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童游民三部曲(徐童独立记录片导演自称远看艺术家)
徐童,独立记录片导演,自称"远看艺术家,近看是游民"。
01
出生于60年代,长在70年代,成年于80年代。
受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气影响,童年印象就是俩字''斗争'',那时候大家不上学,都出去成帮成伙的玩。有句老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少不了摩擦和斗争。
童年生活也为徐童以后走入小人物的底层江湖埋下了根。
1983年,徐童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临近毕业前,因为一次替考被同学举报,拿不到毕业证,也丢失了进入体制的机会。
这时候徐童体验到了一丝人性的险恶,连一个毕业证都没有拿到手,觉得辜负了父母四年的心血。但他并没有灰心申请第二年补考,最后进了一家卫生系统科室拍纪录片,
但是毕不了业的阴影并没有散去,他觉得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辞去了工作的铁饭碗,开始了他的游民生活。
02
那段时间徐童干过印刷,做设计,拍片子,也开过公司。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也小康过一阵,有了自己的房子。但好景不长出现了变故,血本无归。一路上跌跌撞撞,又回到了四处流浪的游民生活。
为了省钱,徐童住在河北燕郊一带,在这里跟乞丐、算命人、性工作者成为了朋友,用徐童的话来讲,那段时间很混、很底层、也很江湖,为了谋生也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
2007年,刚进入40岁的徐童,在社会上摸打滚爬了几十年,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被打得粉碎,想要写点什么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没有迟疑的写了一本小说《珍宝岛》,开启了他拍摄游民纪录片的闸口。
后来开始了边拍摄边生活的日子,拍起了麦收把房卖了接着拍,把老本全压上,给自己博个人生的出路,这种孤独一掷促成了游民三部曲的出现,展现了生猛鲜活的底层小人物的江湖。
人就是这样,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就得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享受也好,还是忍受也好,都得这样。
唐小雁在老唐头里有句话“就得狠!不狠不行,枪顶在脑袋上都不带眨眼的”
03
《麦收》出来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围绕被记录者的隐私和纪录片伦理展开,我目前没有去看这部纪录片。
游民三部曲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算命》,讲述了双腿残疾的厉百程和他的傻媳妇石珍珠的身世经历和周围生活。它以章回体的叙事风格,算命人通过算命串联起各色底层边缘小人物。
透过屏幕能直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那种鲜活的生命力。能在镜头前坦然说出遭受强奸的唐小雁也有很多心酸和脆弱的一面,在除夕那天晚上哭着说''我好孤独,没有人保护我,我只能靠自己"。也有一股狠劲,用针生生穿过肚脐眼穿环。
而老厉靠着一手算命勉强维持吃喝,还要照顾着石珍珠,家里的缝缝补补也是靠老厉一个人,去县里的残联还被工作人员甩冷脸,被说"你多大岁数了,也不能靠父母,也不能靠政府,靠自身努力"。
老厉期待靠着辛集庙会能够赚点钱,甚至操练起多年不用的"马前练"。结果现实不如人意,临走,兜里面只有百十来块钱,真是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
对身前身后事侃侃而谈,嬉笑怒骂,言语中透着幽默和智慧,对性更是直言不讳。年轻时直爽敢言的性格让老唐头后半生尝尽了人生苦楚,被开出组织后仍然小心翼翼的保留着党章。
回顾往事,老唐头的人生命运紧紧跟时代洪流相连,个人命运的偶然,时代命运的必然,道尽了80岁老唐头波澜起伏的一生。
04
看到游民三部曲后,才知道中国有着这样一群人,游离于主流之外:
他们住在边缘小镇,生活拮据,四处漂泊,最大的快乐就是有吃有喝,有点小钱。苦中作乐是他们对人生命运的另一种反抗,在遇到老厉的两个露宿街头乞丐兄弟后。徐童问老厉他们这样或者有快乐吗?老厉说没乐趣就不活着啊,这话说得太无情了。
正如老厉所说"老天饿不死瞎雀儿"
对于他们来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徐童用镜头为他们撕开了一道口子,对于大众来说,他们不再是隐形的。
虽然镜头粗造,却显得尤为真实,直接越过屏幕进入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命运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这是徐童纪录片特有的生命力,整个画面粗暴直接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纪录片是在用血思考,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都必须被展开,才能被思考。
生存值得被记录,毁灭值得被默哀。