受‘听取蛙声一片’的乐趣,冬天,虽然蛙声少了,但是桃米的空气和风景,依然吸引游客,虽然农历春节还没到,房间早被预订满了”,一年下来,收入将近200万元(新台币,下同)。邱富添把这些归功于他的“青蛙老板”。

  那一场地震带来的改变

  邱富添16岁的时候,就离开桃米去外地打工,因为桃米贫穷,只能靠挖麻竹笋、抓蝴蝶去卖赚点钱,很多家庭负债累累,年轻人都跑光了,只留下老人、小孩与狗。而“九二一”地震,更几乎摧毁了桃米。

  危机也是转机。地震后,很多年轻人赶回来,看年老的父母。“怎么让桃米的年轻人,能够怀抱梦想与希望,愿意留下来参与社区重建?”桃米向长期致力社区营造的“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发出了求助。在“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协助下,“新故乡”对桃米展开社区调查,惊喜地发现这里蕴含丰富生态资源。这让一向自认家乡没有特色的桃米人,产生了自信。那么桃米要走向何方,答案是:桃米生态村。

  坚持13年迎来亿元年绿色收入

  其实,这个“世外桃源”,一路走来并不容易。邱富添透露,最初自己根本不理解什么叫“生态村”,当时政府采取“绑桩”(“以工代赈”),发给你一些钱,白天要去社区劳作,到了周末,“强迫”你去学习各种生态保育、环境伦理、社区营造的知识,学习生态导览、物种辨识。害怕学习,他选择考取物种最少的“青蛙牌照”,没想到竟被“逼”成“青蛙王子”。

  桃米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农委会”水土保持局第一届“农村再生顾问师”钟云暖说,生态村的建设,最初最大的障碍就是与居民的沟通,而当时政府补助的经费也不多,很多只能靠爱心团体的资助以及贷款。

  2000年起,桃米开始培训生态解说员,每个人的受训超过1000个小时,目前有36位解说员引领游客认识桃米生态之美。而一些解说员后来也“兼职”发展了副业,像邱富添就办了民宿。

  而为给青蛙、蜻蜓、蝴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桃米护卫了3公顷湿地,打造了25座家户型生态池、3条生态河道,以及种植4万多棵原生苗木,将一个老旧社区转型为生态、生产、生活并重的生态村。据介绍,超过五分之一的社区就业人口,投入桃米震后新兴的绿色产业,现在每年创造1亿元以上的经济产值和不可计量的生态价值。

  利益共享催生“社区妈妈”

  在桃米,常常会听到“社区妈妈”一词,指发挥自己的专长来赚钱的人。钟云暖也算是一位“社区妈妈”,她经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生态解说员,就透过解说赚取收入。在商店中,你还可以看到“社区妈妈”们手工做的瑜伽布偶蛙、青蛙别针、青蛙铅笔等等。

  而邱富添则称自己是“社区爸爸”,靠经营民宿赚钱。在他看来,“社区妈妈”得益于桃米社区的“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像邱富添民宿的餐饮由专门的 “社区妈妈”负责,他“认养”的中路坑溪也请“社区妈妈”清理,而报酬不一定是金钱,也可以互相 “顶工”(利用专长互相帮忙,以工代酬),共同致富,共同受益,颇有“大同社会”的味道。

  (林连金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